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4 道试题
1 . “泥土”是乡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其实,不论哪个时代,个人或群体都需要有各自的安身立命之本。处于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青年,应该以什么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
请以“青年的安身立命之本”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不少于700字。
2023-03-0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2 . 写作。

乡下人离不开泥土,懂得土地的珍贵。每个人、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离不开的安身立命之本。
请以“离不开______”为题,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表达你的体验与感悟。不少于700字。
2023-03-0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红楼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取材于第九回)

至是日一早,宝玉起来时,袭人早已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的停停妥妥,坐在床沿上发闷。见宝玉醒来,只得服侍他梳洗。宝玉见他闷闷的,因笑问道:好姐姐,你怎么又不自在了?难道怪我上学去丢的你们冷清了不成?袭人笑道:这是那里话。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久怎么样呢。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处顽闹,碰见老爷不是顽的。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谅。袭人说一句,宝玉应一句。袭人又道: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交出给小子们去了。学里冷,好歹想着添换,比不得家里有人照顾。脚炉手炉的炭也交出去了,你可着他们添。那一起懒贼,你不说,他们乐得不动,白冻坏了你。宝玉道:你放心,出外头我自己都会调停的。你们也别闷死在这屋里,长和林妹妹一处去顽笑着才好。

选文二(取材于第三十四回)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泣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馀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头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问宝玉: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接着,薛姨妈又来了。一时贾母又打发了人来。……

宝玉因心下记挂着黛玉,满心里要打发人去,只是怕袭人,便设一法,先使袭人往宝钗那里去借书。

袭人去了,宝玉便命晴雯来吩咐道:你到林姑娘那里看看他做什么呢。他要问我,只说我好了。晴雯道:白眉赤眼,做什么去呢?到底说句话儿,也像一件事。宝玉道:没有什么可说的。晴雯道:若不然,或是送件东西,或是取件东西,【甲】不然我去了怎么搭讪呢?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

晴雯听了,只得拿了帕子往潇湘馆来。只见春纤正在栏杆上晾手帕子,见他进来,忙摆手儿,说:睡下了。晴雯走进来,满屋魆黑。并未点灯。黛玉已睡在床上。问是谁。晴雯忙答道:晴雯。黛玉道:做什么?晴雯道:二爷送手帕子来给姑娘。黛玉听了,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来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林黛玉听见,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

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乙】不觉神魂(chí)____荡: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馀意缠绵,令掌灯,【丙】也想不起嫌疑避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走笔写道: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一时方上床睡去,犹拿着那帕子思索,不在话下。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不然我去了怎么搭讪
【乙】不觉神魂(chí)____荡
【丙】也想不起嫌疑避等事
A.“搭讪”是“通过介绍人搭线后交谈”的意思;横线上应填“弛”;“讳”读作“huì”。
B.“搭讪”是“通过介绍人搭线后交谈”的意思;横线上应填“驰”;“讳”读作“wěi”。
C.“搭讪”是“想跟别人接近而找话说”的意思;横线上应填“驰”;“讳”读作“huì”。
D.“搭讪”是“想跟别人接近而找话说”的意思;横线上应填“弛”;“讳”读作“wěi”。
2.对“旧帕题诗”相关情节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宝玉记挂着黛玉,便支开袭人命晴雯去送旧帕,可见他认为晴雯更适合此事。
B.宝玉赠帕,黛玉内心五味杂陈,于是题诗赋情,表现了黛玉与宝玉心有灵犀。
C.黛玉的三首题帕诗,写出了内心的孤寂与感伤,也流露了对宝玉的深挚情意。
D.黛玉题诗后生了病,“浑身火热,面上作烧”,就是因为私相传递而深感恐惧。
3.选文二中林黛玉收到旧帕,“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此时黛玉悟到了宝玉的什么心意?请作简要分析。
4.选文中宝玉对袭人、黛玉、晴雯都说过“你放心”。请结合宝玉对不同人物说话时的情境,从三处“你放心”中任选两处,说说各自的含义。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
4 . 在横线上默写原句。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023-02-26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5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品。文章多处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B.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晚年所作的七律《登高》,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深沉情感,意境沉郁悲凉。
C.《窦娥冤》是元代马致远的代表作。蒙冤的窦娥在临刑前立下三桩誓愿,喊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感天动地。
D.朱自清,现代散文家。其代表作《荷塘月色》语言清丽典雅、贮满诗意,描绘出月下荷塘的朦胧幽静之美。
2023-02-26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家庭图书馆

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家庭图书馆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媒体的关注。2014年以来,倡导全民阅读连续七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1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20176月国务院法制办审议通过《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此同时,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得到政策支持。在一系列国家政策法规的推动下,各地公共图书馆积极探索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建设书香社会和书香家庭,家庭图书馆应运而生。

