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告者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

景子曰:“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乎战?’夫岂不义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寡人就见者也(     )   (2)不能(     )
(3)吾何乎哉(     )          (4)乡党莫如齿(     )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闻王命遂不果
A.夫岂不义曾子言之
B.自反不缩
C.或相倍蓰无算者
D.不挟兄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4.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孟子不朝见齐王的原因。
2021-02-17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师徒唯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为者也。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时,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今尝计军上:竹箭、羽旄、幄幕、甲盾、瞂鉣,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不可胜数。又与矛、戟、戈、剑、乘车,其列往碎折靡弊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牛马,肥而往,瘠而反,往死亡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涂道之修远,粮食辍绝而不继,百姓死者,不可胜数也。与其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时,饥饱之不节,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则是鬼神之丧其主后,亦不可胜数。

国家发政,夺民之,废民之利,若此甚众,然而何为为之?曰:我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故为之。子墨子言曰:计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攻此不用锐,且无杀,而徒得此然也?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且可得也。今万乘之国,虚数于千,不胜而入;广衍数于万,不胜而辟。然则土地者,所有余也;王民者,所不足也。今尽王民之死,严下上之患,以争虚城,则是弃所不足,而重所有余也。为政若此,非国之务者也。

(节选自《墨子·非攻》)

材料二: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告子》)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师A徒唯毋兴起B冬行C恐寒D夏行E恐暑F此不可G以H冬夏为者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资财,费用,与《老子》四章中“当其无,有车之用”的“用”意思相同。
B.事,侍奉,与《〈论语〉十二章》中“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的“事”意思不同。
C.三军,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与现代三军的意义完全不同。
D.是,这,与《孟子·公孙丑上》中“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的“是”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政者认为战争可以让他们获得战胜的名声,让他们获得利益,因此即使荒废百姓的收益也要发动战争。
B.墨子认为大国统治者舍弃自己本来就缺少的人民,增加自己本来就多余的土地,不是治国的要务。
C.宋牼听说秦楚交战,打算前往楚国,希望通过陈述交战不符合仁义之道来劝说秦、楚两国停止战争。
D.孟子认为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都完全心怀仁义而去掉利害来互相对待,这样能够使天下归服。
4.把材料中画横线及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两则材料中,墨子和孟子都不同意发动战争,其原因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2024-02-29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而已矣。成覵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今滕,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餌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然友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诚在我。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B.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C.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D.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道一而已矣”与“相与为一”(《过秦论》)两句中的“一”含义不同。
B.“绝长补短”与“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两句中的“绝”含义不同。
C.“固所自尽也”与“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尽”含义相同。
D.“然友反命”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两句中的“反”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主张性善,开口不离尧舜,他赞同颜渊的观点,舜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是什么样的人,有作为的人都像那样。
B.对滕文公想办好父亲的丧事,孟子很是肯定,他主张守礼尽孝,实行三年的丧礼,并说从天子到庶民,夏商周三代都如此。
C.面对朝臣百官反对行三年之丧,担忧百官不能尽心竭力辅佐自己,滕文公善于寻求外援,再次派然友登门向孟子求教。
D.滕文公听从了孟子的建议,行不他求,亲身示范,居丧庐五个月,不曾颁布任何命令和禁令,最终赢得了百官和族人认可。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2)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4 .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挺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俄,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材料二: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B.寡人,即寡德之人,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古代帝王对自己的谦称。
C.地方,古代地理观念,谓地呈方形,这里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土地方圆。
D.孝悌,孝,指还报父母的爱;弟,指敬爱兄长。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3.下列对这两篇文章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均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说服力强,充分体现了孟子的论辩艺术和语言特色。
B.两篇文章均以谈话为主,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仁政爱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人民归顺,就能天下无敌。
C.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首先批评了梁惠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为战死者报仇雪恨,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D.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孟子一开始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说他没有国君的样子,但孟子仍耐着性子向他讲仁政爱民的思想。
4.请将以下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2)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2023-08-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由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选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乙】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B.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C.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D.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尧舜时期已然出现,西周开始全面革新、完善和推行,春秋后期礼崩乐坏,二儒家作为三代礼乐文化的继承者和接受者,“守礼”“复礼”,后世更是崇尚“礼”。
B.子夏,擅长文典,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和德行突出的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口才比较突出的宰予,子贡;精通政事的子路,冉有;擅长文献典籍的子游并称“孔门十哲”。
C.寡人,天下没有能够与之并列的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沿袭了诸侯寡人的谦称,晋人喜欢以之自称,唐朝以后,只准皇帝用寡人作谦称。
