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直养而无害,则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苗者也,——非徒无益,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敢问夫子恶乎长                         恶:怎么,如何,何。
B.则塞于天地之间                         塞:充满。
C.揠苗者也                                   揠:拔起。
D.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闵:怜悯。
2.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子趋往视之   ②非徒无益,又害之
直养而无害       其外之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己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
B.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以直养而无害”,意思是如果去培养它,就不要去损害它。
C.浩然之气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它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充满于上下四方。
D.“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浩然之气作为一种气,跟义和道是相配的;没有这义和道,就萎靡不振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2)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018-04-13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7课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注];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注]颡(sǎng):额头。
1.孟子在这段话中围绕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2.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这一观点的理解。
2020-03-2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一必修三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注];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告子上》)

[注]颡(sǎng):额头。
1.孟子在这段话中围绕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2.结合这段文字分析孟子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2020-08-14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单元5-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9-20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挟太山以北海               超:跳过
B.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刑:施加刑罚
C.欲辟土地,秦楚                             朝:使……朝拜,名词用作使动词
D.中国而抚四夷也                            莅:临,这里指统治
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是(     
A.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B.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C.商贾皆欲于王之市
D.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
3.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全都表示动作的一项是(     
长者折枝    ②不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③是不也,非不能也   ④物皆然,心
肥甘不足于口与   ⑥以若所,求若所欲
⑦吾不是也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②③⑥D.④⑤⑦
4.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D.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民也
B.明君制民之产,必使足以事父母
C.五十者可以帛矣
D.五亩之宅,之以桑
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以挟泰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的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不能做与不去做的根本区别。
B.孟子指出了齐宣王要想治理好国家,需要有善于推恩之心。
C.在上面的选段里,齐宣王的心里已经没有了以武力争霸的想法。
D.孟子不仅强调了经济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了教化的重要性。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2)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20-08-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精创】1.1.2《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服,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公孙丑上》)

1.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孟子在上述材料中提出的主张。
2020-08-14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单元5-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选自《孟子·告子下》)

【注】①丹之治水:白圭,名丹,字圭,战国时水利专家,其治水主要在于筑堤塞穴。②壑:本义为沟壑,这里扩大指受水处。
1.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丹治水也,愈于禹B.禹治水,水之道也
C.洚水者,洪水也,仁人所恶也D.先王有不忍之心
2.白圭治水与大禹治水两者有何不同?
3.简要分析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孟子的有关思想。
2020-08-1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自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所以:用来……的。
B.察于人伦                            人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自者不可与有言也             暴:暴发。
D.身而诚                            反:反省。
2.下列各句中的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句读之不知
D.人马烧溺死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都有仁之发端、义之发端、礼之发端、智之发端,所以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并且可以扩展仁、义、礼、智的四种发端。
B.拥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发端不意味着人可以高枕无忧、万事大吉了,关键是必须保存和扩充这四端。
C.人如果晓得扩大充实四种发端,就会像火那样由燃烧最终形成燎原之势,就会像泉水那样由开始流出最终汇聚成大江大河。
D.仁的价值,也在于使它成熟,否则它就像没长成熟的五谷一样,没有太大的意义。这种使它成熟的功夫,就是“扩而充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2018-04-13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8课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告子下(节选)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有改动)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2.上述材料中,孟子认为国君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臣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2020-12-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日日新》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专项练 小题组合训练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庄暴见孟子曰:“暴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暴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见:谒见。
B.暴未有以                                     对:正确。
C.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                         :鼻梁。
D.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之美          旄:牦牛尾。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B.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C.吾王庶几无疾病
D.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以欣赏音乐和田猎为例,先说不与民同乐会遭百姓厌弃,再谈与民同乐就会得百姓爱戴,形象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
B.孟子善于使用对比手法,把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地阐发出来,达到了很好的说理效果。
C.孟子以对话的形式切入论题,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与感染力。
D.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完全符合当今构造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我们要彻底继承下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2)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016-12-28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同步君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1课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送之门,之曰               戒:通“诫”,告诫
B.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兴起。
C.入则无法家                  拂:通“弼”,辅助。
D.于色,发于声                 征:征服。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所以心忍性
B.其筋骨
C.出则无敌国患者
D.百里奚举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人才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造就,所以人们应正确面对逆境,不能在逆境中无所作为。
B.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
C.孟子采用正反对比进行论证,最终使中心论点突出而鲜明,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既十分深刻,又让人好懂。
D.孟子的观点启示我们,人一方面要经得起苦难,要在苦难面前看到希望;另一方面也要经得起安乐,在受到荣华富贵的诱惑时,把握好自己,不丧失向上的意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17-01-03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3课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