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是最早绽露的文学萌芽。诗和音乐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它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便是根据音乐特点所做的分类。从《诗经》到《楚辞》,以至“律”,诗、词、散曲,它们都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对音乐美的努力追求。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袁枚《随园诗话》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明代诗论家谢榛的《四溟诗话》主张“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      ),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诗歌与音乐都是以抒情见长,都十分讲究节奏、韵律、音调,两者(      ),互为一体。尤其是诗歌中对音乐的(      )描写,更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因此,“音乐入诗”便成了文人常谈的话题。

(改编于时爱华《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和意义》)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行云流水            触类旁通            精妙
B.风轻云淡            水乳交融            精细
C.风轻云淡            触类旁通            精细
D.行云流水            水乳交融            精妙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使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B.诗歌传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发展、继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C.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发展、继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D.诗歌传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使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或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故名楚辞。《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B.《诗经》又名《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即指“风”“雅”“颂”“赋”“比”“兴”。
C.古代文人常用“号”命名作品集。如袁枚,号随园,作品集叫《随园诗话》。以此方式命名的作品集还有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归有光的《震川文集》等。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其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
2023-11-02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按要求选择。
(1)下列选项中,对联与所表达人物对象不相符的一项是(       
A.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
B.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诸葛亮
C.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般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D.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格非在《文学的邀约》一书中指出:“_______________。如果你在书场里听人说书,遇有疑惑不解之处,也许可以向说书人提问,_______________。……即便你和作者见了面,_______________。作者写作的理由,当然是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但他要说的话却是通过故事、人物所编织起来的语言中介而呈现的。_______________。叙事者在他的舞台上,用一层布幔将作者与读者隔开了。我们似乎一直看见作者的身影影影绰绰,但却不够真切。”


①我们只能发现叙事者,却看不见作者        ②对于读者而言,作者是一个缺席的存在
③但绝大部分文学文本的读者却无此权利     ④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解释,也不一定是标准答案
A.②④③①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②③④①
2023-08-2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苏东坡传》,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本书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书作者林语堂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内外,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大师。
B.本书大体按照时间顺序对苏东坡的生平、才能、文学和政治生活作了生动的描述和评价。
C.本书中的苏东坡是文豪却非“腐儒”,他喜欢游历、研究佛学道教、热衷瑜伽和炼丹。
D.本书忠于历史事实,引用大量学术资料和作家作品,以完全客观理性的视角塑造传主。
(2)苏东坡的人生足迹遍布九州大地,他出生在西南大省四川的小城眉山,这座小城也因为一个文学世家而蜚声中外,他们是父亲_______(填人名)和苏轼兄弟二人;后来,诗人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_______(填地名),然而正是在这里,他写出了人生中最精彩的四篇作品,包括一词一文二赋,其中的一文是_______(填作品名);公元一○九七年,走到人生暮年的诗人被一叶扁舟遣送至国土最南端的_______(填地名),他在这里完成了十五首和陶诗,还成为了当地文化的开拓者和播种人。
2023-07-2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中国诗歌中的意象,如果让我们只选取一个最典型的,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

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他在唐朝停下的这只酒杯,被苏东坡在宋朝遥遥接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停一接之间,何止两次追问。我们的古人,对头顶的那轮明月,有着无穷追问,(     )无限情怀。从人与月的最初相遇,一直到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的发问,直到明月照耀我们的今天……

中国人之所以对月亮(     ),也许是因为月亮那种特殊的质感、独到的美丽。它是柔和的,它是清澈的,它是圆润的,更重要的是,它是不断变化的。在初一,我们几乎看不见月亮;初二以后,细细的一点点月痕露出它的芽,然后逐渐丰满圆润;直到十五,它如同冰轮,如同瑶台的镜子,变得那么丰满,那么圆润。月亮周而复始地变化着。从初一,经过十五,再到月末,完成一个循环。

月亮的这种阴晴圆缺,折射到世界万物和人生百态上,就是老子说的: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有的东西残缺了,实际上它获得了另外一种圆满——月亮只有一弯月牙的时候,是一种,一种缺失,但它已经蓄满了生命,正在迈向圆满,这就是损之而益。有的东西圆满了,完成了,实际上却逐渐走向残缺——圆月当空,流光(     )地,是一种璀璨,一种,但它的力量已经达到巅峰,无力再更圆一些更亮一些,只能慢慢消瘦下去,这就是益之而损了。用一种辨证与变化的心情去看明月,再把这样的目光移到世间,我们就知道怎样完成内心困惑的消解和平衡了。______,最圆满的日子——十五的月圆,就成了中国人心灵的寄托。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寄托   趋之若鹜   B.承载   情有独钟   
C.寄托   情有独钟   D.承载   趋之若鹜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正是这样的满而损、损而满,盼望了很久之后
B.正是因为这样的满而损、损而满,盼望了很久之后
C.正是因为这样的损而满、满而损,盼望了很久之后
D.因为正是这样的损而满、满而损,盼望了很久之后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余光中先生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确,李白钟爱月光,《静夜思》《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等诗都是最好的证明。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该词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C.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前律宛转悠扬,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D.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望”,十五叫“朔”,十六叫“晦”,月末一天叫“既望”。
2023-06-15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某校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小安同学学习党史后在国旗下讲话的演讲稿部分内容,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敬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传承红色基因,奔向梦想之巅》。

