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89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提到的“2000多年前的所罗门智慧箴言对人具有教诲和启迪作用。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人名言或格言或俗语也能指导我们拨开生活中的迷雾。

在你高中毕业后,你的外国朋友约翰邀请你去他们国家的一个中学,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人名言或格言或俗语。请你以现代文阅读Ⅰ所罗门智慧箴言“鞭子是为打马……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中的一小句为开头写一篇演讲稿,要求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句名人名言或一句格言或一句俗语。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碳中和就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和因为人类活动而减少的二氧化碳数量达到平衡。它从物理与化学术语中和一词演化而来。实现碳中和必须从碳减排碳捕捉两方面入手。首先是碳减排,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特别是减少煤炭的使用量。因为产生同样的热量时,煤比石油或天然气要多产生30%和68%的二氧化碳。目前煤依然是全世界使用较多的化石燃料,每年使用约85亿吨,火力发电用掉其中绝大部分。其次是碳捕捉。种树是一种方法,但效率很低。更有效率的方式是,就将其捕捉、固定。冰岛一家发电厂将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让它与水和硫化氢混合,形成碳酸化合物。然后再将化合物注入地下的多孔玄武岩岩石中,,形成固态碳酸盐矿物。两年时间内,注入的二氧化碳中有95%已转化为矿物质。采用该技术,发电厂可以减少85%~95%的碳排放。

1.文中的“碳中和”一词由“中和”一词演化而来,下列加点的词语中不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     
A.放嘴炮从来没输过,干实事从来没成过,这样的干部要坚决拿下。
B.山高路远,笔耕不辍,勤奋总会有收获。
C.就在公司需要这笔钱渡过难关的时候,他卷款跑路了。
D.终于还是成为房奴了,去完成生命中的下一件大事。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冰山扔进火山会怎样,被划破的航天器如何自动愈合,海到底有多深……近年来,一些院士、专家走出实验室、大学教室,在网络平台上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讲授科学知识,深受欢迎。

①科学家成为科普达人,产生了类似的明星效应,既提升了科普的专业性,也刺激了年轻人对科学的热爱。②有些科学家找到了和年轻人对话的方式——讲故事,这可以帮助大众理解专业化的科研成果。③他们以和蔼可亲的形象、风趣幽默的谈吐、深厚渊博的知识,在网上收获了大批粉丝。④让顶尖科学家与普通公众的面对面,不少年轻人感到兴奋,他们不由得感慨:原来科学可以这么接地气。⑤为大众做科普,需要额外下一番功夫,把专业科学知识讲得更通俗易懂。⑥有人可能觉得,既然这么费劲,在培养科学人才方面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又何必大费周章呢?⑦实际上,科普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科学事业中利长远、打基础的工作。⑧如果说攻克一些科研难题就像摘果子,那么,做好科学普及、点燃科学梦想就是播种子。⑨科学家们重视科普,就是为了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国与国之间的科技比拼,不仅体现在当下科技力量的对比上,也体现在科技人才的储备上。建设科技强国,不仅要看大国重器、核心技术,也要注重提升全社会整体科学素养,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做好科普工作,把基础打牢,把步子迈实,必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蓄积充足的底气。

1.下列关于文中标点符号使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愈合”和“面对面”两处的引号的用法相同。
B.文中“海到底有多深……”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列举的省略。
C.文中“有些科学家找到了和年轻人对话的方式——讲故事”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
D.文中“做好科学普及、点燃科学梦想”处的顿号可以改为逗号。
2.现代汉语中有一些新造词语是按照一定的关系排列词汇材料形成的,大多运用句法组合方式合成,其中包括偏正式、动宾式、并列式和主谓式。请分析文中的“教室”“直播”“明星效应”“费劲”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3.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4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指出君子好学是“____________”,而不是追求饮食的饱足和居住的安逸。

(2)姚鼐的《登泰山记》开篇“____________”两句中都使用“皆”字,叙述南面、北面山谷中的水分别流入泰山南、北两条河流的地理状况。

(3)小刚发现,同样使用“孤舟”意象,陶渊明“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表达了悠游从容的心境,而唐宋诗文中的“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的则是另一番境况。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楼城叙别   

牟融

故人为客上神州,倾盖①相逢感昔游。

屈指年华嗟远别,对床风雨话离愁。

清樽不负花前约,白发惊看镜里秋。

此际那堪重分手,绿波芳草暂停舟。

【注】①倾盖:据《孔子家语·致思》记载,孔子之郯,遭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谓停车后两车的车盖稍稍倾斜接近。后常用来形容朋友相遇,亲切谈话的情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述了与故人在楼城相逢的情景,故人邀请他一起去京城做客。
B.颈联中运用清樽、白发两个意象,强调了有约而重逢及岁月的无情。
C.尾联“重分手”照应首联“感昔游”,加深了久别重逢不忍再别的离情。
D.本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情,自然景物动静相宜且色彩明确,极具感染力。
2.本诗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叙别”?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今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

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曰:‘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材料二:

夫孟子辞十万,失谦让之理也。夫富贵者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故君子之于爵禄也,有所辞,有所不辞。岂以己不贪富贵之故,而以距逆宜当受之赐乎?

