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按要求选择。
(1)下列选项中,对联与所表达人物对象不相符的一项是(       
A.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
B.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诸葛亮
C.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般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D.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格非在《文学的邀约》一书中指出:“_______________。如果你在书场里听人说书,遇有疑惑不解之处,也许可以向说书人提问,_______________。……即便你和作者见了面,_______________。作者写作的理由,当然是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但他要说的话却是通过故事、人物所编织起来的语言中介而呈现的。_______________。叙事者在他的舞台上,用一层布幔将作者与读者隔开了。我们似乎一直看见作者的身影影影绰绰,但却不够真切。”


①我们只能发现叙事者,却看不见作者        ②对于读者而言,作者是一个缺席的存在
③但绝大部分文学文本的读者却无此权利     ④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解释,也不一定是标准答案
A.②④③①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②③④①
2023-08-2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苏东坡传》,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本书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书作者林语堂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内外,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大师。
B.本书大体按照时间顺序对苏东坡的生平、才能、文学和政治生活作了生动的描述和评价。
C.本书中的苏东坡是文豪却非“腐儒”,他喜欢游历、研究佛学道教、热衷瑜伽和炼丹。
D.本书忠于历史事实,引用大量学术资料和作家作品,以完全客观理性的视角塑造传主。
(2)苏东坡的人生足迹遍布九州大地,他出生在西南大省四川的小城眉山,这座小城也因为一个文学世家而蜚声中外,他们是父亲_______(填人名)和苏轼兄弟二人;后来,诗人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_______(填地名),然而正是在这里,他写出了人生中最精彩的四篇作品,包括一词一文二赋,其中的一文是_______(填作品名);公元一○九七年,走到人生暮年的诗人被一叶扁舟遣送至国土最南端的_______(填地名),他在这里完成了十五首和陶诗,还成为了当地文化的开拓者和播种人。
2023-07-2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按要求选择。
(1)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由于三国故事的传入和“壬辰倭乱”时期明朝东征将士的文化输入,___________,而且愈加流行。

A.朝鲜半岛不但萌生了关公信仰
B.朝鲜半岛因此萌生了关公信仰
C.关公信仰因此在朝鲜半岛生根发芽
D.关公信仰不但在朝鲜半岛生根发芽
(2)下列诗句,都有对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②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②①
2022-09-04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七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按要求选择。
1.下列《诗经》中的名句,没有用到“兴”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蒹葭苍苍,白鹭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
B.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魏风·硕鼠》)
C.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
2.下列三组是推荐给中学生阅读的书目,每组书目拟一个标题。所拟标题与各组书目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一组:《武夷山脉》《中国地理百科》《瓦尔登湖》《徐霞客游记》
第二组:《不抱怨的世界》《积极思考的力量》《马克思传》《哲学的故事》
第三组:《白鹿原》《麦田里的守望者》《百年孤独》《狂人日记》
A.自然风物       人生智慧       人间百态
B.钟灵毓秀       他山之石       人间百态
C.钟灵毓秀       人生智慧       百家争鸣
D.自然风物       他山之石       百家争鸣
2022-08-04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
5 . 按要求选择。
(1)某学校为弘扬儒家、道家思想,特将两栋楼命名为“崇德”“循道”。若欲彰显命名宗旨,则适用于悬挂在两栋楼墙面上的字幅依序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B.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C.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D.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这种由生育和婚姻事实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这句话放在下文中最通顺的一项是(     

社会结构中最重要的联系是亲属关系,①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相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当我们用这个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属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②我们在这个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③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④每个网络都有个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相同。