……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恢弘历史中。一代代共产党人传承红色基因,前仆后继,实行初心使命,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坚强了我们战胜挫折的信念,引领着我们奋斗前行。

读《红星照耀中国》,我们领略了长征精神的璀璨,更认识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的革命家忧乐天下,敢为天下先的伟大;读《红岩》,我们震撼于带领狱友绣红旗的_____和挖穿地道助狱友逃生的_____,他们像李大钊、刘胡兰、杨靖宇、邱少云等无数革命英烈一样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今天,我们青少年要传承共产党人舍生取义,为国为民的伟大牺牲精神,紧随英雄先辈雄健之步伐,成长为中华未来之脊梁。

……

①演讲稿中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修改。
②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请在空白横线上填写两个人名。
(2)小徽同学学习党史后,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他的内心激情澎湃,想引用诗句写一则标语来表达青少年坚强了实现伟大复兴梦的信念,但对下句该引用那一句难以抉择,请你帮助他选出最恰当的诗句。(只填选项序号)(     
上句:百年回顾雄关漫道真如铁
下句:未来展望__________________
A.病树前头万木春B.直挂云帆济沧海
C.芳林新叶催陈叶D.柳暗花明又一村
(3)小美同学通过学习党史,心中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道路曲折,毅然立下将紧跟党的步伐,为实现中国梦而奉献一生的远大理想。请从下面曾子的名言中提炼出两个成语来表明小美的心迹。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023-03-31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无为市无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自主招生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是1940222日,正月十五当天。

今天是上元节,可是,乌云遮住了月亮,天地一片黑暗。遥远的家乡,此时应该是_______①______,亲人团聚吧?他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家的团聚,每次遍插茱萸少的都只是他。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思念家人,思念白发苍苍的母亲。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______②_______ 地将他养大。他撑起身子,用身边的雪攥成一个个的雪球。一个,又一个,堆在一起,真的有点像元宵呢!他牵动僵硬的嘴角,微微笑着,双手艰难地捧起元宵,深深跪下去,冲着南方,磕了一个长长的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母亲啊!儿已将生死_______③______……。以身许国,又岂能有家?母亲,请您,饶恕儿子的不孝。

夜晚的风,寒凉刺骨。身子越来越麻木了,他用残余的意志支撑着自己,不能睡,不能死,我要站起来,我要战斗!可是,他并不知道,在这个四面透风的地寄子里,他孤独地度过的这个佳节,是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夜晚。

他,就是杨靖宇。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前后用了第三人称“他”,中间用了第一人称“我”,请分析这样写的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材料一】老师课上问同学们: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说着,老师拿起一杯水。有人说三百克,也有人说二百克。是的,它只有二百克。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老师又问。很多人都笑了:二百克而已,拿久了又会怎样!老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呢?一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这杯水的重量很轻,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

【材料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如果你老是把弦绷得紧紧的,弓很容易就会折断;但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时就能顶用。

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说: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喷射出银花朵朵。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A.《闲时吃紧,忙里偷闲》
B.《张弛有度,称重有方》
C.《压力就是动力》
D.《负重以行稳,减压而致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按要求选择。
(1)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由于三国故事的传入和“壬辰倭乱”时期明朝东征将士的文化输入,___________,而且愈加流行。

A.朝鲜半岛不但萌生了关公信仰
B.朝鲜半岛因此萌生了关公信仰
C.关公信仰因此在朝鲜半岛生根发芽
D.关公信仰不但在朝鲜半岛生根发芽
(2)下列诗句,都有对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②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②①
2022-09-04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七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下面是一首不完整的唐诗,请填上恰当的一项(       

杜工部蜀中离席

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1)松州犹驻殿前军(2)江上晴云杂雨云(3)雪岭未归天外使(4)座中醉客延醒客
A.(3)(1)(4)(2)B.(1)(3)(4)(2)
C.(1)(2)(4)(3)D.(4)(1)(3)(2)
2022-08-25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我们写作时却常常感到生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究其原因,①      。事实上,②      ,即便是那些著名作家,也不都一定有不同于常人的特殊生活,③      ,能够从生活中感受到那些令人心动的东西。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敏感。

叱咤风云的伟人,惊天动地的大事,固然能打动人心,日常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不也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吗?

面对一个生动的场景,一个善意的微笑,听到一句真情的话语……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

1.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涟漪”本指细小的波纹,在这里指在心灵产生的某种效应。请简述“麻木”在文中的含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