陈臻问曰:于齐,王馈兼金一百镒而不受;于宋,七十镒而受;于薛,归五十镒而受。取前日之不受是,则今受之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归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戒归之备乎!’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归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夫金归,或受或不受,皆有故。非受之时己贪,当不受之时己不贪也。金有受不受之义,而室亦宜有受不受之理。今不曰己无功,若己致仕,受室非理,而曰己不贪富,引前辞十万以况后万。当受十万之多,安得辞之?

(节选自王充《论衡》)

【注】①王:指齐宣王。②陈子:指材料二中的陈臻,孟子的弟子。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方框内。
夫富贵者A人B之所欲也C不D以其E道F得之G不H居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指国都之中,与“李凭中国弹箜篌”中的“中国”意思相同。
B.有司,指官吏,与《答司马谏议书》“以授之于有司”中的“有司”意思不同。
C.归,同“馈”,赠送,与《静女》“自牧归黄,洵美且异”中的“归”意思相同。
D.前,指以前、从前,“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中的“东”指向东行,两者用法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将要辞去官职返回故国,齐宣王前往会见,询问以后还能否再见到孟子;孟子表示,不敢请求再见,返回故国本来就是自己的心愿。
B.得知齐宣王要拿出一万钟的俸禄来奉养自己的弟子,孟子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然后以子叔疑的例子进行类比,表示自己不会如他一样。
C.面对陈臻的疑问,孟子表示自己先拒绝金子后又接受金子的做法都是正确的选择,先拒绝是因为没理由接受,后来接受是因为有理由接受。
D.王充认为,虽然金子和房子都有接受或不接受的理由,但孟子只是说自己不贪图富贵,而没有直接说自己没有功绩或者已辞官再接受就不合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
(2)无处而归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5.王充反驳孟子拒绝接受俸禄和馈赠的依据是什么?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租车司机   

薛忆沩

出租车司机将车开进公司的停车场。他发现他的车位已经被人占用了。他没有去留心那辆车的车牌号。他看到北面那一排有一个空位。他将车开过去,停好。

他走进值班室,将车钥匙交给正在值班的那个老头儿。老头儿胆怯地看了出租车司机一眼,马上又侧过脸去,好像怕出租车司机看到了他的表情。出租车司机转身走了出去。老头儿从值班室的窗口探出头,大叫着:经理让你星期四来办手续。

雨没有能够落下来。空气显得十分沉闷。

出租车司机横穿过两条马路,走进了全市最大的那家意大利薄饼店。刚才就是在这家薄饼店的门口,那个女人坐进了他的出租车。

出租车司机要了一杯大号的可乐和一个他女儿最爱吃的那种海鲜口味的薄饼。他在靠窗的一张桌子旁坐下。他的女儿有时候就坐在他的对面。她总是在薄饼刚送上来的时候急急忙忙去咬一口,烫得自己倒抽一口冷气。从这个位置,出租车司机可以看到繁忙的街景。这就是十五年来,他生活于其中的环境。可是几天前,他突然对这环境感到隔膜了。刚才他没有去留意占用了他的车位的那辆车的车牌号。出租车司机已经不需要去留心并且记下那辆车的车牌号了,因为他不会再有下一次出车的安排。在他将车开进停车场之前,他已经送走了自己出租车司机生涯中的最后一批客人。

出租车司机擦去眼眶中的泪水。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可乐。他好像又看见了那个表情沉重的女人。她坐进了出租车。他问她要去哪里。她要他一直往前开。

出租车司机从后视镜里瞥了那个女人一眼。她的衣着很庄重,她的表情很沉重。不一会儿,电话铃声响了。是的,我已经知道了。她对着电话说。

这有什么办法!出租车司机从这简单的回答里听出了她的伤感。

他开始想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给他的乘客打来了这个让她伤感的电话。

这不是你能够想象得出来的。那个女人对着电话说。

是的,出租车司机想象不出来。他开始觉得那应该是一个男人。可是,他马上又觉得,那也完全可能是一个女人。最后他甚至想,那也许是一个孩子呢?这最后的想法让他的方向盘猛烈地晃动了一下。

