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作者认为,由血缘结合向地缘结合的转变,是从乡土向现代转变的重要表现。但是今天,来到大城市的民工会自然地按地域进行结合,这样的地缘结合究竟是“乡土”的还是“现代”的?你如何解释?
2021-09-05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任务一 整体中国,强化训练,复习好(乡土中国)
2 . 作者说“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请你结合所积累的名言警句或参考下列链接材料,谈谈对“君子之任”的认识。

【链接材料】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春秋·曾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明·杨继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2021-08-3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部分 专题精选 专题18 语言文字运用(三)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投屏和弹幕都是App        出的典型的数字文化生活方式。如若将二者仔细比较审视,则会发现投屏投出的是一片迥异于弹幕的新风景。

对于不少App用户来说,弹幕的存在干扰了他们正常的观剧行为。互动性极强的弹幕行为,又往往让发送弹幕者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另外,无论是App观剧,还是弹幕行为,都是小屏模式,习惯性的小屏观剧对于眼睛、手腕、颈椎的生理损伤是        的。

投屏,恰恰可以规避弹幕或小屏观影模式的诸多弊端。当一款视频App启动投屏功能后,弹幕和小屏模式立即被______。投屏在很大程度上汇聚了所有家庭成员的注意力,不论以年轻人为主的投屏者有意还是无意,一旦将App上的内容投放到电视屏幕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影院就        了,全家人都会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观看屏幕内容的行列中来,并且针对投屏内容产生共同话题。从这层意义上说,投屏营造的是不同于弹幕性质的文化,有助于推动传统家庭文化的复归。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衍生   不言而喻   中止   启动
B.衍生   显而易见   终止   启动
C.演变   显而易见   终止   启用
D.演变   不言而喻   中止   启用
2.根据材料概括投屏功能相对于“弹称或小屏观影模式”的优势。
2021-07-30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08 压缩语段-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20-21高二下·江苏扬州·期中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史学有数字人文的共性,但其作为历史学的个性特征更值得我们关注。总体而言,数字史学更重视网络的利用与展示,这也是很早就有学者提出网络史学的原因。历史学家利用互联网向同行传递和展示史料,将文献放置到互联网以便史学爱好者、历史教师、学生能够利用它们,这些行为已经被史学界认可为专业的学术活动,成为数字史学的重要内容,是一条迥异于宽泛意义上数字人文的路径。

当然,要么在线,要么落伍的宣言并不意味着互联网能够与数字史学画上等号。互联网只是恰好因为平台优势而成为一种媒介而已,不过在这个现象背后有一些值得玩味的问题。数字史学对网络的强调让我们看到了它与公众史学存在诸多交集。许多早期从事数字史学研究的学者都是社会史专家,或者是试图借助数字工具积极推进民主化进程的支持者。

数字史学就目前看,研究工作的重点还停留在数据库建设的阶段,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以GIS的运用为主。与数字文学相比,文本分析在数字历史领域运用还比较少,这背后有许多客观原因,最主要的因素是史料的数字化程度还比较低,达不到大规模进行文本挖掘的程度。传统的历史研究重视的一手文献往往以档案、手稿等形式出现。这些文献的数字化远没有达到丰富的程度,而且进行数字化使用的OCR技术,还存在诸多缺陷,需要大量的人工校对,其准确度才能达到进行研究的要求。所以在从事数字文学的专家已经在讨论如何分析文本的时候,数字史学的专家还要首先解决史料数字化的问题。当然,对历史文献进行文本分析的研究并不是没有,例如有学者对18世纪美国出版的报纸进行了主题分析,也有对美国与德国学术界的古典学期刊进行了类型研究。

在这样的前提下,数据库建设具有完善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问题在于,数据库建设是非常烧钱的项目,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难以做出高质量、有使用价值的数据库。同时,数字化程度不足的状态,也决定了学者使用数字工具的倾向。据西方学者统计,在数字人文有关GIS的143个重要项目中,92个涉及历史问题。

(摘编自王涛《数字史学:现状、问题与展望》)

材料二:

