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篇》)


【注释】①六言:六个字。这是下文说的仁、智、信、直、勇、刚六种品德。 ②居:坐。 ③贼:害,危害。 ④绞:指说话尖刻。 ⑤乱:小指捣乱闯祸,大指犯上作乱。
孔子用“六言六蔽”教导子路,这是针对子路进行的“因材施教”。阅读表格中分解的这段话的内容,你认为子路具有怎样的品性?孔子对子路强调的品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见下表)
孔子教导子路的“六言六蔽”
仁(仁德)

愚(愚蠢)
知(聪明)荡(放荡)
信(诚实)贼(伤害自己和亲人)
直(直率)绞(说话刻薄,不通情理)
勇(勇敢)乱(闹出乱子,闯祸)
刚(刚强)狂(狂妄)
2022-11-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2 . 孔子的教诲,生活的磨砺,让子路最终成长为一个知“礼”的人,而最能体现子路知“礼”的一句话是(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B.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C.子路宿于石门。
D.子路拱而立。
2022-11-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3 . 孔子批评子路最严重的一次是哪句话?(     
A.由,诲女,知之乎?
B.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C.久矣哉,由之行诈也!
D.野哉,由也!
2022-11-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论语》,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乡党》)


注释:1齐,同“斋”,斋戒。
上面三则《论语》中,孔子对“食”的态度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请简要概括。
2022-10-1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论语》中孔子将比喻修辞贯穿于与弟子的日常对话中,使要谈论的话题形象生动,令听者茅塞顿开。请结合下面两则《论语》,对其中画线句使用的比喻手法加以赏析。

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②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论语·季氏》)

2021-11-29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检测语文试题
6 . 领导者品德端正,就是不下命令,百姓也会按他的要求去做;如果领导者品行不端,即使下命令了。百姓也不会听从。《论语》中表明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A.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B.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C.近者说,远者来。D.言不顺,则事不成。
2021-09-06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论语·泰伯》

材料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

材料三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

材料四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1.(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孔子和颜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世态度。
(2)材料三中隐士隐居的客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四,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于陋巷,不愿出仕,受到孔子的推崇。颜回与桀溺这类隐士有什么区别?
2021-09-0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2021-2022学年新高考研究联盟返校检测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8 .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材料二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注】①莒(jǔ)父,古邑名。在今山东莒县。
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冉有和子路都属于___________。“子适卫,冉有仆”中的“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孔子强调不要见小利,材料二孔子说要富民,即要使民得利,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2021-09-02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山水联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第15章)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第5章)

1.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是因为子贡能独立思考、________(用成语概括),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第一段对话体现了孔子________的教育。
2.结合上面两段文字,请简要说明孔子对“贫富”的理解。
2021-09-01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宰我问:“三年之丧,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下面两句加点词在文章中具体意思分别指的是什么。
(1)已久矣   期:______
(2)可已矣   期:______
2.结合材料简析孔子“三年之丧”的现实意义。
2021-08-28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百校秋季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