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磨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其丧,辍视朝一日,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天下之疑                 释:消除
B.由是宰相意                 忤:违背
C.永和遣人以利动公       阴:暗中
D.天子愍然,其丧          临:临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       利乘便,宰割天下
B.边兵新败好水                    寄蜉蝣天地
C.不宜小故置之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贵显不忘俭约                    生,何面目以归汉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磨/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B.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磨/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C.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磨/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D.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磨/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公讳,与“私讳”相对,意谓避君王之讳。
B.夷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
C.三司,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D.赠,古代皇帝为在职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称号。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
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          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尧臣仗义执言。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而被贬官,王尧臣为其申辩,认为不应因小小的缘故弃之不用。
B.王尧臣见解独到。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建议,后得到印证。
C.王尧臣为官清正。宦官张永和为借公家之名收取百姓房钱,谋求私利,派人贿赂王尧臣,被王尧臣执意拒绝。
D.王尧臣忠心为国。临终前,他口授弟弟写下了最后奏章,建议皇上要以宗庙为重,心怀皇嗣未立的忧虑,这令皇上颇为感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
8.文章第二段,对于王尧臣的建议,出现“多格不行”“悉见施行”的不同结果。请结合本文阐明原因。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稆,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甫性褊躁,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义代武镇成都,英义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义,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表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遇甚       隆:优厚B.与田畯野老相   狎:纵
C.审言       迨:等到D.拔泥涂之久辱   泥涂:指地位低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甫其家避乱荆、楚       遂自投汨罗
B.高自称道       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C.陛下忍弃之       无忘乃父之志
D.严挺之有此儿       见犯死,重负国
3.下列选项中和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为暴水所阻
A.故内惑于郑袖B.方正之不容也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4.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年间,杜甫奏赋三篇,因文章写的好,受到玄宗赏识,新、旧唐书中对此事都有记载,一详一略,互为补充。
B.杜甫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在房琯因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时,极力上疏救助。
C.自严武故去后,杜甫先后游东蜀、过江陵、居耒阳,生活更加漂泊无定。
D.《旧唐书》与《新唐书》都对杜甫放旷不羁的性格有所记载,所不同的是,《旧唐书》侧重写其纵酒放诞,而《新唐书》则侧重写其旷达守节。
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黍离之悲,意思是指自己不能够得到朝廷重用,心怀忧伤之意。《扬州慢》中“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便是此义,其源典出自《诗经·王风》。
B.古时十二时辰分别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时辰: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子时就相当于现在的23点至1点,依此类推。
C.“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即农历七月七日,又称“乞巧节”;“下九”即农历每月十九日,古代妇女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D.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对应不同地区的各个山峰,称为分野。例如参、井分别是蜀和秦的分野。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2)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伏惟天子哀怜之。
2022-06-06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答。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颍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春回大地,暖阳让肥沃的土壤复苏,春水流淌潋滟生辉,新阳、野水作为典型意象,突出春的季节特点。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而“胡不归”又巧妙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
D.诗歌结尾写诗人远离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而且照应了题目“归田”二字。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表达作者哪些情感?
2022-06-02更新 | 4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寄题沙溪宝锡院

欧阳修

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夸。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

酿酒烹鸡留醉客,鸣机织苎遍山家。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

【注】①宝锡院:寺庙名,在欧阳修的家乡江西吉州。②无生:佛教语,不生不灭。③坐结跏:佛教坐禅之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十分喜爱自己的家乡,认为一切都是美好的,还曾写诗向“北人”夸赞自己的家乡。
B.“酿酒烹鸡留醉客”一句表现了当地民风奢侈,与陆游“丰年留客足鸡豚”意思相近。
C.诗人着一“遍”字,形象地再现了当地家家户户织苎的景象,表现出了百姓勤劳的品质。
D.诗作在赞美家乡的同时也赞颂了僧人,全诗角度新、构思巧,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题赠诗。
(2)“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有人在阅读本诗后,对尾联为什么会出现“野僧”而感到疑惑,请你结合全诗,为其解惑。
2022-05-18更新 | 3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二模(质量调查二)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稆,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甫性褊躁,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义代武镇成都,英义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义,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厌余,残膏賸馥,沾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节选自宋祁《杜甫传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遇甚       隆:优厚B.与田畯野老相       狎:放纵
C.审言          迨:等到D.沾后人多矣             丐:给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甫其家避乱荆、楚       既自心为形役
B.高自称道君                 我降
C.陛下忍弃之                 皆出于此乎
D.甫厌余                       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4.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境遇的一项是(     
①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②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③自负薪采稆,儿女饿殍者数人
④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       ⑤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⑥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A.③⑤⑥B.①②③C.①④⑥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年间,杜甫奏赋三篇,因文章写的好,受到玄宗赏识,新、旧唐书中对此事都有记载,一详一略,互为补充。
B.杜甫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在房琯因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时,极力上疏救助。
C.自严武故去后,杜甫先后游东蜀、过江陵、居耒阳,生活更加漂泊无定。
D.杜甫的诗歌意境雄浑开阔,善于铺陈时事,对格律押韵的把握非常精深,古今诗体兼擅长。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2)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
7.结合文本,概括杜甫为人和为文的特点。
2022-04-06更新 | 3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庄宗幸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庄宗还洛,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新五代史·伶官传第二十五》)

