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

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

车马九门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丹禁漏声衢鼓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

[注]①词人时任参知政事。②九门:都城城门,此处代指京城。③丹禁:帝王所居的宫禁。④衢鼓:街上的更鼓。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以轻快之笔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喜人场面,下阕以沉重之笔写京城的景象与年华易老之叹。
B.“暖日迟迟花袅袅”句中“迟迟”形容阳光温暖,白昼日长;“袅袅”形容花枝摇曳、香气散发之状。
C.“花不能言惟解笑”这句将花当作人来写,花儿不会说话,任人品评,而绽开的花瓣恰似美人的笑靥。
D.“长安城里人先老”与“花开未老人年少”构成鲜明对比,意思是说在京都谋生立业艰难,使人未老先衰。
2.“车马九门来扰扰”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都运用了叠词。请分别简要分析两者的表达效果。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离峡州后回寄元珍表臣

欧阳修

经年迁谪厌荆蛮,惟有江山兴未阑。

醉里人归青草渡,梦中船下武牙滩

野花零落风前乱,飞雨萧条江上寒。

荻笋时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

[注]①青草渡与武牙滩均为峡州境内地名。②乱,这里有飞舞之意。③时鱼,即鲥鱼,为名贵食用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回忆,诗人深情赞美峡州的山水风物,并常在“醉里”“梦中”回到峡州。
B.颈联写景,到了冬天,峡州野花飘落,一片狼藉,江上飞雨,让词人特别感伤。
C.尾联抒情,诗人在享用当地物产的美味时,想起了好友,遗憾不能与好友共享。
D.这首诗的结构非常严谨,首联点明了题意,中间两联承接自然,尾联富有情味。
2.本诗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都写到自己的“迁谪”,二者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雪晴

欧阳修

悠悠野水来,滟滟西溪阔。

晓日披宿云,荒台照残雪。

风光变穷腊,岁律新阳月。

冻卉意初回,绿醅浮可拨。

人闲乐朋友,鸟哧知时节。

岂止探芳菲,耕桑行可阅!

【注】①此诗大概作于诗人任职颍州太守期间。②绿醅:未滤过的酒,上浮绿色泡沫。③阅:巡视,检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悠悠”“滟滟”既写出了野水缓慢流淌、西溪之水盈溢的特点,又具有音韵之美。
B.虽然朝阳初升,但是“宿云”“荒台”“残雪”等意象又营造了阴沉、荒凉的氛围。
C.腊月已过去,初春已到来,诗歌通过视觉、听觉等角度写出初春雪后放晴的景象。
D.诗人善于抓住初春景象的特点来描写,如描写冻僵的花卉已经慢慢恢复生机等等。
2.作者的《醉翁亭记》贯穿一个“乐”字,这首诗歌也贯穿一个“乐”字。在本诗中,作者为什么而乐?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概括。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欧阳修《朋党论》)

材料二:

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欤?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臣始读此书,疑其太过,以为鄙夫之患失,不过备位而苟容。及观李斯忧蒙恬之其权,则立二世以秦;卢杞忧怀光之数其恶,则误德宗以再乱,其心本生于患失,而其祸乃至于丧邦。孔子之言,良不为过。是以知为国者,平居必常有忘躯犯颜之士,则临难庶几有徇义守死之臣。若平居尚不能一言则临难何以责其死节人臣苟皆如此天下亦曰殆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如和羹。同如济水。故孙宝有言:周公大圣,召公大贤,犹不相悦,著于经典,两不相损。晋之王导,可谓元臣,每与客言,举坐称善,而王述不悦,以为人非尧舜,安得每事尽善,导亦敛袵谢之。若使言无不同,意无不合,更唱迭和,何者非贤?万一有小人居其间,则人主何缘知觉?