正如古腾堡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近代化进程中思想的传播和知识的普及,数字技术的革命更进一步改变了知识世界的图景。历史学与新媒体相结合所诞生的数字史学,迎合了晚近以来历史学写作朝向大众化的趋势,成为公众史学运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传统史料相比,数字化史料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传统的纸质史料,如图书和档案,不论其存世数量还是保存地点都是封闭的,有的文献本身可能就是珍本孤本,即便有印刷或抄录的版本,流传数量一般也较为有限。通过互联网平台,网络数据库、网络图书馆可以直接将数字化之后的史料呈现到用户的终端。研究者与史料之间,不再有空间的阻隔;研究者与研究者之间,也不再有身份的差异。一个中学生可以同一位大学教授一样,获得同样的史料,并展开独立的研究和解读,专业的研究者之前所拥有的特权在数字化时代逐渐消失了,这极大地扩大了公众史学的参与面。

数字史学进一步践行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历史学自下而上的趋向,更加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数字史学的研究成果不再只是传统的学术专著和论文的形式,通过网络、影像等新媒体的呈现,极大地扩大了历史学的受众范围。与此同时,它也极大地鼓励了业余历史研究者的积极参与。以维基百科为例,它自建立之初即将自己定位为一部包含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并作为一个开放源允许大众广泛参与。在约3500万注册用户中,有近8万名积极的写作者和编辑者,其中大多都是业余的普通网民。

与传统史学不同,数字史学毫不拘泥于形式,结合数字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出形式的多样性。不仅文字、图像、动画、音频、视频、超文本等,均可以通过数字的形式呈现,而且在数字数据库和网络图书馆建设、网站演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单机光碟和软件开发、电子出版、多平台应用、甚至电子游戏开发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前景。

数字史学有着传统史学无法比拟的互动性。如果数字史学仅是网站演示或光碟形式的话,它同传统史学的差别只是改换了一种新的传播载体而已,都只是单向的内容发布。但自近十年前,基于网络平台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的互联网产品模式,也就是Web2.0技术的成熟,更是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史学的前进。Web2.0的分享机制,使得普通人不必精通计算机程序设计就可以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平台上,专业历史学家、业余研究者乃至普通读者,都可以展开交流和对话,数字媒体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的读者与作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及,数字史学与公众史学有着诸多的交集和共性。数字史学的发展为更好地开展公众史学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史料的前提和保障,在技术上为普通人参与历史研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历史学的内容和形式,并改变了历史学的形态。

(摘编自周兵《历史学与新媒体:数字史学刍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史学的概念出现较早,这与历史学家重视网络利用有关,借此开展的文献研究的专业性得到学界认可。
B.史料数字化程度低,达不到大规模文本挖掘的程度,导致数字史学专家尚未采用文本分析的方式进行史学研究。
C.数字史学迎合了历史学写作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提升了公众史学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呈现形式愈加丰富。
D.与数字史学利用新媒体改变历史学的受众范围不同,传统史学的研究更具专业性,且专业化水平较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么在线,要么落伍”的宣言,虽然道出数字史学与互联网之间的关联,但二者不能等同。
B.学生与教授、网民、专业人士在数字化的史料面前享有同样的阅读权限,研究者身份的差异消失了。
C.维基百科作为网民可参与写作、编辑的平台,业余历史研究者在其中积极交流,体现了数字史学平民化的特点。
D.Web2.0的分享机制,使得数字史学改变了以往传统、单向的读者与作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数字史学研究的一项是(     
A.在维基百科上发表史学研究的成果
B.通过网络数据库研究数字化史料
C.到图书馆去查阅纸质珍本孤本史料
D.通过腾讯会议进行史学交流对话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数字史学”下定义。
5.请分别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作者对数字史学的发展现状所持态度及其依据。
2021-07-24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30 非连续性信息类文本阅读之理解文中概念-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材料一:近年来,以《战狼2》《红海行动》等为代表的一批军事题材电影既叫好又叫座,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这些主旋律影片,不同于那些脂粉气十足的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剧和无病呻吟的家庭伦理剧,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

材料二:影片《空天猎》,展现了我军新型战机自如地穿梭于狭窄山谷,并通过截获目标辐射源的方式探测到潜藏在夜幕里的敌方导弹,对其进行精准打击的场景。《红海行动》则展示了我国海军战舰远程指挥作战、快速拦截导弹以及投放无人机的强大功能。观众看后热血滞腾,连连赞叹:厉害了,我的国!

