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6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

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

车马九门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丹禁漏声衢鼓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

[注]①词人时任参知政事。②九门:都城城门,此处代指京城。③丹禁:帝王所居的宫禁。④衢鼓:街上的更鼓。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以轻快之笔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喜人场面,下阕以沉重之笔写京城的景象与年华易老之叹。
B.“暖日迟迟花袅袅”句中“迟迟”形容阳光温暖,白昼日长;“袅袅”形容花枝摇曳、香气散发之状。
C.“花不能言惟解笑”这句将花当作人来写,花儿不会说话,任人品评,而绽开的花瓣恰似美人的笑靥。
D.“长安城里人先老”与“花开未老人年少”构成鲜明对比,意思是说在京都谋生立业艰难,使人未老先衰。
2.“车马九门来扰扰”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都运用了叠词。请分别简要分析两者的表达效果。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离峡州后回寄元珍表臣

欧阳修

经年迁谪厌荆蛮,惟有江山兴未阑。

醉里人归青草渡,梦中船下武牙滩

野花零落风前乱,飞雨萧条江上寒。

荻笋时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

[注]①青草渡与武牙滩均为峡州境内地名。②乱,这里有飞舞之意。③时鱼,即鲥鱼,为名贵食用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回忆,诗人深情赞美峡州的山水风物,并常在“醉里”“梦中”回到峡州。
B.颈联写景,到了冬天,峡州野花飘落,一片狼藉,江上飞雨,让词人特别感伤。
C.尾联抒情,诗人在享用当地物产的美味时,想起了好友,遗憾不能与好友共享。
D.这首诗的结构非常严谨,首联点明了题意,中间两联承接自然,尾联富有情味。
2.本诗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都写到自己的“迁谪”,二者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欧阳修《朋党论》)

材料二:

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欤?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臣始读此书,疑其太过,以为鄙夫之患失,不过备位而苟容。及观李斯忧蒙恬之其权,则立二世以秦;卢杞忧怀光之数其恶,则误德宗以再乱,其心本生于患失,而其祸乃至于丧邦。孔子之言,良不为过。是以知为国者,平居必常有忘躯犯颜之士,则临难庶几有徇义守死之臣。若平居尚不能一言则临难何以责其死节人臣苟皆如此天下亦曰殆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如和羹。同如济水。故孙宝有言:周公大圣,召公大贤,犹不相悦,著于经典,两不相损。晋之王导,可谓元臣,每与客言,举坐称善,而王述不悦,以为人非尧舜,安得每事尽善,导亦敛袵谢之。若使言无不同,意无不合,更唱迭和,何者非贤?万一有小人居其间,则人主何缘知觉?

(节选自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平居尚不能A一言B则临难C何以责D其死节E人臣F苟皆如此G天下亦曰H殆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文中指希望,与《孔雀东南飞》,中“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的“幸”意思相同。
B.引,文中是援引之意,与班固的《苏武传》中“虞常果引张胜”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C.夺,文中指抢夺,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的“夺”字意思相同。
D.亡,文中指使……灭亡,与贾谊的《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一句的“亡”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因志趣相同而结为“朋”,小人则因利益相同才结为“朋”,欧阳修对此有不同看法。
B.君子看重道义、忠信、名节,他们互结为“朋”,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
C.人品鄙陋的人为了保全功名,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苏轼认为孔子这一观点言过其实。
D.客人对王导的言论均表赞同,王述认为人非圣贤,不可能尽善尽美,他的看法被王导接纳。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
(2)其心本生于患失,而其祸乃至于丧邦。
5.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君子”的特点。
2024-03-28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巡,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安禄山反,巡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城父令姚訚等合。至德二载,禄山死,庆绪遣其下尹子琦将同罗、突厥、奚劲兵与朝宗合,十余万,攻睢阳。巡励士固守,日中二十战,气不衰。远自以材不及巡,请禀军事而居其下,巡受不辞,远专治军粮战具。初,睢阳谷六万斛,可支一岁,而巨发其半解濮阳、济阴,远固争,不听。济阴得粮即叛。至是食尽,士日赋米一勺,龁木皮、煮纸而食,才千馀人,皆癃劣不能彀,救兵不至。贼知之,以云冲传蝶,巡出钩铭干拄之,使不得进,篝火焚梯。贼以钩车、木马进,巡辄破碎之。贼服其机,不复攻,穿壕立栅以守。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巡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之,坐者皆泣。远亦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巡使霁云如叔冀请师,不应,遣布数千端。巡复遣如临淮告急,既见进明,进明曰:“睢阳存亡已决,兵出何益?”霁云曰:“城或未下。如已亡,请以死谢大夫。”进明爱霁云壮士,欲留之。为大飨,乐作,霁云泣曰:“昨出睢阳时,将士不粒食已弥月。今大夫兵不出,而广设声乐,义不忍独享,虽食,弗下咽。”卒不食去。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城遂陷,与远俱执。巡众见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巡不屈,年四十九。