(节选自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平居尚不能A一言B则临难C何以责D其死节E人臣F苟皆如此G天下亦曰H殆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文中指希望,与《孔雀东南飞》,中“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的“幸”意思相同。
B.引,文中是援引之意,与班固的《苏武传》中“虞常果引张胜”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C.夺,文中指抢夺,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的“夺”字意思相同。
D.亡,文中指使……灭亡,与贾谊的《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一句的“亡”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因志趣相同而结为“朋”,小人则因利益相同才结为“朋”,欧阳修对此有不同看法。
B.君子看重道义、忠信、名节,他们互结为“朋”,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
C.人品鄙陋的人为了保全功名,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苏轼认为孔子这一观点言过其实。
D.客人对王导的言论均表赞同,王述认为人非圣贤,不可能尽善尽美,他的看法被王导接纳。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
(2)其心本生于患失,而其祸乃至于丧邦。
5.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君子”的特点。
2024-03-28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财好施     轻:轻视B.大醉上前  尝:尝试
C.为僚佐     辟:征召D.牛渚矶          度:通“渡”,过河。
2.下列对文中下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D.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2024-03-0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听音湖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考班一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注】①岳阳:湖南洞庭湖边岳阳城。这首诗为诗人途经岳阳所写。②苍茫:旷远迷茫的样子。③失江路,指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④清辉:皎洁的月光。⑤阕:乐曲终止。⑥短楫:小船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途经岳阳而暂泊,听到岳阳城里的钟声,诗人闲卧舟中,心中不由生发思绪。
B.“空江”,写出了洞庭湖口冷寂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从遐想中回过神来的茫然。
C.诗人的视线由明月转向江面,江面云水茫茫,烟霭沉沉,诗人探寻那归去的水路。
D.当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夜已深,诗人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
2.这首诗的后四句与杜甫《登岳阳楼》的后四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达的情感和情感抒发的方式均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丧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选自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

文本二:

五代史宦者传论

欧阳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及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安危出A其喜怒B祸患伏C于帷闼D则向之E所谓F可恃者G乃所以为H患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指《尚书》,意为“上古之书”,与《诗经》《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B.用事,指封建统治者当权执政或官员担当职责,与其意义相近的有“视事”“致仕”“当国”。
C.忍,意为“毒辣、狠心”,与《鸿门宴》中“君王为人不忍”中的“忍”字意义相同。
D.恃,意为“依赖、依靠”,与成语“恃才傲物”“恃才矜己”中的“恃”字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擅长写史论,文本二以宦官制度给国家带来危害立论,逐层剖析宦者祸国的行径,夹叙夹议,分析详尽。
B.欧阳修认为宦者之祸更甚,是因为宦官终日随侍国君,关系日渐亲密,国君日益疏远忠臣,而重用宦官理政。
C.有时国君发觉宦官危害已深,想要铲除祸患,却或因操之过急而被宦官挟持成为人质,或使奸雄们借机生事。
D.唐昭宗亲近宦者,远离贤士,当他开始悔悟时,却为时已晚,因为此时宦官已经形成自己的势力,难以根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2)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5.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和《五代史宦者传论》中都提到君主如果治国不当,就会有“身死国灭”的危害。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明君治国的做法。
2023-11-01更新 | 49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忱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二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堙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节选自欧阳修《送杨寘》)

材料二:

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鼓琴之士,志静气正,则听者易分;心乱神浊,则听者难辨矣。夫正直勇毅者听之,则壮气益增;孝行节操者听之,则中情伤感;便佞浮嚣者听之,则敛容庄谨。是以动人心、感神明者,无以加于琴。盖其声正而不乱,足以禁邪止淫也。今人多以杂音悦乐为贵,而琴见轻矣。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难也。

(节选自薛易简《琴诀》)

【注】①宫:五声音阶的第一音级,依次是商、角、徵zhǐ、羽。②引:乐曲体裁之一。③伯奇:周宣王大臣尹吉甫的儿子,尹吉甫听信后妻的谗言将他驱逐,他因悲愤投河自尽。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操弦骤A作B忽然C变之D急者E凄然以促F缓者G舒然H以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之怨刺无以异”和《屈原列传》“中述汤、武,以刺世事”的“刺”字含义相同。
B.“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和《归园田居》中“榆柳荫后檐”中的“荫”字的含义不相同。
C.“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和《过秦论》中“秦以区区之地”的“区区”的含义不相同。
D.“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材料一是一篇赠序,与明朝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样。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可是没有医治好,后来向孙道滋学习弹琴,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忘记了疾病。
B.欧阳修认为纯厚、古雅、淡泊的琴声给人的感觉,与读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等的感觉,没有什么区别。
C.欧阳修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考中并被调到剑浦做县尉。
D.薛易简在《琴诀》中指出,如果弹琴者内心纷乱,神思浑浊,那么听的人就难以辨别出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
(2)今人多以杂音悦乐为贵,而琴见轻矣。
5.两则材料都论述了琴曲的具体作用,《琴诀》中薛易简的观点在材料一中有哪几方面表现?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3-10-2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啼鸟   (节选)

