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

(节选自契诃夫《不平的镜子》)


客厅的环境描写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写出了客厅什么样的特点?
2021-09-0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任务群七 文学性阅读·小说——基于感悟与赏析的审美素养阅读 任务组三 核心突破 落实比方法更重要-高考真题-1
2 . 《风景》《黄河入海》这两篇散文在选材上是如何体现“形散而神不散”这一特点的?

【链接1】

风景

贾平凹

我说的风景是在我家那一方小小的窗上。我常坐在窗前,无聊地向外张望。数年前,天上的星子很稠,后来渐渐归稀,待到高大的建筑撵过来,建筑上的窗便装扮了我的风景,我的窗也即或装扮了人冢的风景吧?这么想着,很有些卞之琳先生的诗味,我就将头偏过去,久久地看建筑物下的那块生长着五谷的空地。见有一个老头,好高的个子,细细瘦瘦,从地埂的这边走到地埂的那边,再从地埂的那边走到地埂的这边,来回均一百一十步,一步也不差的,就像一把活动着的人尺。

老伯,在练功吗?一日,我终于走出屋去,想找他说个解闷儿的话。

气功。

噢,人老了要健身的。这是哪家气功?

生气的功!

他站住了,虎虎地拿眼睛瞪我。这是一双有着血丝的眼睛。瞪得久了,他便松下劲来,一扑沓僵坐在了地上。我认出这是一位农夫,有一双硬壳的手,虽然是穿了一件呢子中山短装,但没有紧扣子,里边的衬领很油腻。我知道这里的农村已陆续划归城市,土地被征用,村子里不时要噼噼啪啪鸣放鞭炮,农民获得一笔巨款,又焕然一新作了市民,那些年轻人兴高采烈了。我就投其所好,说:

听说你们都可住高楼了?

人是雀儿吗?

你们好幸运,没文凭也‘农转非’了!

有地气吗?

住小土屋有地气,却得关节炎的。

亲戚来了就不患水土病吗?

都吃自来水了,闹不了肚子的。

开电梯还行?

让你去厂里开电梯?那是好工作啊!

好,好,上去下来上上去下下来上上上去下下下来。

这操什么心?

小时候,夏天在院子里乘凉,爹睡在席左边,娘睡在席右边,我睡在中间,为的是怕狼叼了去。天一黑,常看见田埂上有狗,叫‘哟哟哟’,它就来了,一看见一条大尾巴扫帚一样扫在地上,便猛叫一声:‘狼!’狼就吓跑了,我也吓得回家害了一场病。现在倒想见一见狼哩。

动物园不是有吗?

老头是不慈祥的,话难投机,我便觉无聊了。又回坐到我的窗前,想所谓的两代人的鸿沟,想所谓的观念陈旧,想所谓的农民意识,觉得这老头可笑,他该是我作品中的一个什么典型。再不愿看到他人尺似的走动。他哪里会明白这个世界越来越小的道理呢?

一天,窗外突然有狗叫声,很凄惨。我朝外望去,那人尺还在那里丈量着,而空地的那头,一群年轻人在杀一条狗。多半是为着一张完整的皮,狗就被绳索勒住,但勒一次,一放到地上就又活了,一个就说:狗是土命,吊起来勒,不要放到地上!果然狗彻底死了。我瞧见年轻人大呼小叫,而人尺再没有丈量,呆立了许久,就走掉了。

这一走,老头就再没有出现。

两年过去了,我的窗外再没了那块生长五谷的空地,我的风景愈发平淡。但在这个城市里新出现了一位说独角戏的绝好的演员,他在台上台下,出言都极幽默,反话正说,正话反说,你永远无法摸清他的真实。我看过他的演出,有人告诉说,他就是两年前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的,是那个人尺的儿子。演出后,我向他打问他爹。

你爹好吧?

瞧我腿肿吗?辛苦呀,昨儿晚端端靠着床板立了一夜。

好久未见他老人家了。

太累了,累昏迷了,一夜都没苏醒。

他去开电梯了吗?

今早起来,端个刷牙缸子,哇哇直吐啊!走到厕所,看见啥不想吃啥啊!

一九八八年一月二十日

(有删改)

【链接2】

黄河入海

叶梅

很久以来,我对滔滔黄河如何注入大海充满了向往,那一番情景,是滔天巨浪?是长龙摆尾?或是桀骜不驯、浩浩汤汤?我一次次想象它的激越,想亲眼见到它的渴望与日俱增。

2019年夏末,如愿以偿,我来到黄河入海口。

一路上,想起青海的好朋友梅卓,她是一位美丽的藏族女诗人,一直生活在青藏高原。她说她的父老乡亲敬畏雪山化出的涓涓溪流,从不敢用任何不洁之物亵渎流水。每逢吉祥的日子,她的乡亲们都会跋涉到雪山脚下取回清水,供奉在家里。梅卓在说这些话时,一脸虔诚,这使她本来好看的双眼显得更加清澈透亮。

继而想到曾经去过的青海三江源,那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如此宏阔而寥远,连绵起伏的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高耸入云的雪山冰川巍峨庄严,一派圣洁,而雪山脚下涌出的清泉则如从天而降的仙女,一群群前后欢跳着,四处流动。一时分辨不清,是哪些涓涓雪水流归了黄河?

