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 .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B.《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C.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D.“家父”“家母”指对方的父母,“令尊” “令堂”指自己的父母;“令郎”指对方的儿子,“犬子”指自己的儿子。
2019-07-05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沙雅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列诗句与相关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A.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七夕)
B.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中秋)
C.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重阳)
D.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
2019-07-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宿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B.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C.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D.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2019-06-2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盛唐时期的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诗史上的双子星,并称“李杜”,世称“李杜文章在,光万丈长”,而中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 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5 . 下列对小说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第一人称能使小说叙述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便于抒发感情。《祝幅》就是以第一人称为视角,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来展现的。
B.“作为象征”是小说场景的功能之一,《老人与海》里,大海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命运的斗争,体现了人不屈服于命运的高贵品质。
C.情节是故事的核心,它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发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火烧草料场”这一情节决定了林冲最后只能走上杀人造反的道路。
D.小说的情感使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在人们心中发生了变化。“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是思念使日子变短了;“时光飞逝,光阴似箭”,这是快乐让时间变长了。
2019-06-0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6 . 下列对散文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的“以小见大”是指散文选材虽小,但蕴涵了博大、深远的意义。如《小狗包弟》中作者以小狗的故事,来表达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B.“情”是散文的命脉和魂魄,文章的字里行间都灌注了作者的主观意绪。《记念刘和珍君》中写人、叙事、说理,都饱含着悲愤之情。
C.散文在笔法运用上应做到疏密有致。《葡萄月令》的整体结构显得疏简、随意,通篇娓娓道来,看似漫不经心,却是语“疏”而事“密”。
D.散文的情与理是相互依托的。《新纪元》在富于思辨地畅想“新纪元”,阐发深刻哲理的同时,伴随着悠悠的情思,做到了情理兼备。
2019-06-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下列对小说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其表现主题时是自觉的,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其表现主题时是不自觉的,如《一千零一夜》。
B.“场面描写”一般由人物、时间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断面,如《林黛玉进贾府》里黛玉初见王熙凤的场景就是典型的场面描写。
C.小说的故事由谁来讲述,它的视角和口吻是一样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以一个半大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的,视角是仰视的。
D.小说的细节是对情节的一点一点的补充与落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取“雪夜向火”“草料场风吹屋动”等细节来充实小说情节。
2019-06-0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对散文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阅读要善于找“文眼”。阅读《荷塘月色》时,如能抓住“心里颇不宁静”这个“文眼”,就等于掌握了理解全文的钥匙。
B.散文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表达情感,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景、事)抒情,《囚绿记》就是借“绿枝条”来寄托作者的情思的。
C.散文阅读要善于通过“形”来准确地抓住“神”。阅读《故都的秋》,可以通过赏析文中多幅秋景图这些“形”,来把握全文的神韵。
D.散文的“虚”和“实”密不可分。《吻火》中写眼神和动作是“虚”,而关于人生境界的感想则是隐藏着的“实”,需要我们细细体味才能悟得。
2019-06-0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9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师说》《醉翁亭记》《赤壁赋》等。韩愈领导的“古文运动”也对文学创作的走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B.中国戏剧文学进入20世纪以来,涌现出了大批优秀作品,曹禺的《雷雨》和老舍的《茶馆》都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C.《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集中体现孔子的思想,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D.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和《麦克白》。
2019-04-23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河西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0 . 下列各项中,诗句内容与传统节日名称不相对应的一项是
A.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中秋节)
B.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端午节)
C.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元宵节)
D.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清明节)
2019-03-13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嘉兴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