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 . 词曲节拍,因词牌、曲牌而异,因此划分节拍时要注意语意相连,不要读断,下面词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春花/秋月/何/时了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C.雕栏/玉砌/应犹/在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19-01-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列画线诗句的意境,与“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一句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B.三山凌苦雾,千里激悲风。
C.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D.焰随红日去,烟逐暮云飞
2018-07-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D.无乃尔是过与
2018-02-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窦参,字时中,刑部尚书诞四世孙。学律令,为人矜严悻直,果于断。以累为万年尉。同舍当夕直者,闻亲疾惶遽,参为代之。会失囚,京兆按直簿劾其人,参曰:“彼以不及谒而往,参当坐。”乃贬江夏尉,人皆义之。迁奉先尉。曹芬兄弟隶北军,醉暴其妹,父救不止,恚赴井死。参当兄弟重辟,众请俟免丧,参曰:“父繇子死,若以丧延,是杀父不坐。”皆榜杀之,一县畏伏。

进大理司直,按江淮狱扬州,节度使陈少游偃蹇不郊迎,遣军吏致问,参厉辞谯让,少游惭,往谒参,参不顾即去。婺州刺史邓珽盗赃八千缗,宰相右珽,欲免输其财,诏百官集尚书省议,多希意为助,参独持法,卒输入之。迁监察御史。湖南判官马彝发部令赃千万,令之子因权幸诬奏彝,参往按,直其侵蔑。彝后佐曹王皋,以干直闻者也。

入为御史中丞,举劾无所回忌。德宗数召见,语天下事,或决大议,帝器之。然多与宰相驳异,数为排却,卒无以伤。

进兼户部侍郎。民家生豕二首四足,有司欲以闻,参曰:“此乃豕祸。”屏不奏。神策将军孟华战有功,或诬以反,龙武将军李建玉陷吐蕃自拔归,部曲告与虏通,皆论死。参悉治出之,人始属望。

窦申其族子也为给事中参亲爱初陆贽与参不平吴通玄兄弟皆在翰林与贽轩轾不申舅李则之与通微等善遂共谮贽。帝得其奸,逐申为道州司马。不浃日,贬参郴州别驾。

宣武刘士宁饷参绢五千,湖南观察使李巽故与参隙,以状闻,又中人为之验左,帝大怒,以为外交戎臣,欲杀参。贽虽怨,然亦以杀之太重,乃贬驩州司马,没入赀产奴婢。时宦侍谤沮不已,参竞赐死于邕州,年六十。

(《新唐书·窦参传列传七十》)

注释:①浃曰:古代以干支纪日,称自甲至癸一周十日为“浃日”。

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窦申/其族子也/为给事中/参亲爱/初/陆贽与参不平/吴通玄兄弟皆在翰林/与贽轩轾不得申舅/李则之与通微等善/遂共谮贽/
B.窦申/其族子也/为给事中/参亲爱/初陆贽与参不平/吴通玄兄弟皆在翰林/与贽轩轾不得/申舅李则之与通微等善/遂共谮贽/
C.窦申/其族子也/为给事中/参亲爱/初/陆贽与参不平/吴通玄兄弟皆在翰林/与贽轩轾不得/申舅李则之与通微等善/遂共谮贽/
D.窦申/其族子也/为给事中/参亲爱/初陆贽与参不平/吴通玄兄弟皆在翰林/与贽轩轾不得申舅/李则之与通微等善/遂共谮贽/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有官爵或功勋而得到封赏;成语有“封妻荫子”。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各级官吏。《出师表》中有“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C.吐蕃,中国古代民族,在今青藏高原,唐时曾建立政权,松赞干布是其杰出领袖。
D.中人,即宦官,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员,由被阉割的男子充任,又称太监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参尊重法律,不徇私情。在曹芬父亲投井一案中,窦参依法判处兄弟俩死罪,众官求情让兄弟俩服丧期满再行刑,窦参没有答应,还是如期行刑。
B.窦参不阿权贵,依法办事。百官在尚书省议论婺州刺史邓珽贪赃一事,参议者大多迎合宰相意图帮邓珽说话,窦参独自持法办事,最终没收了赃款。
C.窦参恪尽职守,断案英明。湖南判官马彝揭发本部县令贪赃,县令之子向权贵幸臣诬告马彝,身为监察御史的窦参前往审讯,辨明马彝受到的诬陷。
D.窦参深受器重,遭人排挤。任御史中丞时,德宗多次召见他,与他谈论天下事,或者裁决议定大事;然而他与宰相持不同的意见,多次被排挤压抑。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失囚,京兆按直簿劾其人,参曰:“彼以不及谒而往,参当坐。”
(2)遣军吏致问,参厉辞谯让,少游惭,往谒参,参不顾即去。
2018-07-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5 . 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却告了相思回避B.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C.所以隐忍苟活D.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载,公辅,凤翔岐山人。父昇,本景氏。曹王明妃元氏赐田在扶风,昇主其租入,有劳,请于妃,冒为元氏。载少孤既长嗜学工属文天宝初下诏举明庄老列文四子学者载策入高第补新平尉。韦鉴监选黔中,苗晋卿东都留守,皆署判官,浸以名闻。至德初,江都采访使李希言表载自副,祠部员外郎、洪州刺史。入为度支郎中,占奏敏给,肃宗异之。累迁户部侍郎,充度支、江淮转运等使。帝不豫,李辅国用事,辅国妻,载宗女也,因相缔昵。会京兆尹缺,辅国白用载,载意属国柄,固辞,辅国晓之,翌日,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领使如故。代宗立,辅国势愈重,数称其才,进拜中书侍郎、许昌县子。载以度支繁浩,有吏事督责,损威宠,乃悉天下钱谷委刘晏。未几,判天下元帅行军司马。盗杀李辅国,载阴与其谋。乃复结中人董秀,厚啖以金,使刺取密旨,帝有所属,必先知之,探微揣端,无不谐契,故帝任不疑。华原令顾繇上封白发其私,帝方倚以当国,乃斥繇,除名为民。鱼朝恩骄横震天下,与载不叶,惮之,虽帝亦衔恚。乃乘间奏诛朝恩,帝畏有变,载结其爱将为助。朝恩已诛,载得意甚,益矜肆。载智略开果,久得君,以为文武才略莫己若。外委主书卓英倩、李待荣,内劫妇言,纵诸子关通货贿。京师要司及方面,皆挤遣忠良,进贪猥。凡仕进干请,不结子弟,则谒主书。城中开南北二第,室宇奢广,当时为冠。膏腴别墅,疆畛相望,且数十区。名姝异伎,虽禁中不逮。帝尽得其状。载尝独见,帝深戒之,謷然不悛。客有赋《都卢寻橦篇》讽其危,载泣下而不知悟。会李少良上书诋其丑状,载怒,奏杀少良,道路目语,不敢复议。载由是非党与不复接,生平道义交皆谢绝。

