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1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而从曾皙的一个动作细节“______”可以看出他谦恭守礼。

(2)“舟”是水路交通工具,也是诗词的重要意象。杜甫的《登岳阳楼》 “______”和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______”均提及“舟”。

(3)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谏言献策。有直言进谏的,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直言君王应当居安思危且“______”;有借古讽今的,如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_____”警戒君王莫要被久积的威势所胁迫。

昨日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心理学上经常用一些有趣的、具有画面感的词语来概括某些社会现象或原理,比如:

(1)剧场效应:一群人在剧场看戏,一旦有人不守规矩站起来,又没人制止,焦虑的氛围让每个人都不得不站起来看戏,以致最后出现所有人都站到凳子上看戏的怪诞现象。

(2)晕轮效应:人们对他人的认知与推断常常专注于一些外在特征与局部特征,而忽视了内在与整体,就像月亮形成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晕轮效应也被称为光环效应。

(3)羊群效应:羊群本身是杂乱无章的,所有的羊都很盲目,但是只要其中有一只羊往一个方向走,其他的羊便会紧紧跟随。

以上心理学术语,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

你对其中的哪一种现象或原理认识与感受最深?请结合生活实际或社会现象写一篇作文,体现你对这一问题的体验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一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3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人常写秋天的树叶来表情达意,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和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

(2)《红楼梦》中,用“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权贵之家的豪富奢侈之气。《阿房宫赋》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手法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视剧中主人公与挚友离散多年,在久别重逢的一刻却只有深情的凝望。小刚被这一场景深深打动,不禁想到了古诗词中也有诸多描写无言、无声却情韵悠长的情景的诗(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一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谈者悲文信公之忠,而惜其才之不称也,余以为不然。夫信公非无才者也。当咸淳之末,天下之事已去,而信公以一远郡守,募万余乌合之众,率以勤王,而众不溃,此非有驾驭之术不能也。丹徒之役能以智窜免,间关万死,而后至闽,复能合其众,以收已失之郡邑。而所遣张汴、邹溉遇李恒悉败,既再散而再合矣;而举军皆大疫,死者过半,五坡之役,复遇张弘范以败。凡天祥之所用将,皆非恒、范也。元起朔漠,以力雄海内外,灭国四十,歼夷女真以至宋。宋自朱仙之后未有能抽一矢、发一骑而北驰者。元举太山之势以压宋卵,而信公欲以单辞羁身鼓舞其病妇弱息,以与贲、育之徒抗,盖未接刃而魄先夺矣,虽有韩、白,未易支也。故信公之数败而能数起,吾以是知其才。其数起而数败,吾不谓其才之不称也。

(节选自《王世贞文选·文天祥论》)

材料二:

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佑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壮其节,又惜其才,留之数年,如虎兕在柙,百计驯之,终不可得。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甚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朱仙: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西南,相传岳飞在此大战金兵。②贲、育:古代勇士名。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观其从容A伏质B就死C如归D是其所欲E有甚F于生者G可不谓之H仁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关万死”与《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中“间关”词义不同。
B.“皆非恒、范敌也”与《过秦论》“秦人开关延敌”中“敌”词义相同。
C.“不期而会者”与《归去来兮辞》“帝乡不可期”中“期”词义不同。
D.“兵败身执”中“执”与《离骚》“謇朝谇而夕替”中“替”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末年,文天祥面对宋朝衰败的危局,挺身而出,招募万余士兵率领他们救援朝廷。
B.文天祥虽然势单力薄,但仍能数败数起,勇于抗击元军,保家卫国的决心坚定不移。
C.元世祖被文天祥的气节和才能折服,扣留文天祥多年并试图招降他,最终没有成功。
D.这两则材料分别批驳了当时针对文天祥的不当言论,都充分论证了文天祥的才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起朔漠,以力雄海内外,灭国四十,歼夷女真以至宋。
(2)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一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

