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21-22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①以吾一日长(zhǎnɡ)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ɡ)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     )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kēnɡ)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③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ɡ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是在尊长近旁陪坐。“侍”字把孔子和弟子之间的身份、地位全交代清楚了。
B.先从自己谈起,把自己摆在了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下面的提问做铺垫。
C.孔子一出场,就给人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体现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风。
D.孔子针对弟子平时爱发“不吾知也”牢骚的话,提出“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的问题。
2.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之事: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B.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C.端章甫: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在这里都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D.小相:相,傧相的谦称。小相,古代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③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5.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2022-02-16更新 | 788次组卷 | 2卷引用:0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2 . 在某校读书交流活动中,有同学说“我就读不进《红楼梦》”,有同学说“我就不爱读《三国演义》”,还有同学说“《论语》读起来才没劲呢”。请针对此现象,任选上述三本书中的一本,结合小说情节或《论语》名句,谈谈如何“走进经典”。要求100字左右。
2020-07-09更新 | 196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颜渊》)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B.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C.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D.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加点字“归”的意思与“聊乘化以归尽”中的“归”意思相同。
B.曾子,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申同师孔子。
C.文中加点的字“病”与“病入膏肓”中的“病”意思相同。
D.文中加点字“约”的意思与“怀王与诸将约曰”中的“约”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孔子与樊迟的对话可知,樊迟向孔子问“知”,孔子回答的“知人”指的是知人善任。
B.孔子认为只有做到“克己”,让自己的德行完全合乎“礼”,并且能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才可以被称作“仁人”。
C.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意味着对每一个人来说,可怕的不是他不具备仁德,而是他丧失了追求仁德的愿望。
D.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处乐”,因为这些人如果长期处在安乐中,会忘乎所以,流于淫滥。古今中外那些“富贵而淫”的人物往往就是如此。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5.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回答颜渊、樊迟分别是“克己复礼”“爱人”,回答仲弓、子贡分别是什么?然后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孔子所说的“仁”的理解与认识。
2023-01-25更新 | 40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思源学校等两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

(2)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3)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4)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子张》)

1.从(1)—(3)则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2.山东曲阜孔庙前的仰圣门上,题有四个大字:“万仞宫墙”。请结合第(4)则内容解释“万仞宫墙”的意思。并说明它题写在此处有何深意。

2022-04-08更新 | 43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材料二:

分均则不偏,势齐则不,众齐则不使。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明王始立而处国有制。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赡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书》曰:维齐非齐。谓也。

——《荀子·臣道》

[注]:①季氏,季康子,名肥,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②颛臾(zhuān ),小国,是鲁国的属国。③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④先王,指周之先王。⑤东蒙主,主管祭祀蒙山的人。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⑥夫子,这里指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⑦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⑧费,古读,季氏的私邑,即今山东费县。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虎兕出于                                        柙:关猛兽的笼子
B.君子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通“嫉”,嫉妒
C.而在萧墙之内也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
D.势齐则不                                        壹:统一
2.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危不持,颠而不扶                           蟹六跪二螯
B.今不取,后世必子孙忧                    且君尝晋君赐矣
C.故制礼义分之                                 申之孝悌之义
D.此谓也                                               技经肯綮未尝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B.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C.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4.下列说法不是孔子认为季氏伐颛臾错误的原因的一项是(     
①先王以为东蒙主                    ②且在邦域之中矣                    ③是社稷之臣也
④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⑤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⑥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虽然仅三百多字,却是波澜起伏,摇曳多姿。全章可分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以冉有之言始,以孔子之驳终,孔子针对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作答,且都抓住要害,鞭辟入里,要言不烦,以理服人。
B.材料一包含了孔子对季氏的谴责和对学生的教育两方面的内容,在与冉求、子路的谈话中宣传了行仁政、施教化的政治主张,表现了对自己的政治理想执著的追求。
C.材料一具有非常浓厚的论辩色彩,孔子以充足的理由谴责季氏攻打颛臾的战争决策,多方面论证季康子的错误,在其中运用了驳论、比喻论证、归纳推理等多种逻辑方法。
D.先秦士子们的交际语言很多时候言在此而意在彼,比如材料一开头冉有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又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都是以此形成委婉含蓄的效果。
6.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无乃尔是过与?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7.请根据上面的两则材料的具体内容,说明
①季氏为什么攻打颛臾?②这样做又会带来什么危害?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中写出字母。
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O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
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
B.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
C.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
D.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功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
(2)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
5.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
2023-10-07更新 | 293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云南省、吉林省、黑龙江省2022-2023学年高三2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易(0.85) |
名校

7 . 《论语·公冶长》载:宰予昼寝。子曰:“       ,粪土之墙不可也,于予与何?”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

宰予字子我,名列孔门四科“言语”门下,自是孔子高足,不虞有此差评。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宰予的判词是“利口辩辞”,也就是不仅话说得好,而且反应还快,所谓雄辩是也。一众弟子中能入“言语”门,这本是自然。不过,话说得好云云,往往会有场景语气褒贬之歧义。于是,能说会道的人,不免会在道德的某些层面遭际负面。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

(选自《论语》“粪土之强”新解   有删改)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杇:可译为“粉刷”   诛:谴责,责问   是:指上文听其言而信其行。
B.文中“不仅”“而且”不能删除,若删除会改变文章原意。
C.文中“遭际”一词可由“遭遇”替换。
D.“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这句话标点使用均正确。
(2)请在_________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与后面一句结构一致,形象地表达孔子对宰予的评价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国以礼                           由也
B.六七十                           且知
C.方六七十,五六十          会同
D.如知尔                         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
B.“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是定语前置句。
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从“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神态、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的人。
B.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冉有是一个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的人。
C.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是一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人。
D.从“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曾皙是一个洒脱、只追求个人享受而没有理想的人。
4.把文中加横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
2021-04-06更新 | 702次组卷 | 2卷引用: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综合练习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者不惑                            温故而
B.任重而                           者多助
C.迩之                            不足以父母
D.于事而慎于言                      回虽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质胜文                       于其身也,耻师焉
B.见贤思齐                       盘盘,囷囷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
D.大学道,在明明德               若火始然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23-02-09更新 | 280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几则语录,回答问题。

①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③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


(1)请根据上面三则语录,解说其中所蕴含的“山水情怀”。

(二)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⑤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论语·子罕》)

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论语·子罕》)


(2)以上三则语录,于形象的比喻中蕴含着为人处世之道,请根据语录的相关内容加以概述。
2022-03-31更新 | 33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期中练习)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