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9 道试题
1 . 阅读《雷雨》的两个节选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节选一】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

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节选二】

鲁大海:(惊,怒)怎么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就白打了吗?(又看电报,忽然笑起来)哼,这是假的。你们自己假造的电报来离间我们的。(笑)哼,你们这种卑鄙无赖的行为!

……

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您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忽而又大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抱着大海受伤的头哭)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亦下。

三处画线部分是对鲁侍萍三次“哭”的描写,请结合台词及舞台说明的内容,谈谈鲁侍萍这三次“哭”背后的心理及其变化。
2024-04-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名校
2 . 潜台词是戏剧中台词所包含的或未能由台词所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它是以最少的语言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话里有音,言外有意。关于标号处潜台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戚?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怎么?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惊愕):什么?                                           鲁侍萍:她没有死
A.①明知故问          ②哪里是什么亲戚   ③人活着,就在你面前   ④想赎罪吗   ⑤你打算怎么办
B.①闲得无聊          ②确实是亲戚          ③不会用你修的             ④她没有死   ⑤她就在你面前
C.①不关你的事       ②从何谈起呢          ③恨死你了                    ④她很坚强   ⑤她又回来了
D.①能谈点别的吗   ②那是以前的事了   ③假慈悲                       ④活得很好   ⑤她会找你的
2024-04-2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列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这句话采用了“兴”的手法,引出窦娥对天地的指斥)
B.“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句话运用典故,是窦娥借古人的故事表明自己冤情之深)
C.“要甚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窦娥的一腔怨气)
D.“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是窦娥感天动地的冤情的直接诉说)
2024-04-2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Q头上长了癞疮疤,这成为人们取笑他的由头,也和他屈辱的处境分不开。
B.“估量”一下对手,表明阿Q不是冒险、蛮干之人,也是讲究策略的,然而最终结局大抵都是一样的,以阿Q的失败而告终,表现了阿Q善于投机的性格。
C.“要拉到墙上照例去碰头”中的“照例”说明阿Q被打不是第一回,对于他来说已经成了习惯。
D.明明是自己被欺侮,却要去欺侮自己最厉害的人那里寻找庇护,阿Q把自己的命运荣辱与赵家联系起来,足见其愚昧麻木到了极点。
2024-01-16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六调考试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簿,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残,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此组诗为作者晚年流寓夔州时所作。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他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③刘向,字子政,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


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诗人日日独坐江楼,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颔联紧承首联,写眼前所见。渔舟泛泛,燕子飞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C.颈联运用典故,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
D.全诗结构严密、抒情深挚,整体基调与《登高》相似,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2024-01-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都的秋》中秋的“清”“静”“悲凉”是郁达夫传统文人心境的自然流露,对破屋、槐树落蕊等寻常景象的描写,表现了他独有的审美体验。
B.《我与地坛》中“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古园映照了作者的生活,那些建筑和景物,抚慰着作者的心灵,引发他对“生与死”以及“怎样活”的思考。
C.《荷塘月色》中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的荷塘月色联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继而引起对江南的惦念,想让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D.《登泰山记》是桐城派山水游记,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文字素朴雅正,生动地写出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
2024-01-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冬(之一)

穆旦

①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

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

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

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

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②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

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

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

不知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

呵,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

③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

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

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

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

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④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

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

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

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

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节写诗人在一个冬日里平淡平凡的生活,但从这平淡平凡中又可看出诗人坚忍不屈的身姿和激昂慷慨的情怀。
B.如果说第一节写的主要是“我”所做的,那么第二节主要写“我”所见的,如“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冰冻的小河”等。
C.第三节写冬夜生活的乐趣,有“温暖的炉火”,有“好友”,有“回忆”,屋内小环境中的温暖压倒了冬日的严寒,快乐驱赶了忧伤。
D.第四节中,“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流露出诗人心迹,写出诗人面对生活的坦然之情。
2024-01-1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下列对《苏武传》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身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朝廷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
B.单于用了种种办法劝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苏武牧羊,表现了他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
C.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
D.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动摇他的决心。苏武对李陵的一席话至诚动人,既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
9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诗的三、四句,写山色苍翠、空明的特点,人行在山中,置身于一片翠绿的山色中,似乎感觉到细雾湿衣的凉意。
B.王维的诗描绘了白石粼粼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鲜明,富于诗情画意,营造了萧索凄冷又孤寂的氛围。
C.王勃诗的一、二句写自己羁旅他乡,悲愁至极,眼前的长江似是因自己的悲苦而停滞不前。诗人把悲情注入长江,使长江人格化。
D.王勃诗的第一句,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悲已滞”,化动为静,衬托诗人内心始终难解难平的悲伤。
2024-01-0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下列对《师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1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并不能称之为老师。
C.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却不如这些人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2024-01-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