家庭图书馆是指在家庭设置专用书柜或专用书房,收藏一定数量纸质书刊资料,并在一定范围内提供公开利用的文化服务模式。它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延伸,以家庭自主拥有的场地设备和图书资源为基础,以公共图书馆资源作为有效补充,贴近社区人群,在家庭中打造阅读空间,极大地方便了社区群众的日常阅读。家庭图书馆以家庭自主提供借阅服务和开展阅读活动为主,由公共图书馆提供活动指导,并以双方协议为基础,通过自主管理提高家庭参与的积极性。家庭阅读空间彰显了家庭人文传统和文化特色,【甲】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阅读活动,【乙】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丙】可发挥书香家庭的文化辐射和带动作用,激发社区更多的家庭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上海市青浦区图书馆的家庭图书馆种子计划是家庭图书馆运行的模式之一。该计划于2014年推出,以培养青少年小馆长为出发点,力求通过少儿家庭阅读培养亲子阅读推广人。其特色有三点:一是专人跟进,青浦区图书馆把青年馆员外借小馆长家中,帮助其建立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进行总结反馈等,如果家庭图书馆开展好书推荐、书评交流、图书诵读等小型活动,也可以邀请馆员上门指导;二是向小馆长授权,青浦区图书馆向每个家庭图书馆赠送一本《小馆长指导手册》,但具体的借还书及管理规则由小馆长决定;三是送书激励,青浦区图书馆为每个家庭提供500元固定购书经费和1000元流动购书经费,流动图书每半年流动一次,固定存放图书则在家庭图书馆三年合同期满后赠送给所在家庭,以示激励。

家庭图书馆还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但都各具特色,都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兼具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从目前实践情况看,家庭图书馆主题特色不够突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细节及业务管理难于把控、缺乏长期有效的内驱力、决策存在随意性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家庭图书馆的发展。

(取材于陈颖仪的《我国家庭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

1.在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     而且     那么B.之所以     是因为     还因为
C.既          D.只有          
2.下列有关“家庭图书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图书馆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场地,并将其开发为图书借阅室,以利于大众借阅书籍。
B.家庭图书馆是得到政府支持的一项新兴的文化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推进全民阅读行动。
C.家庭图书馆以家庭自主拥有的图书资源为主,所以可以向被服务者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D.家庭图书馆具有统一的发展模式,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借阅需求,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3.下列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图书馆的产生背景——定义与功用——运行模式举例——存在问题
B.家庭图书馆的产生背景——位置和作用——三个特色——未来发展方向
C.家庭图书馆得到政府支持——定义与功用——三个特色——未来发展方向
D.家庭图书馆得到政府支持——位置和作用——运行模式举例——存在问题
7 . 阅读《乡土中国》(节选),完成下题。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是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这些社会的特性我们暂时不提,将来再说。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字却用得很好。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地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我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看到了东欧农业国家的波兰也有着类似的风俗,使我更领略了在我们这种文化里所占和所应当占的地位了。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他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
2023-02-23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有?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若不阙秦,将取之?阙秦利晋,唯君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B.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唯君             图:考虑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且贰楚也/佚之狐言郑伯曰B.是寡人过也/夫晋,何厌
C.若舍郑为东道主/阙秦利晋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若不阙秦,将取之
3.给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A.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B.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C.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D.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4.用选文原句,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
在郑国被围的危机时刻,老臣烛之武应许了郑伯的托付,他不顾危险地“____________”;之后,又凭精彩的辩词说服了秦伯,使得“____________”。
2023-02-23更新 | 3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疫情期间乘坐飞机安全吗?

病菌和病毒在飞机上是否容易传播,很多人对此给予了关注。病菌、病毒要从传染源传给被感染者,一般有呼吸道传播、皮肤接触传播、口腔与眼睛传播、消化道传播等途径。与地铁、火车、市内公交车一样,民用客机机舱内的乘客密度大,空间密封狭窄,空气流通性差,这无疑为病菌、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以常见的空客A320客机为例,飞机密封舱内的容积粗略估计为3500立方米。目前,多数航空公司经济舱内旅客的座位间距,前后约为80厘米,左右约为45厘米;公务舱座位前后间距约为100厘米,左右约为65厘米。据此换算下来,A320可搭载的乘客总数能够达到150人。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在中远途出行时选择搭乘飞机,这样一来,飞行时间动辄三四个小时,100多名旅客和机组人员只能长时间停留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大家共享着有限的空气。

