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于旅游。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人们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

西周早期,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客舍也出现了。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发现经营旅馆存在巨大商机,竞相建置,旅馆林立城中。唐朝繁盛,各国使者纷纷到大唐学习、取经。为了彰显唐人风度,官方旅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民间旅馆的发展也相当可观。据《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匝,令人( )。陆游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杭州西湖砖街巷的一家湖景旅馆里写的。明初,全国要冲均设驿馆、递铺,“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 )最常见。至晚清,中国的旅馆业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取材于刘中才《回到古代住旅馆》)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A.热衷       左顾右盼       局面B.热衷       眼花缭乱       格局
C.热心       眼花缭乱       局面D.热心       左顾右盼       格局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B.《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C.《太平广记》记载的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D.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绝句
B舍相如广成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散文
C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乐府诗
D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A.AB.BC.CD.D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是1940222日,正月十五当天。

今天是上元节,可是,乌云遮住了月亮,天地一片黑暗。遥远的家乡,此时应该是_______①______,亲人团聚吧?他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家的团聚,每次遍插茱萸少的都只是他。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思念家人,思念白发苍苍的母亲。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______②_______ 地将他养大。他撑起身子,用身边的雪攥成一个个的雪球。一个,又一个,堆在一起,真的有点像元宵呢!他牵动僵硬的嘴角,微微笑着,双手艰难地捧起元宵,深深跪下去,冲着南方,磕了一个长长的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母亲啊!儿已将生死_______③______……。以身许国,又岂能有家?母亲,请您,饶恕儿子的不孝。

夜晚的风,寒凉刺骨。身子越来越麻木了,他用残余的意志支撑着自己,不能睡,不能死,我要站起来,我要战斗!可是,他并不知道,在这个四面透风的地寄子里,他孤独地度过的这个佳节,是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夜晚。

他,就是杨靖宇。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前后用了第三人称“他”,中间用了第一人称“我”,请分析这样写的效果?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3 . 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gě)               (jú)子洲                 遒劲(强劲有力)
B.嵘(zhēng)     (xié)              (è)制
C.江(满)             (liáo)廓                    (斥责)
D.惆(chàng)   (chóu)密                 辟谣(pì yáo)
2022-01-31更新 | 71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1课 沁园春·长沙-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抖空竹       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下围棋       ④荡秋千
2018-06-10更新 | 2517次组卷 | 18卷引用:百题大过关高考语文基础知文化常识100题(2021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漂泊在外的游子,若与故乡人(     ),欢喜之外也会生起几分落寞,这便是乡愁。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于是乡愁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感情。“若为化得千身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是柳宗元的期盼;“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李白的告白;“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是白居易的思念;“洛阳城里见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是张籍的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岑参的深情。中国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个庞大的文学命题,从古至今,人人不免,留下的乡愁文字浩如烟海。戴望舒笔下的乡愁是“几架书、两张床、一瓶花的旧居”;冰心笔下的乡愁是“十五之夜,满月的银光”;席慕蓉笔下的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余光中笔下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

________。人都是恋家的,故乡是生命的根。然而有史以来,迁徙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人们背井离乡,为开辟新的美丽家园而(     ),成为了社会发展繁荣的强大动力。在今天实现共同富裕的宽阔道路上,大多数人并非是无奈的出走,悲情的离别,而是漫漫长路上的圆梦,可一旦远离家乡,乡愁还是来了。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道地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可故乡的山川草木仍然(     )。近十来年,生活快速发展变化,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懂得乡愁,记住乡愁,也便有了家国情怀、世纪情绪。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萍水相逢     废寝忘食     记忆犹新B.不期而遇     废寝忘食     历历在目
C.萍水相逢     宵衣旰食     历历在目D.不期而遇     宵衣旰食     记忆犹新
2.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它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历史与文化。
B.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它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
C.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
D.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历史与文化。
3.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在晚唐又出现了两位重要的诗人,被称为小李杜。他们是李贺与杜牧。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世称“元白”。
C.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D.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是继孔子、孟子后,儒家集大成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孟二圣的思想,认为“人性本善”。
4.下列各项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抒情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A.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022-02-12更新 | 34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泳的起源虽无法考证,但我们可以略为窥探。在战国时代,游泳运动(             )。《论语》中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记述,大意为鲁人沂水游泳后迎风歌唱。有的史料记载,在一些地方,婴儿刚降世,便需要学习游泳的技能。那远古时候,人们怎样渡过宽阔的河流呢?据《事物纪原》记载显示:“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第一位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祖先,人们把抓着葫芦过河这种创举算在他的身上,按照古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拜情结来看,倒也是(     )的。“匏”,就是葫芦之类的飘浮工具,《庄子》中有载,“今子有五石之匏,何不虑以为樽而浮于江湖”,说明当时这样的“装备”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了。