(《新唐书·元载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载少孤/既长嗜学/工属文/天宝/初下诏举明庄/老/列/文四子学者/载策入高第/补新平尉/
B.载少孤/既长/嗜学工属文/天宝初/下诏举明庄/老/列/文四子学者/载策入高第/补新平尉/
C.载少孤/既长/嗜学/工属文/天宝初/下诏举/明庄/老/列/文四子学者/载策入高第/补新平尉/
D.载少孤/既长/嗜学/工属文/天宝初/下诏举明庄/老/列/文四子学者/载策入高第/补新平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且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称字有尊重的意味,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B.古代纪年大致有四种方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帝王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本文中,“至德”“天宝”就是王公纪年法。
C.古代官吏升降任免有相对固定的词语,文中,累迁、擢升、进拜等词语均表示官职升迁,而除、拜、授等词语均表示授予某人官职。
D.庙号起源于商朝,而封建皇帝的庙号则是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载出身卑微,其父原本姓景,因主管曹王妃子元氏在扶风郡的租税有功,被赐姓为元,从此元载在仕途上一帆风顺,青云直上。
B.元载投机钻营,恩将仇报。李辅国当政,元载与他非常亲近,得其助力,元载官运亨通,但元载却暗地里参与刺杀李辅国的行动。
C.元载智谋通达果断,备受皇帝器重,故骄横傲慢,目中无人。同时,又纵容儿子们收受贿赂,排挤忠臣贤士,提拔贪官小人。
D.元载不仅骄横傲慢,不思悔改。李少良上奏揭他的丑事,元载恼羞成怒,居然上奏朝廷处死了李少良,弄得人们道路以目,敢怒不敢言。
4.把两个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
(2)鱼朝恩骄横震天下,与载不叶,惮之,虽帝亦衔恚。
2018-06-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7-2018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面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所作的一首七律,请依据律诗知识将下列四句话填在横线上,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七律诗,填写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每逢佳节更情衷, __        
                 
        ,政出和谐方大同。
香茗品来夸未尽,家山习习又清风。
①快意常如秋月满  ②心多自信得宽广  ③寒霜难抵春色浓  ④小字云笺记岁丰
A.④①③②B.③②④①C.④②③①D.③①④②
2018-07-1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 题。

①邝埜(Kuàng Yě),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

②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坏,帝遣埜廉视。众谓将起大狱,埜一二市豪归。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③十年进尚书。旧例诸卫自百户以下当代者,必就试京师,道远无资者,终身不得代。埜请就令各都司试之,人以为便。瓦剌也先势盛,埜请为备,又与廷臣议上方略,请增大同兵,择智谋大臣巡视西北边务。寻又请罢京营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备缓急,时不能用。

