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6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常梦想着在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由患病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如果能够把疾病也全数消灭,那么这份苦难又将由(比如说)相貌丑陋的人去承担了。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味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

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由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1.下列语句,用到的修辞手法和文中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A.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破折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B.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
C.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D.三十年前的月亮已经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但是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3.第二段中“看来”这个词出现了三次,请说明这三个“看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024-04-2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知道情人滋味便知道“苦学”二字是骗人的话。学者每为苦学困学二字所误。读书成名的人,只有乐,没有苦。据说古人读书有追月法、刺股法及丫头监读法,其实都是很笨。读书无兴味,昏昏欲睡,始拿锥子在股上刺一下,这是愚不可当。一人书本排在面前,有中外贤人向你说极精彩的话,尚且想睡觉,便应当去睡觉,刺股亦无益。不睡觉,只有读坏身体,不会读出精彩来。刻苦耐劳,【A砺奋勉是应该的,但不应视读书为苦。视读书为苦,第一着已走了错路。天下读书成名的人皆以读书为乐;汝以为苦,彼却沉【Bmiǎn以为至乐。必如一人打麻将,或如人挟妓冶游,流连忘返,寝食俱废,始读出书来。以我所知国文好的学生,都是偷看几百万言的《三国》《水浒》而来,决不是一学年读五六十页文选,国文读好的。试问在偷读《三国》《水浒》的人,读书有什么苦处?何尝算页数?好学的人,于书无所不窥,窥就是偷看。于书无所不偷看的人,大概学会成名。

有人读书必装腔作势,嫌板凳太硬,嫌光线过弱,嫌肚子太饿,这就是读书未入门,未觉兴味所致。有人做不出文章,怪房间冷,怪蚊子多,怪稿纸发光,怪马路上电车声音太嘈杂,其实都是因为文思不来,写一句,停一句。一人不好读书,总有种种理由。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其实读书是四季咸宜。所谓【C书淫之人,无论何时何地可读书皆手不释卷,这样才成读书人样子。欧阳修在马上厕上皆可做文章,因为文思一来,非做不可,非必正襟危坐明窗净几才可做文章。一人要读书,则澡堂、马路、洋车上、厕上、图书馆、理发室,皆可读。

1.下列句子中的“会”和文中加点处的“会”,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走出校园南门,就会看到文明湖。B.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C.会写会画的人倒不太讲究纸的好坏。D.长风破浪会有时。
2.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各小题。
(1)写出A处加点字的拼音:______
(2)根据B处的拼音写出汉字:______
(3)写出C处引号的用法: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有人做不出文章,怪房间冷,蚊子多,稿纸发光,马路上电车声音太嘈杂”,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4-04-2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那时的人们粗犷,不知精致细腻为何物;那时的人们阳刚,没有清脆轻薄纤巧透明的阴柔趣味。出土的陶罐平静地站在博物馆的橱窗里,不知何为浑朴而浑朴坦然,不知何为端庄而端庄天成,不知何为高贵而高贵自在。不输铜晕绿,漫拟玉无瑕。素面无粉黛,如人披肝胆。没有含蓄,没有朦胧,没有婉约,没有雕龙描凤的安排,没有江南四月的惆怅。

目光与陶罐对峙,在咫尺之间凝固。数千年的时间,弯曲在优美的弧度里。原始天地的蛮荒,野性温柔神祇居住的山谷,幻影迷离。散落在河岸的洞穴,风姿绰然。我听见了击缶,以及巫舞歌声。

现代人迷恋珠宝,对远古的陶罐也许不屑一顾。陶罐在遥遥岁月中,等待着一双知己的眼睛。晨曦初露,工匠已到河边 )水,细细密密的软泥从指缝渗出。泥土终于等来了一个涅 pán)重生的机遇。然后,我听见匠人杂沓的声音,响成一种节奏,为陶罐烧最后一把柴火。古树的枝条在古窑里 bèng)发激情,水与泥土,在火中羽化了自己。

1.根据括号里的拼音,在“      ”上写出相对应的汉字。
2.文段中“□”处的标点符号,有人说用分号,有人说用句号,你赞成哪个?请说明理由。
3.画线句子中三个“而”的转折,前后语意看似矛盾其实不矛盾,说说这样表达的效果。
2024-04-2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同食物相关,的表达有很多,比如“化悲愤为食量”“别难过,没有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伤心,实在不行就两顿”等等,这暗示着食物与情绪之间有着紧密关系。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既说明了食物作为生存之本的重要性,也说明了食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是否可以地大量进食或依赖控制进食来安抚情绪?科学告诉我们:不可以。

情绪大多来自日常生活中,人或物对于个体的某种深刻的内在情绪体验,比如抑郁体验、焦虑体验等。以此为例,抑郁多为当下的困扰,内心感觉无法摆脱或无力处理;焦虑多见对未来的无措,内心紧张,。类似的情绪体验都是我们对生活失去了掌控感或安全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迫切要找到一个能被控制的内容,去抵消或释放,让自己快速离开失控的体验,内心回归到稳定状态。

