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鄂东南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湖北 高三 期中 2019-12-19 1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

①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②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

③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

④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降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⑤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

⑥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⑦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如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再如歌曲《红梅赞》,现代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松竹梅作为一种被中国人所推崇的人格精神象征,它既能体现中国的文化精神,也能表达中国文化。
B.“物我同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和以物喻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修辞手法对松竹梅的人格化产生了影响。
C.欣赏松的岁寒后凋、竹的宁折不弯、梅的玉洁冰清等内在品格,有利于中国古人养成一股“浩然之气”。
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所体现的风骨既能表现个体的人格或个性,也能表现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的关系,从古及今,论证了松竹梅古今不同的文化风骨内涵。
B.文章采用演绎的论证方法,先论证自然事物的人格化,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证松竹梅的人格化。
C.文章引用苏诗和林逋的典故,旨在论证古人既欣赏松竹梅的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的品格。
D.文章用陈毅的诗、陶铸的散文、歌曲《红梅赞》等例子,论证了松竹梅被赋予了现代新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评论文章的文化风骨,一旦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就能推动诗文革新。
B.古人概括提炼的松竹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传达的人生态度是一脉相承的。
C.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是由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所决定的。
D.为使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在今天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
2019-12-0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无人超市,消费者都能感受到科技给购物带来的改变。人脸识别技术、物品识别技术、智能推荐技术、无感支付技术等都在无人超市这一线下场景中得到了实践。比如,在无人超市内购物总共只需三步:首先,通过人像识别技术,将对消费者进行快速面部特征识别、身份审核,完成“刷脸进店”;其次,通过物品识别和追踪技术,再结合消费者行为识别,无人超市能判断消费者的结算意图;最后,通过智能闸门,从而快速完成“无感支付”。在京东超市内,每件商品上方都贴有一个单独的标签,这正是无人超市自动识别结算的关键所在。仔细查看价签可以看出,其内部贴有一个芯片,里面记录着商品信息。这就是运用 RFID 技术的价签。RFID 射频识别,是通过商品上的芯片与结算通道中天线的配合,可以准确识别商品信息,因此顾客无需主动扫码,结算通道会自动识别商品。同时,结算通道内面孔识别摄像头则可以识别用户身份,通过绑定的手机完成自动结算,结算完成以后通道“刷脸”放行。

(摘编自段婷婷《无人超市购物只需三步 京东无人超市来济南了》


材料二

选择无人超市购物原因统计表

(摘自《无人超市社会运营可行性调查报告》


材料三

技术对商业的推动作用可能是决定性的。无人超市之所以可能,主要是摸到了技术监管的“钥匙”,这离不开人脸识别、手脉识别、4G 网络、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发展。高科技在场,让购物者如入无人之境,却又处处走不出“电子围栏”。比如在亚马逊无人超市,当你拿起架上的货品,APP 上购物车里就会相应增加此物,一旦放回,购物车立马自动减去。这种科技感,既能让交易“不闻不问”,又构成了商品价值以外的体验价值。应该说,“无人”并非新概念,街头自动售货机即是,但无人超市的最大卖点是全新的购物场景,而购物场景的多元化,恰恰被行业人士预言为新消费时代的趋势。

也有人冷静指出,眼下的无人超市或许还只是一个试验场,需要谨慎乐观。一方面,这门生意要铺开,离不开成本收益分析。是不是比人工结算更有效率?能否有效控制成本?大规模复制会不会损害体验?这需要试点研判。另一方面,技术也可能还欠成熟。比如,在人脸识别技术尚未大规模投入商用的情况下,要保证顾客低头购物挑选等“非配合”状态下精准识别,难度不小。同时,一旦商品品类增加、用户摩肩接踵,数据量也会大大增加,这对运算能力是不小的考验。

(摘编自何鼎鼎《无人超市会开启消费新时代吗》)


材料四

尽管代表了未来零售的新趋势,但从商业落地和应用层面看,目前无人超市、无人货架仍然只是商业变革的试验场,在这条赛道上,企业比拼的终究还是技术、运营、渠道等方面的“硬实力”,要解决的依然是成本、效率和体验问题。现实中,一些资本加持下的初创企业,并不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简单地认为只要抓住了“风口”,赢利便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是,仅有商业模式的创新远远不够。技术不过关、商品维护不善、供应链低效等方面的短板长期得不到改善,让一些企业在急速扩张之后难逃倒闭的命运,“风口”最终成为了“封口”。从这个意义上说,行业“洗牌”是一件好事。洗去虚假繁荣,回归零售本质,企业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摘编自祝伟《无人超市需练就硬功夫》)

