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贺(790-81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食笋呈座中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昌谷北园新笋(其一)

李贺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注]①箨,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②於陵,古县名。③母笋,大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诗中首句描绘了初生之笋幼嫩的箨和香美的笋,新笋刚长出,洋溢着生机。
B.李贺诗中的笋是诗人理想化了的形象,晶洁如玉,生机勃勃,它要挣脱壳的束缚。
C.李商隐诗前两句写出了笋的珍贵,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获得无数新笋的欣喜之情。
D.李贺诗前两句重在写新笋的外形特征,后两句重在刻画新笋冲上九霄的豪情壮志。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请简要分析。
2024-04-1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小季之庐山

李贺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注】①诗歌作于元和八年。李贺因病辞官,家境窘迫,遂于洛阳寻找出路。时隔不久,他的弟弟也离开故乡前往庐山一带谋生。②石镜,即庐山山南石镜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点明了写作缘由,即诗人为将前往庐山谋生的小弟送行。小季,指排行最末的弟弟。
B.首句交代送别地点和场景,“俎豆”指饯行的菜肴。此句写出当时洛阳郊处的荒凉和衰败。
C.五、六句寓情于景,选取长船、云、石镜峰、秋夜等清冷的意象,营造了凄凉孤寂的氛围。
D.诗歌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后六句借助想象描摹离别后弟弟的情形,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2.诗中写到“老马”和“小雁”,对表达送别之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 阅读李贺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①吴钩,刀名。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②若个,哪个。③络脑,马笼头。
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它是什么?
2.《南园》和《马诗》表达感情的方式有何不同?
2020-12-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出城

李贺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采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注]①李贺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谗落第。此诗是诗人离京时所作。
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0-09-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青神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0·江西南昌·一模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弄

(唐)李贺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𪩘红嵯峨。

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

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贴寒玉。


注释:①吴歈:吴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天上叠𪩘红嵯峨”一句以“𪩘”比喻云霞,“叠”、“红”、“嵯峨”三个词从数量、色彩和形状方面对“𪩘”作了描绘。
B.颔联写水上的微风、岸边的云霭等仿佛从竹林中“生”出,既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又表现了自然景物的变化。
C.颈联的前一句化用晋朝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莼羹、鲈鱼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也想弃官归隐的念头。
D.全诗以时间为序,描绘了江边的诸多景物,暗示气温下降、光线变弱的过程,表现了大自然昼夜转换之际的奇妙景观。
2.赏析诗歌尾联的表现手法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异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2.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D.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从早上、白天、傍晚到深夜依次展开描写,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晨到晚上的美好景致。
B.颈联从近处着笔,视听结合,自然亲切。“度”写出了钟声的传递感,“悬”表现了缺月浮于山头的姿态。
C.“沙头敲石火”描写捕鱼人在河滩击石取火“烧竹照渔船”紧承上句,交代击石取火是为了替渔船照明。
D.诗人在诗中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暗含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无奈之情。
2.诗中哪一句的写法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鸡鸣桑树颠”的写法相同?请结合全诗简析其表达效果。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出于《战国策》“冯谖弹铁而歌。”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颔联下句“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倾向。
B.首联下句“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D.尾联的“屡弹铗”意为自己虽然不能返家,却可以像冯媛那样弹唱悲凉慷慨的铗歌,并且还可以“时裂帛”,在忧伤中仍不乏豪放洒脱之情。
2.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书”,与本诗尾联中的“裂帛”都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2019-06-0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人教版高一必修3第一单元检测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