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司马光(1019-108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2021·全国·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的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
D.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5.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2021-06-08更新 | 14935次组卷 | 32卷引用:第四单元培优练测试卷-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
B.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
C.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
D.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下,即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B.东都,即洛阳。唐朝东都为洛阳,西都为长安。“望西都,意踌躇”中的西都,也是指长安。
C.管晏,即管仲和晏婴,皆为战国时齐国名相。管仲名夷吾,字仲,谥敬;晏婴字仲,谥“平”。
D.四方馆,古代官署名。隋时置,以接待四方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臣,属鸿胪寺。唐时属中书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门监魏知古本是小吏出身,凭借着姚崇的引荐,后来才与姚崇同朝为相,姚崇心里有些轻视他;但是魏知古对姚崇的引荐之恩感念在心。
B.唐玄宗认为姚崇公正无私,他看不起魏知古的忘恩负义,想要罢黜其职务。姚崇坚决请求皇上不要这样做,皇上停了很久才答应他的请求。
C.齐浣认为管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传之于后世,但起码也做到终身实施;他认为姚崇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管晏。
D.姚崇自己没有住宅,寓居在罔极寺,因身患疾病而向唐玄宗请假。唐玄宗屡次派使者去询问他的日常饮食起居状况,每天达到几十次之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
(2)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5.姚崇揣摩到唐玄宗的什么心思?后来唐玄宗为什么高兴?
20-21高二下·江苏无锡·期末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后晋高祖寝疾,冯道独对,帝命幼子重睿出拜之。帝殂,道与景延广议,乃奉齐王重贵为嗣。延广以为己功,始用事,禁都下人毋得偶语。大臣议奉表称臣告哀于契丹,景延广请称孙而不称臣。

李崧曰:他日必躬擐甲胄与契丹战,于时悔无益矣。延广固争,冯道依违其间,帝卒从延广议,契丹大怒。延广复大言曰:翁怒则来战,孙有十万横磨剑,足以相待!契丹主大怒,入寇之志始决。

桑维翰屡请逊辞以谢契丹,每为延广所沮。或谓帝曰:冯道,承平之良相,今艰难之际,譬如使禅僧飞鹰耳。或谓帝曰:陛下欲御北狄,安天下,非桑维翰不可。以维翰为中书令兼枢密使,数月之间,朝廷差治。时军国多事百司及使者咨请辐凑维翰随事裁决初若不经思虑人疑其疏略退而熟议之亦终不能易也然为相颇任爱憎,一饭之恩、睚眦之怨必报,人亦以此少之。夏四月辛酉,延广出为西京留守,郁郁不得志,遂日夜纵酒。

开运元年三月癸酉朔,契丹主自将兵十余万陈于澶州城北。晋军与契丹战,自午至晡,互有胜负。万弩齐发,飞矢蔽地,苦战至暮,两军死者不可胜数。二年十二月甲子,契丹遥以兵环晋营,杜威潜遣腹心诣契丹牙帐邀求重赏。契丹引兵而南,杜威将降兵以从。癸酉,张彦泽自封丘门斩关而入。帝于宫中起火,自携剑驱后宫十余人将赴火,俄而彦泽传契丹主与太后书慰抚之,帝坐苑中,与后妃相聚而泣,召翰林学士范质草降表,自称孙男臣重贵,太后亦上表,称新妇李氏妾。先是,契丹主遣兵趣河阳捕景延广,延广苍猝无所逃伏,往见契丹主。契丹主诘之曰:致两主失欢皆汝所为也。十万横磨剑安在!

(节选自司马光等著、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后晋高祖,即石敬瑭,他以割让“幽云十六州”、称“儿皇帝”为代价,借契丹兵灭后唐。②杜威,石敬瑭妹婿,原名杜重威,避晋出帝石重贵讳改名杜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军国多事/百司及使者咨请/辐凑维翰/随事裁决/初若不经思虑/人疑其疏/略退而熟/议之亦终不能易也/
B.时军国多事/百司及使者咨请辐凑/维翰随事裁决/初若不经思虑/人疑其疏/略退而熟/议之亦终不能易也/
C.时军国多事/百司及使者咨请/辐凑维翰/随事裁决/初若不经思虑/人疑其疏略/退而熟议之/亦终不能易也/
D.时军国多事/百司及使者咨请辐凑/维翰随事裁决/初若不经思虑/人疑其疏略/退而熟议之/亦终不能易也/
2.下列对“开运元年三月癸酉朔”中相关词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运是年号,年号有纪年的作用,多取吉利吉祥、国泰民安的含义。
B.元年指第一年,从文中看,开运元年应是石重贵即位后所做的改元。
C.癸酉是以干支纪日,和“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壬戌”用法不同。
D.朔从月屰声,指阴历每月初一。三月初一这一天,石重贵被俘请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道遇事优柔寡断,态度暧昧。石敬瑭临终嘱托冯道拥立幼子石重睿,冯道不置可否;等与景延广商量后,一同拥立了齐王石重贵。
B.桑维翰治政审时度势,爱憎随心。面对契丹决定入侵的局势,他多次提议用谦恭的言辞消泯契丹怒火;对内恩怨必报,不受人尊敬。
C.景延广居功自傲,毁坏邦交。他拥立石重贵后,做主让重贵向契丹报丧时称孙不称臣,惹怒契丹;契丹灭后晋之前,先派兵追捕他。
D.杜威迫于形势,降敌求荣。杜威军队被契丹军队围困,他就排遣心腹到契丹主帅营帐投降以求重赏;后又率军随契丹军队进攻后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广以为己功,始用事,禁都下人毋得偶语。
(2)契丹主诘之曰:“致两主失欢,皆汝所为也。十万横磨剑安在!”
5.请根据石重贵在降表中自称“孙男臣重贵”的表现,推断契丹主为什么对石重贵即位时“称孙不称臣”感到非常恼怒。
2021-06-26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单元培优测试卷-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