4.下列对“无人超市”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无人超市购物,顾客能感受到人脸识别技术、物品识别技术、智能推荐技术、无感支付技术等科技给购物带来的全新体验。
B.人们选择在无人超市购物的主要原因是“有诚信,经营好”,这说明人们认为无人超市“有诚信”比商品的“质量”和“价格”更重要。
C.人脸识别、手脉识别、4G 网络、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发展对推动无人超市的发展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D.无人超市代表了未来零售的新趋势,但从商业落地和应用层面看,目前仍然只是商业变革的试验场,不能盲目乐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客无需主动扫码,因为结算通道会通过 RFID 射频识别技术,完成自动结算和“刷脸”放行。
B.在无人超市购物如入无人之境,却又处处走不出“电子围栏”,例如购物过程中至少需要三次刷脸。
C.无人超市比拼的终究是“硬实力”,只要解决了成本、效率和体验问题,赢利便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D.无人超市的最大卖点是全新的购物场景,购物场景的多元化被行业人士预言为新消费时代的趋势。
6.“无人超市”不同于街头“自动售货机”,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依据。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管王

孙博

枫城的人都尊称他为“水管王”,也有人直呼“老王”。他的手艺活儿可是一绝,专治水管爆裂、管道堵塞。恰好他姓王,这个封号给他也是当之无愧的。

以前在中国江南,老王是一名机电工程师,英文底子也不错。20 年前他移民加拿大,先在洋人公司干了几年,从事水管工程安装和维修。后来老王自立门户,公司就取名“水管王”,还雇了几个人,生意做了十多年,有口皆碑。

老王早给公司立下规矩,生意再忙星期天也要休息,雷打不动。他常会利用这一天去电影院看侦探电影,那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如果没有新片,就在家里回味经典片。今晚也不例外,外面北风呼啸,老王缩在家里重温《尼罗河上的惨案》。

刚看了十来分钟,手机突然响了。对方自称姓贾,家中地下室水管爆裂,请求他上门急救。老王一口拒绝,对方给出了五倍价钱,他也没动心。当手机第四次响起时,对方竟哭哭啼啼起来,说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怕停水停电捅出大娄子。老王听不得大男人哭,勉强答应了。

老王根据地址,一直往北开车。半个小时后,终于到了第 24 街,黑灯瞎火地摸到 14 号,见是一大片农场。他也是头一回知道,附近还有这么一个隐蔽的地方。贾先生开门,见到传说中的“水管王”,好像见到了救命恩人,马上热情地请他入屋。

贾先生身材魁梧,比老王高出大半个头,还留着八字山羊胡子,带有北方口音。他头上的棒球帽压得很低,好像故意不让人看到他的面容。更令老王感到奇怪的是,他在室内还戴着一副大墨镜,自我解释说双眼患有“畏光症”。

老王也顾不上这些闲事,就跟着贾先生来到地下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地的中文旧报纸和抹布,肯定是用来堵漏的。半小时不到,老王就找出了症结所在。他到车里取来短水管、弯头等零件,三下五除二地换上,前后共花了一个多小时,全部问题迎刃而解,一旁的贾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上到一楼客厅,贾先生从茶几上拿起一个大信封,问道:“王师傅,连工带料多少钱?” “一千刀。”

贾先生把信封递给老王,说道:“五千加元,都是现金。” “也太多了吧!”老王惊讶道。

贾先生一本正经地说:“电话里不是讲好的吗?五倍价。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诚信……”

老王见他这般执着,只好收下钱,笑着说:“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以后有啥活儿打电话。当然,最好不要星期天。”

贾先生开门送老王之际,一股强风扑面而来,两人条件反射般地往后退,老王的头无意中碰到了他的山羊胡子,余光中见到他的胡子松开了,显然是没粘牢。

老王急中生智,故意低下头,边快速走出门边说:“别送了,风太大。” “那您小心开车!”贾先生用力关上了门。

老王钻进车内,浑身冒冷汗。他镇定地发动车子,疾驰而去。老王一路上抽着烟,脑海中不断涌现假胡子、棒球帽、大墨镜的画面,再说压根儿没见到老人和孩子,看来贾先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也许是出于好奇,也许是侦探迷的缘故,老王决定好好查一查贾先生的底细。考虑再三,他准备从贾先生家的垃圾入手。老王上网查询后得知,贾先生住宅的区域三天后收垃圾。