出租车司机减慢了车速,他担心那个女人因为接听电话而错过了目的地。

这是多余的担心。那个女人挂断了电话。

过了前面的路口找一个地方停下来。她冷冷地说。

出租车司机如释重负。他猛地加大油门,愤怒地超过了一直拦在前面的那辆货柜车。

出租车刚停稳,那个女人就递过来一张一百元的钞票。然后,她推开车门,下车走了。

出租车司机本想把那个女人当成他的最后一批客人。可是,另一对男女坐进了他的出租车。他们要去的地方正好离出租车公司的停车场不远。出租车司机犹豫了一下,但是他没有拒绝他们。

那一对男女很在意他们彼此之间的距离。那个男人终于冲破了那个女人冷漠的防线。有时候,我会很留恋……他含含糊糊地说。

有时候?女人生硬地说,有什么好留恋的!

马路非常堵塞,出租车的行进相当艰难。出租车司机有了更多的悠闲。但是,他提醒自己不要总是去打量后视镜。他故意强迫自己去回想刚才的那个女人。他想那个打电话给她的人一定不是一个孩子,因为她的表情始终都那样沉重,她的语气始终都那样冷漠。这种想法让出租车司机有点气馁。

后排的男人和女人也在艰难地进行着对话。

你不要以为……男人最后很激动地说。

我没有以为。女人生硬地回应,又一次截断了男人的表达。

出租车在那一对男女说定的地点停稳。那个女人也递过来一张一百元的纸币。出租车司机回头找钱给她的时候,发现她的脸上布满了泪水。

出租车司机将一张纸巾递给他的女儿。擦擦你的脸吧。他不大耐烦地说。大多数时候,她就坐在他的对面。她的脸上沾满了意大利薄饼的配料。出租车司机一直是一个很粗心的人。但现在,那些长期被他忽略的生活中的细节突然变得栩栩如生。

出租车司机知道自己的这种精神状态非常危险。他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一个星期以来,他总是看到自己的女儿和妻子。当然,他不愿意看到她们突然出现在出租车的前面。他误以为自己就是那不可饶恕的肇事者。直到又有货柜车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出租车司机才会重新被事故的真相触怒。他会愤怒地加大油门,从任何一辆货柜车旁边愤怒地超过去。那辆运送图书的货柜车从出租车司机的女儿和妻子身上碾过的时候,他正在去广州的路上。

出租车司机吸干净最后一点可乐之后,将纸杯里的冰块掏出来,在桌面上摆成一排。这是他女儿很喜欢玩的游戏。

星期四办完手续,他就不再是出租车司机了。他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去守护和陪伴他年迈的父亲和母亲。他相信只有在他们的身旁,自己的思绪才可能安静下来。他离开他们已经十五年了。他甚至幻想十五年之后,他的女儿和妻子也会这样奇迹般地回到他的身边来。他希望在家乡能够找回他生活的意义和他需要的宁静。

出租车司机将脸从陌生的街景上移开。他发现刚才的那一排冰块已经全部融化了。他动情地抚摸着融化在桌面上的冰水,好像是在抚摸缥缈的过去。突然,他的指尖碰到了他女儿的指尖。她用娇嫩的指尖顶住了他的指尖,好像在邀请他跟她玩那个熟悉的游戏。她的指尖被他的顶着在冰水中慢慢地后退,一直退到了桌面的边沿。在最后的一刹那,他想猛地抓住他女儿的小手。但是,他没有能够抓住。