为了了解飞机机舱中呼吸道病毒的传播情况,一个科学研究小组观察了飞往5个目的地的10个航班,飞机型号主要为波音757,平均航时约为4小时,其中有8个航班是在流感季节飞行。在飞行中,一组研究人员暗中记录乘客和机组人员的所有活动轨迹;同时,另外两组研究人员负责操作两个空气采样泵进行采样。此外,研究人员还随机收集了厕所门内侧和外侧的把手表面、小桌板表面、安全带扣表面的样本。收集到的环境样本最终被送到实验室进行呼吸道病毒分析,检测能代表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的18种病毒,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和冠状病毒。

研究人员发现,飞机上的病毒感染主要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如果有人咳嗽或者打喷嚏,包含病毒的粒子会从嘴中逸出,随着空气飞到很远的地方。100微米的小飞沫能够“行走”10米的距离,而50微米以下的飞沫可以在空气中存留很长时间,这使得它们甚至能够扩散到天花板。

皮肤接触是飞机上病菌传播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在整个旅程中,值机、安检、候机、登机、机上就餐、如厕、下飞机……旅客难免要触摸座椅、各种把手、安检筐、柜台自动出票机、马桶盖等物品,而细菌是无所不在的,如果接触了含有病菌的上述物品,就可能被感染。

【甲】乘坐飞机难免接触病菌,但是在众多公共交通运输方式中,飞机的疾病传染风险相对较小。相信坐过飞机的朋友都知道,机场的安检是极其严格的,可以禁止那些未经检疫可能带有寄生虫和病菌的物品被带上飞机。此外,在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许多机场【乙】会增设专门的检验检疫设备、隔离区甚至医疗急救点,以备不时之需。民航系统的公共卫生与防疫制度非常严格、规范,各机场和各大航空公司也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另外,民航机场和客机的公共卫生软硬件条件相比其他交通工具都更为优越,【丙】优越的公共卫生条件能够有效抑制病菌的滋生与传播。

(取材于沈海军的同名文章)

1.在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既然              
B.既然              
C.尽管              
D.尽管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机上,呼吸道传播是病菌传播的重要途径。
B.公务舱座位间距大,可有效阻断病菌的传播。
C.在飞机上频繁走动会增加被病菌传染的风险。
D.机场严格的安检能降低乘客感染疾病的风险。
3.下列对全文行文思路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飞机机舱具备病菌、病毒的传播条件——病菌、病毒的传播途径——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B.飞机机舱具备病菌、病毒的传播条件——病菌、病毒的传播途径——乘坐飞机相对安全
C.病菌、病毒在飞机上的传播途径——病菌、病毒传播的原因——乘坐飞机相对安全
D.病菌、病毒在飞机上的传播途径——病菌、病毒传播的原因——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10 . 阅读《红楼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取材于第二十六回)

如今且说宝玉打发了贾芸去后,意思懒懒的,歪在床上,似有朦胧之态。袭人便走上来推他,说道:“怎么又要睡觉?闷的很,你出去逛逛不是?”一面说,一面拉了宝玉起来。宝玉道:“可往那里去呢?怪腻腻烦烦的。”袭人道:“你出去了就好了。只管这么葳蕤,越发心里烦腻。”宝玉无精打采的,只得依他,晃出了房门,在回廊上调弄了一回雀儿;出至院外,顺着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鱼。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不解其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一见宝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呢,我只当出门去了。”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他作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宝玉道:“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说着,顺着脚一径来至一个院门前,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注】。举目望门上一看,只见匾上写着“潇湘馆”三字。宝玉信步走入,只见湘帘垂地,悄无人声。走至窗前,【甲】觉得一缕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宝玉便将脸贴在纱窗上,往里看时,耳内忽听得细细的长叹了一声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宝玉听了,不觉心内痒将起来。再看时,只见黛玉在床上伸懒腰。宝玉在窗外笑道:“为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一面说,一面掀帘子进来了。林黛玉自觉忘情,不觉红了脸,拿袖子遮了脸,翻身向里装睡着了。宝玉才走上来,要扳他的身子,只见黛玉的奶娘并两个婆子却跟了进来,说:“妹妹睡觉呢,等醒了再请来。”刚说着,黛玉便翻身坐了起来,笑道:“谁睡觉呢!”那两三个婆子见黛玉起来,便笑道:“我们只当姑娘睡着了。”说着,便叫紫鹃,说:“姑娘醒了,进来伺候。”一面说,一面都去了。黛玉坐在床上,一面抬手整理鬓发,一面笑向宝玉道:“人家睡觉,你进来作什么?”宝玉一歪身坐在椅子上,笑道:“你才说什么?”黛玉道:“我没说什么。”宝玉笑道:“给你个榧子吃。我都听见了。”


【注】凤尾森森:比喻竹林茂盛。龙吟:指箫笛之类的乐音,此处比喻风吹竹林之声。脂砚斋对这八个字的批语是:“与后文‘落叶萧萧,寒烟漠漠’一对,可伤可叹!”

