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送梅龙图公仪知杭州

(宋)欧阳修

万室东南富且繁,羡君风力有余闲。

渔樵人乐江湖外,谈笑诗成樽俎间。

日暖梨花催美酒,天寒桂子落空山。

邮筒不绝如飞翼,莫惜新篇屡往还。

注:①梅龙图公仪:梅挚,字公仪,为人心志淡泊。嘉祐二年(1057)九月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欧阳修赋此诗送行。②传说杭州灵隐寺中桂树是月宫之种,中秋之夜月宫常有桂子飘落,寺僧也能拾到。“桂子”遂成为杭州诗词中常见意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与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意思相近。
B.第三句“渔樵”代指隐居生活,写友人乐于“处江湖之远”,在地方上为官。
C.颈联对仗精工,清丽畅达,典型而传神地写出了杭州诗酒生活的闲雅之美。
D.尾联介绍了作者与友人虽然相隔两地,但是仍保持着频繁的信息交流的状况。

(2)赏析诗歌的尾联。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4-05-09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由吾不学,无为训。然重华无严父,放勋无令子,亦各由己耳。汝辈窃议,亦当云阿越不学,在天地间可嬉戏,何忽自课?幸及盛时逐岁暮,何必有所减?汝见其一耳,不全尔也。设令吾学如马、郑,亦必甚胜,复倍不如,今亦必大减。致之有由,从身上来也。汝今壮年,自勤数倍,许胜,劣及吾耳。世中比例举眼是,汝足知此,不复具言。吾在世虽乏德业,要复推排人间,数十许年,故是一旧物,人或以比数汝等耳。即化之后,若自无调度,谁复知汝事者?舍中亦有少负令誉,弱冠越超清级者,于时王家门中,优者则龙凤,劣者犹虎豹,失之后,岂龙虎之议?况吾不能汝荫,政应各自努力耳。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体尽读数百卷书耳吾今悔无所及,欲以前车诫尔后乘也。汝年入立境,方应从官,兼有室累,牵役情性,何处复得下帷如王郎时邪?为可作世中学,取过一生耳。试复三思,勿讳吾言。犹捶挞志辈,冀脱万一,未死之间,望有成就者,不知当有益否?各在尔身,己切身,岂复关吾邪?鬼唯知爱深松茂柏,宁知子弟毁誉事?因汝有感,故略叙胸怀矣。

选自王僧虔的《诫子书》

精藏于晦则明,养神于静则安。晦,所以蓄用;静,所以应动。善蓄者不竭,善应者无穷。此君子修身治人之术,然性近者得之易也。

勉诸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虽不琢以为器,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不学则舍君子而小人,可不念哉!

选自欧阳修的《诫子书》

自汝行之后,恨恨不乐,何哉?我实老矣,所汝等也,皆不在目前,意遑遑也。 人居世,忽去便过。

日月可爱也!故禹不爱尺璧而爱寸阴。时过不可还,若年大不可少也。欲汝早之,未必读书,并学作人。汝今逾郡县,越山河,离兄弟,去妻子者,欲令见举动之宜效高人远节,闻一得三。

志在“善人”,左右不可不慎,善否之要,在此际也。行止与人,务在饶之。言思乃出,行详乃动,皆用情实道理,违斯败矣。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杀身,其余无惜也。

