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1 . 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小题。

亲近自己的双腿

①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紧走慢赶,也要40分钟。这么长的路,怎么走啊!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朋友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了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车夫说。“5元?不是说3元吗?”我不想坐,可四周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就说:“上车吧,就收你3元。”

②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站就只收3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0岁的年纪。

③车前行着,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得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向后晃荡着。人的左腿用力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左腿上。

④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蹬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我刚30出头,有130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着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⑤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了,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那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⑥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无影踪了。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到鼓舞。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⑦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80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怎么走那么远?”我问。“有两个外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恰巧坐了我的车,途中,他们想换车,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竟然一口气蹬到底!”

⑧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情感。我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那条断腿。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这条独腿已经支撑起了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

⑨别墅到了。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两元钱。

⑩返回时,我徒步走过了那段40分钟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腿这般有力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2.第②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第③段画线句“我正觉得奇怪”中,“奇怪”的是什么?
4.第⑤段中加点词语“挣生活”的意思是什么?
5.你怎样理解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
6.对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愿地向前扭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道路的不平导致车子前行的艰难。
B.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车子前行的艰难,突出了车夫拉车的辛苦。
C.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车子前行的艰难,突出了车夫拉车的辛苦。
D.此句话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因为道路的不平导致车身摇摇晃晃,写出了车夫拉车的辛苦。
7.第⑥段的画线句“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无影踪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车夫与命运抗争的决心和勇气鼓舞了“我”,于是“我”的惆怅悲凉消失了。
B.“我”意识到车夫虽然身残,但他必须自食其力,这就是现实,所以“我”心里的惆怅悲凉无影踪了。
C.车夫爬上了坡,“我”为他感到高兴,暂时忘记了起先纠缠着、笼罩着的惆怅和悲凉。
D.“我”起先惆怅和悲凉是因为看到车夫只有一条腿同情他,但现在“我”不同情他了,惆怅和悲凉自然而然就无影踪了。
8.第⑧段中说,车夫的那条独腿“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从全文看,车夫的“尊严”具体表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虽然“我”下车的地方不对,但仍收我3元车费。
B.不用“我”帮他把车推上坡,而是坚决地一个人将车蹬上去。
C.到达目的地后拒收“我”额外的2元钱。
D.车夫拉两个外国人看成都的风景,一口气蹬了80多里。
9.文章中主要使用的表达方式是(     
A.记叙B.顺叙C.说明D.抒情
2021-10-1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那曲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按要求选择。
(1)毛泽东认为“人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以下诗句中最能有力支持这个观点的一句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D.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艺术家、学问家从事作用于灵魂的工作,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只有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①文艺创作不是“一个人的风花雪月”             ②学术研究不是“象牙塔里的皓首穷经”
③凡是伟大的作品必然是陶冶情操浸润人心的   ④凡有价值的成果必然是影响社会引领思想的
A.③①④②B.④②③①C.①③②④D.②④①③
2021-10-1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摅,宇颜远,谯国谯人也。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调补临淄令,县有寡妇,养姑甚谨。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姑愍之,密自杀。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鞠,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入为尚书郎,转洛阳令,仁惠明断,百姓怀之。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群官检察,莫知所在。摅使收门士,众官咸谓不然。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诘之,果服。及齐王辅政,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摅曰:“荡平国贼,匡复常祚,古今人臣之功未有如大王之盛也。然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非唯人事,抑亦天理。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脂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冏不纳。永嘉二年,高密王简镇襄阳,摅为征南司马。其年流人王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

(选自《晋书·曹摅传》)