④也先入寇,王振主亲征,不与外廷议可否。䇿下,埜上疏言:“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不听。既扈驾出关,力请回銮。振怒,令与户部尚书王佐皆随大营。埜堕马几殆,或劝留怀来城就医。埜曰:“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车驾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又诣行在申请。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埜曰:“我为社稷生灵言,何惧?”振叱左右扶出。埜与佐对泣帐中。

⑤明日,师覆,埜死,年六十五。

⑥埜为人勤廉端谨,性至孝。父子辅为句容教官,教埜甚严。埜在陕久,思一见父,乃谋聘父为乡试考官。父怒曰:“子居宪司,而父为考官,何以防闲?”驰书责之。埜又尝寄父褐,复贻书责曰:“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封还之。埜奉书跪诵,泣受教。景泰初,赠埜少保,官其子仪为主事。成化初,谥忠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五》


[注]①钞法:中国古代关于纸币发行、流通、兑换的法令。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埜一二市豪归             (2) 车驾宣府

2.为下列的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

A.阻止B.恐惧C.败坏D.诽谤
3.为下列的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以无任使
A.辱没B.荣幸C.增加D.腼腆
4.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
B.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
C.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
D.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
5.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观代汉语。
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6.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导致“师覆,埜死”的原因。
7.简析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2018-01-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9 . 对下面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杀鸡为黍而食之,其二子焉。             见:看见
②会桃花之芳园,天伦之乐事。             序:通“叙”
③举直诸枉,能使枉者直。                    错:错过,避开
④加之以师旅,之以饥馑。                    因:因此
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困厄,处境艰难
⑥且举世誉之而不加                           劝:劝勉
A.②③⑤B.②⑤⑥C.①④⑥D.①③④
2018-07-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驻马店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徽,字尚文,应天人。天顺四年进士。除南京刑科给事中。宪宗即位数月,与同官王渊等疏陈四事。末言:“自古宦官贤良者少,奸邪者多。若授以大权,致令败坏,然后加刑,是始爱而终杀之,非所以保全之也。愿法高皇帝旧制,毋令预政典兵,置产立业。家人义子,悉编原籍为民。严禁官吏与之交接。惟厚其赏赉,使得丰足,无复他望。此国家之福,亦宦官之福也。”

其冬,帝入万妃谮,废吴后,罪中官牛玉擅易中宫,谪之南京,徽复与渊等劾之曰:陛下册立中宫,此何等事,而贼臣牛玉乃大肆奸欺。中宫既退,人情成谓玉必万死。顾仅斥陪京,犹全首领,则凡侍陛下左右者将何所忌惮哉!内阁大臣,身居辅弼,视立后大事漠然不以加意。方玉欺肆之初,婚礼未成,礼官畏权,辄为阿附。及玉事发之后,刑官念旧,竟至苟容。而李贤等又坐视成败,不出一言。党恶欺君,莫此为甚。请并罪贤等,为大臣不忠者戒。臣等职居言路,不为苟容,虽死无悔,惟陛下裁察。

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最后御史杨琅言尤切,几得罪。

徽至普安,兴学校教士,始有举于乡者。却土官陇畅及白千户贿,治甚有声。

居七年,弃官归,言者屡荐,终以宦官恶之不复录。弘治初,吏部尚书王恕荐起陕西左参议。逾年,谢病还,卒,年八十三。

(节选自《明史•王徽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B.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C.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D.诏谓妄言邀誉/欲和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疏,是分条说明的文字,文中的“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分条陈述的文书。
B.中宫,或称皇后,在建设宫城时,大多将皇后的宫室建于子午线上,位于后宫的中心。
C.首领,在文中指头颈,引申为“生命”,这里指牛玉还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D.内阁,是政府最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组织,最早由明成祖朱元璋设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徽耿直敢言,明宪宗即位几个月,王徽就和其他官员上书陈事,认为宦官奸邪者多,不能授大权给他们,只能丰厚奖赏,严令禁止官吏与宦官勾结。
B.宪宗听信万妃谗言,废除吴皇后,宦官宁玉被贬谪到南京,王徽上书弹劾,认为牛玉胆大妄为,罪该至死,如今的处罚会让皇帝身边的忠臣产生顾忌。
C.在擅易中宫的事情上,王徽认为内阁大臣对此事漠然置之,礼部官员畏惧权势,刑部官员念及旧情,李贤等人又坐观成败,都有过错,应一并惩罚。
D.王徽遭贬普安,治理很有名声,兴办学校教化士人,使当地有人中举,他弃官后,虽屡被推荐,但因宦官厌恶不被录用,直至弘治初年才被起用。
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法高皇帝旧制,毋令预政典兵,置产立业。
(2)臣等职居言路,不为苟容,虽死无悔,惟陛下裁察。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