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景仁,庐州合肥人也。初名茂章,少从杨行密起淮南。景仁为将骁勇刚悍,质略无威仪,临敌务以身先士卒,行密壮之。梁太祖遣子友宁攻王师范与青州,师范乞兵与行密,行密遣景仁步骑七千救师范。师范以兵背城为两栅,友宁夜击其一栅,栅中告急,景仁出战,景仁按兵不动。友宁已破一栅,连战不已。迟明,景仁度友宁兵已困,乃出战,大败之,遂斩友宁,以首报行密。是时,梁太祖方攻郓州,闻子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太祖登高望见之,得青州降人,问:饮酒者为谁?曰:王茂章也。太祖叹曰: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梁兵又败。景仁军还,梁兵急追之,景仁度不可走,遣裨将李虔裕以众一旅设覆与山下以待之,留军不行,解鞍而寝。虔裕疾呼曰:追兵至矣,宜速走,虔裕以死遏之!景仁曰:吾亦战于此也。虔裕三请,景仁乃行,而虔裕卒战死,梁兵以故不能及,而景仁全军以归。

景仁事行密,为润州团练使。行密死,子渥自宣州入立,以景仁代守宣州。渥已立,反求宣州故物,景仁惜不与,渥怒,以兵攻之。景仁奔于钱镠,镠表景仁领宣州节度使。梁太祖素识景仁,乃遣人召之,景仁间道归梁,仍以为宁国军节度使,加中书门下平章事。久之,未有以用,使参宰相班,奉朝请而已。

开平四年,以景仁为北面招讨使,将韩勍,李思安等兵伐赵;行至魏州,司天监言:太阴亏,不利行师。太祖亟召景仁等还,已而复遣之。景仁已去,太祖思术者言,驰使者止景仁于魏以待。景仁已过邢、洺,使者及至,景仁不奉诏,进营于柏乡。景仁及晋人战,大败于柏乡,景仁归诉于太祖,太祖曰:吾亦知之盖韩勍、李思安轻汝为客,不从节度尔。乃罢景仁就第,后数月,悉复其官爵。

末帝立,以景仁为淮南招讨使,攻庐、寿,军过独山,山有杨行密祠,景仁再拜号泣而去。战于霍山,梁兵败走,景仁殿而力战,以故梁兵不甚败。景仁归京师。病疽卒,赠太尉。

(《新五代史·王景仁传》)

【相关链接】

渥字承天,行密长子也。行密病,渥为宣州观察使。右衙指挥使徐温私谓渥曰:今王有疾而出嫡嗣,必有奸臣之谋,若它日召子,非温使者慎无应命。涕泣温而去。行密病甚,命判官周隐作符召渥,隐虑渥幼弱不任事,劝行密用旧将有威望代主军政,乃荐大将刘威,行密未许。温与严可求入问疾,行密以隐议告之,温等大惊,遽诣隐所计事。隐未出,而温见隐作召符犹在案上,急取遣之。渥见温使,乃行。行密卒,渥嗣立,召周隐骂曰:汝欲卖吾国者,复何面目见杨氏乎?遂杀之。以王茂章为宣州观察使。之入也,多宣州库物以归广陵,茂章惜而不与,渥怒,命李简以兵五千囤之,茂章奔于钱塘。