(《新唐书·张巡传》)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

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远。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速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功也。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及其无救A而且穷也B将其创残C饿羸D之E余F虽欲G去H必不远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指总共,与《琵琶行(并序)》“凡六百一十六言”中的“凡”意思相同。
B.成语“罗掘俱穷”出自张、许坚守睢阳典故,“穷”指“处境恶劣”。
C.大飨,原用于祭祀或天子宴请诸侯,这里指进明以酒食慰劳霁云。
D.一二,指一一或逐一,与“略知一二”中的“一二”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巡作为将军,以身作则,勇猛作战。在尹子琦率兵攻打睢阳时,他激励将士坚守,亲自作战二十次,士气不减。
B.在坚守睢阳时,因为缺少粮食,救兵不至,很多士兵们被饿死,这使得剩下的士兵效忠志气有少许降低。
C.南霁云是一位忠义之士,在向进明求取救兵无果之后,即便有美食摆在眼前,他也拒绝独自享用,而是忧心将士们的温饱。
D.张巡坚守睢阳却因粮尽食人而受人非议,韩愈驳斥那些责怪张、许的人,认为这些人实质上是在助长叛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远自以材不及巡,请禀军事而居其下。
(2)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2024-03-0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财好施     轻:轻视B.大醉上前  尝:尝试
C.为僚佐     辟:征召D.牛渚矶          度:通“渡”,过河。
2.下列对文中下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D.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2024-03-0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听音湖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考班一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不恤雕瘵,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久之,徙忠州刺史。入为司门员外郎,以主客郎中知制诰。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

(摘编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注】①蠲(juān)贷:免除租税,借放钱粮。②灾沴(lì):自然灾害。③雕瘵(zhài):凋残病困,泛指民生疾苦。④裒(póu)割:搜括,搜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B.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C.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D.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对人称字,表示尊敬。
B.冠,古代男子20岁成年,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考试者,称为“进士”。
D.谥,即谥号,是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顾况是个自恃才华的人,而白居易未成年时写的文章就受到他的推崇赞许。
B.白居易心系百姓,直言进谏。元和四年,旱灾严重,白居易上书建议全免江淮两赋,赈救离散贫瘠百姓。
C.白居易超越职权,遭受贬谪。白居易因第一个上书要求倾全力追捕刺杀武元衡的凶手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D.白居易随遇而安,得以善终。白居易在被贬之后,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若忘形骸,后又被启用。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
②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5.白居易为什么反对李师道用私款为魏征的孙子赎故第?请简要分析原因。
2024-03-0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这首词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是全词的纲领,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以下三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初春图景。
B.“始觉春空”中的一个“空”字,点明了词人从上片繁华喧闹景象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道出词人惜春、恋春的微妙心境。
C.“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二句,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词人恬适淡泊的情怀。
D.词人面对“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一片残红”的衰残景象并不感伤,而是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别具审美感受。
2.这首词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024-02-2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原性》《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闳深,与孟轲、扬雄相表里而佐佑《六经》云。它文造端置辞,要为不袭蹈前人者。然惟愈为之,沛然若有余,至其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唐兴,承五代剖分,王政不纲,文弊质穷,蛙俚混并。天下已定,治荒剔蠹,讨究儒术,以兴典宪,薰釀涵浸,百余年,其后文章稍稍可述。至贞元、元和间,愈遂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障堤末流,反刓以朴,刬伪以真。然愈之才,自视司马迁、扬雄,至班固以下不论也。当其所得,粹然一出于正,刊落陈言,横骛别驱,汪洋大肆,要之无牴牾圣人者。其道盖自比孟轲,以荀况、扬雄为未淳,宁不信然?至进谏陈谋,排难恤孤,矫拂媮末,皇皇于仁义,可谓笃道君子矣。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诸儒倚天下正议,助为怪神。愈独喟然引圣,争四海之惑,虽蒙讪笑,跲而复奋,始若未之信,大显于时。昔孟轲拒杨、墨,去孔子才二百年。愈排二家,乃去千余岁,拨衰反正,功与齐而力倍之,所以过况、雄为不少矣。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
B.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
C.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
D.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与《登泰山记》中“至于泰安”的“至”意义不同。
B.徒,在本文中的意思与《师说》中“郯子之徒”的“徒”意义相同。
C.殆,有接近、几乎之义,文中“殆百余年”意思是接近一百多年。
D.卒,意为最终,与《赤壁赋》中“而卒莫消长也”的“卒”意义相同。
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自幼聪颖勤奋,每天能记诵大量的文字。长大后,他贯通多门学问。他曾深入探究名家文章,形成独特见解,建立自成体系的学术思想。
B.韩愈的文章内容博大精深,措辞匠心独运,不抄袭前人作品。他的文风对革除当时文坛上内容空洞、淫邪俚俗之语混杂的不良风气有积极作用。
C.韩愈是信守道义的正人君子,他曾经向君王进言献策,希望君王为百姓排忧解难,关心体恤孤弱的人,纠正鄙薄衰败的风气,弘扬仁义之道。
D.在众多儒生帮助宣传鬼怪邪说,道教和佛教盛行的情况下,韩愈坚持援引圣人学说,与那些受到迷惑的人辩论,在当时形成很大的影响力。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
(2)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
(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5.文中韩愈看待孟轲与荀况二人思想学说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024-02-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三代之衰,学废道不明,然后诸子出。自老子厌周之乱,用其小见,以为圣人之术止于此,始非仁义而诋圣智。诸子因之,益得肆其异说,至于战国,荡而不反。然后山渊、齐秦、坚白异同之论兴,圣人之学,几乎其息。最后荀卿子独用《诗》《书》之言,贬异扶正,著书以非诸子,尤以劝学为急。荀卿,楚人,尝以学干诸侯,不用,退老兰陵,楚人尊之。及战国平,三代《诗》《书》未尽出,汉诸大儒贾生、司马迁之莫不尽用荀卿子,盖其为说最近于圣人而然也。