【注】行马:皇宫门口的栅栏。
1.下列加点字与文中“若得暂归,死无也”中“恨”字的意义一致的是(       
A.生人作死别,恨那可论
B.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绵绵无绝期
C.未尝不叹息痛于桓、灵也
D.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之复返也
2.下列加点字与文中“以摅为征南司马”中“以”字的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樊哙侧其盾
B.属予作文记之
C.久之,能足音辨人
D.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
B.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
C.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
D.其年流人王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妇,死了丈夫的妇人。古代老而无妻曰鳏,幼而无父曰孤,少而无母曰独。
B.掾吏,官府中辅助官吏的通称。此外,官署属员还可以称掾史、掾属、掾佐。
C.宫掖,指皇宫。宫,指帝王的住所;掖,指宫中的旁舍,即嫔妃居住的地方。
D.归藩,回到封地。古代诸侯也可在朝堂辅政,回到封地往往意味着交出权力。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淄县有一寡妇意欲改嫁,其婆婆以自杀表示反对。同乡控告寡妇杀害了婆婆,屈打成招以致自污认罪。恰逢曹摅到任,经审查,真相即出。
B.曹摅巡视监狱,见狱中死囚心生怜悯。于是,释放狱中死囚回家与亲人相见。其后,囚犯都按时回到监狱,全县百姓感叹佩服,称其为“圣君"。
C.一夜大雪,皇宫门口的栅栏离奇丢失,众多官员一番审查,都未能查出去向。曹摅能够准确判断,抓获门卫,指出下落,一番诘问果如其言。
D.永嘉二年,高密王司马简任命曹摅为征南司马,征讨流寇王逌。曹摅战于郦县,兵败而死。故吏百姓奔丧赴葬,在路上哀号痛哭,如同死了父母。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
(2)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
7.司马冏因何询问曹摅,又为何不采纳曹摅的意见?
2021-09-2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海运是古代东亚中国、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国家和地区之间往来的主要方式。明清东南沿海,特别是以江浙为中心的江南,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各种势力角逐的舞台。

15—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及后起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等,把中国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带到世界性贸易环流中。16世纪下半叶由菲律宾输入美洲的中国丝绸、棉布、夏布等,因价廉物美,十分畅销。

国际市场的巨额需求刺激了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江南的丝绸、棉纺织品,无论是在中日贸易,还是在南洋—太平洋—美洲的贸易之路上,甚至在中俄贸易之间,都占有重要地位。如湖州所产丝绸,因其工艺精良而畅销全世界,被称为“湖丝”或“辑里丝”。松江府及周边市镇生产的棉布是仅次于丝绸的出口品,在西方风靡一时。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也促使优质生丝、丝绸、棉布畅销海内外,使人们看到了江南初露端倪的“外向型”经济。

江南的生丝、丝绸、棉布等通过全球化贸易流向世界各地,在这样的贸易结构中,海外各国一直处于逆差地位,通过丝银环流,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在与亚洲互动和世界接轨的这场经济贸易环流中,江南出产的纺织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清江南经济的长足发展,也为开埠以后江南经济的结构性转变打下了基础。

江南是明清时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学派林立、人才辈出的人文荟萃之地。明末浙江余姚思想家朱之瑜“学问淹博”,“善能熔铸经史”,抗清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其学问和德行受到日本朝野人士的尊重。朱之瑜提倡“学贵有用”,其思想对日本综合国学和神道、倡导尊王和大义名分的水户学影响很大,他还把江南先进的农业、医药、建筑、工艺技术带到日本,并参与设计建造日本的学宫、孔庙、圣堂、后乐园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清江南还是西学东渐的重要据点。明末清初的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晚清的王韬父子、李善兰、蒋剑人等,都积极与西方学者互动。如利玛窦(Matteo Ricci)和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与李之藻合作完成的《坤舆万国全图》,是现存首幅由中欧学者合作绘制的汉文世界地图,该图熔铸中西知识系统,对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知识表达准确丰富,属于当时最高水平的世界地图。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不仅是异域知识信息和外来学术传入的桥头堡,也是中国文化向朝鲜半岛及日本输出的中转站。明末江南刊刻了大量汉文西学书籍,其中最突出者即李之藻。他将西方传教士编译的《天主实义》《辨学遗牍》等19种汉文西学书籍进行刊刻。晚清江南更是东亚知识环流中的重要中转站,上海墨海书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刊刻的《地理全志》《大英国志》等,亦多有和刻本问世。这种互动还充分体现在绘画艺术中,明末西画东渐,海西派画法从宫廷传至江南,影响深入民间,采用透视法的桃花坞“姑苏版”年画即为典型。桃花坞年产年画数万张,远销日本、东南亚。这些活动在亚洲乃至世界环流大势的推动下,迎合了历史的潮流。