(苏辙《六国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B.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C.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D.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与“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安”的用法相同。
B.“而弊山东之诸侯”与“故曰: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两句中的“弊”意思不同。
C.“莫如韩、魏也”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论语》)两句中的“如”意思相同。
D.“藉之以蔽其西”与“相与枕藉乎舟中”(苏轼《赤壁赋》)两句中的“藉”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是对北宋统治者“以贿求和”的妥协政策予以讽谏。
B.苏辙在文章开篇便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六国相继被秦灭亡,是因为他们“不知天下之势”。
C.苏辙认为当时天下所重应为六国团结,而四国只注重自己休养生息,导致六国先后灭亡。
D.两文都是在宋王朝面临外部威胁的形势下借古讽今发表议论的,都表达了积极抗战的主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2)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5.请简要阐述苏辙主张六国对抗秦的办法。
7日内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节选)

路遥

农历六月初十,一个阴云密布的傍晚,盛夏热闹纷繁的大地突然沉寂下来;连一些最爱叫唤的虫子也都悄没声响了,似乎处在一种急躁不安的等待中。天闷热得像一口大蒸笼,黑沉沉的乌云正从西边的老牛山那边铺过来。地平线上,已经有一些零碎而短促的闪电,但还没有打雷。只听见那低沉的、连续不断的嗡嗡声从远方的天空传来,带给人一种恐怖的信息——一场大雷雨就要到来了。

这时候,高家村高玉德当民办教师的独生儿高加林,正光着上身,从村前的小河里蹚水过来,几乎是跑着向自己家里走去。

他父亲正赤脚片儿蹲在炕上抽旱烟,一只手悠闲地捋着下巴上的一撮白胡子。他母亲颠着小脚往炕上端饭。

高加林什么话也没说。连鞋也没脱,就躺在了前炕的铺盖卷上。他脸对着黑洞洞的窗户,说:“妈,你别做饭了,我什么也不想吃。”

“加林,你是不是身上不舒服?”母亲用颤音问他,一只手拿着舀面瓢。

“不是……”他回答。

“和谁吵啦?”父亲接着母亲问。

“没……”

“那到底怎啦?”老两口几乎同时问。

高加林一条胳膊撑着,慢慢爬起来,身体沉重得像受了重伤一般。他靠在铺盖卷上,也不看父母亲,眼睛茫然地望着对面墙,开口说:“我的书教不成了……”

“什么?”老两口同时惊叫一声。

加林仍然保持着那个姿势,说:“我的民办教师被下了。今天会上宣布的。”

“你犯了什么王法?老天爷呀……”老母亲手里的舀面瓢一下子掉在锅台上,摔成了两瓣。他父亲急得用瘦手摸着赤脚片儿,偷声缓气地问:“那他们叫谁教哩?”

“谁?谁!再有个谁!三星!”高加林又猛地躺在了铺盖上,拉了被子的一角,把头蒙起来。老两口一下子木然了,满窑里一片死气沉沉。

这时候,听见外面雨点已经急促地敲打起了大地,风声和雨声逐渐加大,越来越猛烈。外面的整个天地似乎都淹没在了一片混乱中。高加林仍然蒙着头,他父亲鼻尖上的一滴清鼻涕颤动着,眼看要掉下来了,老汉也顾不得去揩;那只粗糙的手再也顾不得悠闲地捋下巴上的那撮白胡子了,转而一个劲地摸着赤脚片儿。他母亲身子佝偻着伏在炕栏石上,不断地用围裙擦眼睛。窑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锅台后面那只老黄猫的呼噜声。

外面暴风雨的喧嚣更猛烈了。风雨声中,突然传来了一阵“轰隆轰隆”的声音——这是山洪从河道里涌下来了。

足足有一刻钟,这个灯光摇晃的土窑洞失去了任何生气,三个人都陷入难受和痛苦中。

这个打击对这个家庭来说显然是严重的,对于高加林来说,他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已经受了很大的精神创伤。亏得这三年教书,他既不用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有时间继续学习,对他喜爱的文科深入钻研。他最近在地区报上已经发表过两三篇诗歌和散文,全是这段时间苦钻苦熬的结果。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他将不得不像父亲一样开始自己的农民生涯。虽然这几年当民办教师,但这个职业对他来说还是充满希望的。几年以后,通过考试,他或许会转为正式的国家教师。可是现在,他所抱有的幻想和希望彻底破灭了。此刻,他躺在这里,脸在被角下面痛苦地抽搐着,一只手狠狠地揪着自己的头发。

