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
1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小题。
《咏柳》贺知章             《咏柳》曾巩
碧玉妆成一树高。        乱条犹未变初黄,
万条垂下绿丝绦。        倚得东风势便狂。
不知细叶谁裁出,        解把飞花蒙日月,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表达两位作者对柳树不同的思想感情,请分别在10字以内概括。
2.读这两首诗,你分别联想到了哪两种人物形象?请借助诗中具体词语分别说明。
2016-06-2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宝坻区五校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避地寒食
韩 偓
避地淹留已自悲,况逢寒食欲沾衣。
浓春孤馆人愁坐,斜日空园花乱飞。
路远渐忧知己少,时危又与赏心违。
一名所系无穷事,争敢当年便息机。
【注】
当年:壮年。
息机:息灭机心。
1.作者围绕“愁”,具体叙写了哪些缘由?
2.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有何效果?
3.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感受?
2016-06-2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天津河西区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一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
3 .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释】熙宁二年,王安石实行变法。诗人和他政见不合,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时,他坚决不就,并于熙宁四年退居洛阳。这首诗就是在退居时期所做。
1.请赏析“南山当户转分明”一句。
2.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的理解。
2016-06-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河北区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二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当时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南陲海涯。②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1.本诗颔联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请写出《琵琶行》中与此描声效果类似的两句诗。并简要分析本诗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的。
2.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列点作答。
2016-06-1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静海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题“岁暮”有什么含义?
(2)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13-14高三·江苏·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陆 游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为临近武昌时舟中所作。
1.简要说明“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在全词中的作用。
2.诗人在舟中主要想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却恐他乡胜故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014-06-03更新 | 1125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二)语文试卷
9-10高一下·天津·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
7 . 比较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元曲,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注】
[中思·喜春来]春思
胡祗遹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注】辽西:即辽河以西,今辽宁省西部。
①《春怨》中“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和《春思》中“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两句写黄莺的目的和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春怨》和《春思》在语言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08-02更新 | 8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天津一中、益中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