选自王修的《诫子书》

【注】①重华:虞舜的名。②放勋:帝尧的名。③阿越:百越子弟。④马、郑:指马融和郑玄,才高博洽,为世名儒。⑤王郎:王羲之,是王僧虔的曾祖父。传说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他的草隶为古今之冠。琅琊王氏是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王家除了王羲之外,王僧虔和《诫子书》中提到的王志都是著名书法家。⑥王修是三国时代著名的贤士。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忽自课            谪:谴责
B.失之后               荫:庇佑
C.人之性因物则     迁:迁居
D.所汝等也            恃:依靠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由吾不学,无为训 /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区区不能废远
B.况吾不能汝荫 / 国以礼,其言不让
C.晦,所以蓄用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人居世,忽去便过 / 宜乎百姓谓我爱也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体尽读数百卷书耳
B.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体尽读数百卷书耳
C.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体尽读数百卷书耳
D.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体尽读数百卷书耳
4.下列文中出现文化常识和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一的“重华”、“放勋”和文三的“禹”是中国历史上三位贤明的部落首领。
B.弱冠,指的是男子二十五岁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立境,即三十岁。
C.“精藏于晦则明”中“晦”是“昏暗不明”,意同成语“韬光养晦”中的“晦”。
D.“玉不琢不成器”出自《礼记·学记》,比喻人不经过培养教育,就不能成材。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经验,在作者生活的门阀制度盛行的时代具有积极意义。
B.文二将诫子内容提升到“修身治人之术”高度,这是欧阳修的自身经历和人生体悟。
C.在王修的《诫子书》中,作者首先是以理服人,说到自己“恨恨不乐”“我实老矣”。
D.三位父亲对儿子要求不同,但三篇《诫子书》都提到“学习”或“读书”的重要性。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今悔无所及,欲以前车诫尔后乘也。
(2)此君子修身治人之术,然性近者得之易也。
(3)言思乃出,行详乃动,皆用情实道理,违斯败矣。
7.同样是饱含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盼,三篇《诫子书》的劝诫侧重点却不尽相同,请分别概括。
2024-04-05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通过“焚香”这一情景,写出了礼部试院肃穆、幽雅的考场环境。
B.诗的颔联借用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枚,以防喧哗,形容考生答题时安静的状态。
C.诗的颈联“乡里献贤先德行”一句表明道德品行是各地选送考生的首要依据。
D.诗的尾联陈述作者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拔人才的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完成。

(2)本诗的颔联中“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3)分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4-04-03更新 | 211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一)语文试卷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深虑论

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汉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则岂天道哉!

(选自《古文观止》)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高理也。故方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于智力之所不及者       出:超出
B.汉秦之孤立             惩:借鉴
C.尽其兵权             释:解除
D.彼岂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       工:使……工作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常图所难             还也
B.唐太宗闻武氏杀其子孙       赵奢伦制其兵
C.虑切此而祸兴于彼       商贾皆欲藏王之市
D.用大德,结乎天心       张胜许之,货物与常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B.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C.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D.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4.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证明“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的一组是(     
①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
②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
③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④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⑤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
⑥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②④⑥
5.下列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孝孺认为不是谋划天下大事的人考虑不周,而是天道非人的智力所能及。
B.方孝孺举了大量例子说明各朝皆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而宋太祖是例外。
C.欧阳修用庄宗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古今盛衰的观点,并引用了《尚书》句子。
D.方孝孺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是虑天下者要“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7.请梳理概括方孝孺和欧阳修关于历史教训的认知的异同。
2024-02-17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宋·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二句写诗人所居的茅舍掩映在绿荫深处。这样,既写出了环境的优美,也暗示了诗人暂时居家的际遇。
B.三、四句,麦穗迎风摇摆,蚕食桑叶窸窣可闻;含蓄地写出了小满时节的时令特点,流露出对丰收的向往与喜悦。
C.作者对“老翁”只关心收成、“饷妇”不知时节和田园美景的美好表示失望与遗憾,认为他们不解风情。
D.最后四句诗人自问自答,结构上呼应了前文中“饷妇安知时节好”,以议论的方式道出了自己历尽沧桑的感慨。