对这座他忽然感到陌生的城市来说,他已经随着他的女儿和妻子一起离去了和消失了。这种一起离去和消失让出租车司机感到一阵从来没有感到过的宁静,纯洁无比的宁静。这提前出现的神圣感觉使出租车司机激动得放声大哭起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值班的老头儿看出租车司机时目光“胆怯”,“马上又侧过脸去”,说明他可能已经知道了关于出租车司机的不幸。
B.小说中出租车司机看女儿吃“刚送上来”的薄饼时,对女儿的行为观察细致,可见他其实并不是个粗心的人,而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时间陪伴妻女。
C.从小说中两批客人的遭遇来看,生活在现代化城市里的人,往往也有很多不幸或难题,心灵中也相应地会有纠结和迷茫。
D.小说倒数第二段描写出租车司机想象与女儿做游戏的情景,极为细腻感人,暗示了出租车司机的愧疚、后悔和无奈的心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出租车司机停车,叙述语调平直而机械,然而意味丰富,这恰恰写出了出租车司机在特殊心境下的麻木状态。
B.小说两次写到出租车司机“愤怒地超过货柜车”,表现了出租车司机对妻女遭受意外的事难以释怀,为他辞职做了铺垫。
C.小说反复写出租车司机“没有去留心那辆车的车牌号”,这一细节暗示了他心境的变化,为下文写他将要离开城市埋下了伏笔。
D.小说语言简洁,内蕴丰厚,并运用象征手法,符合海明威小说创作的“冰山理论”,与他的《老人与海》有异曲同工之妙。
3.本文内容的展开体现了思维的跳跃性,事情的真相在情节发展中逐渐显现。作者是如何展开叙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不同的时代,一样的烟火。老舍《骆驼祥子》里的祥子是拉洋车的,祥子不就是那个时代的“出租车司机”吗?与《骆驼祥子》结尾相比,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结尾的独到之处。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读《中国不高兴》,令我想起了一件事,几年前,一位在南京大学当教授的朋友对我说,中国公共理性话语危机已经严重到了非采取行动不可的程度,他想编一本给大学生用的写作课本,帮助训练他们基本的逻辑说理能力,力求避免过度简单化,浮泛空论,巡回论证,无凭据推理,谩骂、粗口、唱衰等说理方式。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语言教育,不只是训练读写的技能,更是通过学习使用文字语言,养成公共说理的理性思考习惯。只有说理的社会才是正派、宽容的社会,需要尊重与自己意见不同的说理对方。对对手要宽容、厚道,陈述对方的论辩时应该尽量做到全面、准确、心平气和,不要一开口,就是我不高兴”“我生气。这些都是《中国不高兴》作者们需要补的功课。许多读者受蛊惑而浑然不觉,他们虽受过教育,但缺乏基本的理性辨析能力,这是不是意味着学校教育中有了严重的疏忽和失败?

公共说理不是吵架,不是如《中国不高兴》作者们所说的那样,要刺激什么人或者要出什么气。吵架越成功,说理越失败。吵架是一种恶性激化人际意见对立的话语行为,而说理的目的恰恰是要尽量消除人际意见对立,化解分歧。公共说理是要通过交流、说服来达成共识。公共说理是公共文明的成就,也是形成良好社会关系、民主政治秩序的根本条件。中国的公共说理机制还不健全,提高公共话语理性的自觉性应该成为各阶段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项目。

(摘编自徐贲《不高兴先生要学会说理》)

材料二:

三联生活周刊:随着近年网络暴力事件影响越来越大,人们不禁开始怀念起20年前的中国互联网环境。曾经人们期待互联网能够成为一个新的公共空间,结果是攻击性的争论取代公共说理,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

徐贲:也不能说互联网完全没有新公共空间的作用,人们今天好歹还能得到一些真实消息,许多消息不都是来自互联网吗?但互联网确实不尽如人意,有许多恶劣的现象,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些恶劣的东西。如何看待恶在人世间的存在。这并不是今天的互联网才有的问题,在希伯来神学里,这被称为约伯问题:约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上天创造了这么一个美好的世界,而偏偏在这个世界里留下了这么多的恶。

同样,我们可以问,起于人类美好理念的互联网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肮脏和丑恶?要想清零这些肮脏和丑恶是不可能的,不愿意与它们共存,除非毁灭互联网。千百年来,对约伯问题有不同的解释,其中有一种最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那就是,邪恶的存在为人类提供了在善和恶之间进行选择的可能,没有这样的选择,人的灵魂便得不到塑造。当然,灵魂塑造的前提是人有自由意志。如今,互联网上良莠不齐,真假混杂,那不正好是我们学习善恶判断和是非分辨的一个机会吗?

三联生活周刊:你曾说网络暴言者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说话声音大的人都是恶声恶气的,好好说话的人不再说话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暴言者?

徐贲:这看上去是网络时代的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2000多年前的所罗门智慧箴言里就已经谈到这个问题了,并有这样的教诲:鞭子是为打马,辔头是为勒驴;刑杖是为打愚昧人的背。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这里有两个意思:第一,对愚妄话不要与它一般见识,能躲就躲;第二,实在要回答,就不真不假地用高级黑的办法应对或敷衍一下,也许他能因此意识到自己的愚蠢。箴言经常运用反义平行的表达方式,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社交媒体上的冲突现在很普遍,但其实并不新鲜。在刚开始有网络论坛的时候,参与者之间的激烈交锋被称为火焰战争。无论哪一方是愚妄的一方,双方对骂,绝无胜者。所以,中国人的智慧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君子爱惜羽毛,远离小人,以免惹上腥膻。双方争辩,评判对错的是旁观者,但旁观者未必能,所以,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据说对此有一句智慧名言:永远不要和一个傻瓜争论,旁观者可能无法分辨。这句话衍生出一些类似的说法,如不要和一个傻瓜争论,否则听者会说你们是一对”“永远不要和一个傻瓜争论;但如果你必须这样做,最安全的方法是与自己进行辩论”“永远不要在公共场合与傻瓜争论,以免公众辨不清谁是傻瓜

