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年未及冠,授朝散郎,献颂阙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节选自《新唐书·王勃传》)


[注]①擿:挑,挑出。②阙:帝王所居之处,朝廷。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献颂阙下_____________       寤,援笔成篇_____________
2.王勃有奇才,文中有哪些体现?
2022-08-3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与“宴酣之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是(     
A.何陋之有B.辍耕之垄上C.邻人之孀妻D.渔人甚异之
2.对第一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的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至于”一词把文章把推进一层,有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2020-12-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2020-10-15更新 | 588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帝尝怪:“舜造漆器,禹雕其俎,谏者十余不止,小物何必尔邪?”遂良曰:“雕琢害农事,纂绣伤女工,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帝咨美之。

薛延陀①请婚,帝已纳其聘,复绝之。遂良曰:“信为万事本,百姓所归。故文王许枯骨而不违,仲尼去食存信,贵之也。数遣使请婚于朝,陛下既开许,为御北门受献食。今一朝自为进退,所惜少,所失多,亏信夷狄,方生嫌恨,惟陛下裁幸。”

高宗即位,进拜尚书右仆射。帝将立武昭仪,召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及遂良人。或谓无忌当先谏,遂良曰:“太尉,国元舅,有不如意,使上有弃亲之讥。”又谓绩上所重,当进,曰:“不可。司空,国元勋,有不如意,使上有斥功臣之嫌。”曰:“吾奉遗诏,若不尽愚,无以下见先帝。”既入,帝曰:“罪莫大于绝嗣,皇后无子,今欲立昭仪,谓何?”遂良曰:“皇后无它过,不可废。”武氏立,乃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徙桂州,未几,贬爱州刺史。遂良内忧祸,恐死不能自明,乃上表。帝昏懦牵于武后,讫不省。岁余,卒,年六十三。德宗追赠太尉。

(《新唐书列传·褚遂良》)


注释:①薛延陀,中国北方古代民族。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最初在漠北土拉河流域,从事游牧,役属于突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
B.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
C.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
D.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为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
B.“陛下”原指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C.左迁,平调官职,犹言转迁,即“调职”。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
D.追赠,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是朝廷对有贡献的官员在其死后授予某种官职、称号的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褚遂良精于书法,造诣深厚。唐太宗收集王羲之的旧帖,惟独褚遂良能指明臣民进献旧贴的出处,辨明真伪。
B.褚遂良秉笔直书,刚直不阿。他如实记录皇帝的言行,唐太宗想看看有关自己言行的记录,褚遂良委婉地拒绝。
C.褚遂良推崇信诺,反对违约。认为诚信是成就万事的根本,也是百姓所归依的道德标准,强调以信义安抚夷狄。
D.褚遂良忠于职守,敢于谏诤。即使明知劝谏有可能触怒皇帝,给自己带来惩罚甚至是杀身之祸,也能挺身而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奉遗诏,若不尽愚,无以下见先帝。
(2)遂良内忧祸,恐死不能自明,乃上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师古,字籀,其先琅邪临沂人。师古少博览,精故训学,善属文。仁寿中,李纲荐之,授安养尉。尚书左仆射杨素见其年弱,谓曰:“安养,剧县。子何以治之?”师古曰:“割鸡未用牛刀。”素惊其言大,后果以干治闻。时薛道衡为襄州总管,佳其才,每作文章,令指摘疵短。高祖入关,谒见长春宫,授朝散大夫,累迁中书舍人,专典机密。师古性敏给,明练治体。方军国务多,诏令一出其手,册奏之工,当时未有及者。太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封琅琊县男,以母丧解。服除,还官。岁余,坐公事免。帝尝叹《五经》去圣远传习浸讹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既成悉诏诸儒议于是各执所习共非诘师古师古辄引晋、宋旧文,随方晓答,谊据该明,出其悟表,人人叹服。帝因颁所定书于天下,学者赖之。俄拜秘书少监,专刊正事,古篇奇字世所惑者,讨析申熟,必畅本源。然多引后生与雠校,抑素流,先贵势,虽商贾富室子,亦窜选中,由是素议薄之,斥为郴州刺史。未行,帝惜其才,让曰:“卿之学,信可称者,而事亲居官,朕无闻焉。今日之行,自谁取之?念卿曩经任使,朕不忍弃,后宜自戒。”师古谢罪,复留为故官。师古性简峭,视辈行傲然,罕所推接。既负其才,早见驱策,意望甚高。及是频被谴,仕益不进,罔然丧沮,乃阖门谢宾客,巾褐裙帔,放情萧散,为林墟之适。多藏古图画、器物、书帖,亦性所笃爱。十九年,从征辽,道病卒,年六十五,曰戴。

