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贺(790-81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①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②齐州:中州,即中国。

1.下列关于本诗风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宏阔新奇B.直率奔放
C.变幻怪谲D.委婉清丽
2.以下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以“梦天”为题,全诗紧扣住“梦”来抒写情感。
B.开头四句写梦中上天,在变幻的月色中飘然走进月宫。
C.第五、六句写在月宫回头看人世,看到人间迅速变化。
D.最后两句写诗人从梦中醒来眺望大海,抒发悲凉感慨。
3.同为写梦,本诗和《梦游天姥吟留别》在艺术和主题上都有不同,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则文学短评。
2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体裁是____________;题材应该归为____________;作者李贺被称为“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大量运用了鲜明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表现了想象中的边塞风光和战争风云。
B.次句通过渲染双方收兵后战场的景象,以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C.“半卷红旗”一句,写出了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应战仓促,战况危急的场面。
D.从尾句的内容来看,此诗借用黄金台的典故表达“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含义。
3.“燕脂”一词,现写作“____________”;在诗中形容____________
4.诗中的“临易水”既点出了____________;也表现了将士____________的情感。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请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对诗句进行鉴赏。
2022-07-02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大堤曲

[唐] 李贺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青云教绾 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莲风起,江畔春。

大堤上,留北人。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有删节)


【注释】①绾:系结。音wǎn。   ②珰:古代妇女的耳饰。音dāng。
1.下面的诗歌与本诗形式上完全不同的是(       
A.李贺《李凭箜篌引》B.白居易《琵琶行》
C.高适《燕歌行》D.李商隐《锦瑟》
2.下面对本诗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       
A.本诗主人公是一位女性,她所挽留的“北人”就是后文去往襄阳道之人。
B.本诗描写人物之美的手法,有视觉、嗅觉,有比喻,有比拟,角度多变。
C.本诗“江畔春”与“绿浦归帆”相呼应,既点出时令,也表达了思想内容。
D.本诗中“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通过主人公之口真切地表达了挽留之意。
3.请联系全诗内容,赏析最后两句的艺术效果。
2022-05-05更新 | 42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