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二)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三)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颡:额头。②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惠王自称魏国为晋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和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孟子》一书共七篇,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B.乡党,泛指乡里、家乡;也可指乡族朋友,文中指后者。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之乡党。
C.孝悌,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兄长。儒家非常重视“孝悌”之义,把它看作是实行“仁”的重要条件。
D.梁惠王,即战国时魏惠王魏罃,因秦国的压力,魏惠王曾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魏也被称为梁,“惠”是其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中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正是因为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们本身所固有的,所以施行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对于人性孟子也重视后天努力的作用,在文段一中他说人们如果能够扩充四端,便足以安定天下,反之就连侍奉父母都成问题。
C.文段三中孟子告诉梁惠王要实施“仁政”,只需减省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打败秦楚。
D.文段三中孟子为了让梁惠王进一步相信自己的治国良方——施行仁政是无敌于天下的,他还帮助梁惠王具体分析了敌国的致命弱点。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2)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2022-01-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李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 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 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史,而在萧墙之内也。”

(二)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挺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无后乎!’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一洒②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比:替②洒:同“洗”,雪耻。③耨:nòu,除草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疾夫金曰欲之而必为之       辞:找借口。
B.始作俑者,无后乎                    其:代词,这些人。
C.省刑罚,税敛                           薄:减轻。
D.壮者以暇口修其孝悌忠信             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兽相食,且人                            以小易大,彼知之
B.既之,则安之                                欲辟土地,秦楚
C.谁与王敌                                      人之力不及此
D.其象人而用之也                            吾见其难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乃尔是过与?
A.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B.百姓之不见保
C.王无异于白姓之以王为爱也
D.夫晋,何厌之有?
4.下列对选文(一)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意思是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替战死的人洗雪前耻。梁惠王的这句话实则是希望孟子能给自己提供战胜别国的方法。
B.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圣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对于以人形俑殉葬的人,孔子尚且严厉指费,那么统治者以政杀民,更应该被指责。
C.文段使用了对比和类比的手法,以用器物杀人与用暴政杀民作对比,以施行仁政之后国家的社会局面与敌国暴政残民人心尽失的社会局面作类比。
D.孟子规劝梁惠王实行仁政以收民心,以得民心之仁道征伐失民心之无道,则将无敌于天下。
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3)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4)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东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021-03-19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丹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告者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

景子曰:“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乎战?’夫岂不义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寡人就见者也(     )   (2)不能(     )
(3)吾何乎哉(     )          (4)乡党莫如齿(     )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闻王命遂不果
A.夫岂不义曾子言之
B.自反不缩
C.或相倍蓰无算者
D.不挟兄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4.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孟子不朝见齐王的原因。
2021-02-17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1-22高一上·安徽·开学考试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单于使卫律召苏武受辞。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苏武传》,有删改)


[注]①辞:口供,受辞即受审讯。②膏:肥美滋润,这里用作动词。③北海:匈奴北部边境,今贝加尔湖。④羝(dī):公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
(2)尔而与之
(3)使卫律召苏武
(4)匈奴以为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单于愈益欲降,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3.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请结合甲文内容举例说明。
4.请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苏武是不是孟子心中坚守“本心”之人。
2021-09-03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5 .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章句上》)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礼记·中庸》)

1.“亲亲而仁民”与孔子_______的待人基本原则相一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达到了儒家______思想的绝佳境界。
2.习近平指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在实现这一愿望过程中,我们能吸取哪些经验。
2021-12-0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取材于《孟子·公孙丑上》)