有关黄河源的记载,《尚书•禹贡》即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唐王朝和吐蕃来往密切,特地派遣过一些官员和旅行家在河源探访。吐蕃王松赞干布,还在这一带迎娶了不远万里前来和亲的文成公主。黄河之源,想必也勾起公主更加强烈的思乡之情,但她若能知道她的故事将随着黄河之水久久流传,成为民族亲情千秋美好的见证,一定会欣慰不已。

青藏高原孕育了三条大河:黄河、长江、澜沧江。黄河为何选择流向北方,这是大河深藏的秘密。或许她从巴颜喀拉山脉初生之时,便与长江、澜沧江心照不宣,以对生命无边的仁慈和默契,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去向,在持续的前行中不断丰盈,哺育着亿万生灵。

从雪山到海洋,这条中国北方的大河,流向西北干涸的山峦和土地,滋润了广袤的高原与平原,最后注入渤海。她经历了一路惊险传奇,先是在山地峡谷间穿行,造就出富饶的河套平原;随后急转朝南,飞流直下,将黄土高原的泥沙裹挟而去;继而摇荡前行,过三门峡,长驱直入,横贯华北平原;在她奔向大海的前夕,又将挟带而来的泥沙堆积成一块块新生的陆地,任那里绿芽萌发,草木葳蕤。

我追随着她的气息,终于来到了黄河入海口附近,也就是她不断簇拥而成的土地上。前往入海口的路上,黄河就在相距不远的大堤之外,车行高处,能时时看到她万马奔腾似的流动,仿佛听到那大河的喘息。

漫漫长路,她润泽了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人们用这母亲河灌溉农田,兴修水电,她是沿途人民的生命源泉,也是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就在前些年,人们突然发现,黄河竟然出现断流现象,究竟是源头的雪线下降,黄沙遮蔽?还是沿途树木减少,水系退化?或是   人们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环境恶劣,河水干涸?有一年夏天,我回到父亲的故乡东阿,亲眼见到那条多年前舟楫来往的大河竟然只剩了浅浅的水面,浅得人赤着双脚就能蹚过河去,怎不叫人痛彻心扉?

欣喜的是,那片通往黄河入海口的葳蕤湿地,展现了东营人的良苦用心。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至黄河源头,下至黄河入海口以及渤海,启动了全面保护的战略规划,还大自然以勃勃生机,日见成效。

受到黄河馈赠的东营似乎迎来了高原的某种气息,那受到呵护的湿地一望无际,青苍苍的芦苇枝叶舒展,密不透风,水洼里虫鸣鱼跳。辽阔的湿地成为鸟儿的乐园,每年南来北往的近六百万只鸟儿在此越冬、繁殖和歇息,丹顶鹤、白鹭、天鹅……数不清种类的鸟儿们在湿润的草地、密集的芦苇丛中优雅地翩翩起舞,它们组成曼妙的队列,在这片与大海相依的天空之上此起彼伏,高飞低唱,仿佛都在一同欢迎远道而来的黄河之水。

眼见得,黄河就要扑向大海了,那是她日夜奔走,终将回到的家园。她一定是远远地看见了那一片蔚蓝,从那么遥远的高原到此,她从未停歇,即便已是千辛万苦,也仍然毫不踌躇地奔涌向前,那排山倒海的波涛便是她急急的脚步。她有一些矜持,可以从她回卷的瞬间看出来,但终归,她气势磅礴地迎着海洋而去。

于是,那一道令人极为震撼的奇观便出现了:巨大的黄河浪潮与渺远的蓝色大海紧紧相汇,持续着,连绵不断……那是经历了无数厚土濡染而成的雄浑的黄,那是经历了从陆地——湖泊——海的沧桑演变的无尽的蓝,两者都是天地的原色。

这时候,你还可以明显地看到,奔腾而来的黄河即使进入了大海,但依然按捺不住倔强。

她在一派宽容的蓝色之上掀起一股又一股巨浪,浪的尖顶扬起一堆堆雪白,展现出大河一如既往的冰雪性情——她到此时,也没有忘记雪山的恩典,不屈不挠地试图留下自己的本色。

在那里,在那遥远的、人的视线难以企及的海之深处,她终于化作了海。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4日,有删改)

2021-03-05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任务群阅读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3 . 关于长征的意义,历来众说纷纭。请结合《长征胜利万岁》这篇文章,并查阅相关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