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傍黑时分,人们已经爬过了两座大山,穿过一条狭长的山谷,来到靠近平原的丘陵地带。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队伍休息了一阵,喝了老乡送来的开水,吃了干粮,换了向导,又继续前进。

天已大黑了,队伍在清冷的朦胧月色中继续疾行着——①走过绵延的山岗,走过冰冻的小河,走过起伏的沙丘……

“平原!平原!”“平原!我们到了平原!……”人们都仿佛第一次看见平原似的低声惊呼着。有几个确实从未到过平原的人则左瞻右顾,好奇地打量着这一望无际的广漠原野。

月亮隐没了,灰蒙蒙的天宇上,有几颗寒星在闪烁。已经是半夜时分。岩烽虽有马,却步行着,他总是把马让给因腿脚扭伤而行走困难的战士骑。

……

在朦胧的夜色中,已经望见高高的路基了。忽然,前面的人把头一扭,一个接一个地悄声传下话来:“原地卧倒——向后传!”那压低了的严肃、紧张的语调,使得苗虹、柳明惊慌起来。她俩大气不出地随着队伍一下子卧倒在冰冷的土地上。

天空中的闪闪寒星,大地上的模糊人影,黑黢黢的无边原野上,静悄悄躺着的雪亮铁轨,全使第一次过铁路的柳明和苗虹抑制不住地突突心跳着。卧倒了一会儿,仍不见动静,苗虹忍不住了,附在柳明耳边悄声说:“铁路上连个人影也没有,怎么还不赶快跑过去?趴在这凉地上等什么呀?”柳明用手捅了她一下,叫她不要出声。

就在这时,铁道上忽然亮起了四只有如野兽眼睛一般的大探照灯,射出炫人眼目的白光,从高高的路基上向两旁的野地里扫射过来——射得柳明、苗虹都赶紧低下头、闭上眼睛。接着,急促、尖利、震耳欲聋的轧轧响声,也从路基上由远而近地轰响过来。

不知是谁低呼了一句:“铁甲车!”柳明和苗虹惊奇地睁开眼睛——果然,两个全身虎皮似的涂着斑斓色彩的怪物,正在铁轨上缓缓地驰过来。③车头上那四只大灯,像饿兽搜寻食物般地转来转去,照得黑暗的原野一片惨白。

铁甲车好像发现了什么目标,那炫目的灯光忽然停在一片伏卧在地的战士身上不动了。柳明和苗虹的手互相紧紧握住——不知是因为内心的紧张和惊惧,还是彼此关切的深情……民运队的其他同志,此刻也感到了情况的紧张,屏住气息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当然,也有像高雍雅那样胆小的,不由自主地浑身微微颤抖……而前边距离他们不远的路基下面,八路军的战士们,却镇定地把枪口瞄准着敌人的铁甲车,仿佛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铁甲车还停在路轨上,车灯发出炽白的光还在不停地扫射着。从车身两边探出头来的机关枪,正虎视眈眈地对准了过路的人。

忘掉了严寒,人们没有咳嗽,没有一点声息

支队长岩烽伏在最前边靠近路基的土坎下,他的脑子里敏捷地闪动着、思考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打起来呢……也许过不了路还得返回去……但无论如何一定要保证同志们的安全!”

敌人的铁甲车还在铁轨上往返巡逻着。这支奔赴平原去开辟根据地的队伍,忍受着刺骨的严寒,伏在冰冻的土地上,一动不动。

(节选自杨沫《芳菲之歌》)

文本二:

过了蒋家村,已经进了敌人的封锁区域。这里有汉奸维持会,离开敌人驻了兵的旧关又只有八里。我们的非战斗员很多,牲口也不少。我们的目的只在通过。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敌人的炮火,我们计划在天黑以后,在半夜的月亮出山以前,横过井平公路,通过桃水,同时横过正太路。

麻烦有两处:井平公路到正太路之间,有十五里路远,而且是敌人的坦克大炮便于活动的平地。如果我们过公路的时候被发觉,敌人可能从旧关和娘子关两地出兵,截断我们的归路和去路,在井平公路与正太路之间,夹攻我们。这是第一个可虑的麻烦。第二个麻烦是通过那七十米的桃水,虽然有桥,却是容易守,不容易过的。

但是我们的人都不惧怕。战士们是常常通过铁路的,非常的镇静,把艰险当成了家常。有一个十四岁的四川“小鬼”,参加红军已经六年了,经过了草地雪山的长征艰苦,他当然不怕。他是无线电台工人,为了不忘记他学得的电码,那天晚上,和平常一样,在小声的念诵:“的的的,达达。达达达,的的。”他的微小的声音,在这深更静夜里,很远都可以听到。他叫鲜才文,他的参加红军,是得到了母亲同意的。有一次,我问他:“你想家吗了?”“不想。”“你为什么参加红军?”“第一,为了救中国;第二,为了救自己。”第八路军里的“小鬼”是可爱的人物。他们大部分是做勤务员工作。他们一边做事,一边学习。今天的勤务,就是明天的干部。因为他们是在军队里长大的,能忍耐一切劳苦,也有无数战斗的经验,他们都很活泼而且很伶俐,都清楚地了解中国的现实和他们的义务。

(节选自周立波《娘子关前》)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的开头用简明的文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点明了抗日队伍是从山里开拔前往平原地区开展工作的,这样处理为后文内容描述张本。
B.文本一中有多处描写队伍在邻近铁路时卧倒在冰冷的地上的细节,使情节前后照应,结构更严谨,同时在这一部分放慢了叙事节奏,增加了紧张感。
C.文本一与茹志娟的《百合花》都是战争题材小说,两篇小说都没有描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而是从一个侧面,以抒情的笔调来表现战争的一个方面。
D.文本二多次提到“井平公路”“正太路”等,客观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用公路、铁路交通线分割我根据地的牢笼政策,写出了抗日斗争的艰难。
2.对文本一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三个“走过”构成排比句式,写出了抗日队伍征途的艰辛和行军的紧急。
B.句子②连用了四个“平原”,写出人们从山地走来,第一次看到平原后的新奇感。
C.句子③用比喻手法将大灯扫射说成“像饿兽搜寻食物”,表现了敌人的狡猾凶残。
D.句子④表现了铁甲车停在铁道上带来的危急感,也体现了抗日队伍严明的纪律性。
3.文本一有多处环境描写,请简析其作用。
4.抗战初期,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中国民主人士以及国际人士来共产党领导的边区多起来。他们看到边区的生活和八路军的精神风貌,一致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共产党、八路军。请结合这两则文本,分析他们确立认识的理由。
2024-05-14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五校(省实、广雅、执信、二中、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亮咬住了狗尾巴

