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贺(790-81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进酒

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注释】①小槽:古时制酒器中的一个部件,酒由此缓缓流出。指酿酒。②真珠:喻酒色的柔润莹洁。③玉脂泣:比喻油脂在烹煮时发出的声音。④鼍(tuó)鼓:用鼍皮制作的鼓。鼍:扬子鳄。⑤刘伶:晋人,“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著有《酒德颂》。
1.下列选项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五句写酒宴之华贵丰盛:杯是“琉璃钟”,酒是“琥珀浓”“真珠红”,厨中肴馔是 “烹龙炮凤”,宴庭陈设为“罗帏绣幕”。物象华美,色泽瑰丽,令人心醉。
B.中间四个三字句写宴上歌舞音乐,在遣词造句上更加奇妙。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描写得尽态极妍。
C.“桃花乱落如红雨”,用形象的语言说明“青春日将暮”,生命没有给人们多少欢乐的日子,要及时行乐。
D.结尾二句猛作翻转,出现了“坟上土”的惨淡形象,劝人们不要像刘伶一样终日醉酒,最后因酗酒而死。
2.结合作品,将李贺的《将进酒》与李白的《将进酒》作比较,说说它们所表达的主题有何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释】①这是李贺为梦境或纯因艺术幻想而创作的诗篇。梦天:梦游天上。②老兔寒蟾:月中的白兔和蟾蜍。④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④“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这里指东海上的三座山。⑤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后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
B.首联是说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
C.“鸾佩”句是说在月宫中“我”在桂花飘香的路上遇见仙女。
D.尾联是说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2.简要分析《梦天》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2022-01-2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③平原客:“平原”指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之地,故云“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裁剪丝帛以写家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阶层,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2.同学们初中学过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2020·江西南昌·一模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弄

(唐)李贺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𪩘红嵯峨。

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

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贴寒玉。


注释:①吴歈:吴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天上叠𪩘红嵯峨”一句以“𪩘”比喻云霞,“叠”、“红”、“嵯峨”三个词从数量、色彩和形状方面对“𪩘”作了描绘。
B.颔联写水上的微风、岸边的云霭等仿佛从竹林中“生”出,既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又表现了自然景物的变化。
C.颈联的前一句化用晋朝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莼羹、鲈鱼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也想弃官归隐的念头。
D.全诗以时间为序,描绘了江边的诸多景物,暗示气温下降、光线变弱的过程,表现了大自然昼夜转换之际的奇妙景观。
2.赏析诗歌尾联的表现手法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异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2.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