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选自《论语·雍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选自《论语·颜渊》)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选自《老子·第十一章》)

为学者日益,为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选自《老子·第四十八章》)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人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斔斛【注】不敢入于四境。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斔斛不敢入于四境,则诸侯无二心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

(节选自《庄子·田子方》)


【注】斔(yǔ)斛:计量单位,这里指与本国标准不同的度量衡。
1.下列对材料甲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B.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非恶其声而然也”与“交相恶则乱”(《兼爱》)两句中的“恶”含义不同。
B.“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与“人之有是四端也”两句中的“是”含义相同。
C.“为道者日损”与“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两句中的“道”含义相同。
D.“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与“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两句中的“以为”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虽然孔子在不同情境下对“仁”的阐释不尽相同,但总体上他认为“仁”的境界并非不可企及。
B.孟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其本性中善的因素,人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天性是“仁”“义”“礼”“智”等道德的开端。
C.道家重视“无”,《老子》中以具体事物为例生动阐释了“无”的作用,而《庄子》则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巧妙表现了“无”的境界。
D.大臣及父兄对文王重用臧丈人的做法表现出不安,为了安抚众人,文王通过编造“梦见良人”的故事使他们相信这是“先君之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2)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
5.材料丁所讲述的故事体现了材料甲、乙、丙中儒道两家怎样的思想理念?请结合材料中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2023-11-1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陈成恒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

子贡行之齐,见陈成恒曰:夫鲁,难伐之邦,而伐之,过矣。陈成恒曰:鲁之难伐,何也?子贡曰:其城薄以卑,池狭而浅,其君愚而不仁,其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有恶闻甲兵之心,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吴城高以厚,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弩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此邦易也。君不如伐吴。成恒忿然作色曰:之所难,人之所易也,子之所易,人之所难也。而以教恒,何也?子贡对曰:臣闻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内。臣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堕鲁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而求成大事,难矣。且夫上骄则犯,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却,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立于齐,危于重卵矣。臣故曰不如伐吴,且夫吴王刚猛,毅而行其令,百姓习于战守,将明于法,齐之愚,为禽必矣。今君悉择四强之中,出大臣以环之,黔首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黔首之士,孤立制齐者,君也。陈恒曰:善。虽然,吾兵已在鲁之城下,若去而之吴,大臣将有疑我之心,为之奈何?

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见吴王,使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陈成恒许诺,乃行。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
B.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
C.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
D.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志在四方”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相,文中指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员,与“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的“相”意思不相同。
C.池,文中指四周高中间洼的地方,与“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的“池”意思不相同。
D.子,古代表对男子的尊称,文中的“子”与“吾不能早用子”的“子”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宰相陈成恒有谋逆之心,又忌惮齐国的鲍氏、晏氏,于是调遣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和孔子对此十分忧虑。
B.子贡到齐国去游说陈成恒,告诉他鲁国难攻,吴国容易攻伐,劝其攻打吴国,陈成恒欣然采纳了子贡的建议,放弃进攻鲁国。
C.子贡告诫陈成恒,如果攻占鲁国,只会让齐国国君骄傲自负,让大臣恣意妄为,其在齐国不仅难成大事,处境还会十分危险。
D.子贡认为,解决内部矛盾应进攻强国,而吴君刚猛勇毅,令行禁止,吴民熟习攻战、守城之道,吴将法令严明,攻吴对陈成恒有利。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2)今君破鲁以广齐,堕鲁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
5.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为什么?
2023-05-04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①。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②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③也。”

夫子哂④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⑤,愿为小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⑥。”

子曰:“何伤⑦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⑧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节选自《论语集解》)


【注】①子路,姓仲,名由。曾皙,名点。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这四个人都是孔子的弟子。侍坐:陪侍长者闲坐。②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③方:道,指是非准则。④哂:笑。⑤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⑥撰:指为政的才能。⑦何伤:何妨。⑧与:赞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B.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D.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是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古代届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
B.“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文中这也是公西华的谦词。
C.莫春也称季春,即阴历三月。一年分四季,一季分为三个月,依次为季、孟、仲。
D.冠者指成年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一般在宗庙内由氏族长辈主持加冠。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始交代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有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C.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
D.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
4.翻译下列句子。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021-11-18更新 | 5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州老窖天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含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节选自《论语·先进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B.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C.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陪侍,陪站在尊长身边。《论语》中单用“侍”,指孔子坐着,弟子站着;“侍坐”指孔子和弟子都坐着。
B.饥馑:泛指灾荒年。遇到谷物不能成熟的称为“馑”,遇到蔬菜歉收的称为“饥”。荐饥就是连年歉收。
C.会同:泛指古代诸侯会盟和共同朝见天子。古代两诸侯相见叫“会”,古代诸侯共同朝见天子叫“同”。
D.端,玄端,古代礼服名。章甫,指成年男子戴的一种礼帽。端章甫,在上文中指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本文记述孔子与四位学生朋友式的对话,让学生畅所欲言,可谓“因材施教”的典型。
B.孔子兼容并蓄,鼓励个性。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人的想法并不完全吻合孔子的理想,孔子都是宽容接纳全面肯定。
C.孔子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交流,孔子自己不多说话,引导学生谈理想,谈志趣,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进步。
D.孔子主张“为国以礼”,以礼治理国家。文中孔子“哂之”,就是孔子对子路“以勇治国”的一种批评态度。
4.把下列两个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020-12-06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按要求答题。

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③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1.上面选段不同的回答中分别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请概括。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2020-10-2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造成的后果必定是“    1    ”。
2.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共同看法,有什么意义,请简述。
2019-12-2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 也》)

子贡曰:“管仲④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⑤。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⑥也,自经⑦于沟渎⑧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第十四》)

【注】①济众:周济大众。②尧舜其犹病诸: 病,不足;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

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④管仲,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子纠,帮助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经鲍叔牙保举,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管仲为卿。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⑤“被”,通“披”;“左衽”,衣襟向左边开,这时狄夷的打扮,形容落后的少数民族。⑥诚信,遵守信用。⑦自经,自缢,上吊自杀。⑧渎,小沟渠。


(1)这两段话体现了孔子的仁爱观。孔子的“仁”的内涵是什么?请用第一段选文的原文 回答。
(2)孔子认为“仁者”应该有哪些表现?请结合上面的两段话作具体回答。
2017-12-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富顺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