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修辞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难(0.4) |
1 . 下面是孙伏园为鲁迅写的挽联,上下联及内部顺序已经打乱,请还原。
踏《莽原》       叹《而已》       《十月》《噩梦》       万众《彷徨》
痛《毁灭》       刈《野草》       一生《呐喊》       《热风》《奔流》
2020-02-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2 . 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河里连一滴水也没有,河中心的泥土也裂成乌龟壳似的。
B.她长得眉清目秀,很像她的母亲。
C.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D.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睛,也像要睡了。
2020-02-0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______________。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______________,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艰难可以______________人的肉体,困境可以消磨人的意志,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                      )。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参观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馆时说:“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长征的伟大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攻克不了的困难。我们要走新的长征路,长征______________在路上。”我们要走新的长征路,用奋斗幻化出翅膀,飞过坎坷,飞过岁月,飞向明天的辉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远征       红飘带       摧残       永远B.体现       胜利路       摧残       永远
C.远征       红飘带       摧毁       始终D.体现       胜利路       摧毁       始终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任何力量动摇理想信念
B.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C.但任何力量都不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D.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
3.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夸张       比喻       排比B.夸张       对偶       借代
C.双关       对偶       比拟D.比喻       排比       比拟
2020-02-05更新 | 451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皖东县中联盟(来安一中、全椒中学、定远中学、明光中学、天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4 .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
②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③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设问          对偶          比喻        通感B.反问          夸张          拟人        比喻
C.设问          对偶          拟人        通感D.反问          对偶          比喻        通感
2020-02-04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种小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______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见到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狭窄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这种小巷,隔绝了俗世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走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频频招手。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哪怕一会,你的心情也会如巷尾幽深的古井,不再是喧嚣和急躁,______。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排比、夸张、借代
B.排比、夸张、对比
C.比喻、拟人、对比
D.比喻、拟人、借代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春来时,常有几枝从墙头伸出不停摇动的娇艳的桃花杏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的风声,它一触摸到纸上的纤维,就顺势微微回转,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合未尽,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光是这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光是这一点,古人花的时间岂是十年。从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的《笔阵图》开始,到欧阳询的,八法”,这一点竟然如高山坠石,用数百年的时间缓缓落下,而又落之不尽;再过数百年时间,到了明清之际,依然轰然响动,若暮鼓晨钟,在宣纸上其默如雷。但世俗之人往往只看到点画与笔势的漂亮与潇洒, 便以为参透了

其实①        如太极,看似一阴一阳地起承转合,却包含了四季的轮回、晨昏雨晴的变化,没有起始,也没有终结。如同王羲之在《兰亭序》中的感慨那样, 今之览者,亦由昔视今,而②         ,也同样会有感于斯文,正如书法的力道起始映带,总是朝向下一笔、下一字运动。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对偶、借代、夸张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D.比拟、比喻、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光是对这一点,研究者去理解其中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都不嫌多。
B.研究者对这一点用十年时间才可理解,都不嫌其中可以领略的内涵多。
C.光是这一点,对于研究者,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D.研究者用十年时间去理解这一点,其中可以领略的内涵都不嫌多。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020-01-17更新 | 32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市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D.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难(0.4) |
名校
8 . 除夕那天,父亲让李明贴对联,依次贴在厨房、书房、卧室三处。下列对联对应正确且符合贴对联要求的是
① 粒米皆从辛苦得,寸薪不是等闲来
②厨中妙手调美味,只凭巧手煮清羹
③汉石周金鸿文永宝,林风山月雅兴长留
④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
⑤菱花光映纱窗晓,杨柳春风拥画图
⑥窗前草色侵吟席,帘外花香入睡轩。
依次贴在厨房、书房、卧室三处(填序号)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2019-12-30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难(0.4) |
9 . 东汉刘劭在《人物志•英雄》中说:“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英雄呢?请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写一段文字来陈述你的看法,字数(包括标点符号在内)在150到180之间。
2019-12-09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19高一·浙江·专题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10 . 对下列诗文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到中流击水”一句,“击水”引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这里指游泳,体现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B.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一句,引用了南朝宋刘裕的典故,表达了对刘裕及其功业的无限景仰。
C.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不知老之将至”一句,引自《论语·述而》中“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体现了作者如同孔子般安贫乐道的情怀。
D.王勃《滕王阁序》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一句,引用《论语·季氏》中孔子与其子孔鲤的典故,表示自己过些时候将到父亲那里陪侍和聆听教诲。
2019-10-3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语文02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