为什么我们会选择进食来调节情绪?其一,食物拥有便捷、易得的特点,具有便利性;其二,食物带有养育、滋养的“母亲”般的属性,具有习惯和依赖性。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A.“化悲愤为食量”。
B.“别难过,没有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伤心,实在不行就两顿”。
C.常言道,“民以食为天”。
D.食物带有养育、滋养的“母亲”般的属性。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并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2024-04-2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浙里特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在任何的地方,即使是古老的城外,一个轮船码头的上面。

等船,在划子上,在暮秋夜里九点钟的时候。有一点冷的风。天,与江,都暗了;不过,仔细的看去,江水还(① )着黄色。中间所 (② )着的一条深黑,那是江的南岸。

岸上的房屋是一排黑的轮廓。

一条趸船在四五丈以外的地点。模糊的电灯,平时令人不快的,在这时候,在这条趸船上,反而,不仅是悦目,简直是美了。在它的光围下面,聚集着一些人形的轮廓。不过,并听不见人声,像这条划子上这样。

忽然间,在前面江心里,有一些黝黯的帆船顺流而下,没有声音,像一些巨大的鸟。

一个商埠旁边的清晨。

几大片鱼鳞般的云(③ )在浅碧的天空里。山岭(④ )着古铜色的衣,褶痕是大有画意的。

水汽腾上有两尺多高。有几只肥大的鸥鸟,它们,在阳光之内,暂时的闪白。

月亮是在左舷的这边。

颜色十分清润的,是远洲上的列树,水平线上的帆船。

江水由船边的黄到中心的铁青到岸边的银灰色。有几只小轮在喷吐着煤烟:在烟囱的端际,它是黑色;在船影里来,淡青,米色,苍白;在斜映着的阳光里,棕黄。

清晨时候的江行是色彩的。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飘       ②横       ③布        ④披B.①浮        ②横       ③粘       ④披
C.①飘       ②画       ③布       ④裹D.①浮        ②画       ③粘       ④裹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美在古老的城外,一个轮船码头的上面,乃至任何的地方”,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黄”“青”两字后面都可以加逗号,作者却有意不加,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鄂西南的一个小山村,有一棵神奇的树。A它为植物分类学树立了一座丰碑,让约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此考察。

为什么在世界上的水杉多已灭绝之时,鄂西南方圆600多平方公里版图上的水杉却香火不灭,延续至今?利川市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让这里成为呵护水杉存续至今的方舟。利川平均海拔1100米,而磨刀溪海拔达1400米,这里四周都是高山峡谷,飞瀑流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地势南低北高,夏天南风浩荡,雨量充沛,冬季朔风被阻,严寒难侵,,而土壤中富含稀有元素硒,更是大大增强了植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往远说,,是侏罗纪时期形成的紫色砂岩,侏罗纪以来很少变化,也未受燕山运动的影响,所以,古生植物得以留存。

B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鄂西南的人民世世代代有植绿、护绿、爱绿、敬绿的传统。人们把先祖种植的或自然生长的水杉树当作祖传家珍,,要亲手栽一对夫妻树,以志百年偕老;家里添了子孙时,也要种一棵水杉,以示祝福。

1.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有病语,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方舟”引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新时代的利川,把水杉“文章”写得精彩传神。
B.东至黄海、东海沿岸,都有这棵母杉的“子孙后代”。
C.这是一棵水杉模式标本树,被誉为“水杉之母”。
D.鄂西南方圆600多平方公里版图上的水杉却“香火”不灭。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时钓鱼的人是熟人,人家来钓鱼时,见到了三三,知道她的脾气,就照例不忘记问:三三,A许我钓鱼吧三三便说:鱼是各处走动的,又不是我们养的,B怎么不能钓

钓鱼的是熟人时,三三常常搬了小小木凳子,坐到旁边看鱼上钩,且告给这人,另一时谁个把钓竿撇断的故事。到后这熟人回到磨坊时,把所得的大鱼分一些给三三家。三三看着母亲用刀剖鱼,掏出白色的鱼脬来,就放到地下用脚去踹,发声放一枚小爆仗,听来十分快乐。鱼洗好了,揉了些盐,三三就忙取麻线来把鱼穿好,挂到太阳下去晒。到有客时,这些干鱼同辣子炒在一个碗里待客,母亲想到折钓竿的话,将说:这是三三的鱼。三三就笑,心想着:怎么不是三三的鱼?潭里的鱼若不是我照管,早被看牛小孩捉完了。