阿微木依萝

喏,那庞然大物就是我爹的老年代步三轮车,它有个响亮的称呼:宝马。这是我爹考虑了一个月才定下来的名号。

我爹是个固执的老头,也是个幽默的老头。

是个脾气暴躁的老头,也是个冠心病患者。

是个上网积极分子,也是个有追求的吃货。他的追求是:每顿有肉,多少不限,一小片也行。他也是个有审美情趣的人,喜欢房子周围种满花草和果木。他六十多岁了还很天真,很自恋,很自信,很骄傲,很冲动,也很冷静,是个相当复杂的矛盾体。退役后,他的兴趣是改造任何可以改造的东西,改造不好的就扔出门去,比如我。

宝马刚买回来那会儿是原装货,按照设计师喜好打造的外观,算不上特别好看,但也不丑。现在嘛,您一定想亲眼瞧一瞧,用我爹的话说:整个镇找不出比它漂亮的。它经过一番改造,已经不是原来的它了。

我爹最先看中的就是这辆老年代步车的小巧,按照心理上居高临下的看法,这么小的车子就算想飞起来,他也能一把摁住。车子的体积正是他这种反应逐渐迟钝的老头能驾驭的。但毕竟现代化的东西不可小瞧,年轻时上过战场,学会了怎样保命,他便十分清醒地下了决定,不轻举妄动,改造的事暂放一边。因此第一天,他并没有着手改造它,而是上车熟悉环境,就好比古时候买了马匹,要跑一跑才知道马的耐心和脚力。他上车试了几圈,都是开在最慢的挡位,摇摇晃晃速度恰好。到了第三天下午,他有点底气了,玩起了飙车,把它开在最快那个挡位。当然啦,只在直路上放开缰绳,拐弯处还是比较遵守交通规则的,减速慢行。

我妈觉得这种小心翼翼的举动纯粹就是怕死,她会骑摩托车,我爹不会,这项技能是她在我爹面前永远的骄傲。有时为了炫技吵嘴,她会昂起脑袋:老子骑摩托车,‘呼’一下就过去了,你连灰尘都吃不到一滴,你信不信?我爹也会昂起脑袋并摇起他的二郎腿:如果翻车,你也‘呼’一下就过去了,你信不信?

吵架,已经是他们两个一辈子的事业。像月亮咬住了狗尾巴,我爹我妈,他们的生活里大部分光阴都用在了吵架上。

我爹改造宝马车是在半个月以后,陆陆续续,网购的各种工具和材料也收到了。他首先给车子安装框架,四根空心不锈钢架子,就像四根开天辟地的顶天柱子,把一块遮风避雨的灰色顶盖架在了车子上,等于给它弄了个吊顶。之后网购一些围帘,都是不透雨的材质,帘子的颜色很讲究,迷彩色——他一辈子的审美终结色。把帘子往四根柱子上一挂,厢式老年代步车的样子就出来了,也终于有了过去时候的轿子的味道,如果把轮子取掉,走嘞一声,四个人就可以抬着轿子出门。车轮胎三个,每一个轮子都有自己的备胎,打气筒从手动到电动各一个,车子喇叭揪下来换了新的,因为战场上打聋了一只耳朵,他觉得自己听不到的声音别人都听不到。车头上的灯也都有备用的,就连车屁股上的两颗刹车灯也有备用。他在机械方面极有天赋,年轻时候会组装机械手表,修理电视机,各种家电维修全都无师自通,对于老年代步车的简单维修,不在话下。这么一番下来,国家发给他的优抚补助,几乎都用在了宝马身上。我们有时候怂恿他发个红包在家人群里,让儿孙们试一试手气,让大家都高兴高兴,他一直不肯,他说他不高兴,他要勤俭持家。

每日骑车到镇上,是他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不管有事没事,没事就创造一件事,也要去一趟。

宝马车现在什么活都干,每日驮着我爹去赶集,还负责家里添补柴火的工作。它的主人虽然爱惜它,但主人偏又是个怕冷的动物,冬天来临之前,它的车厢里就塞满了柴疙瘩。长久的工作使它逐渐露出疲相,爬坡开始费劲,每到快要熄火断气的时候,主人就给它打气:冲啊,兄弟,快上去了,你,可以的。

我爹是个遵从自然法则的人。周边如果有人去世,别人都在说可惜了,怎么怎么,他不一样,他搞不好抬起下巴就是一通大笑,他经常把谁的死亡称为翘辫子翘脚。总之,死亡从他的语气里流出来,就仿佛变成了一件平常事。

其实,我爹根本没有从战场上回来,当然,他只会跟您说,他回来了,他多么幸运,没有阵亡,退伍的那天,他走在月光下,走向了回家的路,我们的确跟他鲜活的生命生活在一起,可他的灵魂没有回来,至少好像没有全部回来。他年轻时喜欢东奔西走,结婚后也很少在家,几乎是个有家的流浪汉,我觉得他就是在寻找一些从自身散落出去的东西。当然,您问他,他也说不出自己丢了什么。这是我妈极不满意的,他们两个如今最大的遗憾,就是年轻时没有离婚。我爹的世界里有月亮,但月亮咬住了狗尾巴,而我爹,就是那只忧伤的狗。

世界上如果有一个鬼的话,那就是你妈。这是我爹说的。

世界上如果有一个恶鬼的话,那就是你爹。这是我妈说的。

世界上如果有两个鬼的话,那就是我爹妈。这是我说的。

忘记是在什么时间说的了。只记得我说完这句话,他们终于同心协力,跟我说了一个字:滚。

(摘自《散文》2022年第10期,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第一人称叙事,从“我”的视角,主要记叙了“我”眼中的父亲的趣事,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有助于表达主题。
B.“改造不好的就扔出门去,比如我”“他们终于同心协力,跟我说了一个字:滚”,暴露了我与父亲不可调和的矛盾。
C.文中父亲和母亲关于骑车的拌嘴吵架情节生动有趣,真实形象地展现了父母的日常,从吵架中透出别样的生活乐趣。
D.文章叙述“我爹根本没有从战场上回来”等相关内容,意在表达父亲虽然退伍回家了,但他仍有难以割舍的军旅情结。
2.关于文中父亲改造并使用“宝马”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根据他在战场上的保命经验,选择了这辆体积小巧的老年代步车。
B.文中运用了比喻手法描写父亲在着手改造“宝马”前,先上车熟悉环境。
C.为了改造宝马,父亲一直不舍得在儿孙身上花一分钱,显得有些吝啬。
D.父亲为了炫耀他改造的“宝马”,每天没事找事都要骑车去一趟镇上赶集。
3.请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征。
4.文章以“月亮咬住了狗尾巴”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024-04-1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有多远(节选)

铁凝

我的这位表妹白大省,她那长大之后仍然傻里傻气的纯洁和正派,常常让我觉得是这世道仅有的剩余。我简直想不出白大省拿什么来作为她扫楼的公关资本,或者换个说法,白大省简直就没有什么赖以公关的优势。她相貌一般,一头粗硬的直短发,疏于打扮,爱穿男式衬衫。虽说个子不矮,但是腰长腿短。可是她的扫楼成绩在她们销售部还是名列前茅的,凭什么呢白大省?难道她就是凭了由小带到大的那份仁义么?凭了她那从里到外的一股子莫名其妙的待人的真情?

