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3-14高三·福建泉州·阶段练习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上》)
③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注】①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②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③必志于彀:朱熹《集注》云:“志犹期也;彀,弓满也。”
1.上面选段的言论,包含对教育者的哪些要求?请简要说明。
2.作为受教育者,从上面选段的言论中可以得到哪些为学启示?请简要说明。
2016-11-18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检语文试卷
2014·福建·一模
2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对曰①:“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②,以遏徂莒③,以笃周祜④,以对⑤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这是孟子对齐宣王说的一段话。②旅:众。③徂莒:此处指来侵的敌众。④笃:厚;祜:福。⑤对:答。
(1)孔子和孟子对于“勇”的认识的角度有何不同?
(2)请联系上面语段,谈谈你对“大勇”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高三高考压轴卷语文试卷
2013·福建漳州·一模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
②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之也。是皆穿窬之类也。
(《孟子·尽心下》)
【注】 ①(tiǎn):探取,获取。②窬:从墙上爬过去。
1.同样是“该不该说话”的问题,孔孟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简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个选段,谈谈你对“道听途说,德之弃也”一句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569次组卷 | 3卷引用:2013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B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中“衣”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上食埃土,饮黄泉。
C.至尊而制六合。
D.非能也,而绝江河。
3.下对文章的意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B.“不可……也”的句式,给以吃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孟子对梁惠王的直接批评。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道理和措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17-12-3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全椒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4-15高三上·福建三明·阶段练习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卫灵公》)
②不挟①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 章下》)
【注】①挟:倚仗。
1.关于“交友”,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阐述观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5届福建省清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15-16高三上·湖南怀化·期中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 · 里仁》)
孟子曰:“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 公孙丑上》)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请结合其中一种品质谈谈当代社会坚守“君子”这一信念的现实意义。
2016-11-18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1-12高一上·山东济宁·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坏 、凶恶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鼓:动词,击鼓
C.谨庠序之教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
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义而死焉者也
B.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谋动干戈于邦内
C.申之孝悌之义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D.邻国民不加少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对全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4.翻译下列句子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011-12-28更新 | 804次组卷 | 1卷引用:11-12学年山东济宁梁山二中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