(乙)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苑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取材于《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营窟:洞窟。②闲:捍卫。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B.自者也                                贼:偷窃
C.邪说暴行又                         作:兴起
D.不吾言矣                            易:改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坏宫室为污池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                      其心
C.人有是四端也                            天下生久矣
D.有是四端自谓不能者                      昔者禹抑洪水天下平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孟子认为,哀痛、怜悯之心是仁的萌芽,是“不忍人之心”的表现。
B.甲文中,孟子否定了“怵惕恻隐之心”产生的三种原因,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C.乙文中,孟子认为孔子作《春秋》一书意在警戒杨朱、墨翟这样的乱臣贼子。
D.乙文中,孟子认为自己是为了承续圣人的功业而不得不跟人辩论,并非好辩。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2)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5.请从甲、乙两文中各选1个运用比喻的句子,简析其论证效果。
2021-11-03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 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 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二)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挺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一洒②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比:替②洒:同“洗”,雪耻。③耨:nòu,除草
1.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B.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C.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兽相食,且人        以小易大,彼知之
B.来之,则安之          东封郑,又欲肆其东封
C.谁与王敌             人之力不及此
D.为象人而用之也        还也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属皆且为所虏
A.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B.百姓之不见保
C.王无异于白姓之以王为爱也
D.夫晋,何厌之有?
4.下列对选文(一)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意思是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替战死的人洗雪前耻。梁惠王的这句话实则是希望孟子能给自己提供战胜别国的方法。
B.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圣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对于以人形俑殉葬的人,孔子尚且严厉指费,那么统治者以政杀民,更应该被指责。
C.文段使用了对比和类比的手法,以用器物杀人与用暴政杀民作对比,以施行仁政之后国家的社会局面与敌国暴政残民人心尽失的社会局面作类比。
D.孟子规劝梁惠王实行仁政以收民心,以得民心之仁道征伐失民心之无道,则将无敌于天下。
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2021-04-1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材料二;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材料三:孟子曰: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注】①容光:指能够容纳光线的小缝隙。②成章。指事物达到一定阶段或有一定规模。
1.第一则材料中“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艺”的意思是__________
2.综合以上材料,试分析儒家对君子“志于道”的认识。
2021-12-0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2021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 ①梃:木棒。②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惠王自称晋国。③耨:锄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即寡德之人,是秦始皇之前君主的自称,春秋战国时常用。被封为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
B.“俑”是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孔子赞成用俑殉葬,“始作俑者”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C.“孝悌”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后来成为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D.“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也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再三战败,一心一意只想雪耻复仇,“愿比死者壹洒之”体现了其爱民之心。
B.在文中,孟子认为只有法治清明、减轻刑罚,降低赋税、藏富于民,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
C.孟子提出的“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体现了其“仁政”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教民”。
D.孟子通过对“彼夺其民时”一针见血的分析,得出只有“仁者”才会无敌于天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2)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2021-06-1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项训练一-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由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选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乙】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B.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C.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D.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尧舜时期已然出现,西周开始全面革新、完善和推行,春秋后期礼崩乐坏,二儒家作为三代礼乐文化的继承者和接受者,“守礼”“复礼”,后世更是崇尚“礼”。
B.子夏,擅长文典,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和德行突出的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口才比较突出的宰予,子贡;精通政事的子路,冉有;擅长文献典籍的子游并称“孔门十哲”。
C.寡人,天下没有能够与之并列的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沿袭了诸侯寡人的谦称,晋人喜欢以之自称,唐朝以后,只准皇帝用寡人作谦称。
D.孝悌忠信,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是孔子德育的精髓,也是人生“八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悌忠义,礼义廉耻”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命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孔子认为孝顺父母就是要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如果父母有错,也只能稍微规劝,即使规劝无效,仍应该和颜悦色恭顺他们,不能把怒气挂在脸上。
B.乙文中,孟子分析了梁惠王丧师失子,兵挫地削而施暴政,并论述了用棍棒和刀子杀人,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是无效的,借此来劝其施行“仁政”。
C.乙文的论证由小及大,从举例入手,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排比的句式,全文逻辑谨严,层层深入,气势磅礴,成为后世典范。
D.通过甲、乙两篇文章不难看出,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孝敬父母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都是合乎“礼”的要求,这是“仁政”带来的好处。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
(2)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译文: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