(摘编自邹振环《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全球史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运在古代东亚中国、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国家和地区之间往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B.在大航海时代的世界性贸易中,中国的丝绸、棉布、夏布等商品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
C.国际市场的巨额贸易需求促进了明清时江南地区市镇早期工业化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明清时的江南地区人才辈出,相比其他各国而言,这些人的思想对日本的影响最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桥头堡”喻指江南在异域知识信息和外来学术传人中的作用,论证形象生动。
B.文章主体从经济发展、文化人才和成就影响等方面论述了明清时江南地区的特殊地位。
C.利玛窦分别和徐光启、李之藻合作之例,论证了明清时的江南是西学东渐的重要据点。
D.文章论证中国与世界文化互动时,主要是从世界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来进行论证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时江南的丝绸、棉纺织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才能到达世界各地,因价廉物美畅销全球。
B.开埠以后江南经济的结构性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明清时江南地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C.明末浙江余姚思想家朱之瑜品行与学问都很高,他在中日文化交流中身体力行,作用巨大。
D.《坤舆万国全图》体现了中外文化融合的成果,是唯一的一幅由中欧学者合作完成的地图。
5 . 作者认为,由血缘结合向地缘结合的转变,是从乡土向现代转变的重要表现。但是今天,来到大城市的民工会自然地按地域进行结合,这样的地缘结合究竟是“乡土”的还是“现代”的?你如何解释?
2021-09-05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任务一 整体中国,强化训练,复习好(乡土中国)
6 . 作者说“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请你结合所积累的名言警句或参考下列链接材料,谈谈对“君子之任”的认识。

【链接材料】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春秋·曾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明·杨继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2021-08-3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部分 专题精选 专题18 语言文字运用(三)

7 . 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拥有恒久魅力并令人(     )其间,读书便是其中之一。孔子“韦编三绝”,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苏子美“《汉书》佐酒”,杨万里“半山绝句当早餐”……(     )历史,古人留下许多有关读书的佳话。阅读,凝结着超越时空的力量。

书籍是人类的挚友。通过坚持不辍的阅读,我们可以寻觅到温暖的阳光地带,采撷到(     )的花朵,领略到生命的高洁与伟岸。“有书便是艳阳天”,生动诠释了读书之于人的意义,这个“艳阳天”,是毛泽东青年时为了练就在嘈杂环境中静心读书的本事,专门跑到熙熙攘攘的闹市去读书;是刘伯承在烽火连天、军务繁忙的战争年代,字斟句酌地翻译出大量国外军事论著:是樊锦诗在戈壁深处孤灯相伴、勤奋夜读,用青春书写“锦瑟华年去,莫高永留诗”。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____________。我们深深懂得,正因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正因无数人为疫情防控冲锋在前、守土尽责,才使得我们在山河无恙、春回大地的暖意中,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美好,阅读是多么美妙。

(选自2020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沉醉     回顾     绚丽多姿B.沉迷     回溯     五彩缤纷
C.沉醉     回溯     五彩缤纷D.沉迷     回顾     绚丽多姿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战略重大成果,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B.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C.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D.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战略重大成果,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修订六经,创办私学,开创儒家学派。去世后,他的思想言行被编成语录体著作《论语》。
B.陶渊明,东晋人,字符亮,又名潜,自称靖节先生,是中国田园诗的创始人,后人称之为“隐逸诗人”。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等。
C.《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时期班固编撰,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其中优秀的篇目有《鸿门宴》等。
D.苏子美是宋代诗人苏舜钦:杨万里,号诚斋;半山,是王安石的字。
2021-08-25更新 | 27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按要求选择。
下列选项中,语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王学花样滑冰十年终获大奖,同伴称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小明被评为“孝心少年”,颁奖词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新兵招募宣传文案中用“慷慨自古英雄色,甘洒热血写青春”来号召青年参军。
D.小马荣获“最佳辩手”,颁奖词中写道:“口若悬河,能言善辩”赞其出色辩才。
2021-08-20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雨南湖

