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论语·为政》)

②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此非虚言也。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取材于《史记》)

[注]①听讼:指审理案件。②觚:方,文中指严酷的法令。

1.请解释材料中加点词的含义。
无耻:__________________   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分别概述孔子、老子治理国家的主张,并说明二人主张的相同之处。
2023-09-1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21·湖南郴州·一模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

①子夏曰:“百工居其肆,以成其事,君子学致其道。”

②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③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④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⑤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节选自《论语》)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学者”指求学的人。
B.“金”,在古代有的指用金属制成的刀斧等,有的泛指金属,此处指前者。
C.“百工”泛指各种工匠,“肆”此处指工匠们大胆创新。
D.“无以至千里”的“以”与“君子学以致其道”的“以”意思和作用都不同。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B.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C.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D.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B.乙文中孔子认为,古人的学习观是自私的,今人的学习观是值得赞扬的,因为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他人服务。
C.乙文中孔子最欣赏弟子颜回的原因之一是他最好学,具体的表现是他“不迁怒,不贰过”,这就意味着颜回能“学以致道”。
D.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甲文认为学习能提升自我,弥补不足;乙文认为学习是提高自身修养的一种手段,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获得“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2)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5.“诸子之文,各有其面貌性情”请就文体特点简要概括两篇选文不同的言说风格。
2023-06-20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远恒佳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篇》)


【注释】①六言:六个字。这是下文说的仁、智、信、直、勇、刚六种品德。 ②居:坐。 ③贼:害,危害。 ④绞:指说话尖刻。 ⑤乱:小指捣乱闯祸,大指犯上作乱。
孔子用“六言六蔽”教导子路,这是针对子路进行的“因材施教”。阅读表格中分解的这段话的内容,你认为子路具有怎样的品性?孔子对子路强调的品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见下表)
孔子教导子路的“六言六蔽”
仁(仁德)

愚(愚蠢)
知(聪明)荡(放荡)
信(诚实)贼(伤害自己和亲人)
直(直率)绞(说话刻薄,不通情理)
勇(勇敢)乱(闹出乱子,闯祸)
刚(刚强)狂(狂妄)
2022-11-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4 . 孔子的教诲,生活的磨砺,让子路最终成长为一个知“礼”的人,而最能体现子路知“礼”的一句话是(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B.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C.子路宿于石门。
D.子路拱而立。
2022-11-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孔子批评子路最严重的一次是哪句话?(     
A.由,诲女,知之乎?
B.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C.久矣哉,由之行诈也!
D.野哉,由也!
2022-11-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请结合上述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如何才能成为“君子”?
2022-10-14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材料二: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材料三: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1.材料一中,“弘毅”意思是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写出两个成语。
3.“仁”离我们“远”还是“不远”,曾子和孔子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述曾子、孔子这么说的原因。
2022-10-10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永丰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③。’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①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②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用一个成语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
2022-10-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五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颜渊》)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阳货》)


【注】①武城:鲁之小邑。②子游:姓言,名偃。时为武城宰。
(1)根据两则材料,概括孔子的为政主张。
(2)孔子常用打比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请结合第一则材料内容作简要分析。
2022-09-0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

②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篇》


请概括上述两则材料中孔子所讲述的道理,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2022-07-1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