D.孝悌忠信,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是孔子德育的精髓,也是人生“八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悌忠义,礼义廉耻”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命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孔子认为孝顺父母就是要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如果父母有错,也只能稍微规劝,即使规劝无效,仍应该和颜悦色恭顺他们,不能把怒气挂在脸上。
B.乙文中,孟子分析了梁惠王丧师失子,兵挫地削而施暴政,并论述了用棍棒和刀子杀人,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是无效的,借此来劝其施行“仁政”。
C.乙文的论证由小及大,从举例入手,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排比的句式,全文逻辑谨严,层层深入,气势磅礴,成为后世典范。
D.通过甲、乙两篇文章不难看出,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孝敬父母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都是合乎“礼”的要求,这是“仁政”带来的好处。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
(2)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译文:
6 . 文言文学习有一个非常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制作卡片。卡片既便于整理积累,又方便取阅、复习。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三张文言文学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项知识有误,请分别找出来。
1.卡片一:一词多义——故(     
A.交情:君安与项伯有(《鸿门宴》)
B.本来:此物非西产(《促织》)
C.特意:遣将守关者(《鸿门宴》)
D.事故:盘庚不为怨者而改其度(《答司马谏议书》
2.卡片二:文化常识(     
A.冠者,即成年人。古代男女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并取“字”,如“君实”就是司马光行冠礼时所取之字。
B.古代乘车,尊者在左,驾车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或担任警卫,叫做“参乘”,亦称“车右”。樊哙就做过刘邦的参乘。
C.三驱,古王者田猎之制,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田猎时三面驱赶猎物,让开一面,不过分捕杀,以显示有好生之德。
D.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官员。“以授之于有司”中的“有司”,即可理解为“负有专责的官吏”。
3.卡片三:特殊句式及翻译(     
A.原句: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
句式:宾语前置句。
翻译:我没有听说过这些事。
B.原句: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句式:状语后置句。
翻译:能够在此地又见到将军。
C.原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句式:定语后置句。
翻译:一个好事的少年在村中驯养着一只蟋蟀。
D.原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句式:被动句、省略句。
翻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敌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2020-08-04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完成下面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好战,以战喻。                                请:请允许我
B.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或者
C.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                  走:跑,这里指逃跑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之义                  悌:敬爱兄长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填然鼓,兵刃既接                                      ②申以孝悌之义
B.①移粟于河内                                                ②百亩之田,勿夺
C.①狗彘食人食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D.①鸡豚狗彘之畜,失其时                                ②王如知此,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因为他在灾年能够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
B.“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是说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
C.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自己关于王道的最高理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021-07-2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万章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孟子曰:汤居毫,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毫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复仇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二: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节选自《孟子·万童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的序号写在答题卡上。
为其A杀是童子B而征之C四海之内D皆曰E非F富天下也G为匹夫H复仇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疆必载质”与“质胜文则野”(《论语·雍也》)两句中的“质”字含义不同,
B.牺牲,文中指供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用来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C.四海,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亦泛指天下。
D.“反复之而不听”与“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两句中的“复”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霄询问古代君子是否做言,孟子不但肯定地回答,还引用《传》上的记载和公明仪的言论加以佐证,指出士失掉官位就好比诸侯失去国家。
B.汤居住在毫地,与葛国相邻,葛伯放纵无道,不祭祀祖先,汤多次帮助他,送他牛羊,派人替他耕种,但他不但不心存感激,反而残暴无道。
C.万章担心宋国施行仁政会遭到齐楚两国厌恶甚至攻击,对此,孟子以汤征葛为例说明如果行仁政就会受到百姓拥护,完全没有必要畏惧齐楚。
D.戴盈之表示目前赋税太轻,要提高税率,征收关市赋税,等到明年就完全实行。孟子以攘鸡为喻,指出这样做不合道义,定会加速国家灭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2)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
5.孟子是怎样看待“卿”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2024-03-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科素质调研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故曰: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教以人伦。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注】①许行:先秦农家代表人物。②廛(chán):住所、房屋。③甑(zèng):蒸食器具,盛物瓦器、器皿。④爨(cuàn):烧火做饭;炉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B.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C.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D.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耒耜而自宋之膝”与“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负”字含义不同。
B.“自织之与”与“丘不与易也”(《论语·徽子》)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
C.“固不可耕且为也”与“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D.“故曰:或劳心,或劳力”与“或百步而后止”(《孟子·梁惠王上》)两句中的“或”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滕文公接纳了许行、陈相等人,但他没有真正推行许行、陈相主张的儒家“仁政”,不能与人民一起耕作来养活自己。
B.孟子认为,既然农夫拿粮食交换器具,不是损害陶工冶匠的利益;那么陶工冶匠拿他们的器具交换粮食,也没有损害农夫的利益。
C.孟子反对农家的主张,但并没有先提出自己的主张,而是从日常生活问起,摆事实,讲道理,阐明了社会分工的必然性。
D.孟子最后痛斥陈相兄弟,认为他们背叛了老师陈良,若按照许行的主张行事,会使大家都做弄虚作假的事,不能治理好国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10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1.“天下有道”之“道”意思是________,“独行其道”之“道”意思是________
2.综合以上材料,试分析儒家对“富贵”与“贫贱”的认识。
2020-02-05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