《新五代史·杨行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栅中告急,景仁出战             趣:催促
B.行密病,为宣州观察使       出:离开京城
C.涕泣温而去             谢:辞别
D.多宣州库物以归广陵             辇:以车运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行密遣景仁步骑七千救师范       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以首报行密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劝行密用旧将有威望代主军政              群臣侍殿上,不得持尺兵
D.渥入也,多辇宣州库物以归广陵        鸡豚狗彘畜,无失其时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景仁深得梁太祖器重的一组是(     
①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             ②以景仁代守宣州
③梁太祖素识景仁,乃遣人召之             ④使参宰相班,奉朝请而己
⑤吾亦知之,盖韩勍、李思安轻汝为客,不从节度尔       ⑥以景仁为淮南招讨使,攻庐、寿。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己而复战。
B.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C.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D.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一项是(     
A.青州大战,王景仁等到梁军疲乏时,趁机出兵攻击,大获全胜,杀死友宁,将其首级献给杨行密。
B.王景仁在梁太祖的优势兵力攻击下无法顺利撤退,就派遣李虔裕率军阻击追兵,最终保住主力安全撤回。
C.王景仁与晋军作战,在柏乡被打败,他回朝向梁太祖诉说了韩勍、李思安不听调度从而导致失败的情况。
D.末帝登基,王景仁担任淮南招讨使,率领部队路过独山的杨行密祠堂时,他不忘旧主,亲自进祠堂哭拜。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略无威仪,临敌务以身先士卒,行密壮之。
(2)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
(3)虔裕疾呼曰:“追兵至矣,宜速走,虔裕以死遏之!”
7.阅读文言文材料和相关链接,分析王景仁是怎样一个人?
2021-07-28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归田园四时乐二首(其二)

欧阳修(宋)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田园乐七首(其六)

王维(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①棠梨:是一种野梨,落叶乔木。②海石榴:又名赤丹,茶花的一个品种。
1.下列对欧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夏天小满节气的田园之美,充满闲适、悠然的乡村野趣。
B.起笔工丽绚烂,描绘出一幅夏风吹拂青草,婆娑绿影掩映茅舍的景象。
C.近处麦田嫩绿的麦穗已经抽齐,在微风中摆动,像小孩那样娇憨可爱。
D.“乞身”也叫作“乞骸骨”,就是请求退隐,使骸骨归葬故乡的意思。
2.鉴赏“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3.同样是描写田园生活,两首诗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
2021-05-11更新 | 5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3 . 下列文学常识里,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绝句

B

忧劳可以兴国欧阳修《伶官传序》散文

C

临清流而赋诗苏轼《赤壁赋》骈文

D

行为偏僻性乖张曹雪芹《西江月》
A.AB.BC.CD.D
2021-04-16更新 | 3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4 .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里仁篇》中有:“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欧阳修的《朋党论》中有与之意思相仿的话:“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请分析它们表达的思想,不超过90字。
90字

2021-04-0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

欧阳修

海燕双来归画栋。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半醉腾腾春睡重,绿鬟堆枕香云拥。

翠被双盘金缕凤。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花里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风而“花影频移动”以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生动而又含蓄。
B.“腾腾”乃悠闲慵懒之状,这与头发堆于枕边、被子未叠的情形相吻合。
C.词的末句表明主人公直到太阳西斜还在春睡,“惊”显其蓦然醒来之态。
D.本词写景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有高有低,虚实结合,有很强的立体感。
2.这首词是怎样表达主人公的孤寂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6 . 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丝带、丝绳,这里指绳索
B.其意气之盛,可谓哉 壮:雄壮
C.抑其成败之迹 本:本来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自然之理也     身:自己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盛衰                                     世言晋王将终也
B.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皆背晋归梁
C.其系燕父子以组                           其盛也
D.举天下之豪杰,能与之争             愁前路无知己
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独伶人也哉。伶人(旧时指戏曲演员)
B.伶官传序。序(是一种文体,有赠序、书序等,本文是书序)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少牢(祭祀用的牲畜,猪、牛、羊各一头)
D.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叫“忽”,百万分之一叫“微”)
4.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在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枝箭“藏之于庙”,作战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往往是从微小的事情日积月累而成,而那些有智谋、有勇力之人也往往为他所溺爱的事物所困扰,这是一条普遍的历史经验。
2020-12-1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四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梅公既卒之明年,其孤及其兄之子尧臣来请铭以葬,曰:“吾叔父病且矣,犹卧而使我诵子之文。今其葬,宜得子铭以藏。”公之名,在人耳目五十余年。前卒一岁,余始拜公许,公虽衰且病,其言谈词气尚足动人。嗟余不及见其壮也,然尝闻长老道公。咸平、景德之初,一遇真宗,言天下事合意,遂以人主为知己,当时缙绅之士望之若不可及。已而摈斥流离,四十年间,白首翰林,卒老一州。嗟夫士果能自为材邪惟世用不用耳故余记其始终良以悲其壮也。

