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司马迁(前145-前9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栾布者,梁人也。始粱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亨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粱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亨。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B.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C.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D.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卖意思是劫掠贩卖,“略”与《六国论》“始有远略”的“略”字含义不同。
B.祠而哭之指祭奠哭吊他,“祠”与《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祠”字含义相同。
C.微彭王意思是如果没有彭王,“微”与《陈情表》“猥以微贱”的“微”字含义不同。
D.牺牲指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牺牲”与《曹刿论战》“牺牲玉帛”的“牺牲”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栾布早年坎坷,曾做过佣工,也曾被卖到燕地为奴,因为主人报仇而被举荐为将军,又在战中被俘后被赎出做了大夫。
B.栾布知恩图报,梁王彭越与他有交情,也曾有恩于他,当彭越被以谋反罪诛灭三族后,他不顾禁令,冒死去哭吊彭越。
C.栾布即将被烹时对皇上慷慨陈词,为彭越作辩解,他陈述了彭越在楚汉战争之时的功绩,且认为彭越连谋反的迹象都没有。
D.栾布认为,富贵时要快意恩仇,对他有恩的,他优厚地去报答,对他有仇怨的,他按照法令规定去除掉他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
(2)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
2023-09-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高(完)中C、D类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诸侯图鲁矣                  图:谋算。
B.大臣未附                         附:附和。
C.却三晋                            却:打退。
D.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坐:因……而获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力都与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2023-07-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淳于髡,齐人也。博闻强记,学无所主。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然而承意观色为务。客有见髡于梁惠王,患王屏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客以谓髡。髡曰:“固也,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复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客具以报王,王大骇,曰:“嗟乎,淳于先生诚圣人也!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后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谢去。于是送以安车驾驷,束帛加璧,黄金百镒。终身不仕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馋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业子思之门人                                                  受业:跟随老师学习
B.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迂远:不切合实际
C.独坐而再见                                                         再见:又一次接见他
D.终身不仕                                                                      不仕:不做官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
B.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
C.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
D.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的学说当时没有因君采纳实行,不是孟子的学说不好,是因为当时的诸侯争霸,不重视武力就会被吞并,也就是说,没有条件实行。
B.淳于髡一言不发,是因为他对梁惠王心在骏马和歌伎身上却没有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说对自己不够尊重,很有意见。
C.淳于髡才华横溢,彻底折服了梁惠王,但他并不想以此求得个一官半职,这一点,就是今天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
D.作者对于荀卿,谈到了他总结儒、墨、道三家得失从而改造儒学的功绩,并说明他同样遭遇坎坷而坚守正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
(2)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2022-10-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市天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学习效果监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梁孝王来朝,因病免,客游梁。居数岁,著子虚之。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其卒章归结为节俭,因以讽谏。奏之天子,天子大悦,以为郎。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徼。还报天子,天子大说。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大臣亦以为然。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已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相如病甚,为一卷书,言封禅事。相如既死,使者奏其书,天子异之。

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不已亏乎?

(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
B.《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
C.《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速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
D.《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速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汉族传统复姓之一,本为官名,掌管边防军务,后成为担任该职人的后代的姓。
B.赋,古代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不同朝代有不同称谓。
C.负弩矢,古代迎接贵宾之礼,指身背弩弓与箭在车驾前开路,表示对达官显宦的尊敬。
D.黎庶,起初分别是指奴隶社会中奴隶身份的劳动者和自由人,后借指普通的平民大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相如不羡慕官职爵位,两次托病,第一次是在孝景帝时期,托病免去了武骑常侍一职,第二次是武帝时期,托病在家闲居。
B.司马相如非常擅长写赋,因为赋写得好,武帝特意召见了他,他又专门为武帝写了天子游猎赋,也受到了武帝的极大赞赏。
C.司马相如针对邛、筰之地提出的建议得到了武帝认可,但遭到了多方的反对,在奉命出使这些地方之前,他写文章委婉加以反驳。
D.司马相如的文章得到了太史公的赞美,认为几无瑕疵,文章最终落到倡导节俭的要旨上,这与《诗经》的讽谏作用没什么不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徼。
(2)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不已亏乎?
