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礼记·中庸》)


【注】①矫:坚强的样子。
1.“兼人”在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孔子的回答体现了其_________的教育思想。
2.综合两则材料,简析孔子心目中最强者的品性。
2021-01-12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墨子·耕柱》:“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墨子的义利观。
2.在当今经济社会背景下,你怎么评价孔子、墨子的义利观?
2020-11-02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7年好题进阶卷(三)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论语·阳货》)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论语·子路》)

1.孔子认为不能以德报怨,而应该“______”,“恶讦以为直者”中“讦”的意思是_______
2.结合材料评析儒家的“直行观”。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材料二: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 “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论语·颜渊》

1.材料一中“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了儒家 _______(限一个字)的思想理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孔子认为达成仁的方法________(限四个字)。
2.孔子认为“达”和“闻”有什么区别?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020-10-15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五校(杭州二中、学军中学、杭州高级中学、效实中学、绍兴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9-20高一·浙江·阶段练习
名著阅读 | 困难(0.15) |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①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②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尔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③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④孟子曰:“(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1.(1)材料④横线中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儒家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2.材料②中桀溺所言“避世”与材料③中孔子所言“隐”有何异同?结合材料,试做分析。
2020-04-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语文 007(第三批)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材料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材料3: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材料4: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材料5: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1.《论语》中“君子”常常与“小人”对比,请分别说出材料1、2中君子与小人的含义。
2.结合材料,从不同角度简析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2019-10-05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困难(0.15) |
7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论语》: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2)《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3)《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1.回忆书本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说“中庸”是一种至德?为什么“民鲜久矣”?
2.《论语》《中庸》都言及“允执其中”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2018-05-07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省级联考】浙江省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