三三一般小孩,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就长大了。

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符号的使用对表情达意有重要的作用。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为什么不用问号而用句号?请简要分析。
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有四处加点的“如”,与下面例句中“如”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必须与一位名人如赵太爷者相关,这才载上他们的口碑
A.如“坟墓”“瓦菲”“园地”“灶火”“炭灰”等事物
B.发声如放一枚小爆仗
C.母亲如想到折钓竿的话
D.三三如一般小孩
2024-04-2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钱塘、富春溯江而上,经富阳到桐庐,整整走了九小时,约莫有二百里的水程。清早启碇,沐着袭人的凉意,上面是层云飘忽的高空,下面是一江粼粼的清流。①水天相连,交接处迎面挡着一道屏风似的山影。——这的确是屏,不像山,动人的是那色彩,浓蓝夹翠绿,深深浅浅,像用极细极细的工笔在淡青绢本上点出来的。这一路上去,目不暇接的是远远近近的山,明明暗暗的树,潮平岸阔,风正帆轻,偶或在无穷的原野中出现临河的小村小镇,听听遥岸的人声,也自有一种亲切和喜悦。

过了富阳,因为连日阴雨,山上的积水顺流而下,满江是赭色的急湍。船行本是逆流,这一来走得更慢。时间太久了,不断的“疲劳欣赏”渐渐使人感到单调。直到壁立的桐君山在船头出现,这才士气大振,似乎发现了新大陆。②它巍然矗立,那么陡峭,那么庄严,似乎颇藐视我这昂首惊喜的游人。山上没有什么嶙峋的怪石,却是杂树葱茏,有一株不知名的花树,众醉独醒,开得正在当令。绿云掩映之间,山巅掣出几间缥缈的屋子,有人正在窗前探首,悠然向江心俯瞰。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呜——呜——呜”,见妈妈不理自己,小男孩索性放声大声哭起来。
B.周朴园顿了一下,说:“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
C.正在犹豫之时,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D.这回,连他也纳闷了。——究竟是计算的方法失误,还是运用不到家?
2.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指出并简要赏析。
2024-04-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三月,有机会随同文化部的几位领导同志以及茅以升先生重访阔别三十年的赵州桥,还到同样阔别三十年的正定去转了一圈。地方,是旧地重游;两地的文物建筑,却真有点像旧雨重逢了。对这些历史胜地、千年文物来说,三十年仅似     ①     ;但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却是变化多么大——     ②     三十年呀!这些文物建筑在这三十年的前半遭受到令人痛心的摧残、破坏。但在这三十年的后半——更准确地说,在这三十年的后十年,也和祖国的大地和人民一道,翻了身,获得了新的生命。其中有许多已经更加健康、壮实,而且也显得年轻了。它们都将     ③     ,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最辉煌的典范继续发出光芒,受到我们子子孙孙的敬仰。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画横线句子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号啕大哭起来。
B.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C.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D.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
3.“三十年”一词多次出现在材料中,请结合材料分析文中三处加点的“三十年”的不同含义。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很熟悉那个世界。我父亲所属的苏斯家族的那一代经历过最悲惨的贫困。那时,我父亲在一家机器厂打零工。他不夸耀那个时代,别人也不。可是那时候的情景是真实的。在我今后的生活中,我再也不会像在童年的短短的岁月中笑得那样厉害了,这也是真实的。没有了我那笑得那么甜蜜、终于笑得流眼泪、笑到咳嗽得几乎透不过气来的、红脸盘的、快活的母亲,我怎么会笑呢。

有一次,我俩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找七个铜板,就是她,也从来不曾像那一次笑得那么厉害。我们找寻那七个铜板,而且终于找到了。三个在缝衣机的抽屉里,一个在衣橱里,另外几个却是费了更大的劲才找出来的。

头三个铜板是我母亲一个人找到的。她希望在缝衣机抽屉里再找到几个,因为她时常给人家做点针线活,赚来的钱总是放在那里面。我看着我母亲在抽屉里边搜寻,线、顶针、剪子、扣子、碎布条等等中间摸索,又突然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它们都躲起来啦!”她蹲在地板上,把抽屉放下来,像是怕它们会飞掉。①她又像人家用帽子扑蝴蝶似的突然把抽屉翻了个身。

看她那个样子,叫你不能不笑。“它们就在这儿啦,在里头啦。”她咯咯地笑着说,不慌不忙地把抽屉搬起来,“假如只剩一个的话,那就应该在这儿。”

……

“别笑了,”她突然说道,“我们马上就有钱了。我就要从你爸爸的衣服里找出一些来。”墙上有些钉子,上面挂着衣服。你说怪不怪,我母亲把手伸进头一个口袋,就马上摸到了一个铜板。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瞧,”她叫道,“我们找着了!②我们已经有多少啦?简直数不过来了!一,——二,——三,——四,——五,——五个!再有两个就够了。两个铜板算什么?算不了什么。既然有了五个,另外两个没有疑问就要出现的。”

1.把文中划线句①改为“她突然把抽屉翻了个身。”语意没有什么变化,但表达效果不如原句,请做简要分析。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划线句②在数字之间先用逗号,再用破折号,请分析其是如何增强表现力的。
3.语段中母亲的语言多次出现了语气词“了”“啊”,请分析其作用。
2024-04-2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金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