欧阳修

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盏常恨无娉婷。

花开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朋。

花能嫣然顾我笑,鸟劝我饮非无情。

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

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滁州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先写春光明媚时诗人却心情黯淡,为后面写诗人寻觅慰藉做好了铺垫。
B.两个“醉”字使用顶真手法,生动表现了诗人在花鸟陪伴中频频举杯的情态。
C.花朵嫣然含笑而鸟儿殷勤劝饮,忘却尘俗的快乐透露出诗人归隐山林的心志。
D.原本消愁的苦酒后来却变成赏春时品尝的美酒,诗歌的情调有了明显的变化。
2.有人说“可笑”二字既是嘲笑屈原也是诗人自嘲。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子昂上言

陛下方兴大化,而太学久废,堂皇埃芜,《》《书》不闻,明诏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太学者,政教之地也,君臣上下之取则也,俎豆揖让之所兴也,天子于此得贤臣焉。今而不论,虽欲睦人伦兴治纲失之本而求之末不可得也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删改)

文本二:

庚子秋,同被诏校《唐书》新本,见史策伯玉与傅弈、吕才同传,谓伯玉以王者之术说武瞾,故《赞》贬之曰:子昂之于言,其聋瞽欤!呜呼,甚哉!其不探伯玉之为《政理书》之深意也。明堂大学,在昔帝王所以恢大教化之地,自非右文好治之主,为之犹愧无以称其举,岂淫艳荒惑、险刻残设妇人之所宜与乎?缘事警奸,立文矫僭,伯玉之言有味乎其中矣。彼傅、吕者,本好历数才技之书,但能领略大体,颛务记览,以其末学,讵可引伯玉而为之等夷耶?杜子美、韩退之,唐之伟人也。杜云: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韩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其推尚伯玉之功也如此。后人或以己见而遽抑之,人之才识,信夫有相绝者矣。同当时尝欲具疏于朝廷,以辨伯玉之不然,会除外官,不果。

癸卯春,伯玉县人、金华道士喻拱之过门,言其邑令庞君子明于本观陈公读书台旧基,构大屋四楹,题之曰拾遗亭。栋宇宏豁,轩楹虚显,步倚眺听,依然风尚,将记其实,愿烦执事。同曰:伯玉,同之郡人也。昔不幸而死于贼简之手,心常悼之矣。今不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记此何敢妄!遂述前事,使揭于亭上,聊以阐独坐之幽。其山川之胜,登临之美,今古不易,有子美之诗在焉。

(选自文同《拾遗亭记》,有删改)


【注】①子昂,陈子昂,字伯玉,曾任右拾遗。这里陈子昂向武后(武则天,武瞾)上书进言。②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大学,古称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A欲B睦C人D伦E兴F治G纲H失I之J本K而L求M之N末O不P可Q得R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诗经》,也称《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孔子评《诗经》“思无邪”。
B.“委而不论”与“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两句中的“委”字含义相同。
C.“济”意为“补益”,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济”字含义不同。
D.癸卯,干支名称,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月、纪日,这里是纪年,其后一年是甲辰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子昂认为太学是实行政治教化的地方,治理国家要重视礼乐,他希望武后让学子回到太学读书,并认为这是国家的大事。
B.文同对《新唐书》把陈子昂和傅弈、吕才放在同一传记心有不平,他认为陈子昂用儒家行王道的方略劝说武后,功绩更大。
C.杜甫认为陈子昂的忠心和义气能流传千古,韩愈认为唐朝诗文的繁荣兴旺是从陈子昂开始的,他们都推崇陈子昂的功绩。
D.文同曾打算向朝廷上奏来为陈子昂辩解,正逢改任新的地方官职而作罢。射洪县令庞子明建“拾遗亭”,文同追述了往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人或以己见而遽抑之,人之才识,信夫有相绝者矣。
(2)今不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
5.文同写《拾遗亭记》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023-06-21更新 | 46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