那天上午九点,老王就蹲守在贾家附近。一个小时后,垃圾车如时来到贾家。接着,他尾随垃圾车来到堆填区。之后,他戴着口罩开始了长达半天的搜寻,终于在一堆旧中文报纸、信件中发现了端倪。他将贾家垃圾全部带回家,上网展开比对研究,终于发现了秘密,这个贾先生可是个大人物啊,但他并不姓贾……

一周后,中国驻枫城总领事馆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内文和信封都是用电脑打字的,并未留下寄信人地址。内文写着:“百名红通人员方海鹏,藏匿于枫城第 24 街 14 号。他自称姓贾,留有假八字山羊胡。加拿大朝阳群众于 2018 年 2 月 2 日。”

半年之后,老王看晚间电视新闻报道,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协调下,外逃18年的方海鹏回国投案自首。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顺手开了一瓶茅台酒。

(本文获第五届世界华文法治微小说大赛特等奖)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次运用伏笔和照应,比如文中对贾先生居住环境、身在室内而怪异的打扮和地下室满地的中文旧报纸的描写,暗示了贾先生在逃腐败分子的身份,使后文情节的展开自然而合理。
B.“贾先生一本正经地说:‘电话里不是讲好的吗?五倍价。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诚信……’”小说寓贬于褒,充满讽刺性的刻画了一个财大气粗、表面诚信实则虚伪的“假面人”形象。
C.小说通过描写一位中国移民在一次维修中意外发现一名“红通”逃犯的故事,说明只要人民群众发挥聪明才智,调动反腐的积极性,腐败分子就无处藏身,揭示了人民反腐的主题。
D.小说构思精巧,在细节描写中展示在逃腐败分子的生活情境,在巧合中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方面体现了作者的独特的艺术匠心,另一方面也艺术地再现了腐败分子逃亡生活。
8.文中的“水管王”这一人物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小说划横线处两次写到“风”,请结合小说,分别分析它们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时珍传

[清]顾景星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善医,即以医自居。富顺王嬖庶孽,欲废适子。会适子疾,时珍进药,曰附子和气汤。王感悟,立适子。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

年七十六,为遗表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羸疾,长成钝椎,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心殚厘定。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歧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爰有《神农本草》三卷;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宋太祖命刘翰详较,仁宗再诏补注,增药一百,唐慎微合为《证类》。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夷考其间,瑕疵不少。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似兹之类,不可枚举。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旧药一千五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四;分一十六部,五十二卷。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气味、主治。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伏愿皇帝陛下特诏儒臣补著成昭代之典。

万历中,敕中外献书,建元以遗表进,命礼部誊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所著诗文他集失传,惟《本草纲目》行世。

(本文选自《白茅堂集》第三十八卷,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B.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C.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D.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补诸生,明清两代皇亲国戚王公重臣子弟免试入学为生员。
B.庶孽,指姬妾所生的儿子。为稳定宗法制度,立嫡不立庶。
C.炎皇,指炎帝,神农氏,传说他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
D.轩辕,即黄帝,传说他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珍勤勉好学。李时珍三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举人,于是,闭门读书十年,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终成一代良医。
B.李时珍医者仁心。富顺王想废掉适子,李时珍借看病之机,委婉规劝他要父子和气,富顺王醒悟之后,仍立适子为继承人。
C.李时珍治学严谨。他发现一本名叫《本草》的书,错误很多,就用三十年的时间研读典籍,订正错误,著成《本草纲目》。
D.李时珍著述详备。《本草纲目》既汇集了前代诸家对药物的解释,又进行了释疑辨正,还介绍了药物的产地、气味和功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
(2)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
2019-12-09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行

[唐]王昌龄

西陵①侠年少,送客短长亭。

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注】①西陵,因汉代帝王的陵墓多在长安西北,故有此称。相传其地多富贵游侠之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古体诗“借汉写唐”,塑造了一位奔赴国难、不计功名的热血游侠少年的形象。
B.诗歌第一句开篇点题,“西陵”暗示少年的社会地位;“侠”表明少年具有侠义情怀。
C.“西陵”“单于”“井陉”“燕山”等词语的运用,使全诗呈现遒劲高古的风格特点。
D.第八句反用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单于到燕然山勒石记功的典故,翻出新意,饶有兴味。
15.“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这两句诗有什么含意?在诗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019-12-09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