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中国诗歌中的意象,如果让我们只选取一个最典型的,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

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他在唐朝停下的这只酒杯,被苏东坡在宋朝遥遥接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停一接之间,何止两次追问。我们的古人,对头顶的那轮明月,有着无穷追问,(     )无限情怀。从人与月的最初相遇,一直到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的发问,直到明月照耀我们的今天……

中国人之所以对月亮(     ),也许是因为月亮那种特殊的质感、独到的美丽。它是柔和的,它是清澈的,它是圆润的,更重要的是,它是不断变化的。在初一,我们几乎看不见月亮;初二以后,细细的一点点月痕露出它的芽,然后逐渐丰满圆润;直到十五,它如同冰轮,如同瑶台的镜子,变得那么丰满,那么圆润。月亮周而复始地变化着。从初一,经过十五,再到月末,完成一个循环。

月亮的这种阴晴圆缺,折射到世界万物和人生百态上,就是老子说的: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有的东西残缺了,实际上它获得了另外一种圆满——月亮只有一弯月牙的时候,是一种,一种缺失,但它已经蓄满了生命,正在迈向圆满,这就是损之而益。有的东西圆满了,完成了,实际上却逐渐走向残缺——圆月当空,流光(     )地,是一种璀璨,一种,但它的力量已经达到巅峰,无力再更圆一些更亮一些,只能慢慢消瘦下去,这就是益之而损了。用一种辨证与变化的心情去看明月,再把这样的目光移到世间,我们就知道怎样完成内心困惑的消解和平衡了。______,最圆满的日子——十五的月圆,就成了中国人心灵的寄托。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寄托   趋之若鹜   B.承载   情有独钟   
C.寄托   情有独钟   D.承载   趋之若鹜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正是这样的满而损、损而满,盼望了很久之后
B.正是因为这样的满而损、损而满,盼望了很久之后
C.正是因为这样的损而满、满而损,盼望了很久之后
D.因为正是这样的损而满、满而损,盼望了很久之后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余光中先生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确,李白钟爱月光,《静夜思》《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等诗都是最好的证明。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该词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C.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前律宛转悠扬,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D.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望”,十五叫“朔”,十六叫“晦”,月末一天叫“既望”。
2023-06-15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是1940222日,正月十五当天。

今天是上元节,可是,乌云遮住了月亮,天地一片黑暗。遥远的家乡,此时应该是_______①______,亲人团聚吧?他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家的团聚,每次遍插茱萸少的都只是他。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思念家人,思念白发苍苍的母亲。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______②_______ 地将他养大。他撑起身子,用身边的雪攥成一个个的雪球。一个,又一个,堆在一起,真的有点像元宵呢!他牵动僵硬的嘴角,微微笑着,双手艰难地捧起元宵,深深跪下去,冲着南方,磕了一个长长的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母亲啊!儿已将生死_______③______……。以身许国,又岂能有家?母亲,请您,饶恕儿子的不孝。

夜晚的风,寒凉刺骨。身子越来越麻木了,他用残余的意志支撑着自己,不能睡,不能死,我要站起来,我要战斗!可是,他并不知道,在这个四面透风的地寄子里,他孤独地度过的这个佳节,是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夜晚。

他,就是杨靖宇。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前后用了第三人称“他”,中间用了第一人称“我”,请分析这样写的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我们写作时却常常感到生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究其原因,①      。事实上,②      ,即便是那些著名作家,也不都一定有不同于常人的特殊生活,③      ,能够从生活中感受到那些令人心动的东西。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敏感。

叱咤风云的伟人,惊天动地的大事,固然能打动人心,日常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不也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吗?

面对一个生动的场景,一个善意的微笑,听到一句真情的话语……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

1.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涟漪”本指细小的波纹,在这里指在心灵产生的某种效应。请简述“麻木”在文中的含义。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句子与现代汉语语序全都不一致的一组是(     
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②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2-08-05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
5 . 按要求选择。
(1)某学校为弘扬儒家、道家思想,特将两栋楼命名为“崇德”“循道”。若欲彰显命名宗旨,则适用于悬挂在两栋楼墙面上的字幅依序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B.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C.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D.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这种由生育和婚姻事实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这句话放在下文中最通顺的一项是(     

社会结构中最重要的联系是亲属关系,①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相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当我们用这个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属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②我们在这个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③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④每个网络都有个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相同。

A.①B.②C.③D.④
2022-07-2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附属周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按要求选择
(1)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仁”的范畴的一项是(     
A.弟子入则孝,出则悌。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D.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下面的选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                           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
①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
②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③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
④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
A.②④①③B.②④③①C.③①④②D.④②③①
2022-07-2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行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片段一和片段二,完成下列小题。

片段一   人类的行为正在改变着地球气候,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一种趋势,科学家和环境保护组织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二是碳抵消。与之相关的概念“碳中和”的提出为人类解决气候变暖这一难题提供了方向。

片段二

1.由片段一可以推出的结论为(     
A.如果人类要保护环境以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就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行动。
B.如果人类不能继续生存在地球上,必定是没有立刻开始保护环境。
C.只要我们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就能阻止气候变暖,人类就能在地球上继续生存。
D.要想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身,就必须防止气候变暖。
2.结合片段一和片段二,简要解释“碳中和”这一概念。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8 . 潜台词,就是语言的言外之意。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1)请阅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一段话,然后写出其潜台词。要求:紧扣人物性格,语言表达简明。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王熙凤的这番话,表面上看是称赞林黛玉的风姿,其实是:
(2)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膺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的职务。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去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局促不安。
孔融的言外之意是: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漂泊在外的游子,若与故乡人(     ),欢喜之外也会生起几分落寞,这便是乡愁。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于是乡愁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感情。“若为化得千身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是柳宗元的期盼;“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李白的告白;“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是白居易的思念;“洛阳城里见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是张籍的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岑参的深情。中国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个庞大的文学命题,从古至今,人人不免,留下的乡愁文字浩如烟海。戴望舒笔下的乡愁是“几架书、两张床、一瓶花的旧居”;冰心笔下的乡愁是“十五之夜,满月的银光”;席慕蓉笔下的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余光中笔下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

________。人都是恋家的,故乡是生命的根。然而有史以来,迁徙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人们背井离乡,为开辟新的美丽家园而(     ),成为了社会发展繁荣的强大动力。在今天实现共同富裕的宽阔道路上,大多数人并非是无奈的出走,悲情的离别,而是漫漫长路上的圆梦,可一旦远离家乡,乡愁还是来了。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道地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可故乡的山川草木仍然(     )。近十来年,生活快速发展变化,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懂得乡愁,记住乡愁,也便有了家国情怀、世纪情绪。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萍水相逢     废寝忘食     记忆犹新B.不期而遇     废寝忘食     历历在目
C.萍水相逢     宵衣旰食     历历在目D.不期而遇     宵衣旰食     记忆犹新
2.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它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历史与文化。
B.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它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
C.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
D.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历史与文化。
3.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在晚唐又出现了两位重要的诗人,被称为小李杜。他们是李贺与杜牧。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世称“元白”。
C.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D.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是继孔子、孟子后,儒家集大成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孟二圣的思想,认为“人性本善”。
4.下列各项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抒情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A.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022-02-12更新 | 34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从下列作品或人物中任选一个,以“我喜欢(某作品或某人物),因为……”的句式,写一段话。必须体现作品主要内容或人物形象,120字左右。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复活》   《老人与海》   孔子 大卫·科波菲尔 圣地亚哥
2022-01-03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晓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