荥阳郑昊,少为诗赋,举进士已中第,遂弃之曰:“此不足学也。”始从先生长者学问,慨然有好古不之意。郑君年尚少,而性淳明,辅以强力之志,得其是者而师焉,无不至也。将更其名,数以请,予使之自择,遂改曰荀。于是又见其志之果也夫荀卿者未尝亲见圣人徒读其书而得之。然自子思、孟子已下,意皆轻之。使其与游、夏并进于孔子之门,吾不知其先后也。世之学者,苟如荀卿,可谓学矣,而又进焉,则孰能御哉!余既嘉君善自择而慕焉,因为之曰叔希,且以勖其成焉。

(选自欧阳修《郑荀改名序》)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于是又见A其志之果也B夫荀卿CD未尝E亲见F圣人GH读其书而得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废而道不明”与《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而”的用法不同。
B.徒,同类的人,与《师说》“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中的“徒”词义相同。
C.及,赶得上,与《登泰山记》“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中的“及”词义不同。
D.字,取字,与《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中“渔樵”的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遵循老子的理念,各自阐述奇谈怪论,以致于圣人学说几乎荡然无存。
B.汉朝的大儒贾谊、司马迁等人,受益于荀子,因为荀子的论说最接近圣人大道。
C.郑昊年少学习诗赋,因想考中进士,开始追慕古人,跟从饱学的先生探究学问。
D.郑昊性情淳厚聪明,有志于学,想更改名字,多次请求欧阳修,最终改名为荀。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2)最后荀卿子独用《诗》《书》之言,贬异扶正,著书以非诸子,尤以劝学为急。
5.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郑荀向荀子学习到了什么?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嫂郑鞫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室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愈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延凑严兵过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延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清围出,延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文本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
B.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
C.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
D.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
2.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代指幼儿失去父母。《孟子·梁惠王》中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
B.卒,古代对“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中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六经,是指六部先秦古籍,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
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幼年孤苦,勤奋好学。他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B.韩愈正直敢谏,仕途多舛。韩愈反感宪宗供奉佛骨,上表反对,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差点被处死,众人求情,贬为潮州刺史。
C.韩愈不顾生死,宣抚叛乱。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皇帝也感到后悔,下诏不让韩愈前往招抚。
D.韩愈重视师道,愤世嫉俗。韩愈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深刻批判当时世人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4.把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2)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
5.把以下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2024-01-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