A.①B.②C.③D.④
2022-07-2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附属周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按要求选择
(1)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仁”的范畴的一项是(     
A.弟子入则孝,出则悌。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D.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下面的选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                           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
①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
②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③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
④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
A.②④①③B.②④③①C.③①④②D.④②③①
2022-07-2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行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按要求选择。
(1)“梅霖初歇,乍降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数处玳缝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这首词描写了哪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A.清明B.端午C.七夕D.重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新出台的医疗保险政策最大限度地关注了工薪阶层的就医问题,很好地完善了医疗保险制度和医保专用资金的使用效率。
B.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了我,但临行前母亲的谆谆教诲却深深触动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C.2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驱车300多公里来到太行山深处的阜平县,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D.纪录片《历史碎影》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十一个南方文人生命中富有包孕性的故事,展示了一部二十世纪南方文人的微型生活史。
(3)下面四种不同情境的讲话,都与“笑”有关。根据情境推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A.初次见面时的讲话:我不会讲话,您可别见笑。
B.再次遇到朋友的讲话:去岁路过贵地,本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
C.接受别人礼物的讲话: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
D.在追悼大会上的讲话:凶于被抓捕,正气得弘扬,愿我们的英雄含笑九泉。
(4)毛泽东认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下列诗文中能最有力支撑这个论断的一项是(       
A.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D.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5)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当我们今天沉浸在“未来已来”的兴奋之中时,人文学科所要坚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更为具体地说
②相信人类的悠久历史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东西
③使我们在“未来已来”的时代更加审慎
④人文学科应该推动一种批判立场的形成
⑤我们还要将之保存下去
A.①②⑤④③B.④②⑤①③C.②⑤①④③D.①④③②⑤
2022-07-13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按要求选择。
(1)下列诗句与传统文化里所描绘的古人活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花气蒸浓古鼎烟,水沉春透露华鲜。       ②苍爪初惊鹰脱韝,得汤已见玉花浮。
③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④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A.品茗       赏雪       弹琴       焚香B.焚香       品茗       观花       赏霄
C.焚香       品茗       弹琴       赏雪D.品茗       焚香       弹琴       赏雪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现代体育,还需要强调拼搏吗?如今的竞技体育,早已走过了当年那个只需高强度训练,拥有顽强比赛作风就能获胜的时代。的确,科学技术、大数据统计以及营养医疗等专业的介入,让现代体育在训练、比赛以及伤病管控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突破,如果没有这些作为基础和保证,即使一支队伍再有拼劲,再有血性,也必定无法立足世界舞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然而,你问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女排精神”吗?答案依旧是肯定的
②如果此时没有坚定的信念作为支撑
③因为在竞技体育中,当体能达到极限,球员将会陷入到心态失衡,动作变形等困境中
④即使有再完美的战术布置和后勤保障,也只能成为徒劳
A.③④②①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D.③①②④
2021-12-3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选择。
(1)下面的句子来自《种树郭橐驼传》,与例句词类活用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例:我固当
A.非有能茂之也B.其肤以验其生枯
C.视而暮抚D.则其天者而其性得矣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格非在《文学的邀约》一书中指出:“            。如果你在书场里听人说书,遇有疑惑不解之处,也许可以向说书人提问,         。……即便你和作者见了面, 。作者写作的理由,当然是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但他要说的话却是通过故事、人物所编织起来的语言中介而呈现的。          。叙事者在他的舞台上,用一层布幔将作者与读者隔开了。我们似乎一直看见作者的身影影影绰绰,但却不够真切。”


①我们只能发现叙事者,却看不见作者
②对于读者而言,作者是一个缺席的存在
③但绝大部分文学文本的读者却无此权利
④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解释,也不一定是标准答案
A.②④③①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②③④①
2021-12-0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东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按要求选择。
(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词又名长短句、曲子词、诗余等,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B.《短歌行》是一首古体诗,其风格质朴刚健。
C.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开创了田园诗派。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是辛弃疾,《声声慢》的作者是李清照,他们同是宋代豪放派词人。
(2)小洋同学刚上高一,最近她写了一篇随笔,抒发感受。在她写的下面一段中,诗句运用不合适的共有几处(       

刚开学时,面对陌生的同学和老师我感到隐隐不安,也特别想念初中的好朋友,然而“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已经过去的人与事,总归再也不会回来。正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但幸好我遇到了友爱的新同学,冲淡了思念的哀伤。看着他们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在班旗上挥毫泼墨、在讲台上激情发言的样子,我感到“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青春活力!我也要开始为梦想努力了!在家里,母亲一如既往地关心我、照顾我的生活,看到她头上新添的白发,不禁感慨“早生华发,人生如梦”,母爱给予我前行的动力,我一定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A.一处B.两处C.三处D.四处
2021-11-08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同济大学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