2022-08-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参乘。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列大夫。复常从,从攻城阳,先登。下户牖,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间爵。攻武关,至霸上,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哙曰:“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明日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孝惠六年,樊哙,谥为武侯。子伉代侯,而伉母吕须亦为临光侯。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明日/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
B.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明日/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
C.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明日/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
D.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明日/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古时可指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也可指显贵子弟或官称,本文中取前者意。
B.参乘,亦作“骖乘”。当时的古人乘车时,尊者居右,参乘在车左陪乘,负责安全。
C.爵,即爵位,君主制国家的贵族封号,在中国古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D.卒,是死的讳称。中国古代,皇帝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出身低微。他本来只是沛县一个杀狗卖肉的屠夫,与刘邦隐于民间,不为人所知。
B.樊哙英勇善战。他跟随刘邦南征北战,战争中常不惧伤亡,率先登城,屡次立下战功。
C.樊哙不畏强权。鸿门宴中,他面对项羽时,言辞机敏,有理有据,力助刘邦全身而退。
D.樊哙死后妻荣子贵。不仅自己被追封为武侯,他儿子也被封为代侯,妻子被封为临光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022-07-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一中平高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B.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C.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D.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意思是友善、交好,“善”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的“善”字含义相同。
B.搏髀指拍打大腿,“搏髀”与《谏逐客书》“弹筝搏髀”的“搏髀”含义相同。
C.让指责备,“让”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言不让”含义相同。
D.以为意思是认为,此处“以为”与《烛之武退秦师》 “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向冯唐询问李齐的情况,冯唐认为李齐不如廉颇、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那样的大将,也不会任用。文帝大怒。
B.冯唐告诉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朝廷内大事由帝王决断,因功赏赐之事由将军在外裁定,归来再奏报朝廷,朝廷不干预。
C.魏尚厚待军吏,威慑匈奴,因没有上报战况而被削去爵位。冯唐直言文帝法律严苛,赏轻罚重,文帝采纳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
D.汉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召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但冯唐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022-07-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市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四)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鸿门,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项伯见项羽,谢曰:“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拒山东豪杰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心疑大王也。”项羽遂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守战有功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帝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豯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有言哙党于吕氏,上一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守战有功/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帝至陈/取信/定楚
B.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守战有功/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帝至陈/取信/定楚
C.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守战有功/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帝至陈取信/定楚
D.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守战有功/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帝至陈取信/定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意为通过。“因”与《烛之武退秦师》“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字含义相同。
B.且,意为尚且。“且”与《愚公移山》“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含义不同。
C.山东,指崤山以东,与后来作为行政区域省份存在的“山东”含义不同。
D.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禁”与“紫禁城”的“禁”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他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项羽营账,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文《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而本文少了撞倒守卫、怒视项羽等细节,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一面。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刘邦重病时听到樊哙亲附吕后的议论,盛怒之下让绛侯周勃代替樊哙掌兵并要处死樊哙,但陈平因为害怕吕后的权势而把他放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曰:“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是日,微哙入营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022-07-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救陈,于城父       军: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
C.夫子盖少                            贬:降低
D.是有国者之                         丑:丑陋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B.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C.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D.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2)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2022-06-2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市天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二)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D.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射:中国古代“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礼、易、射、御、书、数——之一。“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
C.良家子:汉代规定应强制服役的七种人以及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不能从军,其余人家子女被视为良家子,他们方可从军。这也是区分民众良贱的等级界线。
D.中贵人:中国古代帝王所宠幸的近臣,也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在贫贱的时候品行并不高尚,受到很多人的厌恶。他经常寄人篱下,受人欺侮、耻笑。
B.李广爱兵如子,与士卒同甘共苦,很得军队爱戴,再加上骁勇善战,所以能威震匈奴,被称为飞将军。
C.李广作为将领能做到处乱不惊。李广带了百余名骑兵去追击三个匈奴人,后来却遇到了几千名匈奴骑兵,手下被吓得惊慌失措,他却下令下马解鞍来迷惑敌军。
D.李广出兵雁门关遭遇兵败而被俘,被押解途中得以逃脱。因损失惨重,本人又被俘虏,应被处以死刑,后来得到他人帮助而被贬为普通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2)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2022-06-1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
D.“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在西汉汉文帝前,指墨、劓、刖、宫、大辟;隋唐之后,则指笞、杖、徒、流、弃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
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C.李斯的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他致使李斯被捕入狱。李斯叹惜三位效忠昏君而死的名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不应该。
D.斯被判腰斩,跟他的中子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中子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中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已。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齐桓晋文之事》)
2022-06-10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