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0 道试题
18-19高一·全国·单元测试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阙的抒情乐章。
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前。
C.《立在地球边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2022-12-06更新 | 295次组卷 | 30卷引用:第一单元章节综合(上)-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2 . 从全词来看,哪个字最能直接表现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从何而来?请结合词句回答。
2022-02-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古诗词诵读(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3 . 词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022-02-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古诗词诵读(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4 .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2-02-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古诗词诵读(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5 . 下列对“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句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综合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四个比喻多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从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
B.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骆驼”,形象地写出了其味烈、味深、味浓、味久的特色。
C.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鲈鱼”“黄犬”,形象地写出了其味润、味浅、味淡、味短的特色。
D.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北”衬“南”。作者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
2022-02-01更新 | 23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4课 (1)故都的秋-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6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词,抒情主人公心绪有何不同?
2022-02-01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9课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7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借古人抒怀,在用典上有何不同?
2022-02-01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9课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8 . 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2022-02-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9课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9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运用典故的好处是什么?像词人在该词中如此频繁地用典,到底好不好?
2022-02-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9课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10 . 用典是辛弃疾词的特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极具代表性。请在文中找出典故,并指出这些典故的来源和作用,并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人物典故关键词句典故的作用
2022-02-01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9课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