选文二(取材于第一〇八回)

(宝玉和宝钗成亲之后,在宝钗的生日宴会上,宝玉想起了已经去世的黛玉,内心难受。)

且说宝玉一时伤心,走了出来,正无主意,只见袭人赶来问是怎么了。宝玉道:“不怎么,只是心里烦得慌。何不趁他们喝酒咱们两个到珍大奶奶那里逛逛去。”袭人道:“珍大奶奶在这里,去找谁?”宝玉道:“不找谁。瞧瞧他现在这里住的房屋怎么样。”袭人只得跟着,一面走一面说。走到尤氏那边,有一个小门儿半开半掩。宝玉也不进去。只见看园门的两个婆子坐在门槛上说话儿。宝玉问道:“这小门开着么?”婆子道:“天天是不开的,今儿有人出来说今日预备老太太要用园里的果子,故开着门等着。”宝玉便慢慢的走到那边,果见腰门半开,宝玉便走了进去。袭人忙拉住道:“不用去,园里不干净,常没有人去,不要撞见什么。”宝玉便仗着酒气说:“我不怕那些。”袭人苦苦的拉住不容他去。婆子们上来说道:“如今这园子安静的了。自从那日道士拿了妖去,我们摘花儿打果子一个人常走的。二爷要去,咱们都跟着,有这些人怕什么。”宝玉喜欢,袭人也不便相强,只得跟着,宝玉进得园来,只见满目凄凉,那些花木枯萎,更有几处亭馆彩色久经剥落,远远望见一丛修竹倒还茂盛。宝玉一想,说:“我自病时出园住在后边,一连几个月不准我到这里,瞬息荒凉。你看独有那几竿翠竹菁葱,这不是潇湘馆么。”袭人道:“你几个月没来,连方向都忘了。咱们只管说话,不觉将怡红院走过了。”回过头来用手指着道:“这才是潇湘馆呢。”宝玉顺着袭人的手一瞧,道:“可不是过了吗!咱们回去瞧瞧。”袭人道:“天晚了,老太太必是等着吃饭。该回去了。”宝玉不言,找着旧路,竟往前走。【乙】你道宝玉虽离了大观园将及一,岂遂忘了路径;只因袭人恐他见了潇湘馆,想起黛玉又要伤心,所以用言混过。岂知宝玉只望里走,天又晚了,恐招了邪气,故宝玉问他只说已走过了,欲宝玉不去。不料宝玉的心惟在潇湘馆内。袭人见他往前急走,只得赶上,见宝玉站着,似有所见,如有所闻,便道:“你听什么?”宝玉道:“潇湘馆倒有人住着么?”袭人道:“大约没有人罢。”宝玉道:“我明明听见有人在内啼哭,怎么没有人!”袭人道:“你是疑心。素常你到这里常听见林姑娘伤心,所以如今还是那样。”宝玉不信,还要听去。婆子们赶上说道:“二爷快回去罢,天已晚了。别处我们还敢走走,只是这里路又隐僻,又听得人说这里林姑娘死后常听见有哭声,所以人都不敢走的。”宝玉袭人听说都吃了一惊。宝玉道:“可不是!”说着,便滴下泪来,说:“林妹妹,林妹妹,好好儿的是我害了你了!【丙】你别(yuàn)我,只是父母作主,并不是我负心!”愈说愈痛,便大哭起来。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加点字的注音、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觉得一缕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
【乙】你道宝玉虽离了大观园将及一
【丙】你别(yuàn)
A.“幽”是“浓郁”的意思;“载”读作“zài”;横线上应填“怨”
B.“幽”是“浓郁”的意思;“载”读作“zǎi”;横线上应填“恕”
C.“幽”是“清淡”的意思;“载”读作“zǎi”;横线上应填“怨”
D.“幽”是“清淡”的意思;“载”读作“zài”;横线上应填“恕”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听到贾兰不念书便习武,宝玉颇为欣慰,嘱咐他要小心。
B.因不想宝玉被婆子们劝走,装睡的黛玉赶紧翻身坐起来。
C.宝玉担心贾珍夫人的生活条件不好,因此特意去探望她。
D.袭人唯恐宝玉误了吃饭使自己受责骂,因此劝宝玉回去。
3.两篇选文都写到了宝玉到潇湘馆,一次是“顺着脚”,另一次是“找着旧路”,这两处表达的内涵有什么不同?请根据情节简要分析。
4.从脂砚斋的批语来看,曹雪芹曾用“落叶萧萧,寒烟漠漠”描写黛玉去世后宝玉进入大观园见到的景色,这个描写和选文二画波浪线的句子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谈谈你的理解,至少说出两条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