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得一至其处,窃寄日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弘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遂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令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当得躬大府     诣:到
B.得一至其处            傥:或许,可能
C.适及期月                  期月:整年
D.词列三王之            次:地方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王阁是初唐时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危楼高耸,下临赣江,远览山川,俯瞰城府。后又曾改建,壮丽非凡,独为江南第一。韩愈在此正是以对滕王阁的赞美开始行文的。
B.韩愈在文中写自己三次没有游成滕王阁的原因,写前两次不得游是第三次不得游的衬笔。
C.韩愈极力倡导古文,在文中称赞王勃的《滕王阁序》“壮其文辞”,以能“词列三王之次”为荣。可见,韩愈认为《滕王阁序》是古文的典范,推崇备至。
D.全篇除用少数文字扼要记叙了滕王阁的修建过程外,几乎全是围绕登阁一事倾诉心向往之而不得偿愿之情,勾起读者去想象滕王阁的美。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遂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
(2)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2022-02-0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学习任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 山 游 记

[明]钱谦益

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藤络莎被。陟老人峰,悬崖多异,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有根只寻丈,而扶枝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于悬度者,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有矫矫如蛟龙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

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其西巨石屏立,一松高三尺,广一亩,曲干撑石崖而出,自上穿下,石为中裂,纠结攫拿,所谓“扰龙松”也。石笋矼、炼丹台峰石特出离立,一石一松,如首之有笄,如车之有盖,参差入云,遥望如荠,奇矣,诡矣,不可以言矣!松无土,以石为土,其身与皮干皆石也。滋云雨,杀霜雪,殆亦金膏、水碧、上药、灵草之属,非凡草木也。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度云梯而东,有长松夭矫,雷劈之仆地,横亘数十丈,鳞鬣偃蹇怒张,过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为此戏剧,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杈桠轮囷,蔚为奇观也!吴人卖花者,拣梅之老枝,屈折之,约结之,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兹松也,其亦造物之折枝也与!”千年而后,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

(有删改)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其腹      实:确实
B.云气翳其下  蔽:遮蔽
C.一松高三尺       许:左右
D.不可以言矣       名:说明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
B.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
C.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
D.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山泉、云、松奇特。黄山有着“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云海漫漫、变幻莫测”“无树非松,无松不奇”的特点。
B.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大小、高矮不一,形态各异,各具特点,生长在黄山的高山之巅,和悬崖、险峰相互映衬。
C.作者着力描写黄山的奇松,有时用全景镜头,有时用特写镜头,通过这些描写突出了黄山松树顽强的生命力。
D.文章在详略安排上非常讲究,作者的描写重点是奇松,对泉水、云海点到为止,对奇松的描写也是有详有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2)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2022-02-0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七单元学习任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吏道

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固:固然,虽然
B.择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          才:人才
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                 蕃息:滋生繁衍
D.以日夜窃人货殖                                 货殖:财物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作者对当时“吏道”的批评的一组是(     )
①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 ②禁制不得不详 ③取民愈广,害民愈深 ④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⑤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 ⑥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
A.①③④⑤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
B.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上,言辞激烈地批判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是鱼肉百姓的祸害,比强盗还要厉害。
D.作者认为民众所以作乱,是因为“由夺其食”“由竭其力”,作者能够从经济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
(2)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
2022-02-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古诗词诵读(4)鹊桥仙(纤云弄巧)-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苏轼《喜雨亭记》节选)

(乙)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赤壁赋》节选)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武,汉代帝王刘彻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岐山之阳,说的是岐山的北面。山之阳指的是山的北面。
C.乙卯、甲子、丁卯指的是时间,六十甲子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D.孟德,即曹操,孟德为曹操的字,古人的名字一般由姓、氏、名、字、号五个部分组成。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说古代每逢喜庆,便以之题名于事物,表示不忘。甲文中作者以“雨”题名亭子,也有这个意思。
B.甲文写作者到了扶风第二年,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亭子,在南面开凿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
C.甲文中说没有收成,盗贼就会猖獗起来,这就需要很多监狱,如果这样,作者与客人想在这亭子上和百姓游玩享乐,也难做得到了。
D.乙文中写像曹操这样的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自己!作者借此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
2022-02-0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 (2)登泰山记-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5 . 阅读下词,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仆 自 卜 固 无 取 假 令 有 取 亦 不 敢 为 人 师 为 众 人 师 且 不 敢 况 敢 为 吾 子 师 乎 孟 子 称 人 之 患 在 好 为 人 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仆道不
②人益不事
③因抗颜而为师
哗笑之以为狂人
⑤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⑥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笑侮,收召后学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②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2022-02-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 (2)师说-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圣人之所以为圣B.余嘉其能行古道
C.小学而大遗D.其子,择师而教之
2.作者对老师的职责与为什么要从师的道理,作了精辟论述,写出了千古名句。
①作者界定的老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_;从句式特点审视,这是个________句。
②人必须从师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指出了“从师”的对象,这个对象是___________。在选择从师对象时,为什么不考虑年龄因素,作者揭示的理由是:__________
2022-02-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 (2)师说-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劝学》)