对于高玉德老两口来说,今晚上这不幸的消息就像谁在他们的头上敲了一棍。他们又难受,又恐慌。加林他妈在无声地啜泣;他爸用手把赤脚片儿摸了半天,开始自言自语:“明楼啊,你精过分了!你能过分了!你强过分了!仗你当个大队书记,什么不讲理的事你都敢做嘛!我加林好好地教了三年书,你三星今年才高中毕业嘛!老天爷总有一天要睁眼呀!可怜我那苦命的娃娃!啊嘿嘿嘿嘿嘿……”高玉德老汉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两行浑浊的老泪在皱纹脸上淌下来,流进了下巴上那一撮白胡子中间。

外面,虽然不再打闪吼雷,雨仍然像瓢泼一样哗哗地倾倒着。河道里传来像怪兽一般咆哮的山洪声,令人毛骨悚然。

他父亲摸索着装起一锅烟,手抖得划了十几根火柴才点着——而忘记了煤油灯的火苗就在他的眼前跳荡。他吸了一口烟,弯腰弓背地转到儿面前,思思谋谋地说:“咱千万不敢告人家。可是,就这样还不行……是的,就这样还不行!”他决断地喊叫说。

高加林抬起头来,认真地听父亲另外还有什么惩罚高明楼的高见。

高玉德头低倾着吸烟,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过了好一会,他才扬起那饱经世故的庄稼人的老皱脸,对儿子说:“你听着!你不光不敢告人家,以后见了明楼还要主动叫人家叔叔哩!脸不要沉,要笑!人家现在肯定留心咱们的态度哩!”他又转过白发苍苍的头,给正在做饭的老伴吩咐:“加林他妈,你听着!你往后见了明楼家里的人,要给人家笑脸!明楼今年没栽起茄子,你明天把咱自留地的茄子摘上一筐送过去。可不要叫人家看出咱是专意讨好人家啊!唉!说来说去,咱加林今后的前途还要看人家照顾哩!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哩……加林妈,你听见了没?”

“嗯……”锅台那边传来一声几乎是哭一般的应承。

泪水终于从高加林的眼里涌出来了。他猛地转过身,一头扑在炕栏石上,伤心地痛哭起来。

外面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只听见大地上淙淙的流水声和河道里山洪的怒吼声混交在一起,使得这个夜晚久久地平静不下来了……

(《人生》第一章,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当时的自然环境,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B.高加林的母亲听到高加林民办教师当不成的消息后,手里的舀面瓢一下子掉在锅台上,摔成了两瓣,正面写出人物内心的惊恐。
C.小说中运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高加林以往的经历,使读者对高加林的形象有了更全面的感知,更能理解失去工作对他的打击之大。
D.在高玉德老两口知道高加林的遭遇后,小说中写只听见老黄猫的呼噜声,采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凸显此时高家三口内心的沉重。
2.下列对画线处人物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妈,你别做饭了,我什么也不想吃”表现了高加林在民办教师当不成后心情非常沉重。
B.“老天爷总有一天要睁眼呀!”表现了高玉德对儿子失去工作的痛苦、无奈、愤怒。
C.“脸不要沉,要笑!”表现了高玉德在进行一番思想斗争后想通了,人生总有挫折,不能一味沉湎于痛苦中,要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才能有机会惩罚高明楼。
D.“嗯……”表现了高加林母亲不想按照高玉德说的做,但又不得不这样做的无奈和悲伤。
3.小说中“雷雨”贯穿始终,却以雨停和只听见流水声、山洪怒吼声作结,这样的结尾设置产生了怎样的效果?请结合小说文本进行分析。
4.路遥曾在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时说:“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对中国农村的状况和农民命运的关注尤为深切。不用说,这是一种带着强烈色彩的关注。”因此,路遥的作品总是带有浓浓的“乡土特色”,这篇小说中的“乡土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小说文本进行分析。
7日内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古行宫

杜牧

台阁参差倚太阳,年年花发满山香。

重门勘锁青春晚,深殿垂帘白日长。

草色芊绵侵御路,泉声呜咽绕宫墙。

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环空断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视觉、嗅觉相结合,其中“花发满山香”衬托出古行宫的凄凉。
B.“重门勘锁”“深殿垂帘”写出了古行宫规模庞大、殿宇林立的景象。
C.诗中古行宫曾“红粉云环”,而如今“草色芊绵”,形成了强烈对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迟暮、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
2.颈联“侵”“绕”二字极富表现力,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4-05-21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部分学校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中的倩影