我领教过白大省待人的真情。那年她念大二,到我们B城一所军事指挥学院参加封闭式的大学生军训。军训结束时,我给她打电话,让她先别回北京,在B城留两天,到我家来住。我的父母——白大省的姨父和姨妈也赶来我家和我们一起吃饭。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军训使白大省黑了,也结实了。话题由此开始,白大省就对我们说起了她的军训时光。毫无疑问她是无限怀恋这军训的,她详细地向我们介绍她每天的活动,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背包怎么打,迷彩服怎么穿,部队小卖部都卖些什么,她们的排长人怎么怎么好,对她们多么严格;可是大家多么服他的气,那排长是山东人,有口音,可是一点儿也不土,你们不知道他是多么有人情味儿啊,别以为他就会立正”“稍息”“向右转,就会个匍匐前进,就会打个枪什么的,那个排长啊,他会拉小提琴,会拉《梁祝》,噢,对了,还有指导员……

整整一顿饭,白大省沉浸在对军训的美妙回味中。她看不见眼前的饭菜,看不见她的姨父姨妈,看不见她的姐夫王永,看不见我们明快、舒适的新家。除了军训、排长、指导员,她对一切都视而不见。此时此刻仿佛她身在何处、与谁在一起都是不重要的,哪怕你就是把她扔到街上,只要能允许她讲她的军训,她也会万分满足。到了晚上,白大省去卫生间洗澡时,我给她送进去一块浴巾,谁知这浴巾竟引得她把自己关在卫生间里哭了一声。我隔着门问她怎么啦怎么啦,她也不答话。一会儿,她红头涨脸、眼泪汪汪地出来了,她说我告诉你吧,我现在见不得绿颜色,什么绿颜色都能让我想起部队,想起解放军。话没说完,她把脸埋在那块绿浴巾里又哭起来,好像那就是她们排长的军服似的。

白大省这种不加克制的对几个军人的想念,实在叫人心烦,也使她看上去显得特别浑不知事。我不想再听她的军训故事,我也担心王永不喜欢我的这位表妹。第二天早饭后我提议和白大省上街转转,她还不知道B城什么样呢。白大省答应和我一起上街,可是紧接着她就问我附近有邮局么,她说她昨天夜里给排长他们写了几封信,她要先去邮局把信发出去。她说告别时她答应了他们一回去就写信的,她说要说话算数。我说可是你还没有回到北京啊,她说在当地发信他们不是收到得更快么——唉,这就是白大省的逻辑。幸亏不久以后驸马胡同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要不然她对亲人解放军的思念得持续到何年何月啊。

先是我们的姥姥去世了,姥姥去世前已经瘫痪了三年。姥姥一直跟着白大省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姨父和姨妈生活,可是因为姨父和姨妈80年代初才从外地调回北京,所以姥姥和白大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在我的记忆里,她指责、呲打白大省的时间也就最长。特别当她瘫痪之后,她就把指责白大省当成了她生活中一项重要的乐趣。她指责的内容二十多年如一日,无非我从小就听惯的呀、神不守舍什么的,而这些时候,往往正是白大省壮工似的把姥姥从床上抱上抱下给她接屎接尿的时候。白大省的弟弟白大鸣从不伸手帮一帮白大省,可是姥姥偏袒他,几个舅舅每月寄给姥姥的零花钱,姥姥全转赠给了白大鸣。白大鸣什么时候往姥姥床前一坐,姥姥就从枕头底下掏钱。有一次我对白大省说,姥姥这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偏心眼儿,看把白大鸣惯的,小少爷似的。再说了,他要真是小少爷,你不还是大小姐么。白大省立刻对我说,她愿意让姥姥护着白大鸣,因为白大鸣小时候得过那么多病。可怜的大鸣!白大省眼圈儿又红了,她说你想想,他生下来不长时间就得了百日咳,两岁的时候让一粒榆皮豆卡住嗓子差点憋死,三岁他就做了小肠疝气手术,五岁那年秋天他掉进院里那口干井摔得头破血流,七岁他得过脑膜炎,十岁他被同学撞倒在教室门口的台阶上磕掉了门牙……十一岁……十三岁……为什么这些倒霉事儿都让大鸣碰上了呢,为什么我一件都没碰上过呢,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一阵阵地疼,哎哟疼死我了……

白大省的这番诉说叫人觉得她一直在为自己是个健康人而感到内疚,一直在为她不像她的弟弟那么多灾多病而感到不好意思。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呀,我再说下去几乎就成了挑拨他们姐弟的关系了,尽管我一百个看不上白大鸣。

姥姥死了,白大省哭得好几次都背过气去。我始终在猜想她哭的是什么呢,姥姥一生都没给过她好脸色,可留在她心中的,却是姥姥的一万个好。有一回她对我说,姥姥可是个见过大世面的老太太。那会儿,70年代末,商店的化妆品柜台刚出现指甲油的时候,白大省买了一瓶,姥姥就说,你得配着洗甲水一块儿买,不然你怎么除掉指甲油呢?白大省这才明白,洗指甲和染指甲同样重要。她又去商店买洗甲水,售货员说什么洗甲水,没听说过。白大省对我说,哼,那时候她们连洗甲水都不知道,可是姥姥知道。你说姥姥是不是挺见过世面?我心说这算什么见过世面,可我到底没说,我不想扫白大省的兴。我只是觉得一个人要想得到白大省的佩服太容易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对白大省名列前茅的“扫楼”成绩一连三问,其实是含蓄地肯定了她的“仁义”和待人的真情。
B.白大省受表姐招待时不回应大家的关心,反而沉浸在对军训的回味和对军人的思念中,显得不懂人情世故。
C.白大省要报答姥姥的养育之恩,所以不计较她长时间的指责、呲打和偏心眼,悉心照顾她,给她接屎接尿。
D.白大省与《哦,香雪》中的香雪都表现出善良和单纯,但香雪的形象受人赞赏,而白大省的形象让人心酸。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白大省的外貌,她“相貌一般”“疏于打扮”,她在公关上没有优势,销售成绩却不错,引出下文她待人的真情。
B.文章注重一些细节描写,如一块绿浴巾竟然引起白大省的哭声,她还没有回去就急着给排长写信,看似夸张,却符合人物特征。
C.姥姥“把指责白大省当成乐趣”与“白大鸣什么时候往姥姥床前一坐,姥姥就从枕头底下掏钱”形成对比,突出了姥姥的偏心。
D.姥姥告诉白大省,指甲油得配着洗甲水一块儿买。白大省因此认为姥姥不寻常,见过大世面,这从侧面表现了白大省的性格。
3.小说的主人公是白大省,“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4.对白大省的“纯洁和正派”,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024-04-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名校质检联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书本的交往