沈裕慎

①江南的雨,像细丝,如牛毛,稀稀疏疏,似梦似幻。放眼看去,整个天地笼罩在袅袅的烟雾里,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

②虽然时间过去这么久了,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天的南湖是飘着雨丝的,仿佛就在眼前。人生之事,有不可不忘者,有不可忘者。南湖的这种记忆,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的心灵底处。

七一之际,我来到了这个中国革命航船的起航地——嘉兴南湖。我到了渡口,登上渡船,船儿一摇一晃地缓缓前进。这又给诗一样的环境,增添了一点诗情画意。这轻吹的风,这荡漾的波,掸拂了我旅途的疲劳,洗却了我旅途的风尘。俗称小瀛洲的湖心岛,在烟霭似纱里显得分外迷人,恰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把南湖装扮得更加如梦如幻。踏上游船,向往与感动仿佛就在那个瞬间,凝结成一腔庄严的敬畏。我又一次在若有若无的细雨中,体会到了烟雨南湖。

④湖心岛掩映在浓浓的绿色里,历经千年的烟雨楼,仍傲然挺立。匾额上烟雨楼三个大字,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手书,笔力遒劲,很显功力。楼的下面大厅的两根立柱上,有董必武在196312月写的一副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雨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岛上还有清晖堂、乾坤碑亭等多个景点,清晖堂是一座门厅,堂后面四周围有短墙曲阑,雕楼画阁,其中假山耸峙,花木繁多。

⑤我跨进大门,步入庭院,天地不大,却是亭楼阁榭,式式俱全,假山曲径,安排得当,古树盆景,搭配有致,常绿灌木青青,应时花儿开放。登烟雨楼,则又是一番景象,看不见岸边,看不见水面。只见这800多亩的湖面上,烟雾腾腾,如万家举炊,炊烟飘忽;又如蓬莱仙岛,仙云绕缭。这使我不禁想起苏东坡咏杭州西湖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⑥烟雨楼坐北朝南,重檐飞翼,雄伟壮丽,古朴典雅。始建于五代后晋,因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得名,晨烟暮雨,非烟非雨,以若隐若现的飘渺姿态著称。明朝万历十年知府龚勉拨款修楼阁增建亭轩,取名瀛洲胜景;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领兵攻取嘉兴,在烟雨楼驻扎过部队;1645年清兵攻打烟雨楼,楼被焚毁;清朝顺治年间知府许焕又重建;清朝同治三年清兵围攻镇守嘉兴城的太平军时,烟雨楼又被清兵炮火摧毁。这样,烟雨楼数十年凄惨荒凉,一直到1918年才重建。烟雨楼历经沧桑,为江南知名胜景,真可谓人文名胜。

⑦南湖因地处嘉兴城南而得名。19217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的望志路106号召开,因被法捕房的密探所窥,参加会议的代表才移师嘉兴南湖。当时,会议是在一艘单夹弄丝网游船上召开的。一个年轻女性不经意间的一条建议,改变了一个会议的进程,让一个湖声名远播,让这条船名扬千古。那个女子的名字叫王会悟,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那个湖是她家乡的嘉兴南湖,那条普普通通的小船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南湖红船。只可惜,当年开会的游船,在抗战中毁于战火。现在的游船,是1959年根据当事人回忆,呈请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审定,按模型原样仿制的一艘画舫。19644月,董必武同志视察南湖,仔细察看纪念船后,感慨万千,遂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

