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0 道试题
15-16高二上·福建泉州·阶段练习
1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以力假(1)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2)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3)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4)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1)假:凭借。
(2)待:等待,引申为依靠。   
(3)赡:充足。
(4)七十子:指孔子弟子中的贤者,一说七十二人,一说七十七人。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孟思想一脉相承,讲的都是攻心为上政治方针,讲究以德服人。
B.“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孟子辩证地认为“霸道”与“仁”的结合,能缔造出大国。
C.在孟子看来,汤、文、武都是实行王道的,所以不一定是大国也能臣服天下。
D.不足百字的一段话,孟子用了对比、举例、引言等多种方法,很有说服力。
2.2.孟子曾对齐宣王说:“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又说:“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梁惠王上》)结合上面选段和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出,孟子对“王道”与“霸道”持什么看法?
2016-11-18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德化一中高二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卷
15-16高三上·福建厦门·期末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


[注]①弟:同“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②为仁:践行仁德。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的共同主张。
2.对同一主张的阐述,上面两个选段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析。
2015-05-08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0-11高一下·福建·阶段练习
3 .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拥有长期为国效力立功的大臣,才能称得上是“故国”,所以国君选拔任用人才很重要。
B.齐宣王认为,齐国没有“亲臣”是因为他昔日没能分辨出“不才”之人,所以向孟子询问“识其不才”的方法。
C.孟子告诉齐宣王,在人才的任用上,应该以贤能与否为标准,即使超越“尊尊亲亲”的伦常,也不必有所顾忌。
D.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
2.2.“故曰:国人杀之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2016-11-18更新 | 5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2014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攻之而不胜 环:动词,围,包围。
B.天时不如地利也 是:表判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
C.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委:丢弃,抛弃。
D.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

2.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若金汤
A.国不以山溪之险
B.江山险,沃野千里
C.汝心之,固不可彻
D.蔺相如止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阐明了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这样就高度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B.孟子从实际战争结果和政治道理两方面来论证观点,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C.孟子的论辩采用对比手法,以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进行对比,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进行对比,论证很有说服力。
D.孟子认为:只要天下人都顺从了,再去攻打那些不顺从的,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文: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
2016-12-28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2课 人和
9-10高二下·福建·阶段练习
5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是尚友也。

1.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尚论古之人”的意思是:又向上追论古代的人。
B.“是尚友也”中的“尚友”指的是追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C.通过对如何交友的阐述,孟子提出了读书要“知人论世”的见解。
D.孟子以层层推进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
2.孟子说:“友也者,友其德也。”(《孟子·万章下》)请你根据这句话和上面的文字,谈谈孟子对于交友的认识。
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2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0年福建四地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六校联考语文卷
12-13高三上·福建泉州·期中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尽心上》
  【注】①易: 治理、整治。②菽粟:大豆和小米。
1.从选段来看,孟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先使老百姓 ,才能让老百姓 。(用原文词语回答,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字)
2.孟子并非只空谈“礼义兴邦”,也多次谈到经济问题,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孟子对此问题的几项措施。
答:                                                                     
                                                      
2016-11-18更新 | 855次组卷 | 3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4-15高二上·江苏泰州·期中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孟轲问牧民何先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之所以教民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乱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孟 轲 问 牧 民 何 先 子 思 曰 先 利 之 曰 君 子 之 所 以 教 民 亦 有 仁 义 而 已 矣 何 必 曰 利
2.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是:            
3.如何“牧民”,孟子和子思各持怎样的观点?
孟子:                子思:                 
2016-11-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4-15高二上·福建泉州·期中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囿:园林。②刍荛:割草砍柴。③雉兔:捕鸟猎兽。④郊关;这里指梁惠王的国都郊区。
1.把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2.请结合上述有关“囿”的文段,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2014-12-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4-15高二上·福建泉州·期中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谈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设:邪僻,不正。
1.把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谈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2.孟子为什么说自己“好辩”是“不得已”的?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2014-12-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0-11高二下·福建福州·阶段练习
10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徐子曰①:“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说:“源泉混混②,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③浍④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离娄》下·一八)
[注] ①徐子:姓徐,名辟,孟子弟子。②“混混”即“滚滚”,泉水涌出的样子。③沟:水渎,深、广各四尺的田间水道。 ④浍:深二仞、广而寻的田间水道。
1.用原文的词句填空。
孟子认为源泉能不舍昼夜,是因其有“□”(限填1字),否则,就会“□”(限填1字)。他还认为“□□□□” (限填4字)是可耻的。
2.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说说为何为学要如流水“盈科而后进”?
2012-04-10更新 | 9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福建罗源一中高二年级三月考试语文科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