公讳询,字昌言,世家宣城。年二十五进士及第,时亦未奇也。咸平三年,与考进士于崇政殿,真宗过殿庐中,一见以为奇才。是时,契丹数河北,李继迁急攻灵州,天子新即位,锐于为治。公乃上书请以朔方授潘罗支,使自攻取,是谓蛮夷攻蛮夷。真宗然其言,问谁可使罗支者,公自请行。天子惜之,不欲使蹈兵间,公曰:“苟活灵州而罢西兵,何惜一梅询!”天子壮其言,因遣使罗支,未至而灵州没于贼。时边将皆守境,不能出师,公请大臣临边督战,游兵击贼。论传潜、杨琼败绩当诛,而田绍斌、王荣等可责其效以赎过,凡数十事,其言甚壮。天子益器其才,数欲以知制诰,宰相有言不可者,乃已。其后继迁卒为潘罗支所困,而朝廷两镇授德明,德明顿首谢罪,河西平。天子亦再幸澶渊,盟契丹,而河北之兵解,天下无事矣。公既见疏不用,初坐断田讼失实,徙知苏州。以疾出知许州,卒于官。

公喜为诗。为人严毅修洁,而才辩明敏,少能慷慨。见奇真宗,自初召试,感激言事,自以谓君臣之遇。已而失职,逾二十年,复直于集贤。比登侍从,而门生故吏、曩所考进士,或至宰相、或至大官,视时人,常以先生长者自处,论事尤多发愤。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梅公既卒之明年                 明年:第二年
B.吾叔父病且                            亟:急速
C.契丹数河北                                寇:侵犯
D.游兵击贼                                 募:招募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始拜公                    不拘
B.时亦未奇也                    壮也
C.而朝廷两镇授德明          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D.故视时人                       勿忘乃父之志
3.梅公深得皇帝器重,全都表明他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的一组是
①天子壮其言,因遣使罗支
②问谁可使罗支者,公自请行
③论事尤多发愤
④凡数十事,其言甚壮。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嗟夫/士果能自为材邪/惟世用/不用耳/故余记其始终良以/悲其壮也
B.嗟夫/士果能自为材邪/惟世用/不用耳/故余记其始终/良以悲其壮也
C.嗟夫/士果能自为材邪/惟世用不用耳/故余记其始终/良以悲其壮也
D.嗟夫/士果能自为材邪/惟世用不/用耳故余记/其始终良以/悲其壮也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梅公很喜欢“我”的文章,在生病的时候,躺在病床上还读“我”的文章,所以梅公的儿子和侄子来向我讨铭文。
B.梅公一见到宋真宗,就和宋真宗想法一致,所以他把宋真宗当作自己的知己,当时的大官都感觉自己赶不上梅公。
C.梅公二十五岁的时候进士及第,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很普通,后来宋真宗一见到梅公就认为他是奇才。
D.梅公喜欢写诗,他为人严厉刚毅高尚纯洁,很有口才能力聪明机敏,年少之时,便慷慨大方。被宋真宗称奇。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亦再幸澶渊,盟契丹。
(2)公既见疏不用,初坐断田讼失实,徙知苏州。
(3)故其视时人,常以先生长者自处,论事尤多发愤。
2020-10-1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2020-10-15更新 | 588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崇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至无所窝,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三司,然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子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子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遣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遭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树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相关链接: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所记                       愿:希望
B.覆溺之                       虞: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
D.显用之                       常:曾经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滕侯之所                    击破沛公军
B.昔舟之往来湖中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C.其有事于州者远                 庸人尚羞之
D.决三司                         纵一苇所如
3.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B.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C.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D.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4.下列全部是对修建偃虹堤的好处的相关叙述和概括的一项是(     
①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
②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③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
④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
⑤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⑥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A.①②③⑤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发书按图。
(2)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3)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7.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概括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言情怀中获得的感悟。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颖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西湖好”总领全词,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B.“短樟”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C.结句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现出诗人因打破美景的懊恼之情。
D.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
2.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简析。
2020-07-10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