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2-13高三下·福建漳州·阶段练习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1.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分别简要概括“自暴者”和“自弃者”的行为表现。
2.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于“仁”的各自看法。
2016-11-18更新 | 74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
15-16高三上·福建厦门·期末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


[注]①弟:同“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②为仁:践行仁德。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的共同主张。
2.对同一主张的阐述,上面两个选段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析。
2015-05-08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质检检测语文试卷
14-15高三上·福建厦门·期末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 “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孟子离娄下》)
【注】①子华:即公西赤。下文的“冉子”即冉求。②釜:一釜合当时六斗四升。下文的“庾”,一庾合当时二斗四升,下天的“秉”,一秉合当时一百六十斗。③益:增加。④与:给。⑤惠:恩惠,德惠。
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答:                                                                                     
2.公西赤能否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为什么?请综合以上选段简析。(4分
答;                                                                                     
2016-11-18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9-10高二下·福建·阶段练习
4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是尚友也。

1.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尚论古之人”的意思是:又向上追论古代的人。
B.“是尚友也”中的“尚友”指的是追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C.通过对如何交友的阐述,孟子提出了读书要“知人论世”的见解。
D.孟子以层层推进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
2.孟子说:“友也者,友其德也。”(《孟子·万章下》)请你根据这句话和上面的文字,谈谈孟子对于交友的认识。
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2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12-13高三上·福建泉州·期中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尽心上》
  【注】①易: 治理、整治。②菽粟:大豆和小米。
1.从选段来看,孟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先使老百姓 ,才能让老百姓 。(用原文词语回答,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字)
2.孟子并非只空谈“礼义兴邦”,也多次谈到经济问题,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孟子对此问题的几项措施。
答:                                                                     
                                                      
2016-11-18更新 | 855次组卷 | 3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4-15高三上·福建福州·期末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阐明“仁者无敌”的意义。“王天下“不在乎土地大小,只要国君施行仁政,百姓就会归顺。
B.施行仁政要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不占用农时,发展生产,让老百始温饱无优,不陷于水深火热中。
C.孟子认为百姓有时间深耕细作,温饱无优,就会心向国君,武器再简陋也能同仇敌忾打胜战。
D.教化百姓也是施行仁政的重要内容,教民以孝梯忠信等做人的道德修养,人民会用这些侍奉父兄尊长。
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这段文字说明有德行的人是如何对待困境的?
2014-11-18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届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