(摘编自张星云《徐贲:互联网上的人群为何越来越极端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公共理性话语危机已经严重了,因此提高中国公共话语理性的自觉性应该成为各阶段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项目。
B.《中国不高兴》作者们一开口,就是“我不高兴”“我生气”的语气,蛊惑了许多读者,作者认为这种说理方式缺乏理性思考。
C.互联网是有新公共空间的作用的,如何看待互联网攻击性的争论取代公共说理这种现象实际是怎么看待恶在人世间的存在。
D.社交媒体上双方争辩的现象现在很普遍,但评判对错的旁观者未必能“清”,因此,君子应爱惜羽毛,远离小人,以免惹上腥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指出《中国不高兴》作者们说理如吵架的问题,强调公共说理是要通过交流、说服来达成共识的重要性。
B.材料二是访谈录,针对互联网上恶声恶气地说话这一现象,徐贲提出了可以运用箴言经常运用的“反义平行”的表达方式这一办法。
C.徐贲认为,网络暴言者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导致好好说话的人不再说话了,而2000多年前的所罗门智慧箴言里就已经谈到这个问题了。
D.在徐贲看来,互联网的确存在很多恶劣现象,但要想清零互联网的肮脏和丑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要学习判断善恶,分辨是非。
3.材料一中说“公共说理不是吵架”,下列社交媒体上不合理的说理最接近吵架的一项是(     
A.对于美国贸易赤字,有人说,美国人消费得太多,生产得太少,形成了缺口。这个缺口怎么补?一是抢,二是骗。
B.说到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的政治表演,有人说,他是有着明显生物性的,他的翻云覆雨,看起来有滑稽性的特点。
C.对于开放,有人说,中国人以最大的热情拥抱西方,意图以最亲善的姿态告诉西方:“我们在向你们靠拢。”
D.说到读书人行为的时候,有人说,你看他们(读书人)或一头扎入当权者怀里,或歪坐在资本家腿上。
4.下列对材料二两次提到“约伯问题”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次提到“约伯问题”,主要目的是表明上天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却在这个世界里留下了许多的恶。
B.第二次提到“约伯问题”,是为了说明互联网上良莠不齐,正好给我们学习善恶判断和是非分辨提供了一个机会。
C.两次提到“约伯问题”都是为了回答“互联网有许多恶劣的现象,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些恶劣的东西”。
D.从第一次提出“约伯问题”到第二次解释“约伯问题”,徐贲层层递进地引出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思路清晰。
5.人们在谈网络暴力成因时说到了人群的极化问题,观点的极化、沟通的弱化,对待分歧时情绪表达取代公共讨论。对于上述问题应如何解决呢?请你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从说理思路、说理目的、面对争辩时三个方面给出合理的建议。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是文学家,但他不是吟风弄月的文学家,也不是谋求高雅地位的成功人士,而是一生致力于用文学来改良社会的文学践行者。他说自己小说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      A      ,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对病态社会的批判毫不留情,尽显文学家的敏感和现代眼光。像《狂人日记》中对狂人病态心理的描写,像《祝福》中对祥林嫂经历了巨大的人生变故后的神态的捕捉,像《故乡》中对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的对照,像《孔乙己》中对跌入社会底层的读书人的同情和悲哀,这些文学上的探索都显示出      B      

①这种自觉的社会批判意识不仅构成了中国新文学最强大的思想传统和艺术亮点,②也大大提高了新文学的文化品格和社会影响。③受鲁迅作品的影响下,④人们不再把小说当作闲书,⑤而是视为人生的教科书,⑥是为人生的文学。⑦我们无法想象,在那个风雨飘摇、万马齐喑的旧中国,⑧竟会横空诞生举世无双、影响深远像鲁迅这样的文化巨匠。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昨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善用侧面描写手法来表现音乐的高超,如琵琶女第一次演奏完成后“____________”两句就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人生短暂”总是引起古人无数的感叹,曹操曰“譬如朝露”,在《赤壁赋》中,客则云:“____________。”

(3)“桑榆”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常用来比喻垂老之年。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许多含有“桑榆”的诗句,请写出一句,“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