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列有关《论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C.《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023-03-1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神木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材料三: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其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礼记·学记》)


【注】①能:胜任。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反映了孔子            的教学方法。
2.“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与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是否矛盾?结合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2022-03-0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县区教研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调研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拖于人。

(《论语·颜渊》)

材料三:

子路问:“闻斯行?”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①兼人:勇于作为。

材料四: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

颜渊死,颜路请子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论语先进》)


注:①椁: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问其                                               目:详情。
B.天下仁焉。                                        归:归顺
C.子                                                  恸:悲伤过度
D.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徒行:徒步行走
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与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     
A.天下归仁                                      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B.闻斯行                                        举直措
C.亦各言子也                                   爱人若爱
D.颜路请子车以为之椁                      闻斯行
3.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从孔子与樊迟的对话中可知,樊迟和孔子所说的“知”指的是知人善任。
B.子夏称赞说“富哉言乎”是因为他认为孔子的话含义深刻丰富。
C.“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说行仁德既在于自己,也需要外界的监督,表明了孔子对待人生所采取的积极进取态度。
D.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5.请评析材料四中孔子不为颜渊做椁的行为。
2022-02-25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黄河双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材料二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材料三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

材料四 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曰,然后去之。”(《孟子·梁惠王下》)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用自己的话概括人与人之间交往应当本着什么原则。
2.结合材料三、材料四,谈谈两则材料察人的方法有何不同?
2022-01-1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月考暨首考模拟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子曰:“君子______,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③子曰:“君子______,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1)在上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成语。
(2)请从上面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并说明该组句子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2022-01-0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龙门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论语》

1.把该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你如何看待孔子的“君子之争”?
2021-12-3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②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

③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可以,可以,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解释语段③中加点词语。
兴:__________          观:__________          群:__________          怨:__________
(2)概括上述三则材料中孔子对《诗经》的态度。针对其中一点,以所学《诗经》篇章为例,加以阐释。
2021-12-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下列两则材料是关于“争”的看法,请你用两句话分别概括两则材料所表达的观点。

(1)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①乎!揖让②而升下而饮③,其争也君子。”——《论语 》

(2)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西游记》第一回


注:①射:射礼②揖让:打躬作揖③升:登堂,下:下堂,饮:饮酒,这是射礼的三道程序。
2021-12-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材料二;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材料三:孟子曰: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注】①容光:指能够容纳光线的小缝隙。②成章。指事物达到一定阶段或有一定规模。
1.第一则材料中“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艺”的意思是__________
2.综合以上材料,试分析儒家对君子“志于道”的认识。
2021-12-0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10 .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章句上》)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礼记·中庸》)

1.“亲亲而仁民”与孔子_______的待人基本原则相一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达到了儒家______思想的绝佳境界。
2.习近平指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在实现这一愿望过程中,我们能吸取哪些经验。
2021-12-0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