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敏晤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圣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后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俄转中书舍人。于是天子荒纵宰相不才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居易被遇宪宗时,事无不言,多听可,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所蕴不能施,乃放意文酒。既复用,又皆幼君,偃蹇益不合,居官辄病去,遂无立功名意。东都所居履道里,疏沼种树,构石楼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为之传。暮节惑浮屠道尤甚,至经月不食荤,称香山居士。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初,颇以规讽得失,及其多,更下偶俗好,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鸡林行贾售其国相,率篇易一金,甚伪者,相辄能辩之。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后敏中为相,请谥,有司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于是天子A荒纵B宰相C不才D赏罚E失所宜F坐视贼无G能为
2.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易敏晤绝人”与“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绝”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与“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并序)》)两句句式不同。
C.“非所以发扬圣德也”与“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所以”意义和用法相同。
D.“事无不言,多见听可”与“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两句中“见”意义和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况倚仗自己的才华很少推重认可他人,但非常赏识白居易,他对白居易的评价正面表现了白居易在文章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在与宪宗谈论中直接指出皇帝错误,宪宗一定要斥贬他。在李绛劝诫后,皇帝醒悟,对待白居易像过去那样。
C.武元衡被杀后,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请求迅速捕捉凶犯,洗刷朝廷的耻辱。宰相嫌他越职,因而不高兴。
D.白居易工于诗歌,创作颇丰,当时士人争相传诵,甚至被鸡林行商卖给他们的国相,一篇诗歌大概能换一金。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
(2)暮节惑浮屠道尤甚,至经月不食荤,称香山居士。
5.白居易在《寄唐生》中写“惟歌生民病”,他关心民生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概括。
2023-11-2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太白,其先隋末以罪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年,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②,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注】①李邕:诗人、书法家。②审言:杜甫的祖父杜审言。③扬雄、枚皋:西汉文学家。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帝A坐B沈C香D子E亭F意G有H所I感J欲K得L白M为N乐O章P召Q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初年,唐玄宗的年号有先天、开元、天宝,“天宝初年”属于古代帝王年号纪年法。
B.徙,徙居,搬家,迁徙。也指流徙,即古代的流放刑罚,流放有罪之人到边远的地区。
C.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的意义多有关联。对他人称名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D.六经,指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来他得到玄宗厚爱,多次被宴请,可他狂骜不驯,常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
B.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杜甫进献三篇赋。
C.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他借醉酒让高力士脱靴。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D.杜甫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也体现出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2023-11-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天子哀怜之。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祝。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沿袭。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芒,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宋代〕宋祁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B.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C.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D.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材”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其用法与《沁园春·长沙》“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粪土”是一样的。
B.“伏天子哀怜之”的“惟”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惟觉时之枕席”的意思不同。
C.“客耒阳”的“因”可理解为“于是、就”,与《琵琶行》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不同。
D.“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羸服,指破旧的衣服,和“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的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之后困居长安。
B.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大力赞扬自己。
C.杜甫和房琬是平民之交,房琬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免了宰相职务;杜甫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老友,严武统领剑南时,上表推荐他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很多时候对杜甫的放肆行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却恨杜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
(2)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5.杜甫在给皇帝的赋颂中,认为自己该受重用的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3-11-2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行六七里。潮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之僧智仙也。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来此,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半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材料二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掇幽芳而荫A乔木B风霜C冰雪D刻露E清秀F四时之景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之者谁                  遂书以其亭焉
B.望蔚然而深秀者     来此
C.山水之                  其地僻而事简
D.行六七里               之僧智仙也
3.下面有关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分别交待了“醉翁亭”“丰乐亭”得名的原因。
B.选段中的乙文对四季景物进行了描写,甲文则侧重于由远及近的描绘。
C.甲乙两文最大特点是借写景抒情,情景交融,从中流淌出作者丰富的情感。
D.甲乙两文所表达的主题不同,甲文主要表达饮酒之乐,乙文主要表达丰年之乐。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2)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5.有人说《醉翁亭记》让人跟着醉,《丰乐亭记》则让人跟着乐,两文不愧为传世的姊妹篇。请据节选部分内容,推测概括欧阳修“乐”的理由。
2023-11-2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颍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点明时节,并交代了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新阳”二句,选取新阳、野水作为典型意象,突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季节特点。
C.“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二句,“知者谁”和“吾独知之”为自问自答。
D.结尾写诗人远离了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也照应了题目“归田”二字。
2.诗中“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与《归园田居(其一)》在写景上有相似之处,请从动与静的角度对两首诗加以赏析。
2023-11-2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