类似于这种借简易的“救生圈”泅渡,在急流之中是行不通的,环境是促使人们提高游泳能力的一个条件,在中国,水网(            ),仅《水经注》记载的大小水道应有一千二百余条,我们的老祖宗学习游泳的环境可谓是得天独厚。

(取材于煮酒君《中国古代的游泳运动》)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崭露头角   无可厚非   交错
B.蔚然成风   无可厚非   密布
C.蔚然成风   毋庸置疑   交错
D.崭露头角   毋庸置疑   密布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据《事物纪原》记载:“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
B.据《事物纪原》记载:“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第一位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祖先
C.据《事物纪原》记载显示:“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
D.据《事物纪原》记载显示:“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第一位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祖先
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选自《论语·先进》篇,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B.“燧人以匏济水”中的“匏”和苏轼在《赤壁赋》中的“举匏樽以相属”的“匏”不是同一种器物。
C.《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春秋末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
D.《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著作。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     )。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叫“街坊”。像《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里的孙少安、田润叶、王满银、金俊武等。村里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它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有时,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     )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样的。像《红楼梦》中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     ),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甚至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如鲁四老爷)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十分颇有想法

(改编于费孝通《乡土中国》)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格格不入   相邻   墙倒众人推
B.格格不入   比邻   树倒猢狲散
C.南辕北辙   比邻   墙倒众人推
D.南辕北辙   相邻   树倒猢狲散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颇有想法。
B.正因为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十分颇有想法。
C.正因为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颇有想法。
D.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十分颇有想法。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贾谊西汉政论文
B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红楼梦》曹雪芹明代章回体小说
C我们可以平凡,但绝对不可以平庸《平凡的世界》巴金当代长篇小说
D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祝福》鲁迅现代散文

A.AB.BC.CD.D
19-20高二上·江苏镇江·阶段练习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2020-01-13更新 | 1119次组卷 | 17卷引用: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第三部分 理清人物,理解形象 课时作业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治秩序中的礼,其内容既有成文仪式规范的部分,也有生活经验的知识积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无讼”这一篇讨论了很多“礼”是如何作为司法程序、判断证据、审判前提和制裁方式的。他     ① ,指出两者的差异在于维持规范的力量,礼是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的。从表面上看,礼似乎接近于“文化”,是人自动形成的秩序,依赖于人的道德修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礼没有强制力,相反,礼所背负的道德要求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同时它本质上作为人与人之间规矩的反复衡量,在处理罪行的时候比法律从个人权利出发的考量要复杂得多,也苛刻得多。所谓“无讼”,并不是一味压制争端,制造一种, 而是说大量基层纠纷不会通过官方司法机构,而倾向于。“无为政治”所说的就是国家法权无法介入乡土社会的情况。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用三个否定句概括上文提及的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篇中的重要观点。
10 . 下面是一首不完整的唐诗,请填上恰当的一项(       

杜工部蜀中离席

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1)松州犹驻殿前军(2)江上晴云杂雨云(3)雪岭未归天外使(4)座中醉客延醒客
A.(3)(1)(4)(2)B.(1)(3)(4)(2)
C.(1)(2)(4)(3)D.(4)(1)(3)(2)
2022-08-25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