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贺(790-81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吴地之丝,蜀地之桐,指出箜篌制作材料的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高秋”交代李凭弹箜篌的时间。
B.第二句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该句以虚写实,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C.前四句诗人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D.诗的最后六句,诗人运用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琵琶行》都是描写音乐的名篇,请从艺术手法方面分析它们共同的特点。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开门见山,以“吴丝”“蜀桐”突出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借此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娴熟。
B.前四句先写琴、声,再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C.“梦入”两句,用“老”和“瘦”突出羸弱乏力的鱼龙竟伴着音乐腾跃起舞,形象地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D.诗人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和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既表达了对李凭技艺的赞赏,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思。
2.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是如何摹写琴声及其效果的。
2022-02-09更新 | 496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颖师琴歌(节选)

李贺

别浦云归桂花渚, 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 越王夜起游天姥。

竺僧前立当吾门, 梵宫真相眉棱尊。

凉馆闻弦惊病客, 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 奉礼官卑复何益。


【注】①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善于弹琴的僧人,他曾向李贺请歌(求诗)。②李贺体弱多病,一生怀才不遇,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作此诗时诗人卧病在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前四句借助神奇瑰丽的想象,来摹写音乐旋律的变化。
B.这首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刻画乐声。
C.诗歌中描写了颖师的外貌,他眉角分明,有梵宫真相的庄严。
D.颖师的演奏让病中的诗人离席而起,让王公卿相也应声高歌。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2021-11-1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李贺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①吴钩,刀名。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②若个,哪个。③络脑,马笼头。
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它是什么?
2.《南园》和《马诗》表达感情的方式有何不同?
2020-12-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两句用“吴丝”“蜀桐”突出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借箜篌构造精良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B.诗的前四句虽然交代了弹奏的时间、地点、人物,但却并未按一般的顺序来写,而是先写琴、写声,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之力,“空山凝云”一句,更有以实写虚之妙。
C.诗的七、八两句用语平实,说的是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就连皇帝也被乐声打动,突出了箜篌声的高亢嘹亮,李凭弹奏箜篌技艺的高超。
D.“梦入”两句,用“老”和“瘦”两个看似干枯的字眼修饰鱼蚊,突出本己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鱼蛟,竟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E.整首诗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和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既表达了对李凭演奏技艺的赞赏,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思。
2.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小题。

出城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注】①出城:离京。李贺应举赴京却因父亲的名讳未能应进士科举考试。此诗是李贺离京时所作。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首句描绘了一幅凄冷的画面:雪花飘飘,但桂花在大雪覆盖下,开得稀稀落落。
B.“啼乌被弹归”是诗人以被打伤的归鸦喻自己应试失败、失意而归的境况。
C.瘦驴上孤单的身影,帽带低垂,颔联刻画了诗人归途中落寞孤单的形象。
D.“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塂悲”是虚写,抒发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E.尾联想象自己看到镜中妻子因重逢而流下的欢喜之泪,与颈联的情感形成对比。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2017-09-06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