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散文的范畴。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B.《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C.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等到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D.禊事,古代风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2021-12-03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是指优秀人才,并非后世科举体制中所称的秀才。
B.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子向君王陈情谢贺,同书、疏、序、铭、赋等一样,都属于古文中的常用文体,都是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陈事时使用。
C.古代官职升降有一定的说法,“拜”授予官职。“除”有免去旧职任新职之意。
D.“前太守臣逵”指从前的太守名为逵的人。古人在称谓方面有多种形式,称“公”或“君”有尊敬意,而直称姓名则多用于自称或称所厌恶的人。
2021-10-19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
名校
3 . 补写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愤怒指责秦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点儿都不放过,用起来却毫不珍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南宋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遇写莲,“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便成了许多人的范本,这篇脍炙人口的《爱莲说》出自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作者)之手。
2021-09-2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4 . 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叫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作昃(zè,太阳偏西)。如“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木兰诗》)
B.农历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叫“七夕”,传说每年此夜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相会。“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汉时,初七、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如“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C.寒食,即清明节,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又谓之“寒令”,须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为“寒令”的代称。如“时当一百五。”(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望》)
D.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021-06-06更新 | 3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5 . 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干支纪年法。干,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地支,共12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为60,因而干支纪年每60年一个循环。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B.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高祖刘邦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如“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
C.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
D.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朔,农历每月的初一,如“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 (《阎典史传》);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登泰山记》)
2021-06-06更新 | 55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容易(0.94) |
6 . 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指大功和小功,分别为九个月和五个月。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B.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C.车座的尊卑,古时车座分左中右。一般车座以左为尊,如“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
D.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
2021-06-06更新 | 3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7 . 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征辟,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B.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C.“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如“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D.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国子监里的教学人员称为祭酒、司业。
2021-06-06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8 . 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孝文帝。
D.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例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
2021-06-06更新 | 3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9 . 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B.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D.知县为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仅管理一县行政,无权管理兵事。
2021-06-06更新 | 3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10 . 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B.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C.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2021-06-06更新 | 5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