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狗、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C.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黄河以南为河外。
B.豚、彘:古时农家所养禽畜。“豚”指大猪,“彘”指小猪。
C.庠序:古代学校名称。《孟子》记载,商(殷)称学校为序,周代称学校为庠。
D.孝悌:孟子认为,孝顺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孝和悌是仁义的基础。
3.下列对甲、乙两段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两段都针对仁政的具体内容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在论述中尽显情理之真,道理之实,体现了孟子的语言艺术。
B.两段的语言都气势浩然,整散结合,纵横恣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严谨,读起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C.甲文孟子从梁惠王感兴趣的战争入手,提出了实行王道的具体策略,强调实施仁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D.乙文侧重于谈物质文明的重要性,说明要对百姓实施礼义教化,必须先有满足其基本生存的固定产业。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5.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提出“仁政”主张,请概括孟子“仁政”的主要内容并简述其意义。
2021-05-25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南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王之乎     许:认可
B.王请            度:思量
C.欲土地,朝秦、楚       辟:开辟
D.我虽不,请尝试之       敏:敏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钧”,古代重量单位,四十斤为一钧,成语“千钧一发”中的“千钧”和本文中的“百钧”都是表示力量非常沉重。
B.“诗”,即《诗经》,西汉汉武帝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先秦诸子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其中的句子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C.“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后泛指天下,本文也是此意。
D.“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即京城、国都,后来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的地方则称为“四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急于在战国的纷争中成就一番霸业。他一见孟子就提出齐桓晋文的话题,表现出他渴望向“春秋五霸”学习如何施仁政而夺天下。
B.齐宣王在向孟子求教时态度谦虚而且真诚。他开始有问必答,后来“笑而不言”,这其实反映了他欲霸天下而又不那么理直气壮的心态。
C.孟子使用设喻类比的方法成功说服齐宣王。他用“举百钧”和“察秋毫”的比喻,让齐宣王真正明白了统一天下必须推恩到百姓的道理。
D.孟子说理始终抓住齐宣王欲王天下的心理。他首先呈现了“莫之能御”的美好结果,然后说明行王道并不难,最后指出霸道带来的危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2022-07-2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十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3 . (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将军与臣有:同“隙”,嫌隙。B.范增数项王:以目示意。
C.谷不可食也:尽。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布通告。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剑舞                           斧斤时入山林
B.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   王道始也
C.得复见将军                 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D.而谋动干戈邦内             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3.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B.树之以桑。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沛公安在。
4.下列选项对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一)刘邦到了鸿门,说了一番谎话,使得项羽扬扬得意。项羽不仅原谅了刘邦,还请他喝酒,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
B.选段(一)中孔子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眼光一语道破了季氏的阴谋,同时也有力地批驳了冉有的观点。
C.选段(二)孟子向梁惠王宣讲王道,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孟子认为只要这些事情解决了,“王道”理想就实现了。
D.选段(二)彰显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同时他还重视后天的教化,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显示出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021-10-12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卓越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中高职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B.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C.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D.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国君的自称还有“孤”“朕”等。
B.“河内”“河东”分别指黄河以北、黄河以东的地方。与今天的泛指不同,古时的“河”大多专指黄河;“江”大多专指长江,“江阴”,就是长江南岸地区。
C.“庠”和“序”都指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庠序”是地方乡学。
D.“诗书”这里指的是儒家的典籍《诗经》和《尚书》。《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尚书》,又称《书经》。《诗经》《尚书》与《礼记》《乐经》《春秋》合称“五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认为自己比起别的国家的君王在治理国家方面更加费尽心力,但是他的国家却不见人口增多,所以他感到疑惑。
B.孟子主张统治者要行“仁政”,也就是行“王道”。行“王道”有两个阶段:一是顺应自然,满足人民基本生活保障;二是要大力发展生产,让百姓过上富足生活,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礼义,孟子的主张在今天仍有着积极意义。
C.孟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崇尚武力,靠战争来扩张土地,追逐利益的时代,注定了孟子的以德治天下的主张并不受统治者的待见,虽然这样,孟子却能践行自己的人格主张,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
D.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在阐述“王道之始”时,连用排偶句,气势充沛;表现在内容上是举例子,摆事实,如为了驳斥统治者“涂有饿莩”却归罪年成不好时,摆了“刺人而杀之”归罪武器的事实,说服力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以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
2021-04-30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度哉?