王充闾

到了南京,第一个念头便是去寻访秦淮河。《桃花扇》《儒林外史》等许多古籍对秦淮河的描写,确实给我留下了特深的印象。

桃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

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这是明清之际的秦淮春景:秦淮灯火之盛天下所无,两岸河旁,雕栏画槛,绮窗绣障,十里珠帘,这是十里秦淮的繁华胜概。如果说,清代文人孔尚任、吴敬梓笔下的秦淮是靓娘的浓抹。那么,朱自清先生眼中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便是西子的淡妆,更别具一番风情。

由于古文化的积淀,秦淮河早已活在一代代人的心里,每个人的脑海中都闪现着它的玫瑰色的丽影。而在我的心目中,它是一首璀璨的诗,一幅绮丽的画,一片如烟如梦的旧时月色。

可是没料到,当听说我要去寻访秦淮河时,市文联的同志却苦笑着摇头。他们告诉我,早在清末民初,秦淮一带便已萧条破败了,河道淤塞,河床狭窄,河水浑浊。实际上,朱自清先生看到的秦淮河已非旧貌,只不过在朦胧的月色、眩晕的灯光下看不分明而已。今日的秦淮河再也找不出多少诗情画意,那个白舫青帘、桨声灯影里的泰淮河,像梦一样地消逝了。

看到我充满失望的神色,朋友们半是劝慰半是憧憬地述说,南京市政府已把彻底整治秦淮河列为市政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将采取一系列人工措施,恢复其天然姿色。我终于打了退堂鼓,决定在秦淮河恢复秀丽的姿容之前暂不去探访。

回来后,我把这些想法讲给几位朋友听,他们多数人都不以为然。有的说我痴情可哂,有的笑我理想主义,我却至今不悔。特别是读到文洁若的散文《梦之谷中的奇遇》,对作家萧乾的行止,更是赞其通脱,引为同调。

1928年,十八岁的萧乾在汕头角石中学任教时,结识了一个名叫萧曙雯的姑娘。二人心心相印。不料,一小人从中插足,有意娶萧曙雯,声言如果曙雯拒婚。就要对萧乾狠下毒手。姑娘断然斥绝这个恶棍,同时劝说萧乾赶紧离开,以免遭暗算。本来,她是准备同萧乾一道乘船逃离的;可是,当发现码头上有歹徒持枪环伺,她只好悄悄溜回。她知道,若是萧乾只身出逃,他们会高兴地放他走开;如果二人同行,萧乾就会死在这伙恶棍手中。

尘海翻腾日月长,一别音容两渺茫。这对情人南北分飞,各自在布满荆棘的坎坷路上建立了家庭。八年后,作家萧乾以此为题材,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梦之谷》。他是多么盼望有朝一日再见一面当年恋人——书中的女主人公盈姑娘啊!

六十年过去了,他终于有机会旧地重游,回到汕头的梦之谷,并且得知萧曙雯仍然健在。可是,经过一番斟酌,萧乾毅然决然放弃这个此生难再的机缘。他不愿让记忆中的清亮如水的双眸,堆云耸黛的青丝,玉立亭亭的少女丰姿,在一瞬间,被了无神采的干枯老眼、霜雪般的鬓华和佝偻着的龙钟身影抹掉。

留恋少时风华,是人同此心的。随着岁月流逝,这种感情会日益浓重。世间许多宝贵的事物,拥有它的时候常常并不知道珍惜,而一当失去它,到了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时候,才会懂得它的可贵。

长江一去无回浪,古今中外永远不会有时间的收藏家。我们仿佛看到雪莱的诗剧《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的时间的精灵——神色仓皇的御者,正赶着一匹匹肋生彩翼的飞马,拖着一辆辆雕花镂彩的神车,踏着香风彩云向前飞奔。自古以来,无数智者就从哲学或科学的角度,努力探求无限的时空,最后,总是在奔流不息的时间长河面前惊愕不已;诗人则力图通过无穷的想象力和有限的艺术形象,去追求和把握浩渺的时空,但是,结果只是一连串的浩叹:恨无壮士挽斗柄,坐令东指催年华。今朝零落已可惜,明日重寻更无迹。(陆游诗句)