[法]蒙田

与书本的交往伴随着我的一生,并处处给我以帮助。它是我孤独中的安慰。它解除我的闲愁和烦闷,并随时帮我摆脱令人生厌的伙伴。它能磨钝疼痛的芒刺,如果这疼痛不是达到极点和压倒一切的话。为了排遣一个挥之不去的念头,唯一的办法是求助于书籍,书很快将我吸引过去,帮我躲开了那个念头。然而书籍毫不因为我只在得不到其他更实在、更鲜活、更自然的享受时才去找它们而气恼,它们总是以始终如一的可亲面容接待我。

俗话说:牵着马的人也可步行,只要他愿意。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国王雅克是个年轻、英俊、健壮的人,他常让人将他抬在担架上巡游四方,头下垫只蹩脚的羽枕,身穿灰不溜秋的粗布袍,戴顶同样质料的睡帽,后面却跟着豪华威武的王室随从队,各色驮轿和骏马,众多侍从和卫士,表现出一种还相当稚嫩且尚未稳固的威严。①痊愈之券在握的病人无须同情。这一警句很对。我从书籍中得到的收获全在于对这一警句的体会和运用。事实上,我使用书本几乎并不比那些不知书为何物的人更多。我享受书,犹如守财奴享受他的财宝,因为我知道什么时候我乐意,就随时可以享受;这种拥有权使我的心感到惬意满足。不管在太平时期还是在战乱年代,我每次出游从不曾不带书。然而我可能数天,甚至数月不用它们。我对自己说:“待会儿再读,或者明天,或者等我想读的时候。”时间一天天过去,但我并不悲伤。因为我想书籍就在我身边,它们赋予我的时日几许乐趣。我无法说清这一想法使我何等心安理得,也无法总结书籍给我生活带来多大的帮助。总之,它是我人生旅途中最好的食粮,我非常可怜那些缺乏这种食粮的聪明人。不过出游中我更愿接受其他的消遣方式,不管它多么微不足道,何况这类消遣我从来不会缺少。

在家中,我躲进书房的时间要多些。我就在书房指挥家中一切事务。我站在书房门口,可将花园、饲养场、庭院及庄园的大部分地方尽收眼中。我在书房一会儿翻翻这本书,一会儿翻翻那本书,并无先后次序,也无一定的目的,完全是随心所欲,兴之所至。我有时堕入沉思,有时一边踱来踱去,一边将我的想法记录下来或口授他人,即如现在这样。

我的书房在塔楼的第三层。一楼是小礼拜堂,二楼是一间卧室和它的套间,为图一个人清静,我常睡在那里。卧房的上面原是个藏衣室,过去那是我家最无用的处所。改成书房后,我在那里度过我一生中的大部分时日和一天中的大部分光阴,但我从不在那儿过夜。与书房相连的是一间布置得相当舒适的工作室,冬天可以生火,窗户开得很别致。要不是我怕麻烦又怕花费(这怕麻烦的心理使我什么都干不成),我便不难在书房两侧各接一条百步长、十二步宽与书房地面相平的游廊,因为墙是现成的,原为派其他用处,高度正好符合我的需要。②任何僻静的处所都要有个散步的地方。我若坐着不动,思想便处于沉睡状态,必须两腿走动,思绪才活跃起来。所有不靠书本做学问的人,都是这种情况。我的书房呈圆形,只有一点平直的地方,刚好安放我的书桌和椅子;我所有的书分五层排列在四周,围了一圈,弧形的墙壁好似弓着腰把它们全部呈献在我面前。书房的三扇窗户为我打开三幅多彩而舒展的远景。屋子的空间直径为十六步。冬天我连续待在那里的时间比较少,因为,顾名思义,我的房子高踞于一座小山丘上,而书房又是所有房间中最通风的一间。我喜欢它的偏僻和难以靠近,这对工作效果和远离人群的喧闹都有利。③这里是我的王国。我竭力把它置于我个人的绝对统治之下,竭力使这唯一的角落不为妻子、儿女、亲朋所共有。在别处,我的权威只停留在口头上,实际上不大牢靠。有的人连在家中都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可以在那儿享受清静和避不见人的地方,依我看,这种人真可怜!野心家必得抛头露面,如同广场上的雕像,这是他们罪有应得。“有高官厚禄则无自由”,他们连个僻静的退身之处都没有!我在某个修道院看到,修士们有条规矩:必须始终待在一起,不管干什么,须当着很多人的面。我认为修士们过的苦修生活中,没有什么比这更难受的了。我觉得,终身独处要比从不能独处好受得多。

倘若有人对我说,把文学艺术仅仅当作一种游戏和消遣,是对缪斯的亵渎,那是因为他不像我那样知道,娱乐、游戏和消遣是多么有意思!我差点儿要说,其他任何目的都是可笑的。我过一天是一天,而且,说句不敬的话,只为自己而活:我生活的目的止于此。我年轻时读书是为了炫耀,后来多少为了明理,现在则为了自娱,从来不为得利。过去我把书籍作为一种摆设,远不是用来满足自我的需要,而是用来做门面,装饰自己;这种耗费精力的虚荣心,早已被我抛得远远的了。