(《论语·为政》)

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孟子·梁惠王下》)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习惯兴趣等三个方面来考察一个人的。
2.指出孔孟考察人的角度有何不同,并简要评析。
2021-05-20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名校联盟高三3月新高考研究卷语文试题(三)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胀,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荀子·子道》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孟子·离娄上》)

1.“色难”中的“色”的含义是___________ ,“馔”的意思是 __________
2.简析孔子和孟子的孝道。
2021-05-0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三4月“山水联盟”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乙]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则移其民於河东       凶:收成不好
B.填然                              鼓:战鼓
C.谨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学校
D.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教导
2.与“直不百步耳”的“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B.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D.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
3.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①养生丧死无憾     ②不违农时     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
4.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5.翻译下列句子。
(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21-09-19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4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20-21高一下·江苏·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何以异哉
B.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何以异哉
C.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奸利之何以异哉
D.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何以异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国君的自称还有“孤”“朕”等。
B.“河内”“河东”分别指黄河以北、黄河以东的地方。与今天的泛指不同,古时的“河”大多专指黄何;“江”大多专指长江,“江阴”,就是长江南岸地区。
C.“庠”和“序”都指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庠”,周代叫“序”,“庠序”是地方乡学。
D.“诗书这里指的是儒家的典籍《诗经》和《尚书》。《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尚书》,又称《书经》。《诗经》《尚书》与《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认为自己比起别的国家的君王在治理国家方面更加费尽心力,但是他的国家却不见人口增多,所以他感到疑惑。
B.孟子主张统治者要行“仁政”,也就是行“王道”。行“王道”有两个阶段:一是顺应自然,满足人民基本生活保障;二是要大力发展生产,让百姓过上富足生活,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礼义,孟子的主张在今天仍有着积极意义。
C.孟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崇尚武力,靠战争来扩张土地,追逐利益的时代,注定了孟子的以德治天下的主张并不受统治者的待见,虽然这样,孟子却能践行自己的人格主张,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
D.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在阐述“王道之始”时,连用排偶句,气势充沛;表现在内容上是举例子,摆事实,如为了驳斥统治者“涂有饿莩”却归罪年成不好时,摆了“刺人而杀之”归罪武器的事实,说服力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以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
5.简述孟子思想不能被诸侯王采用的原因。
2021-03-31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第六中学高一3月月考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节选自《论语》)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注】 ①介:只有一只脚。一说“介”当作“兀”,失去一足的意思。②蕲(qí):祈求,希望。③秦失(yì):亦写作秦佚,老聃的朋友。④县解:天然的解脱;县:同“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B.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C.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D.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必闻                         家:大夫的封地
B.无辞让之心                      辞让:谦逊推让
C.自者也                         贼:伤害
D.是遁天                       倍:加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蕲畜樊中                  相与枕藉舟中
B.人皆有不忍人            有是四端也
C.天与,人与                  皆出于此乎
D.必有不蕲言               吾尝终日思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读书人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追求虚名,即名实相符,表里如一,才能通达,只有通达了,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
B.乙文以“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C.庄子用“薪尽火传”来说明,人的精神、思想、人格的生命之火一旦点燃,就要一直地传递下去而永无穷尽,人生的真正意义也就在此。
D.三篇选文都看出作者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政治思想,内容充实,论证的条例清晰,充分展现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真谛、精髓。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
2021-12-0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各题。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之善,故民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足以妻子                 蓄:供养
B.明君民之产                 制:限制
C.百亩之田,勿其时       夺:耽误
D.乐岁终身苦                  乐岁:丰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民从之也轻                 ②鸡、豚、狗、彘
③然后从刑之                    ④然后驱之善
A.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而”字也相同
B.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而”字不同
C.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而”字也不同
D.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而”字相同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在文章这个部分提出了自己的“仁政”的主张,这正是孟子的目的所在。
B.孟子在谈话中首先从“养”“教”两个方面概述了“仁政”的基本内容,这二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
C.为了进一步说服齐宣王,孟子在谈话中提出了从田宅桑畜直到礼义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图。
D.孟子的这一番话,充分体现了善于论辩、富有气势的特点。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21-04-27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