那年春天,一位著名的女表演艺术家应邀来营口市讲学。闲谈中,已离休的市文化局局长,提到五十年代中期这位艺术家首次来营口访问演出时的情景。您那时真是光彩照人,我还保存着当时我们的合影呢!老局长说着,把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递过去。这位表演艺术家眼睛刷地一亮,说:太宝贵了,赠给我吧。我在文化大革命前的所有留影,全都损失了。她坐在镜前,静默良久,看着三十年前流溢着青春气息的秀影,充满对昔日风华和峥嵘岁月的忆念。

我即兴题赠一首七绝:

卅年回首感千重,妙艺人人赞化工。

且莫伤怀悲老大,青春犹在画图中。

她看了苦笑着,说:您这诗看似慰语,实际上正是憾词。

当然,在特定条件下,也还有红颜长驻的情况。记得台湾作家林清玄在一篇文章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对热恋中的情人同登喜马拉雅山,不幸遇上雪崩。男青年被雪堆埋得不见踪影,女的却活着逃了出来。她无限地怀念着恋人,年年此日,都要去当日的出事地点,寻找恋人踪迹,终于在第二十个年头,在雪堆一角,找到了恋人尸体。他仍是当年那样年轻、俊俏,朱颜秀发;而自己却早已失去往日风韵,垂垂老矣。这虽然也是一种驻颜之术,无奈说来实在是太惨苦了。

人们也许会问:那位女士苦苦奔波二十年,她究竟要寻觅什么?只是为了要见上一面情人的年轻、俊秀的倩影吗?——这在她记忆之窗上,本是永远抹不掉的,而且会久而弥新。那么,除此之外,又要追求什么呢?或许是要重温昔日的恋情,寻觅那一经失去便再也不会重现的纯真诚挚的情。

由此可以联想到,留给亲人、朋友一个美好的形象固然重要。但是,它所附丽的却是珍贵百倍的真情诚意。如果有朝一日,那位女士发现日夜思念的意中人竟是一个骗子,那么,再美好的形象也会随之而化为丑陋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援引古诗文中描写秦淮河秀丽、繁华胜景的名句,强调它给作者的印象之深,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B.清末民初秦淮胜景就已经荡然无存,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秦淮河也不是真貌,而是他基于想象虚构出来的景观。
C.作者即兴题赠的七绝既是对那位女表演艺术家的慰勉,也是对自我的鞭策,表明要珍惜光阴、永葆青春心态的观点。
D.作者转述林清玄一篇文章中讲过的悱恻动人的故事,旨在印证“在特定条件下,也还有红颜长驻的情况”这一观点。
2.本文题为“心中的倩影”,文中具体描述哪些“心中的倩影”?这些“倩影”是如何构成一篇浑然—体的文章的?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和说明。
3.有评论家指出王充闾的散文具有“深邃冷峻”“清醇雅致”的风格。请从“深邃冷峻”和“清醇雅致”这两个关键词中任选其一,为这篇散文写一则文学短评,拟写其要点,要求先扼要阐释“深邃冷峻”或“清醇雅致”的内涵,然后从文本思想内涵、艺术手法,语言特色三方面综合进行评说。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你面对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时,你可曾想过,这些食物的祖先曾经都是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野生动植物,比如蔬菜,大部分蔬菜的祖先是野生植物,小部分是藻类和真菌。这些野生植物在不同的地方、被不同的民族驯化,成了更加适合人类种植和食用的农作物。小麦来自新月沃土,水稻来自中国南方,茄子来自印度河河谷,它们分别被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类驯化。农作物在不同文明间的传播,使得现在的我们能够在一张餐桌上吃到这些被驯化自世界各地的植物。植物不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它们的很多性状有利于自己的生存繁殖而不利于人类的食用。人类经过漫长的历程,有意或无意地选择了野生植物有利于人类的遗传变异,将野生植物改造成了适合人类食用的农作物,这一改造的过程就是驯化

你只需要在超市对生菜和莴笋进行观察,就可以体会到驯化的威力。生菜和莴笋外形相似,然而叶与茎的比例不同:生菜叶大而茎短,莴笋叶小而茎长。其实,生菜和莴笋是同一物种(莴苣)的不同品种,由于分别被朝着食用叶和食用茎的方向驯化,形成了今天两者外形的巨大差异。