⑧这条船是一条单夹弄丝网船,长约16米,宽3米,船头宽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贯通,会议就是在船的中舱进行的。10多个代表,围桌而坐。毛泽东坐在右侧的小凳上,他目光睿智、慈祥坚定,风吹动着他的头发,身上穿的长衫衣纹清晰可辨,手中的文件纸卷页翻,页页可数;董必武坐在船舱正前靠右的位置上,手捧书籍思考着问题;李达在阅读,他还习惯地用手推了推眼镜;张国焘则正襟危坐;其他人如何叔衡、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刘仁静、李汉俊、包惠僧、周佛海等则热烈讨论着。在这条红船上,跌宕起伏中召开的一大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党纲》,讨论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19618月,董必武在京汉线的列车中,回忆起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王尽美与邓恩铭,写下了《忆王尽美同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⑨红船启航,就在那个火红的7月,一束闪烁的星火,疾速蔓延,把中华儿女的激情燃烧,把黑暗的角落照亮,以不可阻挡之势,燎原于华夏大地。毛泽东后来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航船就从南湖扬帆起航了,尽管前面是风刀霜剑,尽管有一路的惊涛骇浪,但这艘红船就这样义无反顾地绕过几多暗礁,穿越无数险滩,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魄,最终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鲜亮晨曦。

⑩红船如一只巨大摇篮,悠然停放南湖一隅,瞻仰的人群川流不息。依依惜别的一刻,凝眸回望,夕阳斜照,霞光如织,仿佛在一池红韵的湖面上织出镰刀斧头的图案,瞬间凝结成一面神圣的旗帜,正因为如此,这艘承载中国革命未来的母亲船,获得了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红船。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苏东坡和杜牧的诗句,写出了南湖景色的飘渺虚幻,表达了作者对湖光山色的喜爱,凸显了文章主旨。
B.文章写烟雨楼,就是写南湖。第⑥自然段叙述楼阁明清时期的沧桑经历,从而展现了南湖丰富的历史人文气息。
C.文章写中共“一大”因被密探发现而临时易地,嘉兴南湖及一艘游船从此声名远播,一个偶然的决定书写了历史。
D.文章对与会人员举动进行镜头组合式描写,画面感强,写出了与会人员对革命的使命感,突出了会议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湖心岛分外迷人,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南湖烟雨梦幻般的景色,照应标题。
B.文章写景时语言富有特色,多用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强,文言化表达别有韵味,达到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
C.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暗礁”“险滩”“火种”“红船”等词语,表现了革命路途的艰险,又孕含着革命的希望。
D.文章最后两段化虚为实,强调了南湖“一大”对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又突出了对革命精神的伟大传承。
3.文章写南湖,多次引用董必武的对联、诗歌,对此你如何理解?
4.作家丁玲说过,画家的山水画得好,是因为他心中有山水,画的是自己心中的山水。本文写出了哪些“山水”?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021-08-13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4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要问春节期间有哪些文艺节目迅猛“C位出圈,央视推出的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和电影《你好,李焕英》应该是榜上有名的。

《典籍里的中国》开创性地利用“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在第一期中为我们展示了典籍《尚书》的精华。伏生等历史人物故事的跨时空讲述,充分发挥了舞台艺术的创新潜质,使艰涩难读的传统典籍通过舞台演绎完成了当代表达。《唐宫夜宴》虽然表演时长不足5分钟,但处处体现出艺术的匠心和创新的转化。舞蹈以女乐官进入皇宫进行宴乐表演为基本情节,舞台设计与电视转播借助高科技手段为穿越时空的舞者提供了令人震撼的背景环境。妆容、服饰、舞姿、背景的设计灵感均来自千年之前的那个传奇时代。而当代舞者的一颦一笑,则让凝重变得灵动、让传统融入当下。《你好,李焕英》的导演贾玲历时数年打磨剧本,将对亡母的思念倾注于影片创作全过程,让广大观众体验了一场亲情重温之旅。这些“走心”的高质量文艺作品无疑收获了万千粉丝的满堂喝彩,更承载着时下观众对高质量文艺作品的深层次需求。

1.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才能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2.《典籍里的中国》《唐宫夜宴》《你好,李焕英》三部作品成功入选“我最喜欢的春节档节目”,如果你是活动组委会成员,请任选一部为其拟写颁奖词,不少于80字。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