读书有诸多好处,只要善于选择书籍;但是不花力气就没有收获。读书的乐趣一如其他乐趣一样,并不是绝对的,纯粹的,也会带来麻烦,而且很严重;读书时头脑在工作,身体却静止不动,从而衰弱、委顿,而我并没忘了注意身体。对暮年的我来说,过分沉湎于书本是最有害健康,最需要避免的事。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作者直接阐明了与书本打交道是他重要的生活交往方式,因为书籍能带来心灵的慰藉。
B.文章第二段引用俗语、警句及故事,说明随时享受书本的拥有权是一件让人十分快乐的事,表述形象风趣。
C.作者认为,终身独处要比不能独处好受得多,因而拥有一处完全属于自己的僻静的处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D.读书的好处是要花力气获得的,读书的乐趣不是绝对和纯粹的,过分沉湎于书本是最有害健康的事。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采用了引用的手法,将“缺乏书籍的人”形容为“痊愈之券在握的病人”,这类人因不读书而失去人生乐趣,不值得同情。
B.句子②意在表明读书需要思考的空间,静止不动的死读书、读死书是不可取的。
C.句子③中作者把僻静而又无人打扰的书房称之为自己的王国,内心流露出他对拥有这样一处处所的无比骄傲和满足。
D.句子④的“娱乐、游戏和消遣是多么有意思”是作者不以功利为目的的读书观的形象表达。
3.作者在叙述与书本交往时,写出了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请加以梳理概括。
4.作家余华说:蒙田随笔中的智慧不是用一种庞大的理论来吓唬你,他好像很亲切地跟你聊天,你在听一个非常博学的人跟你谈道理,他说得都非常朴素,让人感觉被打动了。“跟你聊天”的表达方式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试作简要分析。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桂州同僚饯别

张孝祥

窗户青红尚湿,主人已作归期。坐中宾客尽邹枚,盛事它年应记。

别酒深深但劝,离歌缓缓休催。扁舟明日转清溪,好月相望千里。

【注】①窗户青红尚湿:出自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湿青红,意为漆色鲜润。②邹枚:汉代邹阳、枚乘的并称,二人都是富于才辩之士。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二句说,新建筑刚落成,词人却和诸位好友告别,平淡叙述中蕴含离情。
B.词人将在座的宾客比作邹阳和枚乘,意在迂回地表达自己的才能无人能匹。
C.下片开始二句描绘了主宾饯别的场景,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倾泻于笔端。
D.本词直陈与用典错综,实写与虚写结合,叙述与描写交替,笔法灵活多样。
2.本词和《念奴娇·过洞庭》都写到“月”,但写法和意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4-04-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和解

陈忠实

白鹿村李家寡妇找到冷先生的中医堂,求他做中人卖掉六分水地给白家。白嘉轩慷慨地说:“孤儿寡母,甭说卖地,就是周济给三斗五斗也是应该的。”

在契约上签名画押后的第二天早晨,白嘉轩来到新买的寡妇家的六分水地里察看,老远瞅见那块地里正有人吆着高骡子大马双套牲畜在地里飞梭似的耕作。

地头站着一个穿黑袍的人,高个儿,手叉着腰,那是鹿子霖。白嘉轩不由心头一沉就加快脚步赶到地头。鹿子霖佯装不闻不见,双手背抄在后腰里,攥着从头拖到臀部的大辫子,傲然瞅视着拽犁奔驰的骡马。白嘉轩一看就火了:“子霖,你怎么在我的地里插铧跑马?”鹿子霖佯装惊讶地说:“这是我的地呀!”白嘉轩说:“这得凭契约说话!”鹿子霖说:“我不管契约。是李家寡妇寻到我屋里要把地卖给我。”白嘉轩说:“那是白说。昨日黑间李家寡妇已经签字画押了。”鹿子霖拖长声调说:“谁管你们黑间做下什么事!李家寡妇借过我五斗麦子八块银元,讲定用这块地作抵押,逾期不还,我当然就要套犁圈地了!”说着从长工手里夺过鞭子接过犁把儿,勒回牲畜示威似的翻耕起来。白嘉轩一跃上前抓住骡马缰绳。两个年龄相仿的男人随之就厮打在一起。两个男人从李家寡妇的地里扭打到地头干涸的水渠,同时跌倒在渠道的草窝里,然后爬起来继续厮打,又扯拽到刚刚翻过的土地里。这时候村子里拥来许多男女,先是鹿子霖的几个内侄儿插手上阵,接着白嘉轩的亲门近族的男子也上了手,很快席卷为白鹿两姓阵势分明的斗殴。

冷先生赶到出事地点,吆喝一声:“住手!”②有如晴天打雷,震得双方都垂手驻足。冷先生撩着长袍走上前去,一手拉着白嘉轩,一手拉着鹿子霖朝镇子里走去。俩人被冷先生一直拖进中医堂。冷先生关了门,随之打了两盆水,让他们各自去洗自己脸上、手上的血污,然后给他们抓破的伤口敷了白药,止了血。冷先生说:“就此罢休的话,你俩现在都回去吃早饭;罢休不了的话,吃罢饭上县去打官司。”说罢拉开门闩,一只手作出请出门的手势。

白嘉轩随后即弄清,李家寡妇确实先把地卖给鹿子霖,而且以借的形式先灌了五斗麦子拿了八块银元,一俟签字画押再算账结清。这当儿看到白嘉轩比鹿子霖给她的地价高出不少,心里一转就改变主意,要把地卖给白嘉轩,用白嘉轩给她的地款还了鹿子霖的借贷。白嘉轩弄清了这个过程就骂起李家寡妇来。但事已至此,他无法宽容鹿子霖。他在家里对劝解他的人说:“你来给我说一句,我怎么也不会再要她的地!你啥话不说拉马套犁就圈地,这明显是给我脸上撒尿嘛!”他已经向县府投诉。鹿子霖也向县府投诉。

李家寡妇与白嘉轩签字画押以后,鹿子霖当晚就知道了。当双方以及中人冷先生一齐按下蘸了红色印泥的食指的时候,鹿子霖已经作出明早用骡马圈地的措施了。鹿子霖把整个卖地的过程向父亲鹿泰恒说一遍。鹿泰恒问:“你看咋办呢?”鹿子霖就说了他的办法,又对这办法作了注释:“倒不在乎李家寡妇那六分地。这是白嘉轩给我跷尿骚哩!”鹿泰恒说:“③能看到这一点就对了。”他默许了儿子已经决定的举措。在他看来,白秉德死了以后,白嘉轩的厄运已经过去,翅膀也硬了,这是儿子鹿子霖的潜在对手。在他尚健在的时日里,应该看到儿子起码可以成为白嘉轩的一个对手。

白嘉轩从滋水县投诉回来顺便走到白鹿书院,向姐夫朱先生诉说了鹿家欺人过甚的事,意在求姐夫能给知县提示一下,使这场肯定赢的官司更有把握。朱先生说:“我昨日已听人说了你与鹿家为地闹仗的事,我已替你写了一件诉状,你下回过堂时递给衙门就行了。记住,回家后再拆看。”

白嘉轩急急回到家,在菜油灯下拆开信封,一小块宣纸上写下稀稀朗朗几行娃娃体毛笔字:

致嘉轩弟:

倚势恃强压对方,打斗诉讼两败伤;

为富思仁兼重义,谦让一步宽十丈。

白嘉轩读罢就已泄了大半仇气,捏着这纸条找到中医堂的冷先生,连连慨叹“惭愧惭愧”。冷先生看罢纸笺,合掌拍手:“真是绝妙一出好戏!嘉轩你瞅——”说着拉开抽屉,把一页纸笺递给嘉轩。嘉轩一看愈觉惊奇,与他交给冷先生的那一页纸笺内容一样,字迹相同,只是题目变成“致子霖兄”。

三天后的一个晚上,冷先生把白嘉轩和鹿子霖一起邀约到中医堂,摆下一桌酒席,把他们交给他的相同内容的纸笺交换送给对方,俩人同时抱拳打拱,互致歉意谦词,然后举酒连饮三杯,重归于好而且好过以往。俩人都慨然提出地归原主,白家和鹿家各自周济给李家寡妇一些粮食和银元,帮助寡妇渡过难关。冷先生当即指派药房伙计叫来李家寡妇,当面毁了契约。④李家寡妇扑通跪到地上,给白嘉轩、鹿子霖磕头。

这件事传播的速度比白鹿两家打斗的事更快、更广泛。滋水县令古德茂大为感动,批为“仁义白鹿村”,凿刻石碑一块,红绸裹了,择定吉日,由乐人吹奏升平气象的乐曲,亲自送上白鹿村。一向隐居的朱先生也参加了这一活动。碑子栽在白鹿村的祠堂院子里,从此白鹿村也被人称为“仁义庄”。

(有删改)

【注】①选自《白鹿原》,题目为临时所加。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家寡妇将自家田地先卖给了鹿子霖,然后又卖给了白嘉轩,这是造成白嘉轩和鹿子霖发生激烈矛盾的导火索。
B.本来是鹿子霖和白嘉轩两人的摩擦,却升级为两姓的斗殴,可见,在旧时农村,人们有着比较强的家族观念。
C.小说通过补叙的方式记叙李家寡妇将田地先后卖给鹿子霖和白嘉轩的情况,使内容更为丰富,使主题得到深化。
D.小说中鹿子霖、白嘉轩、冷先生、朱先生、古德茂等人物,都有着向善的倾向,但表现程度有所不同。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所写手叉腰的动作,与下面双手背抄在后腰一样,暗示鹿子霖内心的气愤。
B.句子②运用比喻的手法,突出冷先生吆喝的声音之大、震慑力之强,极富表现力。
C.句子③鹿泰恒的这句话,有火上浇油的意味,最终促成鹿子霖状告白嘉轩的行动。
D.句子④通过写李家寡妇跪地磕头的动作,侧面表现了白嘉轩与鹿子霖的善行义举。
3.为什么白鹿村被人称为“仁义庄”?请概括两条理由。
4.白嘉轩和鹿子霖走向和解,大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4-0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安德烈·洛佩兹的遭遇

[阿根廷]曼波·贾尔迪内里

透明直梯下降的速度很快,安德烈·洛佩兹感觉到从脚底升起的一阵寒意。自己的胃好像在脖子里,手在头两边,而头在更高的什么地方。

安德烈·洛佩兹来到路边,眼前的日落泛着珍珠般的光芒,一栋栋高楼从大道两侧的树木上方冒出头来,在黄昏中映衬着如血燃烧的残阳。他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看周围熟悉的暮色,走向自己的汽车。

拉开车门,他坐了进去。转动车钥匙的同时,他在后视镜中发现,旁边的一栋楼里跑出来三个人,面孔他是认得的;又看到前方的街道上,一辆绿色的福特猎鹰轿车正稳稳地停在路边。他的脊背发凉,低头一看,果然指示盘上的红灯已经熄灭(说明不久前发动机是热的)。这个时候,他发现有一支狭长的管子,那黑色的管口正顶在自己的左眼边。

“往那边去。”一个声音命令道。安德烈·洛佩兹机械地向右边的座位挪动,显得笨手笨脚。

“现在解锁后车门。”

他照做了。上来的两个人都还是孩子的模样——一个黑黑的,矮个,毫不起眼,慌乱得要死,面庞不断地抽搐,看起来就像只闪烁的霓虹灯;另一个金黄头发,瘦骨嶙峋,个子高得像辆大卡车,脸上一直是种受到惊吓的表情,行动有些困难。第一个人发动了车子,两个年轻人冲他笑了笑。

“老实点,老头。”金头发的说,声音细细的,“今天你得晚点回家,因为我不太舒服。我的伤特别疼,他们说是烂掉了。”

安德烈·洛佩兹简直无法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他的汗毛倒竖,努力镇定下来,平静地回答:

“可以。”他慢慢转身向后,尽量不让动作显得可疑:“让我看看伤口。”

金头发脱掉外套,撩起毛衣,解开衬衣的所有纽扣,露出从胸脯到腰间缠着的厚厚的绷带,上面满是血迹。

“让我看一下。”安德烈·洛佩兹小心翼翼,从工具包中取出一把小剪刀,生怕动作太大引起误会。一边清理伤口,一边往上面撒一种白色粉末,接着是大量的红色消炎药水——他记得的,八天以前,自己就遇到过这三个家伙。那次,他从“卡车”的肋骨中间取出了一枚0.38英寸口径的子弹。他被警告说,几天后得再见一次面复查。然后几个人在滨河大道北段的位置下车了,立刻登上了一辆没有牌照的蓝色老爷车,瞬间绝尘而去。

这次治疗就要结束了。他心想自己干得不错,因为那个伤口虽然还在发炎,有点发紫,但并没有感染。

车正在穿越潘帕区,往滨河大道的方向行驶。

“你还得注意休养,”他说,“但可以不用再看医生了。差不多一周内,拆掉绷带,擦点消炎药水,再换上两片纱布和创可贴就行了。记得要继续吃一个星期我上次开的抗生素。”

“卡车”笑眯眯地盯着他。

“你表现还行,老头。”他说,“继续往前吧,到萨尔格罗兜兜圈子,现在还早……”

安德烈·洛佩兹长舒了一口气。他用一只手捋着头发,望向窗外,眼角的余光扫到那大个子——夕阳把他的脸分成了两半,其中一边是惊人的金黄色。对方意识到安德烈看他,又多了点笑容。

“你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不少,但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多。”

“医生挣得都特别多啊。你还觉得不够?”

“并没有。我母亲有癌症,常年卧病在床。还有妻子和四个孩子。光给我妈治病,到现在花费已经有上百万了。而且我还背着房贷、车贷。医生确实挣得不少,但我的负担挺重的。”

“那你的孩子呢?”