并不是每一种植物都能够被驯化。世界上共有近26万种开花植物,然而只有几百种得到了或多或少的驯化,其中只有十几种才是我们的主要农作物。其余的植物没有被驯化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植物自身不适合被驯化的原因有很多:异花传粉植物由于很容易和野生品种杂交,因而改良的品质难以得到保留,所以主要农作物均为自花传粉的植物。多年生的乔木和灌木把大量能量消耗在人无法食用的木质化枝干上,而一年生的草本把大量能量投入在果实和种子中,因而主要农作物绝大部分为草本植物。某些植物具备难以驯服的保护性的物质。野生杏仁和橡实均味道苦涩,因为它们分别含有苦杏仁苷和单宁酸(防止种子被吃掉)。然而野生杏仁失去苦味需要单基因突变,野生橡实失去苦味需要多基因突变,根据遗传规律,野生杏仁更容易出现不苦的突变体,被人保留。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杏仁在公元前8000年即被驯化,橡实至今仍未被驯化。另外,即使是现在看来很适合食用的玉米,其野生祖先也有不适合食用的性状:产量不如野生小麦。这可能就是相比于小麦,玉米更晚被驯化的原因,且驯化之初的玉米棒只有3-4厘米长。

植物的驯化除了需要适合驯化的性状,还需要同一域有其他适合驯化或在别处驯化后传入的动植物使得当地人从采集狩猎社会进入农业社会。由于不具备上述条件,南非、西欧、北美洲东部的人们未能很早进入农业社会。南非人未能驯化当地的野生高粱,西欧人未能驯化当地的野生亚麻,北美洲东部的印第安人未能驯化当地的野苹果,高粱、亚麻、苹果分别在中非、新月沃土、天山山脉被驯化,后来传入了南非、西欧和北美洲东部。而新月沃土的动植物组会 ——提供淀粉的小麦和大麦,提供蛋白质的兵豆、豌豆、鹰嘴豆、山羊、绵羊、猪和牛以及作为纤维和油的来源的亚麻,使得新月沃土的先民们能够迅速进入集约型粮食生产的农业社会。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农作物和家畜容易适应纬度接近、经度差异大的环境。却难以适应经度接近、纬度差异大的环境。欧亚大陆广阔的东西轴线,使得驯化的动植物较为容易地传播到了欧亚大陆的其他地方。而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漫长的南北轴线以及撒哈拉沙漠、巴拿马地峡等地理屏障的作用,则阻碍了它们在非洲和美洲的传播,从而阻碍了这些地方的农业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薛浩然《植物相伴的文明与生活》)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地区野生植物被驯化,然后农作物在不同文明间的传播,使得现在的我们能够吃到驯化自世界各地的植物。
B.有些植物没有被驯化有可能是因它们自身性状,也有可能是因当地没有其他适合驯化或在别处驯化后传入的动植物。
C.新月沃土的动植物组合提供了多样化的内容,促进了社会形态的转变,使得新月沃土进入集约型粮食生产的农业社会。
D.植物的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的力量,也可以看到人类不懈的努力。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蔬菜大部分起源于野生植物,这些野生植物来自不同地区,被当地的人类驯化,成为更加适合人类种植和食用的农作物。
B.作者以生菜和莴笋的差异为例,说明了即使是同一物种,通过人类驯化也会产生显著的形态差异。
C.作者使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手法,说明了植物自身不适合被驯化的多种原因,使得文章内容科学准确,具有说服力。
D.因为非洲和美洲大陆经度跨越大而且有地理屏障,所以驯化的动植物不易在非洲和美洲传播。
3.小麦作为最早被驯服的植物之一,自身具备很多易被驯服的特性。请结合文章,概括小麦可能具有哪些适合被驯服的特性。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行图式宇宙论最直接的恶劣影响便是产生了所谓谶纬神学,但产生谶纬神学并不能代表这种系统论的真正影响。真正更为实在和更为长久的影响,是五行图式在中国社会思想和观念形态许多领域的渗透。这造成了许多貌似科学但实际荒谬的伪理论,它们历数千年而不衰,在公私生活中起作用,成了行为中和思想中的不自觉的范式、习惯。甚至在今日,时时还沉渣泛起。