(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学记》)

(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身耳。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懒营馔,欲而惰裁衣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                         槁:枯
B.金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C.又从而                 庸:归功
D.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节目:项目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寒                 其身也,则耻师焉
B.又从而怨            不知东方既白
C.叩之小者则小鸣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是犹求饱懒营馔        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3)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皆进学之道也。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B.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C.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D.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5)对以上三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继而论述了学习在提高人的素质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B.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提倡在求学时,要做“善学者”和“善问者”,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
C.第三段文字中,作者强调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就是读书。广泛涉猎书籍可以助世人安身立命。
D.这三段文字,围绕“学习”的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发。只有第一段文字使用了比喻和对比论证。
2022-02-0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 (1)劝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劝学》《师说》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节选)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节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
C.位卑则足,官盛则近谀                 羞:感到羞耻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疑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                       或师,或不焉
B.欲人无惑也难矣                           士大夫
C.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D.吾尝跂望矣                                 犹且从师问焉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022-02-05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0课 (1)劝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六国论

李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灭。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注】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 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节选自《畹兰斋文集》)


【注】刘:杀戮。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后秦患可     纾:解除、消除
B.是以卒自弱,而取       夷:灭
C.自春秋以来,兵祸日       炽:热烈
D.其恶未,亦不能以速亡       盈: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
B.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
C.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
D.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洵认为六国割地赂秦,自己削弱了国力,导致灭亡。而作者认为六国互相争斗,不行仁政,自取灭亡。
B.文章说那些后世讨厌秦国的人是因为秦国的邪恶。作者认为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秦国有罪。
C.文章开篇用苏洵、苏辙的观点做铺垫,借此引出自己的议论。在论证过程中以说理为主,分析有理有据。
D.文章在阐述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时,用了一个“帝”字;在结尾阐述六国自存之道时,用了一个“王”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
(2)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
2022-02-0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章节综合(下)-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19-20高三上·贵州·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肇,字伯始,高祖赐名焉。历通直郎、散骑侍郎、魏郡太守。为政清简,加以匡赞,甚有声绩。景明末,为畿内大使,黜陟善恶,赏罚分明。转太府卿,兼御史中尉。持法仁平,断狱务于矜恕。尚书令高肇,世宗之舅,为百僚慑惮,以肇名与己同,欲令改易。肇以高祖所赐,秉志不许,高肇甚衔之。世宗嘉其刚梗。

卢昶之在朐山也,肇谏曰:“知贼将屡以宿豫求易朐山,臣愚谓此言可许。朐山久捍危敝,宜速审之。若必如此,宿豫不征而自伏。持此无用之地,复彼旧有之疆,兵役时解,其利为大。”世宗将从之,寻而昶败。后迁侍中。萧衍军主徐玄明斩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首,以郁州内附。朝议遣兵赴援。肇表曰:“玄明之款,虽奔救是当,然事有损益。且灾俭之年,百姓饥敝,饿死者不少。何以得宜静之辰,兴干戈之役?军粮资运,取济无所。且新附之民,服化犹近,特须安帖,不宜劳之。”世宗并不纳。大将军高肇伐蜀,肇谏曰:“臣闻,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兵者凶器,不得已而后用。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世宗又不纳。

肃宗即位,出为使持节,加相州刺史,有惠政。肇于吏事,断决不速,主者谘呈反覆,有时不晓,至于再三,必穷其理,虽宠势干请,终无回挠。方正之操,时人服之。及领军元义之废灵太后,将害太傅、清河王怿,乃集公卿会议其事。于时群官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正光元年八月卒,年六十九。肃宗举哀于朝堂。赠谥文贞公。

(节选自《魏书·游肇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B.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C.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D.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畿内,古代指王都及其管辖地区。后称“京畿”“京兆”,泛指京城及四周管辖的地方。
B.太府,官署名。北魏孝文帝末年,改少府为太府,以少卿、卿为主官。
C.御史中尉,官职名。北魏由御史中丞改置,北魏战时有军中执法性质,便于监察武官。
D.文德,可指写文章的道德,也可指礼乐教化,文中特指与“武功”相对的礼乐教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肇处理政事稳妥,政绩突出。他初为官便获得声名,转任后公平宽容处理事务,任相州刺史时决断吏事必求其理,当时人们都很佩服他。
B.游肇为人刚直不屈,方正忠义。他对于高肇欲令自己改名,坚决拒绝;而他对于时局多次上疏皇帝,请求谨慎用兵,虽未被采纳,但他忠义可嘉。
C.游肇论事权衡利弊,敢于谏言。他对于敌人多次请求交换朐山以及对于高肇征伐蜀地的行为,都能权衡利弊后向朝廷上奏谏言。
D.游肇德行节操坚定,据理力争。他曾作为使者出使,也曾在吏事上不受宠臣显贵干涉,更曾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去世后皇帝亲自为他举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肇以高祖所赐,秉志不许,高肇甚衔之。世宗嘉其刚梗。
(2)于时群官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
2022-02-01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五单元学习任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