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3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别正堪悲”这一句写得直白,但是因为是承接上句而来,应接自然,并无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相对应。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自然和谐,构成一幅严冬送别图。
C.“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对未来的预测,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D.全诗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感人,情真意切。
2.诗歌尾联中的“泪”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节)

材料二: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令行逆于昆弟,不顾其;侵杀忠臣,不思其秧;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

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湖、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

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二世二年七月,其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节)

材料三: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               遭:逢,遇到
B.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                         咎:归罪
C.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其费                              爱:吝惜
D.斯知六艺之归,不明政以补主上之缺     务:致力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心尚未寤也                                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B.今行逆昆弟                                夫圣人者,不凝滞物,而能与世推移
C.尊大臣,盛其爵位,固其亲        乘彼垝垣,望复关
D.持爵禄                                   亦余心所善兮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秦始皇出行,李斯、赵高、胡亥随行,到达沙丘,始皇病重,下诏公子扶苏即位,书信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李斯听信赵高邪说,致使胡亥即位。
B.李斯认为二世治国无道,杀死亲兄弟,残害忠良,大规模修建宫室,对百姓横征暴敛,天下人已有一半人造反了,而二世还未醒悟。
C.李斯在狱中上书时采用正话反说的手法,故意给自己罗了七大罪状,希望二世看到此文后能醒悟并赦免他。
D.世人认为李斯对秦极为忠诚,建立了周公、召公般的功业,却受五刑而死;司马迁考察这件事的真相,不同意这种说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2)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3)根据以上句子的翻译,请总结文言文翻译的六字原则,并简要加以解释(方法规律提炼题)__________________
2023-03-25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3 .        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B.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C.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D.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2023-08-09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月出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B.师道不传也久矣                      士大夫
C.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苏子客游于赤壁之下               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司马迁创作的,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狄更斯是19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主线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史。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他编辑整理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巴金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6 . 对下列文学作品及其相关内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四字句为主风、雅、颂商周时期的诗歌总集
B乐府诗音乐性诗体贵族颂歌、军乐、民间乐词风行于汉魏六朝时期
C律诗古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开始盛行于唐朝
D长短句豪放派、婉约派起于隋唐,流行于宋

A.AB.BC.CD.D
2023-04-0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夏为天子,十有余世。殷为天子,二十余世。周为天子,三十余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

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夫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及秦不然。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也;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难知也。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耳,岂顾不用哉?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毋讼乎!”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

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与汤武同,然而汤武广大其德行,六七百岁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余岁则大败。此它故矣,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定取舍不审矣。夫天下,大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天下之情与器亡以异,在天子之所置之。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裕,德蛮貊四夷,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是非其明效大验邪!人之言曰:“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今或言礼义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

(取材于《汉书·贾谊传》)

【选文二】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取材于贾谊《过秦论(上)》)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上者告             讦:揭发
B.此它故矣                    亡:灭亡
C.德蛮貊四夷             被:覆盖
D.奋六世之余              烈:功业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及秦不然                           有是四端自谓不能者
B.人主计者                           之于未有
C.而秦王定取舍不审矣       人谁又能以身察察
D.河为池                           此时降武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
B.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
C.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
D.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一】提到,礼的作用在于将某一行为制止在它发生之后,法律则是对已发生的行为进行惩罚。所以法律的作用明显,而礼的作用却难以觉察。
B.【选文一】认为,君主面对各种不同的言论,必须有正确的辨别之道,那就是以事实验证,要判断某人说的话是否正确,一定要观察他所说的是否符合事实。
C.【选文二】中,秦统一天下后一系列愚民、弱民的措施及防卫策略,突显了统治者仍以武力治天下的思维,为下文的“过秦”做铺垫。
D.【选文一】作者提出,秦始皇把国家安置于法令、刑罚之上,因而怨恨充斥天下,这一观点与【选文二】中归纳的秦的过失基本吻合。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6.【选文一】第三段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礼义的作用?
2023-01-0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面的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戏曲作家,是元代杂剧奠基人,代表作有杂剧《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B.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戏剧有历史剧、喜剧和悲剧,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代表着他艺术的顶峰。
C.杜牧,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号樊川,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苏洵,北宋著名散文家,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
D.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司马光,北宋史学家,编有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指的就是司马光。
2023-06-20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宝坻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练习(四)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容易(0.94) |
9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黥,又称墨刑,在犯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为罪犯的标志,擦洗不掉。
B.宋徽宗,宋朝皇帝赵佶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皇帝、大臣等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C.太尉,一种官名,在宋徽宗时代是武官的高级官阶。
D.《水浒》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也是长篇章回小说。
2020-05-14更新 | 425次组卷 | 8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诗歌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C.词是诗的别体,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配上音乐可以演唱。始于隋唐,发展于五代,盛于宋代,形成了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苏轼为代表的的豪放派两大流派。
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集。
2023-04-0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四十七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