材料二: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迁,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②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B.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C.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D.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男子20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恃才所推可”与“无适俗韵”(《归园田居》)两句中的“少”字含义不同。
C.“权贵有嫌其位”与“予官二年”(《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出”字含义不同。
D.元和,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B.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正是品行不好,所以不得重用。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风格平易,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
D.白居易擅长写诗,认为诗可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几类,其中的杂律诗不为他所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2)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
5.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顾况对白居易的态度先后有何不同,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3-11-21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福清京师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敏晤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诊。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断句,写出断句处的序号。
今若假①以名器②四方③闻之④皆谓陛下⑤得所献⑥与宰相
2.下列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居易以为”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的“以为”含义相同。
B.文中“出为州刺史”与“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的“出”含义相同。
C.文中“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去”含义相同。
D.文中“虽中被斥,晚益不衰”与“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中的“益”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他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D.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按内容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5.白居易身居“言路”,多次进谏,请简要概括其每次进谏的原因。
2023-11-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白,字太白。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年六十余。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有删改)

材料二: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选自《唐才子传·李白》,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时宋若思A将吴兵三千B赴河南C道D寻阳E释囚F辟为参谋G未几H辞职。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古人除了使用帝王年号纪年,还常使用干支纪年。
B.故,因此、所以,与《归园田居(其一)》中“池鱼思故渊”的“故”词义不同。
C.为,表示被动,与《琵琶行并序》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的“为”词义不同。
D.卒,死,古代表示死的隐晦说法很多,如不禄、薨、崩,其中“薨”指帝王之死。
3.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里推举有道科,李白不应举;益州长史苏颋见到李白而感到奇异,认为他已能比肩司马相如;后来李白到了长安,贺知章称赞他的诗文。
B.唐玄宗诏命李白为翰林院供奉,皇帝曾突然心有感慨,想叫李白撰制乐章,于是召他入宫,当时李白已经醉倒,他稍稍醒酒后挥笔成文。
C.永王李璘兵败,李白应当被处死。郭子仪为李白赎罪,皇帝就下诏将李白流放夜郎。恰逢大赦,李白回到寻阳,又因事获罪而下狱。
D.李白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审问,李白在供词中写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等。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2)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5.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李白的形象。
2023-11-19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十一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报,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①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②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置死称述,涉近讦激,递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③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④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诗歌,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