材料三:讲好当代中国军人的故事,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是广大军事题材作品创作者的共同目标。如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没有传统军人的角与强势,憨厚本分,重感情轻荣誉。电影《战狼2》中的冷锋也同样如此,看重友谊、爱情,不计较个人得失、荣利。他们不同于以往作品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也不同于虚假抗日神剧里的痞子式英雄。这些接地气的人物形象,显然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材料四:2018年10月11日,贵州军人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1.根据前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
2.建军节来临之际,某影视频道将进行军事题材影片展播,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20字以内)。
3.2019年5月2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杜富国“时代楷模”的称号,请你为这位英雄写一段颁奖词。
2021-06-0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学科自主复习决胜秘卷(四)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材料,请以“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辉煌顶点”为宣传点,用100~120字,向高一学生推荐《红楼梦》一书,引发他们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梁代萧统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唐代传奇小说富于想象、虚构,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性格见长。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

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 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而后中国古典小说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此时《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2021-04-16更新 | 21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五部分 整本书阅读 专题十六 整本书阅读(指定作品)(B版)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年北京两会上,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发展夜间经济。5月13日,海淀区提出出台夜间经济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这成为北京首个落地的夜间经济区域政策。而在这之前,上海、天津、重庆等地也颁布了相关指导意见。

城市夜间经济是一种基于时段划分的经济形态,一般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6点所发生的三产服务业方面的商务活动,其业态囊括晚间购物、餐饮、旅游、沐浴、美容美发、休闲、保健、学习、教育、歌舞、影视、娱乐等 ,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进一步延伸。

资料显示,美国人已把1/3的时间、1/3的收入、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而其中60%以上的休闲活动在夜间进行。在国内,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夜晚已成为拉动经济消费的“黄金时期”,如北京王府井出现超过100万人的客流高峰是在夜市,重庆2/3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研究数据显示,“80后”“90后”在城市夜间旅游消费中的占比分别达到40%、19.8%。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可以促使经济活动时间延长、各种设施利用率提高、就业机会增多,有助于推动服务业扩张规模,扩大消费,增加税源,聚集财富、产业和人气,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拓展游客的消费空间,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夜间经济能让城市的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商气“火”起来,财气“旺”起来。

(摘编自搜狗百科“夜间经济”等)

材料二:

目前来看,夜间经济还处于蓝海拓展阶段。当前大部分城市发展夜间经济局限于夜景灯光打造等,陷入概念误区,忽视了文化这一重要内核,也忽视了夜景营造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以及对地方优势资源的整合作用。同时,夜间经济产品低端重复、业态趋同现象非常明显,而文化、体育、竞技、表演、健康养生之类的产品极度匮乏,业态单一,传统促销手段难以奏效,亟须营销创新,开发游客参与性、体验性与学习性强的夜间经济业态,以吸引以80后与90后为主的夜间经济消费群体。另外,在城市中植入“空降”的夜间功能片区,如夜市一条街等夜间消费场所,造成了一定的“水土不服”,如在火爆的夜间经济背景下,重庆的南滨路交通拥挤、噪声污染、灯光污染、扰民等问题日趋严重。忽视科学规划,缺乏合理的配套设施与服务,也成为夜间经济发展瓶颈之一。

(摘编自《精耕“夜间经济”需创新与规范并举》等)

材料三:

发展夜间经济切忌低水平粗放式,必须瞄准打造高质量的夜间经济集聚区与人流商圈这两大物理载体的目标,构建出夜间经济集群。一方面,可围绕重点街区与商贸聚集区,延长晚间营业时间,拓展夜间消费新空间,开发夜晚消费新品种,在此基础上形成“夜间经济区”;另一方面,可在城市老城区、历史街区或居民较少的独立区域,配置完备的夜间设施,形成较为独立的商业生态;还可在大学城周边、城郊农家风情地开发餐饮娱乐、体育电竞、主题公园、运动养生等项目。

发展夜间经济还须防止同质化,需要以文化元素为导向,赋予城市夜间经济以灵魂。发展夜间经济并不等于兜售小吃和纪念品,也不应停留在城市夜景灯光的亮度与彩度上,更不是将白天街头游商小贩的摊位移到夜晚,而是要与城市历史文化深度融合,通过有针对性地导入国际化元素,并植入科技创新手段,增强本土文化的渲染与表达,创建出极具城市个性的商业品牌与夜间经济标签。