材料二: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得免去。庄宗尝与群优戏于庭,四顾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颊。庄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惊骇,共持新磨诘曰:“汝奈何批天子颊?”新磨对曰:“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复谁呼邪!”于是左右皆笑,庄宗大喜,赐新磨甚厚。新磨尝奏事殿中,殿中多恶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新磨倚柱而呼曰:“陛下毋纵儿女啮人!”庄宗家世夷狄,夷狄之人讳狗,故新磨以此讥之。庄宗大怒,弯弓注矢将射之,新磨急呼曰:“陛下无杀臣!臣与陛下为一体,杀之不祥!”庄宗大惊,问其故,对曰:“陛下开国,改元同光,天下皆谓陛下同光帝。且同,铜也,若杀敬新磨,则同无光矣。”庄宗大笑,乃释之。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

(《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节)

1.下面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尔之赀:用光。
B.稼穑:耕种收割。
C.赐新磨甚厚:给予。
D.而不闻其佗过恶:过分可恶。
2.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门高优名也/尔无忘乃父之志
B.食肉饮酒/吞二周亡诸侯
C.焚乐器/少父任
D.县令得免去/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
B.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
C.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
D.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
4.下面有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这里是《左传》的简称。如课文中的《书》指的是《尚书》。
B.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为官宦的代称。
C.家世:谓世代相传的门第、名望或社会地位,文中指的是庄宗的家境贫寒。
D.同光帝:一位皇帝若只有一个年号,即可以年号来称谓皇帝,如明朝的“建文帝”。
5.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头记载了庄宗李存勖精通音乐、善于作曲,至今汾地、晋地这些地方还流传着庄宗谱的曲子。
B.庄宗宠信伶官,官员们在伶官面前敛声屏气,小心翼翼。也有一些无耻的官员阿附伶官,以图飞黄腾达。
C.门高由于和郭崇韬以及李存乂的关系,再加上部下王温图谋作乱,对庄宗拿他开的玩笑感到害怕,于是煽动部下叛乱。
D.材料二中敬新磨的四件轶事,既表现了庄宗对伶人的溺爱,也显示了敬新磨以谐趣的语言为民请愿的品质。
6.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2)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022-03-07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景仁,庐州合肥人也。初名茂章,少从杨行密起淮南。景仁为将骁勇刚悍,质略无威仪,临敌务以身先士卒,行密壮之。梁太祖遣子友宁攻王师范与青州,师范乞兵与行密,行密遣景仁步骑七千救师范。师范以兵背城为两栅,友宁夜击其一栅,栅中告急,景仁出战,景仁按兵不动。友宁已破一栅,连战不已。迟明,景仁度友宁兵已困,乃出战,大败之,遂斩友宁,以首报行密。是时,梁太祖方攻郓州,闻子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太祖登高望见之,得青州降人,问:饮酒者为谁?曰:王茂章也。太祖叹曰: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梁兵又败。景仁军还,梁兵急追之,景仁度不可走,遣裨将李虔裕以众一旅设伏于山下以待之,留军不行,解鞍而寝。虔裕疾呼曰:追兵至矣,宜速走,虔裕以死遏之!景仁曰:吾亦战于此也。虔裕三请,景仁乃行,而虔裕卒战死,梁兵以故不能及,而景仁全军以归。

景仁事行密,为润州团练使。行密死,子渥自宣州入立,以景仁代守宣州。渥已立,反求宣州故物,景仁惜不与,渥怒,以兵攻之。景仁奔于钱镠,镠表景仁领宣州节度使。梁太祖素识景仁,乃遣人召之,景仁间道归梁,仍以为宁国军节度使,加中书门下平章事。久之,未有以用,使参宰相班,奉朝请而已。