“都在上学呢。他们还小。”

“你老婆?”

“照顾我妈。”

“原来你妈快死了。”握着方向盘的人说道,“如果我们知道的话,就不会找你了。你的表现真是不错。”

他道歉的语气令人反感。

“老头子,”“抽搐脸”面带微笑,“我们要付给你钱,二十万比索和我的宝贝,你觉得怎么样?要知道,我们就这么多现金了。”

“但是……”安德烈·洛佩兹惊呆了。

“行了,你拿着吧。”“卡车”确定地说。他从肩膀上递过来一卷万元纸钞,包在一条可疑的手帕里,还有一块沉甸甸的金表。

“你妈妈有病,还有一大家子要养,”他补充道,“而且你看起来人不错,表现很好,我相信你不会乱来。”

安德烈·洛佩兹努力克制着脸上的微笑。

这时,两辆警车擦肩而过,尖利的警笛声此起彼伏。

“是警察!”“卡车”喊道。

“那现在怎么办?”他鼓足勇气问。

“我们马上处理完,你安静不要动。”

安德烈·洛佩兹觉得自己的肠子都打成了结。

“给你的钱够不够?”“卡车”问他。

“啊?不,不……”他突然感到一阵抑制不住的恶心。

“行了老头,别装了。五十万,先借着,明天我们一定送到。你表现不错的。”

“别,拜托!我……”

“好啦,随便你。”开车的人踩下脚刹。

车停靠在了五十六号国道旁。

“再见了,老头。一切多谢啦!”几个人向他道别,跑向停在十米以外的蓝色轿车。

正在这时,国道旁停着的一辆车突然打开探照灯,照亮了那三个身影。几阵机关枪的扫射让他们瞬间倒地,十几个警察同时往那个方向奔跑。

“别碰那老头!”安德烈·洛佩兹认出,是“卡车”的声音在叫。随着最后一粒子弹,他永远地安静了。

一辆绿色猎鹰轿车上,下来一个男人,手里握着一把枪。他靠近“卡车”,盯着看了几秒,瞄准他的头扣动了扳机,洋洋得意地踱着步,走到安德烈·洛佩兹的车边。

“干得好,医生。”警官伸手向他问候。

安德烈·洛佩兹没有回答。他双眼紧紧盯住人行道上那三个血肉模糊的年轻人,开始呕吐。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氛围凝重,“如血燃烧的残阳”与结尾处三个青年的命运相照应。
B.“安德烈·洛佩兹简直无法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心理,说明被劫持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C.在得知安德烈的一家过得并不容易时,劫匪们提出给他现金作为补偿,可见三个劫匪的内心并非想象的那般凶恶,还是善良的。
D.文中两次出现绿色猎鹰轿车,这一细节表明作者在故事的开始便埋下了伏笔;结尾处再次出现,令人恍然大悟,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节奏并非总是紧张的,在安德烈和劫匪的闲聊中,放缓了故事的节奏,这是作者有意为后文的情节突转蓄势。
B.劫匪“卡车”临死前拼尽全力喊出“别碰那老头!”,刻画出劫匪在弥留之际心存一丝善意,人物形象出人意料。
C.通过安德烈被劫持的遭遇,在一波三折的情节中展现出人性,安德烈与劫匪的形象彼此对照,人性时暗时明,呈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
D.小说主要采用外貌描写和对话来突出安德烈医生的个性和心理,塑造了一个内心复杂、生活艰辛的人物形象。
3.小说是怎样叙写安德烈·洛佩兹的遭遇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4.40年前,曼波以笔名参加拉美文学大赛,《安德烈·洛佩兹的遭遇》从三千多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被提名为最佳小说之一,著名诗人、小说家博尔赫斯给出了这样的评价:“结尾处呕吐情节成为了这个故事的点睛之笔。”请结合文本对此加以分析。
2024-04-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泛湖至东泾

陆游

春水六七里,夕阳三四家。

儿童牧鹅鸭,妇女治桑麻。

地僻衣巾古,年丰笑语哗。

老夫维小艇,半醉摘藤花。

[注]①作于绍熙二年(1191)春,诗人时年六十七岁,在故乡山阴三山别业。湖,指镜湖。②维:拴,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春水”“夕阳”交代了泛舟的时间,“六七里”“三四家”突出了此地的偏僻。
B.第二句以“夕阳”为背景,虽使景色显得绚丽无比,但也略带一丝苍凉之感。
C.颔联描写诗人泛舟所见,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隽永有味的乡间劳作图。
D.颈联将声音摄入景中,上句中的“衣巾古”与“衣冠简朴古凤存”意蕴相似。
2.尾联表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其原因。
2024-04-0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可怜虫

狄更斯

扰乱了女总管房间里静谧气氛的那个老婆子,担任报丧人的角色倒是挺合适的。她因为上了年纪而弓腰曲背,手脚颤颤巍巍地不由自主,她那变了形的脸现出一副努嘴斜眼的丑相,与其说这是造化之功,毋宁说像一张信笔乱涂的漫画草稿。

那个干瘪老婆子步履蹒跚地穿过甬道,登上扶梯,咿咿唔唔地回答女总管的责骂;后来她不得不停下来喘一口气,把蜡烛交给考尔尼太太,让脚步较快的女总管先向女病人躺着的那间屋子走去,自己尽全力跟在后面。

那是谁?病人以虚弱的声音问。

别嚷,别嚷!两个老婆子中的一个俯身到她面前说。躺下,快躺下!

我决不再躺下,除非我咽了气!病人挣扎着说。我一定得告诉她。过来!走近些!让我凑在你耳边说。

她一把抓住女总管的手臂,把她按在床畔一张椅子里,正要开口;这时她向屋子里扫视一圈,发现那两个老婆子探出上半身作谛听状。

叫她们走开,病人有气无力地说,赶快!赶快叫她们走开!

两个干瘪老太婆这时齐声哀号起来,说可怜的老莎利头脑完全糊涂了,连她最要好的朋友也认不出了。女总管把她们撵出房间时,她们还是一百个不答应,声称决不把朋友撇下。但女总管终于把她们关在门外,自己回到床边。两位老太太被摈诸门外,便改变腔调向锁孔中叫喊说,老莎利醉了。这倒可能不是瞎说,因为除了药剂师开的少量鸦片酊外,她最近一次喝下的掺水杜松子酒尚未充分发散;这酒确是两位可敬的老太太出于一片好心私下给她弄来的。

现在听我讲,垂死的妇人大声说,她像是在作极大的努力企图重新吹旺生命的一星余烬,就在这间屋子里,就在这张床上,我曾经看护过一个长得很美的年轻女子;她被送到习艺所的时候,两只脚全是尘土,血肉模糊,恐怕走了不少路,磨破了好几处,青一块紫一块的。她生下一个男孩以后就死了。让我想一想,这是哪一年的事?