需要指出的是,发展夜间经济还要提防负面影响,要认真对待噪声扰民、光污染、食品安全、垃圾处理等问题,妥善处理,注重遵循活跃但有序、愉悦且健康的发展方式。

(资料来源同上)

1.下列对材料中“夜间经济”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夜间经济是一种基于时段划分的经济形态,一般指从当日晚6时到次日早6时进行的商务活动,涉及餐饮、教育、娱乐等方面,等同于传统的夜市。
B.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夜晚已成为拉动城市经济消费的“黄金时期”,调查显示,有40%的“80后”、19.8%的“90后”参与城市夜间旅游消费。
C.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夜间经济,存在严重的业态趋同现象,行销手段滞后,游客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因此要不断上马新项目,增强吸引力。
D.发展夜间经济,需要进行科学规划,且提防负面影响,对于交通拥堵、噪声扰民、垃圾处理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影响夜间经济有序、健康地开展。
2.下列对材料相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展夜间经济,对相关产业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同时利于整合地方优势资源,能够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促使城市经济快速增长。
B.夜间经济不仅是城市发展水平和品位的一个缩影,也是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发展得好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C.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有夜市,但大多都是卖相似的小吃和纪念品等,存在同质化发展的问题,说明各地夜间经济在增强特色文化优势方面潜力有限。
D.夜间经济的规范化发展,除了商家自觉外,还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要交通、消防以及市场监管等各部门的联合推动。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如何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夜间经济。
2021-03-1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高三二模考前热身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群文阅读 | 较难(0.4) |
8 . 《祈祷》和《沉默的芭蕉》这两首诗在抒情达意的过程中均融入了许多中华文化元素,请你尝试写一首小诗,融入一定的中华文化元素,长短不限。完成后与同学们交流,并评选最佳作品。

【链接1】

祈祷

闻一多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

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

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告诉我那智慈来得离奇,

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①;

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

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

谁告诉我戈壁的沉默,

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

泰山的石霤②还滴着忍耐,

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

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

是孔子吊唁死麟③的伤悲?

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

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①河马献来的馈礼: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②石霤(liù):滴下的水。③孔子吊唁死麟:史书记载,鲁哀公郊外狩猎捕获一怪兽,请孔子辨察,孔子视之,曰:“麟也。”以袖掩面,涕泪湿袍。麟,麒麟。

【链接2】

沉默的芭蕉

邵燕祥

芭蕉

你为什么沉默

伫立在我窗前

枝叶离披

神态矜持而淡漠

从前你不是这样的

在李清照的中庭

在曹雪芹的院落

你舒卷有余情

绿蜡上晴光如泼

近黄昏,风雨乍起

敲打着竹篱瓦舍

有约不来

谁与我相伴

一直到酒酣耳热

啊,沉默的芭蕉

要谈心请拿我当朋友

要争论请拿我当对手

在这边乡风雨夜

打破费尔巴哈[注]式的寂寞

芭蕉啊我的朋友

你终于开口

款款地把幽思陈说

灯火也眨着眼睛

一边听,一边思索

芭蕉,芭蕉

且让我暖了搁冷的酒

凭窗斟给你喝

夜雨不停话不断

孤独,不是生活

1980年4月6日


[]   费尔巴哈(18041872),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曾在埃尔兰根大学任教,因发表宣传无神论的著作而被辞退,后隐居乡间。
2021-03-05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任务群阅读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9 . 下面四句诗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B.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C.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D.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2021-02-2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高考常考基础题练习五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0-21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

马国富

我经常和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通电话。每次电话里除了问一些家里的事情之外,我总是按着时令问问地里的庄稼。父亲说现在种庄稼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情愿到城里打工,也不愿意种庄稼。尽管父亲现在搬家了,十多年不种庄稼,但他时常从县城赶到村子,看看久不住人的院子,看看院子周围的庄稼地。

