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句子与现代汉语语序全都不一致的一组是(     
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②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2-08-05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晚明小品短、小、简、易的特质正源自《周易》。《系辞下》称赞《易经》之文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所谓称名小,取类大,是指《易经》中常以个别小事物概括同类事物,表现抽象的大道理。所谓其旨远,是指言近而旨远、词浅而意深。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中说:夫《易》唯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正式将《周易》的旨远辞文、小中见大引入文学批评。

晚明小品家也多据此阐发小品的特质。何伟然《〈皇明小品十六家〉序》云:从来神通变化,藏大于小,彼藏藕孔,藏茧丝,壶公缩千里咫尺,孙夫人方帛之上,尽列国山岳河海城邑行军之势,天地象数,尺幅而河洛具呈。明显看出受到《周易》的影响,陆云龙选编汤显祖之文,独取其小,但他马上强调:芥子须弥,予正欲小中见大。他在评张鼐的小品时也说:是虽小品,已得大凡。沈守正《凌士重小草引》亦云:与其大而伪也,毋宁小而真。小品短小精悍,言约旨远,小中见大,微中见著。晚明人对小品短、小、精、微特质的认识和嗜爱,与《周易》是一脉相承的。清初廖燕《〈选古文小品〉序》进一步概括和阐述了小品短而小的特质,同时强调小品的刺人功用,是对晚明小品理论的总结和发展。

《周易》的含义,一说为简易,认为签法是一种较龟卜简易的占卜方法。《周易》多处写到简、易,如: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系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颓然示人简矣。(《系辞下》)《淮南子·诠言训》也说: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简不可以合众。大乐必易,大礼必简。简易、简明、简约、简洁,以少总多,以约统博,以简御繁,正是《周易》的特点。

欧阳修十分推崇《周易》的易简说,他说:《卦》、《彖》、《象》辞,大义也,大义简而要,故其辞易而明。”“妙论精言,不以多为贵。评尹沫的文章:故师鲁之志,用意特深而语简,盖为师鲁文简而意深。欧阳修将《周易》的乾坤易简发挥为文章简而要、易而明,语简而意深,言约而义丰,创立了简约平易的文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晚明人尤推崇《周易》简易之旨。李贽在《读易要语》中推崇彖辞、爻辞其言约,其旨深。钟惺、谭元春《诗归》选《焦氏易林》五十三首,钟惺亦赞赏焦诗 笔意之妙”“锻炼精简。著名小品选家陆云龙特拈出一 字论尺牍小品,他认为尺牍小品的特质是简约精炼,以少胜多。其观点正是《周易》简易说在小品理论中的应用。

晚明小品家还以小少简约推崇古代诗句。吴从先《小窗自纪》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足敌《秋声》一赋。又说:名世之语,政不在多;惊人之句,流声甚远。譬如‘枫落吴江冷’,千秋之赏,不过五字,作者何不炼侈口无尽之平常,而钟一二有限之奇论?犹之大海起一朝之蜃气,平山削十丈之芙蓉,山水之灵,便足骇目。

从创作实际看,晚明小品确以短小见长,作者常称道小品小文小言小文小说小题文,书名喜用字,作品用字的更多。笔记小品多记琐屑之事、琐碎之言,也是主要指篇幅短小,主要指语言简约简易,密不可分。小品特别是清言小品则把文章的特色发挥到极至,成为文学中的独特景观。

(摘编自《周易研究》2002年第2期)

材料二

小品一词原为佛教用语,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以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它不专指某种文体,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包括在内。晚明时期,这种文章风格正好适应了当时人们抒张个性、追求自由的社会心理和公安派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于是便在社会上普遍流行起来。

(摘编自《古代文学史》)

材料三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沅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园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勰根据《周易》提出的“旨远辞文、小中见大”文学批评观在晚明小品家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B.陆云龙选编汤显祖文章,评张鼐小品皆以小中见大为标准,体现了晚明小品理论与《周易》一脉相承。
C.《周易》中的“易”,就是“简易”,因为签法是一种较龟卜简易的占卜方法,简易正是《周易》的特点。
D.欧阳修推崇《周易》的“易简”说,将《周易》的“乾坤易简”加以发挥,创立了宋代简约平易的文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晚明人推崇“简易”,李贽推崇彖辞、爻辞,钟惺赞赏焦诗,陆云龙拈出“简” 字论尺牍小品。
B.晚明作家推崇古代诗句小少简约,创作以“短小”见长,到了清代,文章“小”“简”成为独特景观。
C.笔记小品虽然也是“小”,但多记琐屑之事、琐碎之言,由此则可以推想其作品质量其实并不高。
D.小品由佛教用语转化为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文体,表达了人们抒张个性、追求自由的心理需求。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突出晚明小品文“简易”特质的一项是(     
A.《淮南子·诠言训》说:“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简不可以合众。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B.吴从先《小窗自纪》说:“名世之语,政不在多;惊人之句,流声甚远。譬如‘枫落吴江冷’,千秋之赏,不过五字。”
C.归有光《寒花葬志》全文一百一十二字,叙死者生前二三小事,寥寥几笔就把天真可爱的婢女形象写活了。
D.袁宏道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创立“公安派”。其散文抒写真性灵,随意挥洒,意趣横生,清新活泼。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请以材料三为例,结合本文观点谈谈你对晚明小品特点的认识。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巴黎的《前进报》(1844),《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新莱茵报》(1848-1849),《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竟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上面第一段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将军家的厨师来了,问他好了——喂,普洛诃尔!过来吧。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范仲淹
D.“就是——”祥林嫂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说。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的第一段由总至分,介绍了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功绩,透露着作者对马克思的赞美之情。
B.文段在《新莱茵报》等后面都用括号标示了年份,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明白报纸是何时出版的。
C.“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从态度、精神、工作成就三方面对马克思进行了概括。
D.先说各国政府和资产者憎恨马克思,后写革命战友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用的是对比。
3.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21-07-25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