开平四年,以景仁为北面招讨使,将韩勍,李思安等兵伐赵;行至魏州,司天监言:太阴亏,不利行师。太祖亟召景仁等还,已而复遣之。景仁已去,太祖思术者言,驰使者止景仁于魏以待。景仁已过邢、洺,使者及至,景仁不奉诏,进营于柏乡。景仁及晋人战,大败于柏乡,景仁归诉太祖,太祖曰:吾亦知之盖韩勍、李思安轻汝为客,不从节度尔。乃罢景仁就第,后数月,悉复其官爵。

末帝立,以景仁为淮南招讨使,攻庐、寿,军过独山,山有杨行密祠,景仁再拜号泣而去。战于霍山,梁兵败走,景仁殿而力战,以故梁兵不甚败。景仁归京师。病疽卒,赠太尉。

(《新五代史·王景仁传》)

(相关链接)

渥字承天,行密长子也。行密病,渥为宣州观察使。右衙指挥使徐温私谓渥曰:今王有疾而出嫡嗣,必有奸臣之谋,若它日召子,非温使者慎无应命。涕泣温而去。行密病甚,命判官周隐作符召渥,隐虑渥幼弱不任事,劝行密用旧将有威望者代主军政,乃荐大将刘威,行密未许。温与严可求入问疾,行密以隐议告之,温等大惊,遽诣隐所计事。隐未出,而温见隐作召符犹在案上,急取遣之。渥见温使,乃行。行密卒,渥嗣立,召周隐骂曰:汝欲卖吾国者,复何面目见杨氏乎?遂杀之。以王茂章为宣州观察使。渥入也,多宣州库物以归广陵,茂章惜而不与,渥怒,命李简以兵五千围之,茂章奔于钱塘。

(《新五代史·杨行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栅中告急,景仁出战                                 趣:催促
B.行密病,渥为宣州观察使                           出:使……离开京城
C.涕泣温而去                                               谢:感谢
D.多宣州库物以归广陵                                 辇:以车运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行密遣景仁步骑七千救师范                    还矢先王,而告成功
B.以首报行密                                               竭忠尽智以事
C.景仁归诉太祖                                        而智勇多困所溺
D.渥入也,多辇宣州库物以归广陵             焚百家言,以愚黔首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景仁深得梁太祖器重的一组是(     
①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                                 ②以景仁代守宣州
③梁太祖素识景仁,乃遣人召之                                        ④使参宰相班,奉朝请而己
⑤吾亦知之,盖韩勍、李思安轻汝为客,不从节度尔             ⑥以景仁为淮南招讨使,攻庐、寿。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B.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C.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D.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一项是(     
A.青州大战,王景仁等到梁军疲乏时,趁机出兵攻击,大获全胜,杀死友宁,将其首级献给杨行密。
B.王景仁在梁太祖的优势兵力攻击下无法顺利撤退,就派遣李虔裕率军阻击追兵,最终保住主力安全撤回。
C.王景仁与晋军作战,在柏乡被打败,他回朝向梁太祖诉说了韩勍、李思安不听调度从而导致失败的情况。
D.末帝登基,王景仁担任淮南招讨使,率领部队路过独山的杨行密祠堂时,他不忘旧主,亲自进祠堂哭拜。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质略无威仪,临敌务以身先士卒,行密壮之。
2022-03-04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宋]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藏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C.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D.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3.全诗蕴含了哪些情感?请概括。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

欧阳修

海燕双来归画栋。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半醉腾腾春睡重,绿鬟堆枕香云拥。

翠被双盘金缕凤。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花里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风而“花影频移动”以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生动而又含蓄。
B.“腾腾”乃悠闲慵懒之状,这与头发堆于枕边、被子未叠的情形相吻合。
C.词的末句表明主人公直到太阳西斜还在春睡,“惊”显其蓦然醒来之态。
D.本词写景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有高有低,虚实结合,有很强的立体感。
2.这首词是怎样表达主人公的孤寂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至无所窝,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三司,然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子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子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遣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遭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树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相关链接: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所记                       愿:希望
B.覆溺之                       虞: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
D.显用之                       常:曾经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滕侯之所                    击破沛公军
B.昔舟之往来湖中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C.其有事于州者远                 庸人尚羞之
D.决三司                         纵一苇所如
3.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B.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C.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D.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4.下列全部是对修建偃虹堤的好处的相关叙述和概括的一项是(     
①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
②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③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
④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
⑤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⑥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A.①②③⑤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发书按图。
(2)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3)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7.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概括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言情怀中获得的感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