我问父亲,那现在村里的人不种庄稼,种些啥?庄稼地就一直荒着?父亲说,有的人家没有年轻人,把地承包给一些搞绿化的老板,一年收八百多块钱的租金,让老板们种树苗,长得差不多了就运到城里或者工程上搞绿化。有的人家,索性种些蔬菜,或者就荒在那里,任杂草丛生。脱离土地的父亲,以走在田里的姿势,和农业保持着水乳般的关系。他说,每当脚踩在庄稼地里,心里就感觉踏实,一直没有断地气。我知道,这地气就是土地里涌动的生命张力,是它们支撑我们在光阴里留下自己的脚印。

土地是麦子的母亲。母亲高贵,她养活了一辈又一辈的人。母亲卑贱,她总是在最低处,接纳践踏、嘲笑、漠视,甚至遗忘。母亲仁慈,她平等地遵循着自然的道义。无论面对怎样的风霜与赞美,她总是沉默着,让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土地一生都在奉献,她一生都聚集着美德,而我们不断索取的一生却时常纠缠着罪恶。

城镇化的爪牙一步步地伸向农村,土地被开发、占用,成为未来城市的候补。土地越来越少,仓里的麦子陷入孤独,它们看不到蓝天,看不到星星的眼泪,看不到草叶的珍珠,看不到月亮的脸,它们被困在仓里,会不会喊疼?节令的旗箭已无法指引它们深入到地里,它们成了孤儿。

孤独的夜晚,我经常想回到故乡的田野,听听庄稼拔节的声音,和那些庄稼说说话,听听月下蛙鸣。我会坐在田境上,拈一根草叶,放在嘴里,在草木的腥香中做一次从容的呼吸。我会抚着一株庄稼的叶子,像握住知己的手,把多年来自己在城市的滋味说给它听。我要让它知道,因为我的梦中始终有一块田野,我才对世俗的生活保持信心。我生命的词典里,永远有着麦子的位置。

我也时常和几个远离故乡的发小交流。尽管大家都在城里生活,但常常惦记着庄稼地,惦念着庄稼的长势。对于我们而言,方言、饮食、庄稼都是故乡给予我们的深入骨髓的乡土基因。我们深知,没有了庄稼地,没有了种子,隔断了与故乡的距离,我们就失去了未来。麦子是乡情的大使,内敛、低调、朴素。每年春节回家探亲,遇到发小,我们都一起走遍故乡的每个田野、山头和河流,重温年少时在麦地里度过的光景,抚摸那些小时候跟着父辈种在田间地头的白杨树。白杨树已经长得很粗了,像忠贞的士兵,守着阵营,我们却成为故乡的逃兵。只有将双脚踏在故乡的大地上,我们的心才是轻盈的。过了假期,我们又怀着惆怅的心情走了,而麦地仍在一天天地减少、荒芜。

在返程的车上,看着车窗外飞逝的麦子,速度切割着窗外的田野,使它们成为一条线,刀锋一样落在心上,瞬间,自己的心仿佛被掏空。我总有落泪的酸涩,何时才能回到这方土地?回到麦子身边? 空旷的麦田,只有鸟儿飞过,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虽然十多年不种庄稼了,但仍然和田地、庄稼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因为土地和庄稼能给父亲带来安全感和生命的活力。
B.城镇化发展使农村耕地被开发、占用或荒废,土地越来越少,是仓里的麦子陷入孤独的原因,作者讨厌麦子陷入孤独的境地。
C.“故乡的逃兵”指作者和离开故土的作者的发小,作者这样说是为了表达他们对自己没能坚守故土、保护好故土的歉疚之情。
D.“只有将双脚踏在故乡的大地上,我们的心才是轻盈的”,是因为故土里涌动的生命张力可以给“我们”以支撑,使“我们”对世俗生活保持信心。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父子之间打电话唠家常开篇,既用细腻的笔触叙写了故乡土地的耕种情况,又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关于土地、庄稼和麦子等话题。
B.文章第四段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土地比作母亲,生动形象地表现土地用她的仁慈和牵献滋养了麦子和乡民,语气强烈,感情充沛。
C.文章结尾照应标题和上文,空旷的麦田和天空飞过的鸟儿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麦子的孤独,表现作者对麦子和故乡耕地流失的痛惜之情。
D.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描写细腻,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美感和极强的画面感,让读者感受到乡村文化没落给作者带来的失落和惆怅。
3.“我”的哪些表现体现了对故土和麦子的思念之情?
4.文章以“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2021-01-06更新 | 34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0 散文类文本阅读 -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之纠错笔记系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