别管哪一年,不耐烦的听者说,她到底怎样?

是啊,病妇喃喃地说着又开始进入刚才那种半昏迷状态,她到底怎样?她……啊,我想起来了!她大叫一声,蓦然跳将起来,面孔通红,两眼凸出。我偷了她的东西,我偷了!当时她的身子还没冷呢。我告诉你,当时她的身子还没有冷,我就偷了那件东西!

偷了什么?看在上帝的份上,你说呀,偷了什么东西?女总管急得直叫,并且做了一个好像要呼救的手势。

就是那件东西!病妇说着把一只手按在女总管嘴上。这是她唯一的财产。她明明需要穿暖,需要吃饱,可是始终舍不得那件东西,一直把它藏在胸前。我告诉你,那东西是金的!是纯金的,应当可以救她的命!

金子?!女总管跟着说。她急切地俯身问仰面倒下的病人:讲下去,讲下去,后来怎么样?产妇是谁?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她叮嘱我把那件东西保管好,病妇呻吟着回答,她信托我,因为当时只有我在她身旁。她头一回把挂在脖子上的那件东西给我看时,我就起了盗心。也许那孩子的死也是我作的孽!要是他们知道底细的话,一定会待他好些!

什么底细?女总管问,快说!

那孩子长得跟他的母亲一模一样,病妇并不理会,径自讲下去,我一看到他的脸,就不能忘记自己干的事情。可怜的女人!可怜的女人!她还那么年轻!真像一只温驯的小羔羊!等一等,我还有话要讲。我还没有把一切都告诉你,是不是?

是的,你还没有讲完,女总管应道,她低下头去竭力想听清从那垂死的女人口中吐出的每一个字,因为病妇的声音愈来愈轻,快讲,否则就来不及啦!

那母亲,病妇作了一次比先前更惊人的努力说,那母亲在刚感到临死的痛苦时,曾在我耳边有气无力地说,要是她的孩子生下来活得成,能长大,有朝一日听别人提到他那苦命而短寿的母亲,他不会感到太丢脸的。当时她把两只又细又瘦的手合在一起说:仁慈的上帝啊!不管那孩子是男是女,你得安排几个好心人在这乱纷纷的世界上照顾他,你得可怜可怜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不能把他扔在这个乱纷纷的世界上不管!’

那孩子叫什么名字?女总管问。

他们把他叫做奥利弗病妇用微弱的声音回答,我偷的那件金首饰是——

是什么?说呀!

女总管急切地凑到病妇面前听她回答。但是,当病妇再次慢慢地、直撅撅地坐起来的时候,考尔尼太太却本能地向后退缩。病妇用双手攥紧床罩,喉咙里发出一阵含糊不清的声音,然后倒在床上不再动弹。这下真的咽了气!门一开就急急忙忙进来的一个老婆子说。

结果她什么也没有讲出来。说罢,女总管若无其事地走了。

两个干瘪的老太婆显然都在忙于准备履行她们那份讨厌的职责,所以顾不上应答。女总管走后,便剩下她们两人在尸体旁边张罗。

(有删减)

[注]①奥利弗,从小就是孤儿,在济贫院受尽虐待,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又不幸落入了贼窝。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妇在生命垂危时,想要把心中藏置多年的秘密告诉女总管,但是直到去世她也没有说清楚金首饰到底是什么。
B.两个老太婆自称是病妇的好朋友。但病妇并不愿意让她们听到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见病妇与她们并不是真正要好的朋友。
C.女总管想知道年轻女子的底细,但病妇径自说着。话语间表达出愧疚,并认为那个孩子若是活着不会为年轻女子感到丢脸。
D.年轻女子生下孩子后就死了,她不知道自己生的孩子是男是女,只是在临死前祈祷自己的孩子在纷乱的世上能有好心人照顾。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便营造出一种将有人逝世的紧张氛围,画面感较强,并且在字里行间充斥着对老婆子的鄙夷和讽刺。
B.小说没有全面交代年轻女子的身世,只是借助病妇之口讲述了年轻女子到习艺所的情况,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C.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讲述故事,使得叙述的故事不受时空限制,拉开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得叙述更加客观。
D.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每当病妇将要说出年轻女子的最关键信息时又转面讲述其他内容,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有评论认为狄更斯极其善于描写人之“丑”。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文中年轻女子是标题所指的“可怜虫”。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2024-04-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10 .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同是鲁迅,在萧红和阿累笔下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萧红记叙了自己与鲁迅的一面之交,及其对自己的巨大鼓 和影响,体现出鲁迅对青年的热切关怀;阿累则通过在生活中对鲁迅的观察,表现了他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等,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鲁迅。(     )
(2)在《呐喊·自序》里,“医病”的问题,成为鲁迅用于表述过去的一个基本线索。鲁迅由关注身体的病痛到关注精神的病痛,展示了他思想发展的进程。(     )
(3)《示众》中使用最多的一个动词是“看”,它不仅仅是单向的,也不仅仅是双向的,而是包含了三种关系,也即围观的人看犯人、车夫撑倒、狗肚子;犯人看围观的人;围观的人互相看。(     )
(4)《药》描写的是启蒙者(夏瑜)被启蒙对象(华老栓一家)活活吃掉的惨烈事实,其中的反思是单向的,旨在 批判华老栓一家以及看客们的愚昧、麻木与残忍。(     )
(5)辛亥革命没有依靠农民,也没有启发他们的觉悟性和积极性,更没有引导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这就注定了革 命的必然失败。在《阿Q正传》里,鲁迅对于农民的弱点方面的批评,同时也正是对于辛亥革命的一个严正的历史的评判。(     )
(6)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不仅仅是通过狂人的话语传递启蒙思想,还很有远见地考虑到了启蒙者自身的处境,这正是《狂人日记》深刻且超前的地方。(     )
(7)《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即将其加以点染、虚构(演),以传达某种历史和现实精神(义)。“新编”实际上是鲁迅对这些故事的再认识,一次重写,一次古人与今人的精神相遇与对话。(     )
(8)以下插画出自鲁迅的小说《铸剑》。(     )

(9)以下插画出自鲁迅的小说《非攻》。(     )

(10)鲁迅的小说实际上是对中国人,首先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伟大拷问,深刻地显示了他的小说的现代性。(     )
2024-04-0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国际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六学段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