这还不过是些外在现象,也许更重要的是这种五行图式宇宙论给人们心理结构上带来的问题。例如满足于这种封闭性的实用理性的系统,既不走向真正的科学的经验观察、实验验证,又不走向超越经验的理论思辨和抽象思维。中国的思维传统和各种科学长久满足和停步于经验论的理性水平,这一缺陷恐怕与这种早熟型的系统论思维也有关系。因为在这种系统论里,似乎把所有经验都安排妥贴了,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在这系统中求得解决,从而不要求思维离开当下经验去做超越的反思或思辨的抽象以更深地探求事物的本质。所以,不是中国人缺乏抽象思辨的能力和兴趣,先秦的名家、墨辩证实了相反的情况,而是思维被这种经验系统束缚住、规范住了,成了一种既定的传统习惯和心理模式。

不仅如此,它还可能带来整个精神面貌和民族性格上的问题。这种宇宙图式具有封闭性、循环性和秩序性的特征。封闭性能给人们心理、性格以自我满足感。它可以表现为虚骄自大、固执保守,认为本系统内应有尽有、完整无缺、不必外求。循环论则否定真正的进化,向前只不过是复古,历史的演变不过是天道的循环。秩序性更带来所谓安分守己,听天由命,认为任何努力无不受既定秩序图式(天道)的限制和制约,自认已被规范在某种既定位置上和处在这个不能逃脱的图式网络中,思不出位,逆来顺受,培养奴性,不敢说;个体价值完全从属于这个作为外在权威的超个性的普遍秩序,锁禁在这个封闭的组织网络中。周而复始很少变动的农业小生产,自给自足的封闭的自然经济,久远强固的宗法血缘的规范,则是维持这套宇宙观强大的现实基础。

然而,这种封闭、循环、讲求秩序的宇宙论系统图式又可以给人们心理以某些积极的东西。它一方面有排斥外物的封闭性,另一方面又可以有吸收消化外物以成长自己的宽容性和灵活性。又如,一方面是相信命定否认进化的循环论,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成为富有韧性、坚持奋斗的信念基础,中国人很少有真正彻底的悲观主义,他们总愿意乐观地眺望未来,即使是处在极为困难的环境里,他们也相信终究有一天会否极泰来。再如,上述秩序性使人保守怯懦、不敢冒险,另一方面又教育人们做事做人要照顾整体和把握全局,不走极端,以便取得整体的均衡,保持生活、身体、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从而个体也就可以在这系统中获得归属感,不致感到孤独、凄凉、荒谬、无依无着而需要皈依上帝。长处与弱点,优点与缺陷,就这样不可分割地糅合在一起,因此,应该对五行图式宇宙论做出二分法的进一步的具体的历史分析。当然,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去认识从而去冲决、打破这种封闭的传统、习惯和观念,而不是去强调保持和发扬而陷入折中主义和阿Q悲剧的尴尬境地。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行图式宇宙论最直接的恶劣影响是产生所谓谶纬神学,而更为实在和更为长久的一个影响是造成许多伪理论。
B.中国的思维传统和科学满足和停步于经验论的理性水平,带来整个精神面貌和民族性格上的问题。
C.中国人同样具有抽象思辨的能力,只是思维被经验主义束缚住、规范住了,成了一种既定的传统习惯和心理模式。
D.秩序性渗透到人们的生活,能长久控制人们的心灵,让人们被锁禁在这个封闭的组织网络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式结构,对五行图式宇宙论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释。
B.第二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五行图式宇宙论给人们心理结构带来的问题。
C.第三段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论证宇宙图式的特征,并阐释了这套宇宙观形成的现实基础。
D.文章末段在阐释宇宙图式给人们心理带来积极的东西时,运用了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3.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貌似科学实际荒谬的伪理论历数千年而不衰,甚至在今日,时时还沉渣泛起,如至今还有人相信“占卜”理论。
B.“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体现了循环论认为向前不过是复古,历史的演变不过是天道循环的观点。
C.中国人很少有真正彻底的悲观主义,他们总愿意乐观地眺望未来,如《红楼梦》在家族悲剧上以贾府“兰桂齐芳”为结尾。
D.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如果能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五行图式宇宙论,必然不会陷入折中主义和阿Q悲剧的尴尬境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