注:行在,本作“行在所”,古代封建皇帝所在的地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李奇其才       奇:对……感到惊奇
B.擢河西尉,不       拜:拜谢
C.臣赖绪业,自七岁   属:写
D.禄山乱,天子入蜀       会:适逢,正赶上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陛下忍弃乎       ②臣叹功名未就
B.①帝奇,使待制集贤院   ②天下幸,非臣独蒙
C.①又客董廷兰       ②武世旧,待甫甚善
D.①高不切       ②陛下果委相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
B.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进谏者)的言路。
C.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杜甫看见的严武,有时不带帽子,而且性格褊狭放诞
D.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杜甫)曾经随同李白和高适路过卞州,饮酒醉了登上歌舞台,情绪激昂地写怀古的诗歌
4.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杜甫积极进取的一项是(       
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
③陛下果委而相之       ④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⑤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⑥甫放旷不自检
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⑥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为了摆脱贫困状态、成就功名,一心为朝廷效力,因而多次献上歌功颂德的文章,他的文章果真打动了皇帝。
B.杜甫为房琯辩护,认为房琯是宰相的儿子,是位学术精纯的儒者,有才能,重情义,但他的缺点是生性过于简慢,希望君主“罪细,不宜免大臣”。
C.唐玄宗很看重杜甫,命令宰相考查杜甫的文章,提拔他为河西尉。杜甫觉得这个官太小,因此没有接受。后在玄宗祭祀于太清宫期间杜甫献上了三篇赋,又极力赞扬自己的文才,才被提拔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正是因为他矢志不渝的忠君报国思想,以及“数尝寇乱”,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他的诗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2)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
2023-11-1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茂昭本名升云,德宗时赐今名,字丰明。少沈毅,颇通书传。孝忠时,累擢检校工部尚书。孝忠卒,帝拜邕王谅为义武军节度大使,以茂昭为留后,封延德郡王。后二年,为节度使。弟昇璘薄王武俊为人,座上嫚骂,武俊怒,袭义丰、安喜、无极,掠万馀人,茂昭婴城,遣人厚谢,乃止。久之,入朝,为帝从容言河朔事,帝竦听,曰:“恨见卿晚!”召宴麟德殿,赐良马、甲第、器币优具,诏其子克礼尚晋康郡主。帝方倚之经置北方,会崩,故茂昭每入临,辄哀不自胜。

顺宗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遣之镇,赐女乐二人,固辞,车至第门,茂昭引诏使辞曰:“天子女乐,非臣下所宜见。昔汾阳、咸宁、西平、北平皆有大功,故当是赐。今下臣述职以朝,奈何滥赏?后日有立功之臣,陛下何以加之?”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既还,王承宗叛,诏河东、河中、振武、义武合军为恒州北道招讨,茂昭治廪厩,列亭候,平易道路,以待西军。承宗以骑二万逾木刀沟与王师薄战,茂昭躬擐甲为前锋,令其子克让、从子克俭与诸军分左右翼绕贼,大败之,承宗几危。会有诏班师,加检校太尉,兼太子太傅。

乃请举宗还朝,表数上,帝乃许。北镇遣客间说,皆不纳。诏左庶子任迪简为行军司马,乘驿往代。茂昭奉两州符节、管钥、图籍归之。先敕妻子上道,戒曰:“吾使尔曹出易,庶后世不为污俗所染。”未半道,迎拜兼中书令,充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至京师,双日开延英,对五刻罢。又表迁坟墓于京兆,许之。明年,疽发于首卒,年五十,册赠太师,曰献武。帝思其忠,擢诸子皆要职,岁给绢二千匹。

(节选自《新唐书·张茂昭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B.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C.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D.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B.河朔,泛指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汉武帝曾建立城池实施管理,名为朔方。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
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给予的称号,或褒或贬或同情,始于西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茂昭沉稳刚毅,有礼有节。他的弟弟得罪了王武俊,招致王武俊发兵攻击,张茂昭环城固守,并派人用重礼谢罪,王武俊才停止进攻。
B.茂昭忠于朝廷,深受器重。唐德宗授任他检校工部尚书并升任为节度使;唐顺宗赐予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派他去节镇,赏赐女乐二人。
C.张茂昭驰骋疆场,身先士卒。在与王承宗的作战中,张茂昭亲自披甲作为前锋,命令儿子张克让、侄子张克俭与诸军分左右翼包围贼兵,大败贼兵。
D.张茂昭镇守节镇,平叛有方。王承宗反叛,张茂昭修治粮仓马厩,建立驿亭候馆,平整道路,准备就绪后,张茂昭率军越过木刀沟,大败王承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俊怒,袭义丰、安喜、无极,掠万馀人,茂昭婴城,遣人厚谢,乃止。
(2)乃请举宗还朝,表数上,帝乃许。
5.原文最后说“帝思其忠”,请从文中找出能够证明张茂昭“忠”的事例。
2023-11-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毛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