(选自《新唐书·儒学·颜师古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尝叹/《五经》去圣远/传习浸讹/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既成/悉诏诸儒议/于是各执/所习共非诘师古/
B.帝尝叹/《五经》去圣远传习浸讹/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既成/悉诏诸儒议/于是各执/所习共非/诘师古/
C.帝尝叹《五经》去圣远/传习浸讹/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既成/悉诏诸儒议/于是各执所习/共非诘师古/
D.帝尝叹《五经》/去圣远传习浸讹/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既成/悉诏诸儒议/于是各执所习/共非诘师古/
2.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训,也称“训诂”,解释古书中词语的意义,如《毛诗故训传》中的“故训”就是这个意思。
B.服除,意思是服丧期满。古代朝廷官员在任期间如父母去世,则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C.巾褐,头巾和褐衣,古代平民的服装。古代常以服饰象征身份,表示平民百姓的还有:布衣、缊袍、冠盖等。
D.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称号以褒贬善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师古很有才干。他精通故训之学,对于治理安养这个政务繁重的县,他信心十足,最终果然治理有方。
B.颜师古博学善辩。面对群儒的质问,颜师古引经据典、随机应变,阐发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人人为之叹服。
C.颜师古知错能改。在聆听了唐太宗的教诲后,他主动弥补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错误,最终留任原职。
D.颜师古性情洒脱。当频频受到贬斥,官职不能升迁后,他闭门谢客,享受放情山林、收藏古籍器物的闲适之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薛道衡为襄州总管,佳其才,每作文章,令指摘疵短。
(2)卿之学,信可称者,而事亲居官,朕无闻焉。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20-06-0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 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漏受命,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诏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捍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注释)逆旅:旅馆,客舍。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C.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属于古时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卯、辰,属于十天干,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纪年。中国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
C.觐谒,即入觐,是古代政治礼节,专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
D.中书,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清代沿明制,于内阁置中书若干人。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中书职能通常为辅佐主官,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他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
B.高崇文爱护百姓,率军进入成都时,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务秋毫无犯。
C.高崇文明辨是非,穿戴很破烂的穷苦的叛乱者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都保住了性命。
D.高崇文恃功而侈,把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和机巧工匠都擅自带走,又不懂朝廷的礼仪制度,不敢入朝觐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1)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019-06-1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咬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咬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咬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B.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C.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D.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B.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之为“河东”。
C.祖道,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饯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有“既祖,取道”。
D.驰驿,指官员入朝或奉差出京,由沿途地方官按驿站供给役夫与马匹粮食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论者遗憾他家庭不够富裕,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咬施以廷杖;他对裴仙先也同样如此,却遭到张说的反对。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2019-06-05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1课 反对党八股(节选)-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注】①梠:野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                                        奇:认为……奇特
B.严武之,有时不冠                       过:拜访
C.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地形险恶
D.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谒肃宗彭原郡                                冰,水为之,而寒
B.严挺之有此儿                                今其智反不能及
C.甫以家避乱荆、楚                         冬,丁令盗武牛羊
D.暴水所阻                                      秦王赵王击缶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课本中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是汉武帝首创。
B.“布衣”,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故常以“布衣”借指平民百姓。
C.韩愈的《师说》中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汉代司马迁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其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019-06-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5月)段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玄宗在东都酺①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德秀益知名。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③。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④。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选自《新唐书•元德秀传》)


注:①酺:合聚饮食。②笥:盛衣物的竹器。③爨:烧煮,烧火做饭。④饫:饱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
B.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
C.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
D.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
2.下列各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
B.我国古代的纪年法常见的有王公年次纪年、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天宝”属于年号纪年。
C.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D.古代的免职可以称“除”“夺”“黜”“罢”“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德秀非常孝顺母亲。年少时父亲去世,他侍奉母亲很尽心,不离左右,背着母亲到京城应考;母亲死后,服丧期间,他就住在母亲墓旁,不食盐酪,坐卧不用垫子席子。
B.元德秀对侄子非常慈爱。他自己没有结婚,把侄子当做自己的儿子看待,侄子幼小时父母死了,无钱请乳母,他就亲自喂养,侄子大了,又要给他娶亲。
C.元德秀淡泊名利,生活简单。他的俸禄,全部散给穷人,离任后定居山水间,住处不建院墙,门不上锁,长年食不果腹,有时几天不生火做饭,喜欢喝酒弹琴。
D.元德秀做事敢于担当。任鲁山县令时,有个关在狱里的小偷得知有虎肆虐,请求“格虎自赎”,别人劝他不要相信小偷,他却冒着自己会获罪的风险同意了。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2)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
2019-05-14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 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 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 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1.下列对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拜:授予官职
B.禄山乱,天子入蜀                    会:适逢
C.帝乃解。甫,且称                    谢:辞谢
D.甫家寓鄜,弥年艰                    窭:贫穷
2.下列各项加下划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数上赋颂,高自称道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文章显中宗时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往依                                   积土成山,风雨兴
D.严挺之有此儿                      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A.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B.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C.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D.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4.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
2019-05-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