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贺(790-81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①元和初年,朝廷以避父“晋肃”名讳为理由,剥夺了李贺的科举考试资格,之后诗人创作了这首诗歌。②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③主父:《汉书》载,主父偃擅长纵横之术,游历入关后请人举荐出仕,无果;不久财尽则“诸侯宾客多厌之”。④马周:《旧唐书》载,马周投宿新丰时被旅店主人轻视,仍悠然独酌,后至长安当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马周代替常何条陈二十余事,皆合太宗心意,后被授监察御史。⑤迷魂: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此处指执迷不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构思别致,主客对答,情节性强,先总写劝酒场面,接着写客人表白心怀,于是主人再次劝酒致辞,客人再作回应。
B.“主父”二句使用了主父偃入关后不得任用,资财匮乏,屡遭白眼的典故,客人以之自比,“困不归”寄寓无限愤怒之意。
C.“吾闻”二句使用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投宿新丰的典故,马周当时处境或比主父偃更狼狈,这从“天荒地老无人识”的夸张表达中可推知。
D.“空将”二句引用了马周后来代写条陈,合太宗心意而被提拔的典故,但事实上马周并未“直犯龙颜”,主人如此表述大有言外之意。
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2019-03-2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人教版高一必修4第二单元检测卷(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安乐宫

李 贺

深井桐乌起,尚复牵清水。

未盥邵陵瓜,瓶中弄长翠。

新成安乐宫,宫如凤凰翅。

歌回蜡板鸣,左倌提壶使。

绿蘩悲水曲,菜萸别秋子。

[注释]①安乐宫:三国时期,吴国所筑官殿,在武昌。②邵陵瓜;一说东陵瓜。召平,秦东陵侯,秦亡,于长安东城种瓜。③左倌(guān):汉恒帝时宦官,封上蔡侯。④绿蘩:绿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汲水,惊起了深井边桐树上乌鸦,动静结合,写出安乐宫如今破败的景象。
B.运用典故,写安乐宫中的水如今只能在瓶中泛着绿色涟漪,表达昔盛今衰之感
C.宫殿精美,歌声回响,拍板声悦耳,内侍忙碌,展现了安乐宫昔时的繁华盛况。
D.虽同为怀古作品,但此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
2.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寒风变春柳”“烟濛濛”等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叠词的使用富有音韵美。
D.本诗前半主要描写场景,后半主要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018-12-2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客 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2018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018-10-14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从早上、白天、傍晚到深夜依次展开描写,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晨到晚上的美好景致。
B.颈联从近处着笔,视听结合,自然亲切。“度”写出了钟声的传递感,“悬”表现了缺月浮于山头的姿态。
C.“沙头敲石火”描写捕鱼人在河滩击石取火“烧竹照渔船”紧承上句,交代击石取火是为了替渔船照明。
D.诗人在诗中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暗含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无奈之情
2.请赏析“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的精妙之处。
2018-08-0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日照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018-06-09更新 | 9214次组卷 | 8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的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车等。⑤裂帛:家信。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的“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了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2018-04-2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两句用“吴丝”“蜀桐”突出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借箜篌构造精良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B.诗的前四句虽然交代了弹奏的时间、地点、人物,但却并未按一般的顺序来写,而是先写琴、写声,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之力,“空山凝云”一句,更有以实写虚之妙。
C.诗的七、八两句用语平实,说的是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就连皇帝也被乐声打动,突出了箜篌声的高亢嘹亮,李凭弹奏箜篌技艺的高超。
D.“梦入”两句,用“老”和“瘦”两个看似干枯的字眼修饰鱼蚊,突出本己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鱼蛟,竟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E.整首诗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和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既表达了对李凭演奏技艺的赞赏,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思。
2.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