(2)赏析“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一联。
(3)分析全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
2024-02-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杜)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辞,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文本二: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李邕:诗人、书法家。②杜审言:杜甫的祖父。③杨雄、枚皋:西汉文学家。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贫不自       振:振作
B.臣赖绪业,自七岁   属:撰写,连缀
C.稍,授笔成文       解:醒酒
D.益放不自修       骜:放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数上赋颂,高自称道   我欲之梦吴越
B.自七岁属词,四十年   从师而问焉
C.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皆出于此乎
D.白犹与饮徒醉       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杜甫进献三篇赋。
B.杜甫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也体现出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C.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李白得到玄宗厚爱,多次宴请,可他狂傲不驯,常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他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等为伍,借醉酒让高力士脱靴;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5.请将下面的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2)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2024-02-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以必以能也     责:要求,求取
B.其贤以为当黜        毁:破坏
C.亦谏臣之一        效:作用
D.故辄布区区               区区:微不足道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立朝有本末                  恕乎
B.今不然                         怀王悉发国中兵
C.无妨他人堪其任者也     人又谁能以身察察
D.自足下谏官来               而自令见放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B.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C.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D.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4.下列六句分编为四组,都表现欧阳修“直言不讳”特点的一组是(       
①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 ②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③信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 ④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⑤《春秋》之法,责贤者备               ⑥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
A.①②⑥B.②③⑤C.④⑤⑥D.①③④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作者以对高司谏的耳闻和与之接触展开叙事,叙述了三次怀疑的情况,然后联系高司谏的所作所为得出“决知足下非君子”的结论,确立总的论点。
B.作者通过层层铺排对比,直接戳穿高司谏虚伪、谄媚的面皮,言辞激烈而论据充足,是书信体议论文的典范作品。
C.文章褒贬分明,直言不讳,把作者的喜怒爱憎毫无遮拦地加以表述,情愤激越,表现了一代文豪畅达的胸怀和豪迈的气节风骨。
D.范仲淹虽与欧阳修政见不和,但依然不影响欧阳修对他的欣赏和推重:正直之人遭贬,这已使有识者气愤;而小人落井下石,更令人不平。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2)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3)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2024-01-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顿首再拜   再拜:拜两拜
B.而足下其间   厕:置身
C.便其贤以为当黜   毁:破坏
D.亦谏臣之一   効:作用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立朝有本末   皆出于此乎
B.今不然   今其智反不能及
C.无妨他人堪其任者也   保民而王,莫能御也
D.足下犹能面目见士大夫   焉用亡郑陪邻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B.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C.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D.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4.下列六句分编为四组,都表现欧阳修“直言不讳”特点的一组是(     
①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 ②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③信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 ④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⑤《春秋》之法,责贤者备 ⑥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
A.①③④B.②③⑤C.④⑤⑥D.①②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作者以对高司谏的耳闻和与之接触展开叙事,叙述了三次怀疑的情况,然后联系高司谏的所作所为得出“决知足下非君子”的结论,确立总的论点。
B.范仲淹虽与欧阳修政见不和,但依然不影响欧阳修对他的欣赏和推重:正直之人遭贬,这已使有识者气愤;而小人落井下石,更令人不平。
C.作者通过层层铺排对比,直接戳穿高司谏虚伪、谄媚的面皮,言辞激烈而论据充足,是书信体议论文的典范作品。
D.文章褒贬分明,直言不讳,把作者的喜怒爱憎毫无遮拦地加以表述,情愤激越,表现了一代文豪畅达的胸怀和豪迈的气节风骨。
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
(2)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3)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7.开篇作者叙述了“三疑”,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所“疑”的分别是什么。
2023-12-2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过秦论》节选

贾谊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二)《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爱
B.追亡逐                                      北:败逃
C.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D.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丝绳、绳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然秦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②则遣从事一少牢告庙
B.①尔无忘乃父之志。                    ②吴起……廉颇、赵奢之伦制兵。
C.①而身死国灭,天下笑。             ②然后以六合家,崤函为宫。
D.①合从缔交,相为一。                 尔三矢。
3.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此三者,吾遗恨也                  ③梁,吾仇也
④请其矢,盛以锦囊             ⑤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⑦智勇多困于所溺
A.①④⑤/②③/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④/②③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4.下列句句中加点词活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梁君臣之首,
B.外连衡而诸侯//忧劳可以国,逸豫可以亡身
C.秦孝公据崤函之//一夫呼,乱者四应
D.会盟而谋秦//天下集响应
5.下列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牢,祭祀用的牲畜。
B.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
C.《过秦论》作者贾谊,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著有《新书》《论积贮书》《陈政事疏》,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
D.《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反对浮靡的时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秦论》是史论,本文总论了秦的兴起和灭亡的原因,充分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给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
B.《过秦论》通篇采用对比论证手法,集中表现在第五段。秦国的过去和现在比,陈涉与九国之师比,秦强盛之久与秦灭亡之速比,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C.《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作者立论的依据是“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D.《五代史伶官传序》意在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023-12-14更新 | 40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改右卫率府胄曾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延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旧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其母,奔救得止。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 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 而号“律诗”,竞相沿袭,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芒,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宋代〕宋祁撰)

注释:①恕、预:杜恕、杜预,杜甫的先祖。②审言:杜甫的祖父。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贫不自                              振:维持
B.庙及郊                                 飨:供奉鬼神、祭祀
C.擢河西尉,不                         拜:拜见
D.左右其母                              白:告诉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B.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C.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D.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邕对杜甫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去拜谒他。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之后,困居长安。
B.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时,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大力赞扬自己。
C.房琬受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免了宰相职务;杜甫极力上疏救助,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老友,对杜甫的放肆行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却忌恨杜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
(2)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
5.杜甫在给皇帝的赋颂中,认为自己该受重用的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3-11-1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